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則天
-
中國正史唯一承認的女皇帝
維基百科:[4] (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又稱武華姑、武媚,中國曆史上因執掌君權而得到正史唯一承認的 女皇帝 [c] 與女性太上皇。武氏是 唐太宗的 才人、 唐高宗的 皇后以及 武周的開國 皇帝,當代稱則天后,或武后、武太后,後代通稱武則天。 武氏為
并州 文水縣人,出生地為 四川 利州,十四歲入宮為 唐太宗才人,十二年不得遷。 唐高宗時復為 昭儀,謀廢得到 唐太宗託付于重臣 褚遂良的“佳兒佳婦” 王皇后與 蕭淑妃,得立為 皇后(655年-683年)。一時尊号為天后,與唐高宗天皇 李治并稱“二聖”。當時武氏總攬大權,故眾人稱高宗、武氏為 唐室的兩個皇帝。由于唐高宗患 風眩病,無力 聽政,660年11月武氏開始臨朝,史載“自此内輔國政數十年,威勢與帝無異”,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為 唐中宗、 唐睿宗的 皇太后 臨朝稱制,后改名曌 [4] [d] 自立為武周 皇帝(690年10月16日-705年2月21日在位),稱帝后上尊号“聖神皇帝”。她退位后,其子中宗皇帝獻尊号,稱“則天大聖皇帝”。武氏臨終前留下遺命,要求去除其帝号,改稱“則天大聖皇后”。她另有廢除的尊号“聖母神皇、聖神皇帝、金輪聖神皇帝、越古金輪聖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天冊金輪聖神皇帝”等。 [5] [e] 。武則天在位期間勵精圖治,為當時國家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例如,通過安慰與討伐並用來穩定邊疆,大力求賢選才並提拔賢能,採取促進多元一體的各民族團結政策,通過改革政治制度來加強中央集權,針對古代逃戶問題推出的改革成為為中國古代逃戶政策的重要過渡,通過各種措施促進商業繁榮,建設農田水利,採取一系列措施發展經濟,促進文學藝術的繁榮,並為唐代詩歌繁榮作出卓越貢獻。[6] [7] [8] [9] [10] [11] [12] [13] [14] 。同時也喜土木作造,尤喜造國字改年號,一年一號。705年元月,被宰相 狄仁傑舉薦的後任 張柬之與 禁衛軍背叛, 被迫還位。退位以後,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性 太上皇,同年崩于 洛陽 上陽宮仙居殿。唐高宗死后從683年實際真正掌權前后22年(如從高宗輔政起計,掌權年期更長,長達46年)。武則天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即位 [f] )、壽命第三長的皇帝(終年81歲),僅次於清高宗(89歲)和 梁武帝(84或85歲)。此外,她也是唯一當過皇太后及太上皇兩職的人。但因唐朝自高宗以後的所有合法皇帝(李唐皇族)皆為武則天之直系子孫,未妨礙唐朝皇位繼承,因此她以女兒身稱帝這種「大逆不道」的事並沒有受到太嚴厲的歷史譴責。在755年12月16日,也是武則天逝世的50週年忌日,在其孫 唐玄宗統治期間, 安史之亂爆發。 生平[
編輯] 入宮(唐太宗封為
才人) [編輯] 武氏
本名無記載,為 唐開國勳舊 武士彠次女,母親 楊氏是武士彠繼室,根據 李峤《攀龍台碑》所載,為隋朝宗室 楊達之女 [15] ,不見禮于正室諸子。祖籍 并州 文水縣(今 山西省文水縣),637年十四歲時( 貞觀十一年十一月 [16] )因貌美而入后宮封為 五品 才人,唐太宗 賜号武媚 [g] ,后世訛稱武媚娘。武氏入宮之前向寡居的母親楊氏告別時說:「侍奉聖明天子,豈知非福?為何還要哭哭啼啼、作兒女之態呢?」 [h] 據楊氏為楊達之女的說法,武才人與太宗的三位
妃嬪 燕德妃、 楊婕妤、 巢王妃楊氏俱為表親。而對于太宗時期武氏在宮中的生活細節,史書并沒有詳細的描述。僅見武氏在晚年時回憶自己為太宗馴馬一事。當時,太宗有名馬獅子骢,又肥又暴躁沒有能調教牠的人。武氏在太宗身邊侍候,對太宗說:「我能制服牠,但是須要三件東西:一是鐵 鞭,二是鐵 楇,三是 匕首。用鐵鞭打它不服,就用楇打牠的頭;再不服,就用匕首割斷牠的喉嚨。」武氏稱太宗壯其之志。然而太宗也因武氏這位看似嬌弱的妃子竟如此粗野而感到震驚,從此武氏便極少得太宗寵幸 [17] 。復自稱嘗侍太宗,得其書法之妙。貞觀十七年(643年),太子
李承乾被廢,晉王 李治被立為太子。此後,在太子侍奉太宗湯藥之際,李治見到武才人並悅之。 [18] 出家與再入宮(唐高宗封為昭儀,後升任皇后)[
編輯]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駕崩。武才人依唐後宮之例,入
感業寺剃髮 出家。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在太宗週年忌日入感業寺進香之時,與身為 比丘尼的武氏相遇。當時與蕭淑妃爭寵的 王皇后知悉後,便主動向高宗請求將武氏納入宮中,企圖以此打擊 蕭淑妃。 [i] 唐高宗早有此意,當即應允。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滿,二十七歲的武氏還俗,再度入宮。入宮前武氏已經懷孕,入宮後生下兒子 李弘。次年五月,被拜為二品昭儀。 永徽六年(655年)六月,
後宮中有人放出不利王皇后之謠言,流傳王皇后與其母柳氏(宰相 柳奭之姊, 柳宗元同族)請來 巫師,企圖用 魘鎮之術將武昭儀詛咒而死亡。這謠言在無證據下傳到高宗之耳,高宗大怒,並將其母柳氏趕出皇宮,而且欲將武昭儀陞為一品 宸妃(唐朝後宮 四夫人中本來並無宸妃此封號,而原本的四夫人名額已滿,唐高宗為了武氏,才創宸妃封號),受到宰相 韓瑗和 來濟的反對,最後不能成事。不久,中書舍人 李義府等人勾結武氏,得知高宗欲行廢皇后而立武昭儀消息,聯絡本已貶官不得再進的 許敬宗、 崔義玄、 袁公瑜等人向唐高宗不斷請求立武昭儀為后,造成群臣支持的表象,廢立之意遂再次萌生。 武氏封后[
