-
胡志強
-
中華民國政治人物
維基百科: (1948年5月15日—),中華民國 政治人物, 中國國民黨籍,現任 臺北市政府 大陸小組成員 [1] [2] ,曾任臺中市市長、 中國國民黨副主席、 外交部部長、 駐美代表、 行政院新聞局局長、 國民大會代表、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副董事長 [3] [4] 等,並屢次擔任國民黨總統競選主任委員。獲國民黨中山獎學金赴英國留學,取得南安普敦大學碩士學位,後轉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並取得博士學位 [5] 。早年[
編輯] 胡志強1948年出生於
北平市,籍貫為 吉林 永吉。先後畢業於 臺灣省立臺中師範學校附設實驗小學 - 臺灣省立臺中二中初中部(今
臺中市立臺中第二高級中等學校) - 臺中市立一中高中部(今
臺中市立居仁國民中學,後移交 臺灣省立臺中第一高級中學接辦)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系 學士(1970年)- 英國
南安普敦大學政治系 國際關係學碩士(1978年) - 英國
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學博士(1984年)
政治生涯[
編輯] 中央政府[
編輯] 1991年,接任
行政院新聞局局長。 1996年台海危機時, 李登輝任命胡接任 駐美代表。隨後投入 國民大會代表選舉並成功當選。 1997年
蕭萬長組閣時,因副總統 連戰及 蕭萬長不贊同總統府授意出任外交部長的人選駐 英代表 簡又新,胡被任命為 外交部長至1999年,期間參與處理“ 兩國論”。 1999年,
921大地震發生時,正當世界各國迅速派遣搜救人員並提供技術和財務援助時,中共卻阻撓這些國際救難隊和救援物資抵台灣。胡志強表示 俄羅斯的救難隊921當天要從 莫斯科經 蒙古飛越中共領空馳台救援,卻遭中共阻撓拒不提供俄方申請的航道,迫使搜救隊飛機輾轉在 西伯利亞的 伊爾庫斯克與 伯力加油,因繞道 日本而晚了12小時抵台(22日下午四時),延誤不少救災的黃金時機。胡志強表示中共在台灣發生大地震期間,仍透過聯合國等國際場合發言打壓中華民國,以外交手段影響國際救援隊伍來台協助救災,更妄自代表中華民國及國民向各援助國緻謝,其行徑隻能以「趁火打劫」來形容,「此種違反國際人道原則的言行,是中共自十年前發生 六四天安門事件後,最不重視人道的表現,不但為我二千二百萬同胞斷然不能接受,相信亦為廣大國際社會成員同感遺憾與不齒。」胡志強也嚴正聲明,「我們絕不歡迎任何附帶政治動機及條件的協助,天災雖然傷害了我們的親人與鄉土,卻不可能動搖我們護衛尊嚴的意志與決心。」 臺中市市長[
編輯] 臺中市市長胡志強在樂成宮媽祖出巡 2001年,決定脫離中央並代表
中國國民黨到 臺中市參選 市長,最後靠著泛綠分裂成功當選。2002年8月下旬,為赴美國爭取 所羅門·R·古根漢美術館來臺中設館時發生輕微 中風,康復後其臉部在言語時及左半邊肢體(左癱)皆留下中風後的痕跡。2005年競選連任期間遭 民主進步黨籍候選人 林佳龍陣營質疑胡的身體狀況不適任市長,並由 高大成等醫師公佈其病歷 [6] ,引發醫界洩漏病歷爭議,但最後仍高票當選連任。2006年11月18日,胡志強偕同夫人
邵曉鈴到 高雄市為國民黨 市長候選人 黃俊英輔選,搭車返程途中,於 國道三號 臺南縣烏山頭路段遭小客車違規行駛路肩不慎彈撞車禍,夫人邵曉鈴身受重傷,左臂截肢 [7] 。2010年8月,代表中國國民黨與民進黨籍候選人
蘇嘉全角逐首任 臺中市 直轄市市長,選前轄區內發生 翁奇楠命案因而打擊選情,最後在 五都選舉中以三萬餘票驚險勝出。對於原臺中市(省轄市)8個市轄區而言,其連續執政進入第三個任期。 2013年2月,因為心臟
