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麗莎白女王 Elizabeth II.生日密碼《維心書苑》
Author

伊麗莎白女王 Elizabeth II

  • Image   伊麗莎白女王 Elizabeth II
  • 聯合王國及其它大英國協王國女王
    維基百科: (英語:Elizabeth II;1926年4月21日[註 1]—2022年9月8日),全名伊麗莎白·亞曆山德拉·瑪麗(英語:Elizabeth Alexandra Mary),是1952年至2022年期間的英國暨其他英聯邦王國女王及英聯邦元首。她是喬治六世的長女,於1952年2月6日繼承父親喬治六世王位,并相應成為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巴基斯坦、錫蘭(現名斯裏蘭卡)女王,1953年6月2日加冕,時年27歲;盡管在位期間,以她為國家元首的國家有所增減,在其逝世前,除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外,還有牙買加、巴哈馬、格林納達、巴布亞新幾内亞、所羅門群島、圖瓦盧、聖盧西亞、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伯利茲、安提瓜和巴布達、聖基茨和尼維斯[註 2]共11個國家仍尊其為君主。女王駕崩後,這些國家的王位就由新任英王查爾斯三世同時繼承。

    早年生活[編輯]

    3歲的伊麗莎白二世(1929)

    1926年4月21日淩晨2時許,伊麗莎白二世被以剖腹產的方式生於倫敦梅費爾布魯頓街17号的祖父母家中[2],她的高祖父母是阿爾伯特親王與維多利亞女王,曾祖父母是愛德華七世與來自丹麥的亞曆山德拉王后,祖父母是英國國王喬治五世及瑪麗王后,父母是時為約克公爵夫婦、後來成為君主的喬治六世與伊莉莎白王太后。按英國王位繼承順序,伊麗莎白出生后成為父親之后的第三順位繼承人。時為王儲的伯父愛德華八世雖尚無子嗣,然而他尚處三十多歲的壯年時期,按常理約克公爵父女繼位可能性不大。

    7歲的伊麗莎白(1933)
    菲利普·德拉斯洛英語Philip de László

    伊麗莎白早年在母親的督促下于家中接受教育,她的歷史老師馬丁是伊頓公學校長,此外她還學習各種語言(她的法語流利)。坎特伯雷大主教為她提供神學方面的指導,她一直是名虔誠的聖公會會友。

    王位繼承人[編輯]

    1936年1月20日,祖父喬治五世逝世,繼位的伯父愛德華八世在同年12月11日為了迎娶女友辛普森夫人,與政府內閣發生爭執而宣布退位。由于愛德華八世無嗣,伊麗莎白的父親身為國王幼弟,就臨危受命,在緊急情況下繼位為新國王喬治六世,10歲的伊麗莎白公主也因此成為王位推定繼承人。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年僅13歲的伊莉莎白與其妹瑪格利特公主前往蘇格蘭巴爾莫勒爾避難。當時有人建議公主們應該到加拿大避難,但王后不允許,她說:「孩子們不能沒有我,我不能沒有國王,而國王絕不離開。」1940年,伊麗莎白首次以公主身分發表廣播演說,為所有避難中的孩子加油打氣。

    1945年4月,着後援部隊軍裝的伊麗莎白公主

    1945年,伊麗莎白公主說服她父王,允許她直接參與軍隊,協助戰争。随后她加入後方防衛支援部隊“國内婦女支援部隊”服役,編號為第230873號伊麗莎白·溫莎名譽少尉。她完成了駕駛和汽車修理訓練,成爲王室中第一個經過正式訓練的汽車修理員。五個月后,獲升名譽下級司令員。這是她第一次與其他孩子共同受訓,據說她非常重視這段經曆,也正因此次經曆,讓她結婚以後決定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學校上學,而非聘請家庭教師到王宮授課。

    伊麗莎白(中)在南非(1947)

    1947年,伊麗莎白首次與父母出訪到了南非。在21歲生日那天,她對英聯邦和帝國發表廣播演說,宣誓将終身投入對英聯邦和帝國人民的服務中:「我向諸位起誓,無論此生壽命長短,我都將終生服務你們、與你我同屬的大英帝國家庭。」