編輯]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十三日,唐高宗又在
李世勣等朝廷武勛的模棱兩可下,終於頒下詔書:以「陰謀下毒」的罪名,將王皇后和蕭淑妃廢為庶人,並加囚禁;她們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嶺南。七天以後,唐高宗再次下詔,將武昭儀立為皇后;與此同時,又將反對最大的宰相 褚遂良貶為外州都督。因為 忌諱武氏曾為父親太宗才人的事實,唐高宗在立后 诏書中,稱武氏為父親所賜,“事同 政君 [19] ”。顯慶四年(659年)四月,武后與唐高宗達成共識:將
長孫無忌、 于志寧、 韓瑗、 來濟等人削職免官,貶出京師。 並稱“二聖”[
編輯] 參政,垂簾聽政[
編輯] 顯慶五年(660年),唐高宗患上
風疾之症,頭暈目眩,不能處理國家大事,遂命皇后武氏代理朝政,但也因此忌憚武氏。在麟德元年(664年),高宗與宰相 上官儀商議,打算廢掉武氏皇后之位。但上官儀的廢后詔書還未草擬好,高宗來不及下旨,武后即已從宦官親信接到消息。她直接來到高宗面前追問此事,唐高宗不得已,便把責任推到上官儀身上。十二月,上官儀被逮捕入獄,不久,即被滅族。自是上每視事,則后垂簾於後,政無大小皆與聞之。天下大權,悉歸中宮,黜陟、生殺,決於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謂之“二聖”。 乾封二年(667年)高宗因久疾,命太子李弘 監國。上元元年(674年)秋八月,武后和高宗並稱 天皇天后,名為避先帝、先后之稱,實欲自尊。十二月,武后上表建議十二事:「一、勸農桑,薄賦徭。二、給復 三輔地(免除長安及其附近地區之 徭役)。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政府手工工場)禁浮巧。五、省功費力役。六、廣言路。七、杜讒口。八、王公以降皆習《 老子》。九、父在為母服 齊衰(喪服)三年(過去是一年)。十、 上元前勳官已給告身(委任狀)者,無追覈。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稟入(增加薪水)。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進階(提級)申滯。」高宗詔皆施行之。武則天能夠重視農業生產,規定各州縣境內,「田疇墾闢,家有餘糧」者予以升獎;「為政苛濫,戶口流移」者必加懲罰。所編《兆人本業》農書,頒行天下,影響很大。而武則天執政期間,其宗教政策乃以 佛教在 道教之上。 上元二年(675年)三月,武后召集大批文人學士,大量修書,先後撰成《玄覽》、《古今內範》、《青宮紀要》、《少陽正範》、《維城典訓》、《紫樞要錄》、《鳳樓新誡》、《孝子傳》、《列女傳》、《內範要略》、《樂書要錄》、《百僚新誡》、《兆人本業》、《臣軌》等書。且密令這批學者參決朝廷奏議,以分
宰相之權,時人謂之「北門學士」。時高宗風眩更甚,擬使武后攝政,宰相 郝處俊說:「陛下奈何以高祖、太宗之天下,不傳之子孫而委之天后乎!」高宗才罷攝政之意。太子 李弘深為高宗鍾愛,高宗欲 禪位於太子,武后不滿;剛好太子因為蕭淑妃之女 義陽、 宣城二公主因母得罪武后而被幽禁 掖庭宮中、年逾21而未嫁,奏請出閣,高宗許之,武后甚怒。不久太子死於 合璧宮,時人以為武后所毒殺,但亦有說法稱李弘本來病弱而早夭。 廢立與稱制[
編輯] 弘道
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病逝,臨終遺詔:太子 李顯於柩前即位,軍國大事有不能裁決者,由武氏決定。四天以後,李顯即位,是為 唐中宗。武后被尊為 皇太后。 光宅元年(684年)二月,中宗欲以
韋后父 韋玄貞為 侍中(宰相), 裴炎力諫不聽,武后遂廢唐中宗為廬陵王,並遷於 房州。立第四子豫王李旦為帝,是為 唐睿宗,武后 臨朝稱制,自專朝政。同年九月, 徐敬業、 徐敬猷兄弟聯合 唐之奇、 杜求仁等以扶支持廬陵王為號召,在揚州舉兵反武,十多天內就聚合了十萬部眾。武后當即以左玉鈐大將軍 李孝逸為 揚州道大總管,率兵三十萬,前往征討。十一月,徐敬業兵敗自殺。 垂拱二年(686年)三月,武后下令製造銅匭(銅製的小箱子),置於洛陽宮城之前,隨時接納臣下表疏。同時,又大開告密之門,規定任何人均可告密。凡屬告密之人,國家都要供給驛站車馬和飲食。即使是農夫樵人,武后都親自接見。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就可破格陞官。如所告並非事實,亦不會問罪。同時,武后又先後任用
索元禮、 周興、 來俊臣、 侯思止等一大批酷吏,掌管制獄,如果被告者一旦被投入此獄,酷吏們則使用各種酷刑審訊,能活著出獄的百無一二。這樣,隨著告密之風的日益興起,被酷吏 刑訊拷打緻死的人日漸增多。為獎勵告密,若有屬實,武后對告密者破例授官,以賣餅為生的 侯思止,因舉發舒王 李元名與 恒州刺史 裴貞謀反,被任命為遊擊將軍、侍禦史。 王弘義,以無德行見稱,告鄉裏謀反,擢授 遊擊將軍、殿中侍禦史。 武后掌管李唐的社稷,翦除唐宗室,諸王不自安,欲起兵對抗。還未有共識的時候,博州刺史瑯邪王
李沖,垂拱四年(688年)八月於 博州(今 山東 聊城東北)舉兵。豫州刺史越王 李貞起兵 豫州(今 河南 汝南)呼應。武后分遣 丘神勣、 魏崇裕擊之。瑯邪王李沖起兵七日敗死;九月,越王李貞兵敗自殺。武后想盡除李氏諸王,使周興等審訊之,迫韓王 李元嘉、魯王 李靈夔、黃國公 李譔、東莞郡公 李融、 常樂公主等自殺,親信等均被誅。 這年命令僧
薛懷義率令萬多人,毀乾元殿,建 明堂,花了近一年落成,高二百九十四尺,闊三百尺。共三層,上為圓蓋,有條九龍作捧著的姿態。上有鐵鳳,高一丈。飾以黃金,稱為「萬象神宮」。明堂既成,又命僧薛懷義鑄大像,大像的小指也可以容納數十人,於明堂北起五層高的天堂來收納這個大像。所花費用以萬億計,政府財政為之枯竭。是年 武承嗣命人鑿白石為文曰:「聖母臨人,永昌帝業。」號稱在洛水中發現,獻給武后,武后大喜,命其石曰「寶圖」。之後武后加尊號為「聖母神皇」。 武后當政期間爲了打擊