冠狀血管阻塞,到 臺北市 振興醫院接受 心臟繞道手術,幫胡志強手術的醫生表示,胡的冠狀動脈主幹、分枝血管有六條均阻塞逾七成,動完手術後,僅僅修養6天便出院。全因胡多年運動已奠定體能,故恢復良好,僅血糖略高,但已在控制中 [8] 。2014年11月,成為史上首位挑戰第四屆任期的民選地方首長,再度代表國民黨與民進黨籍候選人林佳龍角逐第二任市長,這是兩人第二次競爭同一職位;但由於擔任市長已13年,連年執政的臺中市還被諷為「胡志強市」,除了市長任期數一數二,還受到國民黨執政的中央政府政績不佳等等因素,最終以21萬票的差距大敗給林佳龍、連任失利
[9] 。後公職生涯[
編輯] 2014年12月,確定卸任臺中市市長一職後,當月5日獲
逢甲大學與 亞洲大學聘為特約講座教授 [10] 。2014年12月26日,「胡志強工作室」成立。2015年1月,獲旺旺中時媒體集團董事長 蔡衍明邀請擔任旺旺中時媒體集團副董事長 [11] [12] 。2015年6月,胡志強受國際知名「智慧社區論壇」選為「2015遠見領袖」,肯定其擔任市長時的領導力。[13] 2015年12月4日,在中國國民黨號稱存亡危急之秋的2016總統大選,
朱立倫被 吳敦義、 王金平等大老的推託主任委員一職後,胡志強「義無反顧、全力以赴」出任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朱立倫競選總部主任委員,並指「有情有義的人怎麼會拒絕」。胡志強道:「我們沒有準備輸。」他形容,台灣選舉愈來愈難以預測,往往未到最後一刻也未知結果。「我告訴你,我們很想贏,不過即使贏,也隻是贏那麼一點點。」胡志強說,如果新當選的總統能跟大陸好好溝通,他也樂見其成,他認為一定要聽其言、觀其行。但最後仍不敵大環境等因素,國民黨以慘敗收場。胡志強認為全世界的政黨都不夠重視年輕人。而全世界的老人將愈來愈多,未來民眾對政府的要求亦將日益增加,他指出,國民黨一定要體會這點。他又指,政黨總不能天天聽人說好話,即使某些方面表現好,還是會因另一些原因被罵,他認為這也不是壞事。從政多年,他的感悟是不論別人欣賞與否、感激與否,都得盡力而為。 私人生活[
編輯] 胡志強1974年與
邵曉鈴結婚。女兒 胡婷婷1979年9月11日在英國出生,兒子胡韡耀1986年1月24日出生。 參與選舉[
編輯] 1996年國大代表選舉[
編輯] 1996年臺中市第二選區國大代表選舉結果 [14] 應選4席 號次 候選人 政黨 得票數 得票率 當選標記 1 楊敏華 新黨 36,783 18.31% 2 胡志強 中國國民黨 78,498 39.07% 3 紀朝川 無黨籍 1,644 0.82% 4 蔡錦隆 中國國民黨 10,556 5.25% 5 陳玉惠 民主進步黨 20,586 10.25% (婦)6 賴榮園 中國國民黨 20,907 10.41% 7 何敏豪 民主進步黨 31,948 15.90% 2001年臺中市市長選舉[
編輯] 2001年 臺中市市長選舉結果 [15] 號次 候選人 政黨 得票數 得票率 當選標記 1 張溫鷹 無黨籍 44,341 10.18% 2 蔡明憲 民主進步黨 177,515 40.74% 3 胡志強 中國國民黨 213,866 49.08% 選舉人數 666,557 投票數 440,198 有效票 435,722 無效票 4,476 投票率 66.04% 2005年臺中市市長選舉[
編輯] 2005年 臺中市市長選舉結果 [16] 號次 候選人 政黨 得票數 得票率 當選標記 1 李貴富 無黨籍 1,897 0.42% 2 沈智慧 親民黨 10,061 2.23% 3 林佳龍 民主進步黨 175,592 39.00% 4 胡志強 中國國民黨 262,667 58.34% 選舉人數 729,990 投票數 454,558 有效票 450,217 無效票 4,341 投票率 62.27% 2010年臺中市市長選舉[
編輯] 台中市長選舉得票分布。 2010年臺中市市長選舉結果 號次 候選人 政黨 得票數 得票率 當選標記 1 蘇嘉全 民主進步黨 698,358票 48.88% 2 胡志強 中國國民黨 730,284票 51.12% 選舉日期 2010年11月27日 選舉人數 1,977,368人 投票率 73.15% 投票人數 有效:1,428,642人