    1947年11月20日,伊麗莎白與遠房表兄希臘及丹麥的菲利普王子成婚(他們兩位的高祖母都是維多利亞女王,菲利普在此前僅為菲利普·蒙巴頓上尉,其在婚前宣布放棄希臘王位繼承權而獲封英國親王與公爵頭銜,伊麗莎白因而也擁有愛丁堡公爵夫人的頭銜)。這次婚事非常适合将要繼承王位的女性,因為她的丈夫受過王室訓練,卻又不會繼任他國王位。這件婚事也不是雙方家族刻意安排或政治聯姻,而是兩人經曆許多考驗之後,最終在公主本人堅持下成婚。考驗包括菲利普不忠的輿論壓力,以及伊麗莎白的祖母及雙親對於菲利普四個德籍王妃姐姐所引起的猜忌。當時他的三位姐姐未受邀出席菲利普親王夫婦的婚禮,但他母親由于在英國出生及成長,因此獲準出席。

    婚后,兩人居住在倫敦克拉倫斯府,育有三子一女:查爾斯王子、安妮長公主、安德魯王子、愛德華王子。按照慣例,伊麗莎白婚後應當冠夫姓,但祖母與母親不願溫莎王朝因伊麗莎白即位後被改爲「蒙巴頓王朝」,因此親自出面斡旋,使伊麗莎白二世與子女得以保留溫莎王族身份,直至1960年才以法案形式規範兩人子嗣在需要使用姓氏時應使用蒙巴頓-溫莎。

    1951年起,喬治六世健康每況愈下,伊麗莎白開始代父公出,該年到訪希臘、意大利、馬耳他(當時菲利普随軍駐扎在此)、加拿大和華盛頓。1952年1月,伊麗莎白夫婦訪問澳大利亞與紐西蘭,2月6日,喬治六世在夫妻二人出訪肯尼亞期間不幸駕崩,伊麗莎白本人則在一家樹屋旅館得知繼位的消息。此後,公主登上王位,並以「伊麗莎白二世」的名號為世人所熟知。

    女王生涯[編輯]

    登基與加冕[編輯]

    得知父王駕崩後,伊麗莎白倉促回國繼位。當被問及是否會選擇「伊麗莎白」為尊號,她稱「當然」。[3]

    伊麗莎白二世的加冕禮
    伊麗莎白二世與菲利普親王的加冕照(1953年6月2日)

    祖母瑪麗太王太后雖於1953年3月去世,依其遺願,加冕典禮仍如期於同年6月2日於威斯敏斯特教堂舉行[4],並首次以電視直播,觀眾包括2000萬英國人、近一億北美居民[5][6]。加冕禮服按她指示[7]繡上英格蘭的都鐸薔薇、蘇格蘭的薊、威爾斯的韭蔥、愛爾蘭的三葉草、澳大利亞的金合歡、加拿大的楓葉、紐西蘭的銀葉蕨、南非的海神花、印度和錫蘭的蓮以及巴基斯坦的小麥、棉花和黃麻。[8]

    在位初期[編輯]

    伊莉莎白二世登基時以她名義統治的領土:英國本土(鮮紅)、英國屬地和保護國(深紅)、其他王國(粉紅)及其屬地(間綫)

    在伊麗莎白二世繼位初期英國國內有輿論認為一個「新伊麗莎白時期」將會來臨,事實上她需要面對的是英國戰後國力衰退,大英帝國逐漸解體的困境,她嘗試鞏固英聯邦來維繫英國和前屬土的關係,不斷努力試圖保持前殖民地與英國的特殊關系,例如在維持和南非、印度的良好關係上貢獻良多。

    1959年的伊麗莎白二世

    1953年至1954年她和丈夫花了半年時間周遊世界,也成為首位訪問澳洲、新西蘭和斐濟的在位君主。1957年10月她到美國進行國事訪問,並代表大英國協在聯合國大會發言;隨後訪問加拿大,成為首位在當地召開國會的加拿大君主,並於1959年以加拿大女王身分再訪兩國[9]。1961年她首次訪問印度和巴基斯坦。[10]在同年於迦納的訪問,儘管面對被東道主(取代她成為元首的總統恩克魯瑪)刺殺的風險,她無視時任英國首相麥克米倫的忠告,甚至與恩克魯瑪共舞[11],所幸最終刺殺沒有發生。麥美倫曾寫道,她十分堅決,且敬業樂業[11]。針對她本人的刺殺計劃也曾在伊麗莎白二世到訪魁北克時傳出,但她始終「保持冷靜和勇氣」,最終在她訪問蒙特利爾時隻出現零星示威。[12][13][14]