門閥 豪族對官位的壟斷,進一步發展收攏民心的 科舉制度。唐太宗共錄取進士205人,高宗和武后統治期間共錄取一千餘人。平均每年錄取人數比 貞觀時增加一倍以上。武后載初元年(690年)武后在 洛城對 貢士親發策問,是「 殿試」之始。是年遣「存撫使」十人 巡撫諸道,推舉有才之人,一年後共舉薦一百餘人,武后不問出身,全部加以接見,自稱量才任用,或為試鳳閣( 中書省) 舍人、 給事中,或為試 員外郎、 侍禦史、 補闕、 拾遺、 校書郎,試官制度自此始,時人有「補闕連車載,拾遺平鬥量,把推侍禦史,腕脫校書郎。」之語。武后雖以官位收買人心,但對不稱己意的人亦會加以罷黜;號稱明察善斷,故當時一部份 士大夫亦樂於為武后效力。 建号稱帝[
編輯] 河南博物館所藏 武瞾金簡,中國唯一的皇帝金簡。武氏在久視元年(700年)七月七日來 嵩山祈福,譴宮廷太監胡超向諸神投簡以求除罪消災。 次年(690年)七月,僧法明等撰《
大雲經》四卷,說武后是 彌勒菩薩化身 下凡,應作為 天下主人,武后下令頒行天下。命兩京諸州各置大雲寺一所,藏《 大雲經》,命僧人講解,並提升 佛教的地位在 道教之上。是年九月 侍禦史 傅遊藝率 關中 百姓九百人 上表,請改 國號為 周,賜 皇帝姓武。於是 百官及 帝室 宗戚、 百姓、 四夷 酋長、 沙門、 道士共六萬餘人,亦 上表請改 國號。武后準所請,改 大唐為大周。在神都洛陽則天門登基即位, 改元 天授,加 尊號聖神皇帝,以睿宗為 皇嗣, 賜姓武氏,立 皇太子為 皇太孫。立武氏祖宗七廟於 神都洛陽,追尊 周文王廟號曰始祖,諡號文皇帝。立 武承嗣為魏王, 武三思為梁王,其餘武氏多人為王及長公主。 同年九月,武則天派右鷹揚衛將軍
王孝傑為武威軍總管,與武衛大將軍 阿史那忠節率兵赴西域征討 吐蕃。十月,唐軍大勝,連克 于闐、 疏勒、 龜茲、 碎葉等安西四鎮,仍置安西都護府於龜玆,發兵戍守。 長壽三年(694年)武三思率四夷首領請以銅鐵鑄天樞,立於端門外,以歌頌武則天的功德。武則天親題曰:「大周萬國頌德天樞」。天樞鑄造歷時八月而成,其形制若柱,高一百零五尺,直徑十二尺,八面,每面各五尺,下為鐵山,周一百七十尺,以銅為蟠龍、麒麟環繞之;上為騰雲承露盤直徑三丈,盤上四龍直立捧火珠,高一丈。工人毛婆羅造模,武三思為文,刻百官及四夷首領之名於其上。用銅鐵二百萬斤,「請胡聚錢百萬億,買銅鐵不能足,賦民間農器以足之。」 萬歲通天元年(696年)五月, 契丹 首領 李盡忠和 孫萬榮率兵 起義,攻陷 營州,殺 都督趙文翽。武則天派將軍曹仁、 張玄遇、 李多祚等率兵征討。由於伏兵,全軍覆沒。接著,武則天再派 武攸宜、 王孝傑等率兵討伐,均大敗而歸。 神功元年(697年)四月,武則天又派 武懿宗、 婁師德、 沙吒忠義率兵二十萬,討伐契丹。六月,孫萬榮兵敗被殺,契丹餘眾歸降於 突厥。 神功元年(697年)武則天使 武懿宗審訊 劉思禮謀反事,武懿宗說隻要劉思禮指出哪些朝士有分謀反,就免其死罪,於是劉思禮誣告宰相 李元素、 孫元亨等三十六家「海內名士」,皆遭 滅族,親舊連坐流竄者千餘人。時人以為武懿宗之殘暴僅次於周興、來俊臣。 是年,
來俊臣欲羅告武氏諸王及 太平公主(中宗之妹,武則天唯一長大成人的親生女兒),又欲誣皇嗣 李旦及廬陵王 李顯與南北衙共同謀反,擬一網打盡。武氏諸王與太平公主都十分害怕,共同揭發其罪行,下獄處以極刑。仇家爭食其肉,不一會就食盡。來俊臣兇狡貪暴網羅無辜,織成反狀,殺人不可勝計。「贓賄如山,冤魂塞路」,武則天亦知天下憤怨,下令數他的罪狀,並沒收其家財。 聖歷元年(698年)武承嗣、武三思謀求當太子,幾次使人對武則天說:「自古天子未有以異姓為嗣者。」武則天猶豫未決,
狄仁傑對武后說:「姑侄之與母子,哪個比較親近?(武承嗣、武三思皆武后之侄,中宗、睿宗則武后之子)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後,祭祖於太廟;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祭姑於太廟者」。又勸武則天召還廬陵王(中宗)。武后由是無立武承嗣、武三思之意。乃召廬陵王還東都,皇嗣(睿宗)請遜位於廬陵王,武后立廬陵王為皇太子,命為元帥,狄仁傑為副元帥率兵擊突厥。武則天信重狄仁傑,常謂之「國老」而不呼其名。狄仁傑好諍諫,武則天每屈意從之。狄仁傑死後,武則天泣曰:「朝堂空矣!」常嘆:「天奪吾國老何太早邪!」 武則天晚年
張易之、 張昌宗兄弟迅速崛起,成為武則天的新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年少美姿容,入侍武則天。二人常傅朱粉、穿著華麗的衣服。武承嗣、武三思等都爭著追捧他們,甚至為他們執鞭牽馬。 中宗長子邵王
李重潤(中宗第二次為太子時封為邵王)與其妹 永泰郡主及郡主婿 武延基竊議張易之兄弟「何得任意入宮」,易之投訴於武則天,武則天敕李重潤、永泰郡主、武延基皆 賜死。 神龍政變[
編輯]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卧床不起,隻有 男寵 張易之、 張昌宗兄弟侍側。 宰相 張柬之、 崔玄暐與大臣 敬暉、 桓彥範、 袁恕己等,交結 禁軍 統領 李多祚,佯稱 張易之、 張昌宗兄弟謀反,於是發動 兵變,率 禁軍五百餘人,衝入宮中,殺死二張兄弟,隨即包圍武則天寢宮,要求武則天 退位,史稱「 神龍政變」。 武則天此時已是81歲高齡,她年老體衰,無力平亂,隻能
禪讓帝位予兒子李顯,是為 唐中宗,武周王朝滅亡,大唐王朝復興,遷居上陽宮,為太上皇。中宗上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 神龍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曌崩逝於
洛陽 上陽宮 仙居殿內,享壽八十一歲。武則天臨終前下 遺詔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神龍二年(706年)五月,武則天與 唐高宗李治合葬於唐 乾陵,留 無字碑。 評價[
編輯] 總章二年(西元669年)的唐朝疆域 聖曆三年(西元700年)的武周疆域,當時東突厥已經複國(此圖沒有表現出對雲貴高原的羁縻統治,并且将 雲州、 勝州、 豐州畫到了域外) 蓋棺無字碑[
編輯] 曆代對武則天有各種不同的評價。唐代前期對武則天的評價相對比較寬容,但唐國史對後宮嬪妃與諸王公主的淒慘予以無情揭露。随着時間的推移,特別是