無效:17,877人[17] 2014年臺中市市長選舉[
編輯] 台中市長選舉得票分布。 2014年臺中市市長選舉結果 號次 候選人 政黨 得票數 得票率 當選標記 1 胡志強 中國國民黨 637,531票 42.94% 2 林佳龍 民主進步黨 847,284票 57.06% 選舉日期 2014年11月29日 選舉人數 2,093,689人 投票率 71.93% 投票人數 有效:1,484,815人
無效:21,208人[18] 榮譽[
編輯] - 1993年獲頒「最佳政府發言人獎」。
- 1993年獲頒「十大傑出華人獎」。
- 1996年獲頒「美東華人學術聯誼會專業成就獎」。
- 1997年獲頒「英國南安普頓大學榮譽博士」。
- 1998年榮獲美國國會通過讚揚駐美代表決議案。
- 2006年榮獲傑出英國校友獎,
英國貿易文化辦事處。 - 2009年榮獲世界不動產聯合會台灣分會頒發「國土建設特別貢獻」。
- 2010年榮獲英國《MONOCLE》雜誌評選為「2010全球最受矚目的十大市長」。
- 2012年榮獲世界不動產聯合會台灣分會頒發「國土建設特別貢獻」。
- 2013年榮獲美國南卡羅萊那大學頒發「藝術暨科學卓越服務獎」。
- 2014年受邀至逢甲大學擔任特約講座教授。
- 2015年榮獲智慧社區論壇ICF頒發「2015遠見領袖」。
著作[
編輯] - 2001年,《胡志強Jason 的音樂心情》,出版社:聯經,
ISBN 9789570823097 - 2001年,《向塔尖尋夢:我在牛津的日子》,出版社:先覺,
ISBN 9576076412 - 2003年,《全民大講堂03-胡志強-全民大講堂民大幽默》DVD
- 2007年,《淚光奇蹟:陪伴曉鈴的病床手記》,出版社:天下文化,
ISBN 9789864179756 - 2000年,《Hu's Talking胡志強的胡言胡語》,出版社:新新聞文化,
ISBN 9789578306707 - 2009年,《幽默一定強 - 胡志強的閃亮幽默學》,出版社:天下文化,
ISBN 9789862162811 - 2010年,《胡志強的婆婆媽媽台中經》,出版社:捷采
- 2012年,《市長如店長-胡志強的施政實錄》
註釋[
編輯] ^ 臺中縣市合併升格前,胡志強為末任省轄臺中市市長;臺中縣縣長為 黃仲生 ^ 臺中縣市合併改制直轄市後,胡志強當選臺中市市長
參考文獻[
編輯] ^ 郭安家、沈佩瑤.北市府大陸小組洗牌 胡志強入列. 自由時報. 2019-05-02 [2020-06-04].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21-03-09). ^ 大陸小組委員名冊. 臺北市政府秘書處. [2020-06-04].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21-03-09). ^ 胡志強 任旺旺集團副董事長. 工商時報. 2015-01-16 [2020-06-04].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21-03-09). ^ 「旺董+虎哥」劍指國民黨魁? 周錫瑋低調接任旺旺集團副董. 上報. [2020-07-03].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20-08-31). ^ 臺中市第2屆市長選舉 選舉公報 (PDF). 中央選舉委員會. [2020-06-04]. (原始内容 存檔 (PDF)于2021-03-09). ^ 無恥12醫師公開胡病歷. 蘋果日報. 2005-11-30 [2020-06-04].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20-06-04). ^ Sina全球新聞,邵曉鈴車禍 有生命危險,2006-11-19. [2010-07-29].