    1963年英國政局變化時,伊麗莎白二世惹來批評。她根據麥美倫辭相時的建議任命道格拉斯-休姆為閣揆。[15]但當時巴特勒是最多下議院保守黨黨員支持的人選,但是黨內資深黨員卻相當不願由他接任首相。其中的一些資深黨員更揚言,如果巴特勒或另一熱門候選人霍格當選黨魁,他們將拒絕在內閣供職。[16]儘管道格拉斯-休姆無意亦沒想過接任首相,甚至一度想退出競選,但黨內元老為了不讓巴特勒或霍格接任,而堅持授意由道格拉斯-休姆出任首相,使道格拉斯-休姆捲入黨爭漩渦。麥美倫的辭呈在1963年10月10日的保守黨大會中正式生效後,巴特勒和道格拉斯-休姆的支持者隨即在公眾場合出現磨擦。有鑑於此,麥美倫在黨內進行了諮詢,意圖能找出一位能取得「保守黨上下」支持的可靠人選,其後更向伊麗莎白二世提供了他的意見。雖然有不少人質疑麥美倫沒有權向伊麗莎白二世提供關於選任首相的意見,而伊麗莎白二世本身也沒有義務去接受他的進言,但伊麗莎白二世最終仍在1963年10月19日選定以道格拉斯-休姆出任首相兼第一財政大臣。伊麗莎白二世的舉動隨之遭到質疑。最終保守黨在兩年後制定揀選黨魁的機制,以減少伊麗莎白二世「幹政」的機會[17]

    去殖民化[編輯]

    1960至70年代是去殖民化的高潮。尤其大量非洲國家在此段時間脫離英國獨立,並很快地廢除了她的元首地位。當中發生了以下插曲:1965年,在非洲南部的羅德西亞(即現時的辛巴威)單方面宣布脫離獨立,總理史密斯宣稱奉伊麗莎白二世為「羅德西亞女王」,而伊麗莎白二世拒絕接受頭銜,直至該國於1970年「廢除王位」,改制共和[18]。而其時國際社會皆不承認羅德西亞為獨立國家。

    1970至80年代[編輯]

    伊利沙伯二世在軍旗敬禮分列式,攝於1986年

    伊麗莎白二世與衰退中的英國影響力[編輯]

    伊麗莎白二世經歷過大量殖民地獨立,以及面對這些前殖民地的共和主義,但伊麗莎白二世主要保持開放的態度,在非殖民化上順應國際局勢,例如1975年澳大利亞憲政危機加劇澳洲反對君主制的情緒,間接導緻澳大利亞在1999年公投決定是否改行共和制。

    在時任加拿大總理皮埃爾·特魯多的努力下,1982年4月17日,她在加拿大正式簽署法令,将加拿大憲法的修憲權由英國國會移交予加拿大國會,至此加拿大與英國在憲法上的特殊關系終結。

    1986年,伊麗莎白二世前往澳洲簽署《1986年澳洲法令英語Australia Act 1986》,規定澳洲高等法院擁有終審權,位於英國倫敦的樞密院司法委員會不再對澳洲擁有終審權[19]

    1987年5月,伊麗莎白二世支持斐濟總督加尼勞在軍事政變中運用行政權力與軍隊進行談判,但在同年12月,斐濟發生第二次軍事政變,加尼勞向伊麗莎白二世請辭,以英國君主作國家元首的斐濟君主制也隨之廢止。

    外訪[編輯]