司馬光所主編之《 資治通鑑》,對武氏進行嚴正批判。到了 南宋期間, 程朱理學在中國思想上占據了主導地位,輿論決定了對武則天的長久評價。譬如明末清初的時候,著名的思想家 王夫之,就曾評價武則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惟不可否認的是,武后重視延攬,首創鉗制文網式的考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 狄仁傑、 張柬之、 桓彥範、 敬暉、 姚崇等中興名臣。名臣 李绛當時也指出,開元期間著名的賢臣皆由武則天提拔 [20] 。而在後來平定玄宗時期安史之亂的大功臣郭子儀就是通過武則天首創的 武舉被提拔的。宋代 胡緻堂對於武則天列出了許多違反儒家道德標準的“罪狀”如“以才人蠱惑嗣帝”等,不過也不情願地,充滿遺憾地說道:“使其生為男子而臨天下,其雄才大略殆與孝武等矣” [21] ,認為武則天若是男性的話她的雄才大略不亞於漢武帝。著名的宰相陸贄在給 唐德宗的論文中,就曾寫道"法太宗天后英邁之風以拔擢",將武則天與唐太宗並列,鼓勵德宗效仿他們 [22] 。晚唐官員皮日休曾寫道“天后革大命,垂二十年,天下晏如,不讓貞觀之世,是遵何道哉”, 懷念武則天時期的安寧日子 [23] 。國家在武則天主政期間,文化承貞觀之模、百姓尚稱富庶。故享「貞觀遺風」, 武周之治之譽,亦及于其孫 唐玄宗(其母死於武后手)的 開元盛世。 武則天的形象源于曆史,唐宋時的正史對武則天的家世出身、宮廷生活及掌權執政等狀況都有詳細的記載。從總體上看,武則天的形象可以分為四個發展階段。唐五代是發轫期,顯示出“本色化”的特點;宋元是沿承期,武則天被“異族化”;明代是轉折期,武則天被“豔情化”;清代為繁榮期,出現了兩種截然相反的傾向,一種是被“妖魔化”,另一種則是被“理想化”。這與當時的時代特點緊密相關。
[24] 對歷史發展的貢獻
[25] [編輯] 武則天對曆史發展做出的第一個貢獻是,她打擊了保守的
門閥 世族。武則天被立為皇后以後,把反對她做皇后的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一個一個的都趕出了朝廷,貶逐到邊遠地區。這對于武則天來說,是殺雞儆猴,但這些 關隴集團和他們的依附者,在當時已經成為一種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把他們趕出政治舞台标志着關隴集團從 北周以來長達一個多世紀統治的終結,也為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條件。 第二是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武則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建議“勸農桑,薄賦役”。在她掌權以后,又編撰了《
兆人本業記》頒發到州縣,作為州縣官勸農的參考。她還注意地方吏治,加強對地主官吏的監察。對于土地兼并和逃亡的農民,也采取比較寛容的政策。因此,武則天統治時期,社會是相當安定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都有了長足的發展,戶口也由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的380萬戶增加到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的615萬戶,平均每年增長0.721%。這在 中古時代,是一個很高的增長率,也是反映武則天時期經濟發展的客觀數據。 第三個貢獻是穩定了邊疆形勢。武則天當權后,邊疆并不太平。西方突厥攻占了安西四鎮,吐蕃也不斷在青海一帶對唐展開進攻。北邊的突厥和東北的契丹一直打到河北中部。武則天一方面組織反攻,恢複了安西四鎮,打退了突厥,契丹的進攻,同時在邊地設立軍鎮,常駐軍隊,并把高宗末年在青海屯田的做法推廣到現甘肅張掖和武威,内蒙五原及新疆木薩爾一帶。對于在屯田工作上做出巨大貢獻的婁師德,武則天特緻書嘉勉。書中特定指出,由于屯田,使得北方鎮兵的糧食“數年鹹得支給”。
第四個貢獻是推動了文化的發展。唐人沈既濟在談及科舉制度時說到:“太后頗涉文史,好雕蟲之藝。”“太后君臨天下二十余年,當時公卿百辟,無不以文章達,因循日久,浸已成風”。一是當時進士科和制科考試主要都是考策問,也就是申論。文章的好壞是錄取的主要标準。二是武則天用人不看門第,不問是否為高級官吏的子孫,而是看有否政治才能。因此特别注意從科舉出身者中選拔高級官吏。科舉出身做到高級官吏的越來越多。這就大大刺激了仕人參加科舉的積極性,更刺激了一般人讀書學習的熱情。這就是沈既濟所說的“浸已成風”。開元、天寶年間“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恥不言文墨焉”的社會風氣,就是從武則天時期開始的。正是文化的普及,推動了文化的全面發展。著名的詩人和文學家
崔融、 李喬都是這個時期湧現出來的。雕塑、繪畫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個人缺失[
編輯] 另外武則天也有不少負面評價,
岑仲勉說,“武后任事率性,好惡無定,終其臨朝之日,計曾任宰相七十三人” [26] 。其主政初期,由於大興告密之風,重用酷吏周興、 來俊臣等,加上後世史學家不齒於她違反傳統的 禮教,身為 女子,竟然擁有不少男性 嬪妃(稱為「 男寵」)。但 趙翼為武則天的私生活辯護,說:“人主富有四海,妃嬪動千百,后既為女王,而所寵幸不過數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后初不以為諱,而且不必諱也。” 對於重用酷吏之說,也有學者表示,酷吏在武則天統治時期存在的時間是相對較短的。 武則天之所以在改朝換代前後重用酷吏,完全是政治鬥爭的需要。 [27] 酷吏也並不是在武則天統治時期才出現的,有學者指出在太宗貞觀時期不乏酷吏暴虐的身影。[28] 在唐玄宗開元年間,有酷吏包括嚴安之, 王鈞,和因為兇狠無度所以被稱為京師三豹的李全交,李嵩,王旭三人 [29] 。絮語[