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20-08-06). ^ 心臟動刀 胡志強認了,2013年02月19日. [2015年12月19日].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15年12月22日). ^ 轉自中央社.做太久發酵 胡志強連任失利. 中時電子報. 2014-11-29 [2020-06-04].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21-03-09). ^ 胡志強受聘逢甲特約講座教授 (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 互聯網檔案館),中央社,2014年12月5日 ^ 快訊/胡志強宣布:2月1日到旺旺中時集團上班! (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 互聯網檔案館) ETtoday政治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2015年01月14日 ^ 胡志強成旺中副董事長 林佳龍:給予最大祝福 (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 互聯網檔案館),民報,2015年1月15日 ^ 獲選2015遠見領袖 台中政績全球肯定 胡志強台灣第1人. [2015-06-22].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21-03-09). ^ 第 03 屆國大代表選舉(區域) 候選人得票數. 中央選舉委員會. [2020-06-04].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21-03-09). ^ 90年縣市長選舉 候選人得票數. 中央選舉委員會. [2020-06-04].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21-03-09). ^ 94年縣市長選舉 候選人得票數. 中央選舉委員會. [2020-06-04].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21-03-09). ^ 99年直轄市長選舉 候選人得票數. 中央選舉委員會. [2020-06-04].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20-09-12). ^ 103年直轄市長選舉 候選人得票數. 中央選舉委員會. [2020-06-04].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20-06-03).
外部連結[
編輯] 胡志強的Facebook專頁
中華民國政府職務 行政院 前任: 邵玉銘 新聞局局長
第十二任
1991年9月20日-1996年6月10日繼任: 蘇起 前任: 蔣孝嚴 外交部部長
第十三任
1997年10月20日-1999年11月24日繼任: 程建人 台中市政府(省轄市) 前任: 張溫鷹 台中市市長
第十四、十五屆
2001年12月20日-2010年12月25日末任
(台中縣市合併升格) 臺中市政府(直轄市)首任
(台中縣市合併升格)台中市市長
第一屆
2010年12月25日-2014年12月25日繼任: 林佳龍 外交職務 中華民國外交部 前任: 魯肇忠 駐美代表
第六任