    馬來西亞最高元首端姑阿都哈林1974年到英國倫敦進行國事訪問,和伊麗莎白二世一同乘坐馬車

    伊麗莎白二世訪問過包括多個歐洲國家和英國海外屬地在內的110個國家。其中伊麗莎白二世前往加拿大的次數最多,自1953年加冕以來她共訪問加拿大27次[20]。1975年,伊麗莎白二世訪問當時還是英國屬地的香港,成為近現代史上首位造訪香港的英國君主,她亦經常出席英聯邦首腦會議。

    當中伊麗莎白二世也曾數度與中國領導人會晤。1979年,伊麗莎白二世邀請了時任中國總理華國鋒訪問英國,他是第一位訪問英國的中國政府首腦。1985年伊麗莎白二世接見了訪問英國的中國總理趙紫陽。[21]1986年,伊麗莎白二世與王夫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訪問中國,她是第一個訪問中國的英國君主。在中國訪問期間,伊麗莎白二世在北京會見了中國國家主席李先念、中國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中國執政黨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等人,亦會見了時任上海市市長,后任中國國家主席的江澤民,還登上了萬裏長城。離開北京以后又到訪了上海、西安、昆明和廣州,然后轉到香港訪問。[22]

    1990年代起[編輯]

    訪美的伊麗莎白二世及菲利普親王(2007年)

    1990年代是她和王室的支持度跌至低谷的時期[23]。她在公眾壓力下開始繳稅。長子與前長媳威爾斯王妃黛安娜婚姻的破裂,以至後者於翌年驟逝時,王室的處理手法遭批評為「冷漠」也是民望低迷之一,最終她的支持度於戴安娜逝世五日後、葬禮前夕,因伊麗莎白二世應對公眾壓力而發表的電視直播而反彈。[24]

    1991年,在海灣戰争中聯盟取得勝利之后,伊麗莎白二世成為第一位在美國國會聯席會議上緻辭的英國君主。

    1994年10月,伊麗莎白二世和菲利普親王訪問俄羅斯并與俄羅斯總統葉利欽會晤,伊麗莎白二世成為首個訪問俄羅斯的英國君主。

    2002年全國為她慶祝登基50年大典,當年她巡遊了全英國,對多個英聯邦國家做了國事訪問,還出席了多場遊行活動與音樂會。6月,數千人聚集在白金漢宮外參加名為“王宮派對”的活動,全英各地的許多音樂家都雲集在此表演。慶祝活動期間,妹妹與王太后不幸相繼去世。[25]

    儘管共和主義有擡頭跡象,但在1999年,澳洲舉行公投,決定保留君主制。[26]之後2008年圖瓦盧公投和2009年聖文森和格瑞那丁斯公投也雙雙否決改制共和的建議。[27]2006和2007年英國的民調皆顯示民眾普遍認同伊麗莎白二世。[28]2012年登基鑽禧時,民調顯示她的支持率更超過九成。[29]

    健康問題[編輯]

    一向身體健康的伊麗莎白二世在2003年進行了三項手術。1月移除右膝蓋破碎的軟骨,12月在左膝蓋也進行類似的手術,并修補了臉部損害,不過白金漢宮表示伊麗莎白二世并無大礙。[30]一系列手術讓人擔憂伊麗莎白二世操勞過度,應該多加休息。伊麗莎白二世曾公開表示無意退位,但同意讓子女負擔更多國事活動,如同其母,隻有到身體無法負荷的那天她才會停止工作,也由於對耶穌基督的虔誠信仰和追思父親勇敢的人格,時時支持並提醒她效法先祖維多利亞女王,恪盡職責。[31]

    由於年紀問題,伊麗莎白二世逐漸減少外訪(一般來說她每年都會做兩次國事訪問和兩次英聯邦國家的訪問)。2013年伊麗莎白二世簽署《大英國協憲章》,但也是40年來首次缺席大英國協首腦會議,由查爾斯王儲代她赴會[32]

    2016年12月25日,英國王室發言人指伊麗莎白二世與王夫患上重感冒,30年來首次缺席王室的聖誕禮拜[33]

    2018年接受白內障手術[34]

    2022年4月,自確診COVID-19中康復後,伊麗莎白二世提到「它(對抗新冠病毒的過程)確實讓人非常疲憊和筋疲力盡」,同時也因行動不便的困擾,不得不退出幾項重大活動[35]