編輯] - 《
舊唐書》:“治亂,時也,存亡,勢也。使桀、纣在上,雖十堯不能治;使堯、舜在上,雖十桀不能亂;使懦夫女子乘時得勢,亦足坐制群生之命,肆行不義之威。觀夫武氏稱制之年,英才接轸,靡不痛心于家索,扼腕于朝危,竟不能報先帝之恩,衛吾君之子。俄至無辜被陷,引頸就誅,天地為籠,去将安所?初雖牝雞司晨,終能複子明辟,飛語辯元忠之罪,善言慰仁傑之心,尊時憲而抑幸臣,聽忠言而誅酷吏。有旨哉,有旨哉!”贊曰:“龍漦易貌,丙殿昌儲。胡為穹昊,生此夔魖?奪攘神器,穢亵皇居。窮妖白首,降鑒何如。” - 《
新唐書》:“昔者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其于殺君篡國之主,皆不黜絕之,豈以其盜而有之者,莫大之罪也,不沒其實,所以著其大惡而不隐欤?自司馬遷、班固皆作《高后紀》,呂氏雖非篡漢,而盜執其國政,遂不敢沒其實,豈其得聖人之意欤?抑亦偶合于《春秋》之法也。唐之舊史因之,列武后于本紀,蓋其所從來遠矣。夫吉兇之于人,猶影響也,而為善者得吉常多,其不幸而罹于兇者有矣;為惡者未始不及于兇,其幸而免者亦時有焉。而小人之慮,遂以為天道難知,為善未必福,而為惡未必禍也。武后之惡,不及于大戮,所謂幸免者也。至中宗韋氏,則禍不旋踵矣。然其親遭母后之難,而躬自蹈之,所謂下愚之不移者欤!” 沈既濟:“太后頗涉文史,好雕蟲之藝。”“太后君臨天下二十余年,當時公卿百辟,無不以文章達,因循日久,浸已成風。” 陸繼輅《崇百藥齋文集》: “以文學,書法,著述而論,才調之高,古今更罕有其匹” 崔融:“英才遠略,鴻業大勳。雷霆其武,日月其文。灑以甘露,覆之慶雲。制禮作樂,還淳返樸。宗禮明堂,崇儒太學。四海慕化,九夷禀朔。沈璧大河,泥金中岳。巍乎成功,翕然向風。” 魯宗道:“唐之罪人也,幾危社稷。” 洪邁《 容齋隨筆》:「漢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謂不明」。 司馬光:“雖濫以祿位收天下人心, 然不稱職責,尋亦黜之,或加刑誅,挾刑賞之柄以駕禦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斷,故當時英賢亦競為之。” 趙翼:“女中英主。”“人主富有四海,妃嫔動千百,后既為女王,而所寵幸不過數人,固亦未足深怪,故后初不以為諱,而且不必諱也。” 翟藹:“武氏以一婦人君臨天下二十余年,是不比於母后之稱制者,而直自帝自王也,此其智有過人者。” 岑仲勉:“武后任事率性,好惡無定,終其臨朝之日,計曾任宰相七十三人。” 郭沫若:“政啟開元,治宏貞觀;芳流劍閣,光被利州。” 宋慶齡:“武則天是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但就家庭角色而言,不難看出武則天也是個好妻子。” 毛澤東:“武則天确實是個治國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她提拔過不少人,也殺了不少人。剛剛提拔又殺了的也不少。” 翦伯贊:“武則天的打擊門閥貴族和提拔普通地主做官的政策,是符合當時社會發展趨勢的,因此她的作用是積極的……武則天在鞏固封建國家的邊疆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 李贽: " 試觀近古之王,有知人如武氏者乎? 亦有專以愛養人才為心,安民為念如武氏者乎? 此因不能逃于萬世之公鑒矣。夫所貴乎明王者,不過以知人為難,愛養人才為急耳……賢人君子,固武氏之所深心愛惜而敬禮者也。" [30] 羅元貞: ”武則天執政時期,是中國文化空前發展、空前隆盛的時期。。。武則天的一生,能文能武,為國為民,知人善任,領袖群才,治國有方,威信崇高。她非常聰明,經驗豐富,知識超群。在政治、軍事、制度、經濟、文化等等方面,她都有作為一個英明的國家領袖人物的才能、見識、眼光、風度、處理問題的方法,并且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女皇武則天,真不愧為封建時代傑出的政治家,中國曆史上一位罕見的明主聖君。“ [30]
諡号[
編輯] 雖然唐室依照她的遺詔諡號,後來仍有數次修改:
殤帝 唐隆元年(710年),改為天后。 睿宗 景雲元年(710年),加諡大聖天后。 延和元年(712年),改為天后聖帝,未幾,改為聖后。 玄宗 開元四年(716年),改為則天皇后。 天寶八載(749年),加諡則天順聖皇后。
家庭[
編輯] 子[
編輯] - 孝敬皇帝
李弘(652年-675年) - 章懷太子
李賢(654年-684年) - 唐中宗
李顯(舊名李哲)(656年11月26日-710年7月3日) - 唐睿宗
李旦(舊名李旭輪)(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
女[
編輯] 安定公主 太平公主 千金公主:千金公主為 唐高祖之女,於武則天大殺唐朝宗室時為求自保,自請降為武則天義女,武則天改封其為安定公主。
雜錄[
編輯] 武則天真容石刻像,四川省 廣元市 皇澤寺 - 相傳唐太宗在世時,曾請天文師算命,天文師認為,不出三十年,李氏皆亡於一個姓武的人手裡了。於是太宗屠殺武氏朝臣,沒想到篡位者竟是他身邊的武才人。
- 相傳在感業寺時期,李治有次前往祭拜,看到武氏後便魂不守舍。當時,與
蕭淑妃爭寵的 王皇后,便趁此納武氏為自己派系,跟蕭淑妃對抗,沒想到兩人皆亡於武氏之手。武自排除蕭妃后竟始怕貓,怕貓被蕭妃魂魄附身。 - 武則天稱帝後有男寵。《舊唐書》記載的有
張易之、 張昌宗兄弟,馮小寶( 薛懷義),以及禦醫沈南璆。 [31] [32] - 武則天為了誇飾武周革命,創造了
則天文字。部分的則天文字還傳到日本、韓國,甚至成為某些日本禮遇中國文化人的人名用字。 - 武則天著有《垂拱集》百卷,《金輪集》十卷,已散佚。今存詩四十六首,《
全唐文》編其文為四卷。有《石榴裙》之思。 - 武則天稱帝前掌握實權的6年,使用了3個年號,稱帝的15年使用了16個年號,合19個年號,是