1996年6月10日-1997年10月16日繼任: 陳錫蕃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 胡志強 (1948年) 中華民國外交部部長 外交部外交總長 臨時政府時期 王寵惠 → 陸徵祥 → 胡惟德(代理) → 梁如浩 → 陸徵祥 → 曹汝霖(代理) → 孫寶琦 北洋政府時期 孫寶琦 → 陸徵祥 → 曹汝霖(代理) → 唐紹儀(未就任) → 陳錦濤(代理) → 夏詒霆(代理) → 伍廷芳 → 汪大燮 → 陸徵祥(未就任) → 陳籙(代理) → 顔惠慶 → 顧維鈞(代理) → 王正廷(代理) → 施肇基(代理) → 黃郛(代理) → 顧維鈞(代理) → 沈瑞麟(代理) → 顧維鈞 → 王正廷 → 唐紹儀(未就任) → 沈瑞麟 → 王正廷 → 顔惠慶(代理) → 胡惟德 → 施肇基(未就任) → 顔惠慶(代理) → 蔡廷幹(代理) → 顧維鈞 → 王蔭泰 → 羅文榦 外交部部長 國民政府時期 (胡漢民 → 陳友仁[代理] → 高承元[代理] → ) 伍朝樞 → 黃郛 → 王正廷 → 施肇基 → 陳友仁 → 羅文榦 → 汪兆銘 → 張羣 → 王寵惠 → 郭泰祺 → 宋子文 → 蔣中正 → 王世傑 中華民國政府時期 王世傑 → 吳鐵城 → 葉公超 → 黃少谷 → 沈昌煥 → 魏道明 → 周書楷 → 沈昌煥 → 蔣彥士 → 朱撫松 → 丁懋時 → 連戰 → 錢復 → 章孝嚴 → 胡志強 → 程建人 → 田弘茂 → 簡又新 → 陳唐山 → 黃志芳 → 楊子葆(代理) → 歐鴻鍊 → 楊進添 → 林永樂 → 李大維 → 吳釗燮 921大地震 地質結構 菲律賓海闆塊 歐亞大陸闆塊 台灣本島( 環太平洋火山帶) 太平洋 車籠埔斷層 大茅埔—雙冬斷層
主要地震災區 南投縣 集集鎮(震央所在地) 草屯鎮 南投市 國姓鄉 埔裏鎮 中寮鄉 魚池鄉 竹山鎮 名間鄉 鹿谷鄉 水裏鄉
臺中縣 石岡鄉 和平鄉 豐原市 東勢鎮 新社鄉 霧峰鄉 大裏市 太平市
臺中市 北屯區 東區 南區
彰化縣 員林鎮
雲林縣 古坑鄉 鬥六市
嘉義縣 阿裏山鄉
苗栗縣 卓蘭鎮 泰安鄉
交通中斷 集集線 阿裏山林業鐵路 中橫公路 台18線 中潭公路 埔霧公路 台21線 縣道131號 市道136號
主要受損建物及設施 東豐大橋 長庚大橋 石岡水壩 埔裏榮民醫院 大甲溪發電廠谷關分廠 谷關水庫 台中建國市場舊址 一江橋 中興新村 光復新村 光復國民中小學
東星大樓 白冷圳 台中客運總站 車埕車站 濁水車站 阿裏山車站 集集車站 眠月車站 石猴車站 塔山車站 博士的家 德昌新世界
主要受損景點及古蹟 日月潭 日月潭風景區 日月潭文武廟 涵碧樓 阿裏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溪頭 杉林溪 草嶺大走山 谷關 水裏蛇窯 台灣電影文化城 龍騰斷橋 霧峰林家宅園 大坑風景區 鳳凰谷鳥園 臺中州廳 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 雙翠樂園 武昌宮 埔裏酒廠 南投酒廠 南投配天宮 鹿港龍山寺 東勢林場 臺灣地理中心碑 藍田書院 登瀛書院 明新書院 吳鸞旂墓園 社口林宅 萬佛寺 樟湖風景區
救災與援助 各界反應 921大地震救災中華民國政府調租民間車輛工程重機械行動
相關人物
(當時頭銜)李登輝( 總統) 蕭萬長( 行政院院長) 胡志強( 外交部長) 彭百顯( 南投縣長) 張溫鷹( 臺中市長) 廖永來( 臺中縣長) 馬英九( 臺北市長) 蘇貞昌( 臺北縣長)
地貌改變 九份二山 澀仔坑湖 韭菜溪湖
新草嶺潭 九九峰 大安溪大峽谷 水漾森林
紀念設施 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九二一地震國家紀念地 埔裏紙教堂 921地震紀念公園 九二一震災紀念斜塔
紀念電影 雨過天晴 生命 老師,你會不會回來?
震災重建機構 行政院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 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
- 參見:
台灣地震列表 台灣自然災害列表 國家防災日
臺中市市長 日治時期台中市尹
(1920年-1940年)金子惠教 →川中子安治郎 →遠藤所六 →小島仁三郎 →名和仁一 →古澤勝之 →曾根原弘 →藤田淳教 →安詮院貞熊 →藤田正義 日治時期台中市長
(1940年-1945年)藤田正義 →山下若松 →佐藤武 省轄市實施地方自治前
(1945年-1951年)劉存忠 →黃克立 →李薈 →陳宗熙 省轄市實施地方自治後
(1951年-2010年)楊基先 →林金標 →邱欽洲 →張啟仲 →羅立儒(代理) → 張啟仲(復職) → 羅立儒(代理) →林澄秋 →陳端堂 →曾文坡 →林柏榕 →張子源 →黃鏡峰(代理) → 林柏榕 →陳正雄(代理) → 林柏榕(復職) →林學正(代理) → 林柏榕(復職) →張溫鷹 →胡志強 直轄市市長
(2010年-)胡志強 →林佳龍 →盧秀燕 國家統一委員會成員 1990年10月7日成立,2006年2月28日終止運作。李登輝總統時期
1990-2000主任委員:李登輝 第一屆
1990.10.2聘任副主任委員
(3人)李元簇 郝柏村 高玉樹
委員
(30人)梁肅戎 林洋港 孔德成 黃尊秋 朱士烈 劉闊才 馬樹禮 趙自齊 蔣彥士 蔣緯國 施啟揚 鄭為元 陶百川 王惕吾 余紀忠 辜振甫 高育仁 宋楚瑜 康寧祥 王世憲 李 璜 孫 震 李遠哲 李海天 謝深山 殷允芃 簡明景 陳健治 陳田錨 林仁德 黃昆輝 (1991.6.25增聘)
研究委員
(12人)邱進益 (研究委員召集人) 丘宏達 曾永賢 蕭天讚 高英茂 馬英九 沈君山 高希均 宋心濂 鄭心雄 金耀基 黃正華
第二屆
1992.1.1聘任副主任委員
(3人)李元簇 郝柏村 高玉樹
委員
(28人)劉松藩 林洋港 孔德成 黃尊秋 陳金讓 劉闊才 馬樹禮 趙自齊 蔣彥士 蔣緯國 鄭為元 陶百川 王惕吾 余紀忠 辜振甫 高育仁 宋楚瑜 康寧祥 孫 震 李遠哲 李海天 謝深山 殷允芃 簡明景 陳健治 陳田錨 林仁德 黃昆輝
研究委員
(22人)邱進益 (研究委員召集人) 丘宏達 曾永賢 蕭天讚 高英茂 馬英九 沈君山 高希均 宋心濂 金耀基 黃正華 于宗先 田弘茂 吳元黎 林碧炤 祝基瀅 陳希煌 陳其南 陳 慶 鄭竹園 劉泰英 劉清波 包奕洪 (1992.7.23增聘) 戴瑞明 (研究委員召集人,1993.6.29補聘,接替邱進益) 高孔廉 (1993.6.29補聘,接替馬英九) 廖光生 (1993.12.7增聘) 殷宗文 (1994.6.22補聘,接替宋心濂) 簡漢生 (1994.6.22補聘,接替祝基瀅)
第三屆
1995.3.1聘任副主任委員
(3人)李元簇 連 戰 高玉樹
委員
(32人)劉松藩 施啟揚 邱創煥 陳履安 蔣彥士 陶百川 王惕吾 余紀忠 辜振甫 陳金讓 吳伯雄 丁懋時 許水德 錢 復 蔣仲苓 蕭萬長 宋楚瑜 陳水扁 (未就任) 吳敦義 吳金贊 康寧祥 高育仁 陳癸淼 陳進利 簡明景 李海天 丘宏達 林基源 羅吉煊 殷允芃 李正宗 簡金卿
研究委員
(22人)于宗先 田弘茂 包宗和 吳榮義 邵玉銘 林碧炤 高孔廉 高承恕 高英茂 殷宗文 翁松燃 陳希煌 陳博志 張榮恭 張榮豐 曾永賢 彭作奎 黃耀羽 廖光生 鄭竹園 戴國輝 戴瑞明 (研究委員召集人)
第四屆
1996.10.4聘任副主任委員
(3人)連 戰 黃信介 許歷農
委員
(31人)錢 復 劉松藩 施啟揚 許水德 王作榮 蔣彥士 辜振甫 余紀忠 王必成 黃昆輝 丁懋時 吳伯雄 章孝嚴 蔣仲苓 張京育 宋楚瑜 陳水扁 (未就任) 吳敦義 吳金贊 簡明景 康寧祥 高育仁 蕭萬長 陳癸淼 陳進利 李海天 余英時 丘宏達 蕭新煌 樂茞軍 李正宗
研究委員
(21人)田弘茂 包宗和 林武郎 吳榮義 吳新興 邵玉銘 高孔廉 高承恕 高英茂 殷宗文 翁松燃 陳希煌 陳博志 張榮恭 張榮豐 麥朝成 黃國昌 曾永賢 彭作奎 張臨生 陳錫蕃 (研究委員召集人)
第五屆
1997.11.8聘任副主任委員
(4人)連 戰 蕭萬長 黃信介 許歷農
委員