中國皇帝中用年號最多和密度最高的皇帝。居於第二的是 西晉皇帝 晉惠帝司馬衷,除了時間最長的 元康年號(9年),9年間用了8個年號。 釋諦閒說武則天為佛經「開經偈」的撰寫者。(“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33]
相關作品與大眾文化[
編輯] 影視作品列表[
編輯] 武則天 (影視作品)
戲劇[
編輯] 首演年份 劇名 類型 主創單位 1937年 武則天 話劇 宋之 1962年 武則天 話劇 郭沫若 1988年 粉黛冤家 豫劇 鄭州市豫劇二團 2001年 武后與婉兒 豫劇 台灣 國光劇團豫劇團 2007年 武則天 京劇 北京京劇院 遊戲[
編輯] Fate/Grand Order - 配音:
井澤詩織。作為4星Assassin出場。寶具是B級對人寶具「告密羅織經」。
- 配音:
- 王者榮耀
- 配音:周帥
注釋[
編輯] ^ 《舊唐書》卷六 本紀第六 則天皇后,記載:載初元年“九月九日壬午,革唐命,改國号為周。改元為天授, 大赦天下,賜酺七日。乙酉,加尊号曰聖神皇帝,降皇帝為皇嗣。”根據這些日期,可以換算出武則天改國号為周的時間是 儒略曆690年10月16日,690年10月19日加尊号為“聖神皇帝”,降皇帝李旦為皇嗣。 ^ 684年至690年唐睿宗仍然在位期間,還有 光宅、 垂拱、 永昌、 載初幾個年号。雖然有文獻把這幾個年号算作唐睿宗的 [1] ,但是這段期間,武則天實際操縱朝政,睿宗毫無實權。因此大多文獻把這幾個年号算在武則天名下[2] [3] 。^ 歷史上除武則天外也曾另有兩位因其他原因而不被廣泛承認的女性“皇帝”,她們分別是北魏的 元氏和 唐高宗在位時代的 陳碩真。 ^ 曌(漢語拼音:zhào),是“照”在 則天文字中的寫法,取“日月當空”之意。又作“瞾”,取“雙目當空”之意。 ^ 在位時間共14年4個月又5天^ 吳三桂亦為67歲登基稱帝,但不被廣泛承認。 ^ 《新唐書 卷七十六 列傳第一》:“既見帝,賜号武媚。及帝崩,與嫔禦皆為比丘尼。” ^ 《舊唐書·卷51》:“后獨自如,曰:‘見天子庸知非福,何兒女悲乎?’” ^ 《舊唐書·卷五十一·后妃上》:“初,武皇后貞觀末隨太宗嬪禦居於感業寺,后及左右數為之言,高宗由是復召入宮,立為昭儀。”
延伸閱讀[
編輯] [
在維基數據編輯] 在 維基文庫 閱讀此作者作品 (在 維基共享資源 閱覽影像 )《 舊唐書·卷6》,出自 劉昫《 舊唐書》 《 新唐書/卷004》,出自《 新唐書》 《 新唐書/卷076》,出自《 新唐書》
參考文獻[
編輯] ^ 陳光:《中國曆代帝王年号手冊》,北京燕山出版社 第225-226頁ISBN 7540210311 ^ 徐紅岚:《中日朝三國曆史紀年表》,遼甯教育出版社,1998年 第150頁ISBN 7538276193 ^ 李崇智:《中國曆代年号考》,中華書局,2004年 第100頁ISBN 7101025129 - ^
4.0 《4.1 全唐文·卷九十六》○改元載初赦文...... 朕又聞之,人必有名者,所以吐情自紀,尊事天人......朕宜以曌為名。自卦演龍圖...... ^ 《舊唐書》卷六《則天后本紀》;封演《封氏聞見記》卷四“尊号”條:“秦漢已來。天的兒子但稱聖上,無别徽号。......則天以女主臨朝,苟順臣子一時之請,受尊敬之号,自后由于故事。”^ 武則天與文化中國. 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 ^ 略述武則天在曆史上的積極作用. 武漢大學學報.^ 武則天用人——打開一扇窗. 求賢. ^ 武則天的管理思想. 遼甯科技大學學報. ^ 在危機中開創生機:評武周時期的逃戶措施及其意義. 史學月刊.^ 武周時期的商業研究. 長治學院學報. ^ 論武則天當政時期的經濟形勢. 唐都學刊. ^ 武則天的詩歌藝術成就及她對唐代文學發展的貢獻. 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略析武則天對唐詩繁榮的貢獻. 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 《冊府元龜》卷853《姻好》說:武士彟“既喪妻,高祖(李淵)謂士彟曰:朕自為卿更擇佳偶。随曰:有納言遂甯公楊達,英才冠絕,奕葉親賢。今有女,志行賢淑,可以輔德。遂令桂陽公主與楊家作婚主。降敕結親,庶事官給”。實為武則天自擡身價僞造世系,最早出現于李峤《攀龍台碑》,見黃正建《關于武則天身世的一點猜測》 ^ 《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五·唐紀十一》(貞觀十一年)十一月,辛卯,上幸懷州;丙午,還洛陽宮。故荊州都督武士彟女,年十四,上聞其美,召入后宮,為才人。貞觀十二年......^ 《資治通鑒·卷第二百六·唐紀二十二》:久視元年正月……他日, 顼奏事,方援古引今,太后怒曰:“卿所言,朕饫聞之,無多言!太宗有馬名師子骢,肥逸無能調馭者。朕為宮女侍側,言于太宗曰:‘妾能制之,然須三物,一鐵鞭,二鐵楇,三匕首。鐵鞭擊之不服,則以楇楇其首,又不服,則以匕首斷其喉。’太宗壯朕之志。今日卿豈足污朕匕首邪!” ^ 《唐會要·卷三》:“貞觀十年,文德皇后崩天。太宗聞武士箺女有才貌,召入宮,以為才人。時上在東宮,因入侍,悅之。太宗崩,随嫔禦之例出家,為尼感業寺。上因忌日行香,見之。武氏泣,上亦潸然。” ^ 《資治通鑒·卷第二百·唐紀十六》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上之下永徽六年......乙卯,百官上表請立中宮,乃下诏曰:“武氏門著勳庸,地華纓黻,往以才行選入后庭,譽重椒闱,德光蘭掖。朕昔在儲貳,特荷先慈,常得待從,弗離朝夕,宮壸之内,恒自饬躬,嫔嫱之間,未嘗迕目,聖情鑒悉,每垂賞歎,遂以武氏賜朕,事同政君,可立為皇后。”^ 《新唐書·李絳傳》 : 武后命官猥多,而開元中有名者皆出其選^ 範炯. 歷史的困惑. 雲龍出版社. 1993.^ 陸贄《論朝官闕員及刺史等改轉倫序狀》^ 皮日休《狄梁公祠碑》^ 韓林《武則天形象的文化建構及闡釋》^ 吳宗國. 中古社會變遷與隋唐史研究--精(上下冊). Beijing Book Co. Inc., 2019. 2019.^ 岑仲勉:《隋唐史》^ 王雙懷,陝西師範大學歷史系: 【關於武則天評價的幾個問題】^ 貞觀治世有無酷吏. 曆史教學:下半月. ^ 李全交介紹. 人物介紹. - ^
30.0 陝西省圖書館.30.1 毀譽于今辨僞真——曆史對武則天的正面評價. [2023-08-28].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23-08-28). ^ 《舊唐書·卷六·本紀第六·則天皇后》 ^ 《舊唐書·卷一百八十三·列傳第一百三十三·外戚·武承嗣·附 薛懷義》 ^ 開經偈:願解如來真實義. 香光莊嚴雜誌. No. 111期. 2012-12-21 [2021-12-22]. (原始内容 引用《存檔于2021-12-22). 諦閒大師遺集·第四編·慈悲道場梁皇寶懺隨聞錄 (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 互聯網檔案館)》。但武則天為 八十卷《華嚴》作序 (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 互聯網檔案館)並未提及開經偈。
參見[
編輯] 女皇帝 垂簾聽政 唐高宗 張易之 張昌宗 則天文字 無字碑歌
武則天出生于:624年逝世於:705年武周 統治者頭銜 前任: 唐睿宗
李旦武周皇帝
690年-705年繼任: 唐中宗
李顯中國皇族 前任: 王皇后 唐朝皇后
655年-683年繼任: 韋皇后 空缺 上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唐高祖 唐朝太上皇
705年空缺 下一位持有相同頭銜者:唐睿宗 唐朝 皇后(附 大燕皇后、 大齊皇后、 武周追封皇后及追封、尊封皇后) 唐朝皇后 唐太宗 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 唐高宗 皇后王氏# - 則天順聖皇后武曌 唐中宗 順天翊聖皇后韋氏~# 唐睿宗 肅明順聖皇后劉氏~ 唐殇帝 皇后陸氏 唐玄宗 皇后王氏~ 唐肅宗 皇后張氏# 唐德宗 昭德順聖皇后王氏 唐武宗 皇后鄭氏 唐昭宗 宣穆皇后何氏~ 追封皇后、皇太后
尊封皇太后、太皇太后先天太上皇 先天太后益壽氏 唐獻祖 宣獻皇后張氏 唐懿祖 光懿皇后賈氏 唐太祖 景烈皇后梁氏 唐世祖 元貞皇后獨孤氏 唐高祖 太穆順聖皇后窦氏 唐義宗 孝敬哀皇后裴氏 唐中宗 和思皇后趙氏 唐睿宗 昭成順聖皇后窦氏 唐讓帝 恭皇后元氏 唐玄宗 貞順皇后武氏# - 元獻皇后楊氏 唐奉天帝 恭應皇后窦氏 唐肅宗 章敬皇后吳氏 唐承天帝 恭順皇后張氏 唐代宗 貞懿皇后獨孤氏 - 睿真皇后沈氏 唐順宗 莊憲皇后王氏 唐憲宗 懿安皇后郭氏 - 孝明皇后鄭氏 唐穆宗 恭僖皇太后王氏 - 貞獻皇太后蕭氏 - 宣懿皇太后韋氏 唐宣宗 元昭皇太后晁氏 唐懿宗 惠安皇太后王氏 - 恭憲皇太后王氏 武周追封皇后 夏后禹 玉京太后塗山氏 周始祖 文定皇后太姒 周睿祖 康惠皇后姜氏 周嚴祖 成莊皇后裴氏 周肅祖 章敬皇后劉氏 周烈祖 昭安皇后宋氏 周顯祖 文穆皇后趙氏 周太祖 孝明高皇后楊氏 大燕皇后 燕光烈帝 皇后段氏 大聖周帝 皇后辛氏 大燕追封皇后 燕光烈帝 哀皇后康氏 大齊皇后 黃巢 皇后曹氏 其他皇帝正室 唐興聖帝 辛氏 - 王太后尹氏 唐肅宗 太子妃韋氏 唐代宗 廣平郡王妃崔氏 唐順宗 惠太子妃蕭氏 周太祖 相裏氏 秦宗權 趙氏其他皇帝生母
(列出帝王為子)唐德明帝 女脩 唐奉天帝 華妃劉氏 唐承天帝 宮人張氏燕光烈帝 阿史德氏 燕史朝義 妾某氏 注:#者為生前被廢或身后被剝奪皇后資格。~者為生前/死后被廢、身后再追封為皇后。唐朝(含 武周) 君主 詳見:唐朝君主列表、 唐朝皇帝世系圖 追尊 李唐追尊 德明帝 · 先天太上皇 ~ 大聖祖 · 興聖帝 · 獻祖 ~ 懿祖 ~ 太祖 ~ 世祖 · 孝敬帝 · 讓帝 · 奉天帝 · 承天帝 武周追尊 齊聖帝 · 始祖 · 睿祖 · 嚴祖 ~ 肅祖 ~ 烈祖 ~ 顯祖 ~ 太祖 統治 高祖 →太宗 →高宗 →中宗( →則天后 稱制) 睿宗( →則天后稱制) 則天后( →武周聖神皇) 中宗[ (復辟) ] →殇帝 →睿宗[ (復辟) ] →玄宗 →肅宗 →代宗 →德宗 →順宗 →憲宗 →穆宗 →敬宗 →文宗 →武宗 →宣宗 →懿宗 →僖宗 →昭宗 →哀帝 自立 谯王 · 廣武王 · 絳王 · 襄王 · 德王 三皇五帝 →夏 →商 →周 →秦 →漢 →三國 →晉 / 十六國 →北魏 / 南朝 – 北齊 – 北周 →隋 →唐 →五代 – 十國 →宋 / 西夏 / 遼 / 金 →元 →明 →清 →民國 / 人民共和國 武周 則天皇帝皇室 父母 太祖孝明高皇帝武士彠追尊 孝明高皇后楊氏追尊 兄 追封梁憲王武元慶 · 追封魏德王 武元爽 姊妹 韓國夫人武順同母 · 郭孝慎夫人武氏同母 夫 太宗文武大聖皇帝李世民 · 高宗天皇大聖皇帝 李治 皇子 追贈義宗孝敬皇帝李弘 · 章懷太子 李賢 · 李顯(唐中宗) · 李旦(唐睿宗) 皇女 安定思公主 · 太平公主 前朝:唐睿宗皇室 · 后朝:唐中宗皇室 唐高宗皇室 父母 太宗文武大聖皇帝李世民 文德皇后長孫氏 兄弟 廢太子贈恆山愍王李承乾同母 · 追封楚王 李寬 · 吳王李恪 · 濮恭王李泰同母 · 齊王李祐 · 蜀悼王李愔 · 蔣王李惲 · 越敬王李貞 · 紀王李慎 · 追封江殤王李囂 · 追封代王李簡 · 趙王李福 · 曹恭王李明 姊妹 襄城公主 · 汝南公主 · 南平公主 · 遂安公主 · 長樂公主同母 · 豫章公主 · 巴陵公主 · 普安公主 · 東陽公主 · 臨川公主 · 清河公主 · 蘭陵公主 · 晉安公主 · 安康公主 · 新興公主 · 城陽公主同母 · 高陽公主 · 金山公主 · 晉陽公主同母 · 常山公主 · 新城公主同母 后妃 廢后王氏 · 則天皇后武氏 · 蕭淑妃 · 徐婕妤 · 才人上官婉兒 · 劉宮人 · 鄭宮人 · 楊宮人 · 韓國夫人武順 · 魏國夫人賀蘭氏 皇子 廢太子贈燕王李忠 · 原悼王 李孝 · 澤王李上金 · 許王李素節 · 追贈義宗孝敬皇帝李弘 · 章懷太子李賢 · 李顯(唐中宗) · 李旦(唐睿宗) 皇女 義陽公主 · 高安公主 · 安定思公主 · 太平公主 前朝:唐太宗皇室 · 后朝:唐中宗皇室 唐太宗皇室 父母 高祖神堯皇帝李淵 