(31人)錢 復 劉松藩 施啟揚 許水德 王作榮 蔣彥士 辜振甫 黃昆輝 丁懋時 吳伯雄 余紀忠 陳水扁 (未就任) 黃輝珍 胡志強 蔣仲苓 張京育 宋楚瑜 王必成 吳敦義 吳金贊 劉炳偉 陳健治 陳田錨 康寧祥 蘇南成 陳癸淼 章仁香 李海天 丘宏達 蕭新煌 田弘茂 章孝嚴 (1997.12.5增聘) 顏忠誠 (1998.7.21增聘)
研究委員
(20人)包宗和 江素惠 林武郎 吳榮義 吳新興 邵玉銘 許柯生 高承恕 高英茂 殷宗文 翁松燃 陳希煌 陳博志 張榮恭 張榮豐 麥朝成 黃國昌 曾永賢 張臨生 蘇 起 (研究委員召集人) 鄭安國 (1998.7.1增聘,接替吳新興) 林碧炤 (1998.9.1增聘)
第六屆
1999.3.25聘任副主任委員
(4人)連 戰 蕭萬長 黃信介 許歷農
委員
(32人)蘇南成 王金平 翁岳生 許水德 錢 復 黃昆輝 章孝嚴 辜振甫 吳伯雄 丁懋時 殷宗文 余紀忠 王必成 胡志強 唐 飛 蘇 起 趙守博 馬英九 謝長廷 顏忠誠 康寧祥 章仁香 陳癸淼 林柏榕 吳碧珠 黃啟川 蕭新煌 李海天 丘宏達 田弘茂 高英茂 黃肇珩
研究委員
(24人)林碧炤 (研究委員召集人) 丁渝洲 包宗和 吳榮義 李大維 林武郎 邱坤玄 胡為真 翁松燃 高承恕 張榮恭 張榮豐 張臨生 許柯生 許惠祐 陳希煌 陳博志 麥朝成 曾永賢 黃國昌 黃輝珍 蔡英文 鄭安國 鄭敦仁
陳水扁總統時期
2000-2006停止活動中國國民黨 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 2013年7月-2017年8月主席 馬英九 →吳敦義(代理) →朱立倫 →黃敏惠(代理) →洪秀柱 →林政則(代理) 榮譽副主席 林豐正 詹春柏 蔣孝嚴
副主席 林豐正 詹春柏 蔣孝嚴 曾永權 洪秀柱 黃敏惠 →吳敦義 曾永權 洪秀柱 黃敏惠 朱立倫 胡志強 郝龍斌 →郝龍斌 黃敏惠 →詹啟賢 胡志強 郝龍斌 林政則 陳鎮湘
秘書長 曾永權 →洪秀柱(代理) →李四川 →莫天虎 →曾永權(代理) 常務委員 第一任黃昭順 李全教 姚江臨 楊瓊瓔 劉大貝 洪玉欽 邱復生 沈慶光 侯彩鳳 陳宗興 林滄敏 範成連 呂學樟 陳幸進 李昭平 廖萬隆 厲耿桂芳 吳志剛 張育美 紀國棟 謝龍介 徐欣瑩 李德維 江碩平 許淑華 林榮德 謝坤宏 陳文漢 廖國棟 蕭景田 邱炳煌 張嘉郡 曾文培 徐巧芯
第二任陳天成 簡太郎 張盛和 陳建宇 陳雄文 陳保基 黃昭順 劉大貝 陳宗興 姚江臨 林榮德 楊瓊瓔 柯貞竹 洪玉欽 範成連 張育美 李全教 侯彩鳳 江碩平 吳志剛 沈慶光 陳幸進 李昭平 廖萬隆 呂學樟 厲耿桂芳 林文瑞 謝龍介 曾文培 黃志雄 蕭景田 李嘉峰 李德維 邱炳煌 許淑華 戴錦花 張嘉郡 侯佳齡 林家興
第三任劉大貝 黃昭順 姚江臨 陳宗興 呂學樟 沈慶光 範成連 曾文培 楊瓊瓔 江碩平 侯彩鳳 陳幸進 柯貞竹 林榮德 許淑華 李昭平 吳陳瓊秋 張育美 廖萬隆 謝龍介 厲耿桂芳 黃志雄 李德維 遊家富 侯佳齡 陳文漢 吳志剛 蕭景田 邱炳煌 謝坤宏 廖國棟 陳重文 呂謦煒
第十八屆 →第十九屆 →第二十屆 規範控制 -
WorldCat Identities DILA: A032651 FAST: 466769 GND: 121030792 HKCAN: 9811109377903406 ISNI: 0000 0001 1449 3174 LCCN: nr2001031084 LNB: 000017128 NCL: 000209218 NKC: xx0211618 NLA: 36578568 NTA: 143858629 SUDOC: 184590221 VIAF: 79445554
圖騰 7: 藍手 Blue Hand
藍手 波符 13 天的第 1 天
內在女神力: KIN.17 自我存在的紅地球
PSI(行星記憶資料庫): KIN.215 共鳴的藍鷹
這天的星系印記是 KIN.27, 名號是 【磁性的藍手】 、 【藍手波符 之 磁性藍手】 也可以是 【磁性藍手.藍手波符】 ,你比較喜歡哪一個稱號呢?
藍手是20個波符中的第3個;曾經有一段時期,人們透過人造的巨大工程,妄想著可以創造奇蹟、撼動天地,而事實上,所有的奇蹟其實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沒有必要去追尋更高、更遠或更巨大,所有的渺小其實一點都不渺小,每一層的思念與每一層的情懷,透過用心的傳遞,我們都有著無限寬廣的能量傳遞,讓所有接收到這份禮物的人都能感受到慈悲、無限的祝福以及愛。
KIN.27 位於 藍手波符 13 天中的第 1 天,銀河音階為調性 1
調性 1 的名稱是磁性,重點在創造並展現自我特質。
在藍手波符 13 天中,我們可以在每一天的靜心中問自己一個問題,今天是藍手波符的第 1 天,我的問題是:我的目的是什麼?。藍手,是我的目的。
今天的星際原型圖騰為藍手,我們稱之為主印記, 藍手是實踐的力量,透過雙手的碰觸,能夠展現各項技藝以及發揮療癒的能量,不空想持續做,將可在創造的過程中知曉一切。
每個主印記都蘊藏著五大神諭,除了中央的主印記外,上下左右各有一個圖騰,分別為右邊的【支持】圖騰、上方的【引導】圖騰、左邊的【挑戰擴展】圖騰及下方的【隱藏推動】圖騰。
藍手與黃人相互為對方的支持圖騰, 藍手在黃人的支持下得以展現出自己靈巧的面向,所有的產出不但極具創意並且融合著智慧有所展現。
藍手的引導依據KIN的調性不同會有五種可能性,KIN.27的引導圖騰是藍手 , 在藍手的引導下,我能夠體會手做的思念與情感的船幡,生命的連結不只是具象體驗,在藍手的交織下,具象與意象充分的交織展現,一切如常健行健美。
藍手與紅地球相互為對方的挑戰擴展圖騰, 紅地球是藍手的挑戰擴展,藍手擅長將各類型的物質重塑整合成為新面貌,相較於紅地球崇尚不加修飾的原始自然,貌似有些許衝突,然而若能透過更多的巧思及工法,勢必有機會在兩者間取得平衡,並拓展出更多可能性。
藍手與白巫師相互為對方的隱藏推動圖騰, 藍手的能量是一種物質界的連結,白巫師提供了靈性的推動力,讓產出不僅是美觀大方,更有著豐厚的靈魂底蘊。
當我們能將五大神諭力量啟動合一時,將可發揮出 KIN.17 自我存在的紅地球 的內在能量。
每年 5 月 15 日的 PSI(行星記憶資料庫)皆為 KIN.215 共鳴的藍鷹 ,PSI(行星記憶資料庫)是我們圖騰調性中,另一個更高維度的自己,也是另一個我們值得學習及體會的課題。
磁性藍手的 KIN260 肯定句是:【我能夠透過實踐的力量將理想轉化成具象的現實】
另外就彩虹數字來說 1948 年 5 月 15 日 有著 陽性密碼 33/6(1級)、陰性密碼 33/6(1級)的數字能量。
每一個圖騰印記都有著值得探討的深意,每一個數字更有著特殊的能量與意義,更多資訊我們將持續更新,歡迎多多分享本站內容,也邀請您來本站 粉絲專頁 按個讚,感謝您。
祝福你,祝福我.你是我,我亦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