太穆皇后竇氏追封 兄弟 隐太子李建成同母 · 追封衛懷王 李玄霸同母 · 巢剌王李元吉同母 · 追封楚哀王李智雲 · 荊王李元景 · 漢王李元昌 · 酆悼王李元亨 · 周王李元方 · 徐康王李元禮 · 韓王李元嘉 · 彭思王李元則 · 鄭惠王李元懿 · 霍王李元軌 · 虢莊王李鳳 · 道孝王李元慶 · 鄧康王李元裕 · 舒王李元名 · 魯王李靈夔 · 江安王李元祥 · 密貞王李元曉 · 滕王李元嬰 姊妹 長沙公主 · 襄陽公主 · 平陽昭公主同母 · 高密公主 · 長廣公主 · 房陵公主 · 常樂公主 · 九江公主 · 廬陵公主 · 南昌公主 · 安平公主 · 淮南公主 · 真定公主 · 衡陽公主 · 丹陽公主 · 臨海公主 · 館陶公主 · 安定公主 后妃 文德順聖皇后長孫氏 · 貴妃 韋珪 · 楊貴妃 · 楊妃( 隋炀帝之女) · 陰妃 · 燕德妃 · 鄭賢妃 · 賢妃徐惠追封 · 昭儀某氏 · 昭容韋尼子 · 下嫔某氏 · 婕妤某氏 ·楊婕妤 · 蕭美人 · 崔才人 · 蕭才人 · 武才人 · 巢王妃楊氏 · 刀人高惠通 · 王氏 · 楊氏 · 某氏皇子 廢太子贈恆山愍王李承乾 · 追封楚王 李寬 · 吳王李恪 · 濮恭王李泰 · 齊王李祐 · 蜀悼王李愔 · 蔣王李惲 · 越敬王李貞 · 李治(唐高宗) · 紀王李慎 · 追封江殤王李囂 · 追封代王李簡 · 趙王李福 · 曹恭王李明 皇女 襄城公主 · 汝南公主 · 南平公主 · 遂安公主 · 長樂公主 · 豫章公主 · 巴陵公主 · 普安公主 · 東陽公主 · 臨川公主 · 清河公主 · 蘭陵公主 · 晉安公主 · 安康公主 · 新興公主 · 城陽公主 · 高陽公主 · 金山公主 · 晉陽公主 · 常山公主 · 新城公主 前朝:唐高祖皇室 · 后朝:唐高宗皇室 規範控制 -
WorldCat Identities BIBSYS: 98073357 BNE: XX1797595 BNF: cb150486635 (data) CBDB: 0093663 CiNii: DA07169815 DILA: A002099 FAST: 145251 GND: 118945394 HKCAN: 9811104835803406 ISNI: 0000 0000 7692 3750 J9U: 987007278780905171 LCCN: n84156888 LNB: 000211128 NDL: 00624950 NKC: xx0033464 NLA: 36731982 NLK: KAC201624114 NLP: a0000002280146 NNL: 000463427 NTA: 140849459 SELIBR: 331667 SUDOC: 081324170 VIAF: 64806992
- 《
圖騰 20: 黃太陽 Yellow Sun
白巫師 波符 13 天的第 7 天
內在女神力: KIN.22 太陽的白風
PSI(行星記憶資料庫): KIN.143 宇宙的藍夜
這天的星系印記是 KIN.20, 名號是 【共鳴的黃太陽】 、 【白巫師波符 之 共鳴黃太陽】 也可以是 【共鳴黃太陽.白巫師波符】 ,你比較喜歡哪一個稱號呢?
白巫師波符是20個波符中的第2個,在這個波符中,我們可以時時去觀照自己的內心世界,常常問自己,這大千世界的一切真的如我腦袋中想的一樣嗎?還是其實真有另外一個我們聽不到、摸不著但卻真實存在的能量場其實也在時時在影響著我們。透過靜心冥想的練習,我們可以學著跨越那一道理性的鴻溝,用心去聽、去看、去感受,這一切的大千世界,其實還有著更深的一層面貌,等待著我們去追尋、感受以及體會。
KIN.20 位於 白巫師波符 13 天中的第 7 天,銀河音階為調性 7
調性 7 的名稱是共振,象徵著全然的平衡,體會著更深層的二元交織內涵,明白所有存在皆有其意義及必要性。
在白巫師波符 13 天中,我們可以在每一天的靜心中問自己一個問題,今天是白巫師波符的第 7 天,我的問題是:我該如何歸於中心與他人協調?。黃太陽,能使我歸於中心與他人協調。
今天的星際原型圖騰為黃太陽,我們稱之為主印記, 黃太陽是最後一個圖騰,象徵的經歷磨練考驗後的開悟者,也是支持他人心靈成長的光能導師。
每個主印記都蘊藏著五大神諭,除了中央的主印記外,上下左右各有一個圖騰,分別為右邊的【支持】圖騰、上方的【引導】圖騰、左邊的【挑戰擴展】圖騰及下方的【隱藏推動】圖騰。
黃太陽與藍風暴相互為對方的支持圖騰, 藍風暴支持著太陽,無須擔心的照耀著這個世界,有需要清理的地方,藍風暴的能量能夠使其重獲新生,太陽就穩穩妥妥妥的發光發熱,不需煩惱這一切無謂的瑣事。
黃太陽的引導依據KIN的調性不同會有五種可能性,KIN.20的引導圖騰是黃人 , 黃人引導著我們崇尚智慧,探求內心的平靜能量,在一次次更深入看見自己內在的過程,我們能夠更清楚,所有的連結無須外求,我與內在的連結越緊密,生命將越加的繽紛。
黃太陽與白狗相互為對方的挑戰擴展圖騰, 白狗是黃太陽的挑戰擴展,白狗對於認同的人事物能夠全然的付出全然的奉獻,而黃太陽貌似能夠將白狗的無私能量擴大到無邊無際,然而白狗跟黃太陽面臨的是相同的課題,就是須先走過全然愛自己的歷程,才能將將愛的能量用各種形式擴散出去。
黃太陽與紅龍相互為對方的隱藏推動圖騰, 太陽高掛天上照耀四方,本不須能量推動,然而紅龍創造新生的本質,能夠讓黃太陽對於自身的付出增添動力。
當我們能將五大神諭力量啟動合一時,將可發揮出 KIN.22 太陽的白風 的內在能量。
每年 2 月 17 日的 PSI(行星記憶資料庫)皆為 KIN.143 宇宙的藍夜 ,PSI(行星記憶資料庫)是我們圖騰調性中,另一個更高維度的自己,也是另一個我們值得學習及體會的課題。
共鳴黃太陽的 KIN260 肯定句是:【我能夠展現在愛自己與分享愛之間取得全然的平衡與發揮】
另外就彩虹數字來說 0624 年 2 月 17 日 有著 陽性密碼 22/4(7級)、陰性密碼 18/9(2級)的數字能量。
每一個圖騰印記都有著值得探討的深意,每一個數字更有著特殊的能量與意義,更多資訊我們將持續更新,歡迎多多分享本站內容,也邀請您來本站 粉絲專頁 按個讚,感謝您。
祝福你,祝福我.你是我,我亦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