    2022年9月8日,由于醫生擔憂其健康狀況,伊麗莎白二世在蘇格蘭的巴爾莫勒爾堡接受醫療監護[36],随后伊麗莎白二世于當地時間當天下午3時10分逝世[37],王室於下午6時30分左右發佈其死訊。

    公衆活動[編輯]

    伊麗莎白二世,2007年

    2000年起,公衆發現伊麗莎白二世在公衆場合表現出更多的情緒。雖然她大多數時候還是保持君主的庄嚴形象,但她開始在公衆場合微笑,并在為911事件死難者舉行的西敏寺悼念會上流淚。曾有人質疑伊麗莎白二世因年事太高,即將退位,而白金漢宮發言人則說伊麗莎白二世一直表示不會退位,此一決定直至她逝世都未曾改變[38]

    2007年,伊麗莎白二世的專用YouTube頻道啟播,除播放多輯王室片段外,更首次在網路上播放聖誕文告,紀念她首次發表電視聖誕文告50周年。白金漢宮表示,女王開創先河,希望將訊息傳遞給更多人,拉近和年輕一代的距離[39]

    2012年2月6日是伊麗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紀念日。英國全國和其他英聯邦舉行了連場慶祝活動,高齡86歲的伊麗莎白二世通過白金漢宮發表聲明,明确表示自己沒有讓位的念頭,“會把余生都奉獻給國民”[40]

    同年她為2012年倫敦奧運揭幕,並在開幕禮中的短片裏出演,同場還有飾演龐德探員的克雷格。她唯一兩次揭幕奧運會的國家元首,而她第一次主持的奧運會開幕禮是在蒙特婁舉辦的197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41]

    2012年伊麗莎白二世於蘭柏宮演說,英格蘭聖公會坎特伯裏大主教、普世聖公宗精神領袖威廉斯回應表示“女王在看待自己的角色時,已將信仰放在心中”[42]

    2018年伊麗莎白二世參加自己的生日派對音樂會

    2019年3月7日,伊麗莎白二世在出席一個公眾活動時,首次於社交網站Instagram發文[43]

    重要事件[編輯]

    伊麗莎白二世在位期間的重大憲政變革包括英國權力下放、加拿大憲法本國化英語Patriation非洲去殖民化,其統治下的國家亦經曆了諸多戰争及沖突。伊麗莎白二世是首位對愛爾蘭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的英國君主,并先後接見和造訪了五位天主教會教宗,也是首位在兩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宣佈開幕的國家元首。就伊麗莎白二世個人來說,她一生中的重要事件還包括1979年王夫之舅緬甸伯爵蒙巴頓遇刺;1992年女兒安妮公主婚姻的破裂;1997年其子查爾斯三世第一任妻子戴安娜車禍身亡,2002年妹妹瑪格麗特公主及母親伊莉莎白王太后相繼離世;2021年王夫菲利普親王逝世;孫子哈利王子在2020年退出英國王室;2022年2月6日,伊麗莎白二世成為英國史上第一位慶祝白金禧的君主。

    駕崩與葬禮[編輯]

    2022年9月6日,伊麗莎白二世在蘇格蘭巴摩拉城堡行宮任命其生涯中最後一任(第15任)首相特拉斯[44](此次接見成為女王最後一次公開露面的活動,當時女王手背上的大片瘀青引起公眾廣泛關注),9月7日,依據醫師建議,女王決定延後與樞密院的會議[45],9月8日,白金漢宮無預警發布訊息稱女王身體狀況堪憂,部分王室高級成員即刻趕赴巴摩拉城堡,隨後BBC中斷節目并更換黑色台徽[46],主持人身着全黑西裝與黑色領帶直播,當日15時10分,96歲的伊麗莎白二世因「年邁」駕崩於巴摩拉城堡,[47][48][49],18時30分,白金漢宮正式將伊麗莎白二世駕崩的消息昭告全英國,當地政府随即啟動倫敦橋行動,[50]並由王儲威爾斯親王查爾斯依法繼位。

    伊麗莎白二世靈柩於9月11日自巴爾莫勒爾堡遷移到愛丁堡荷裏路德宮,隔日移靈聖吉爾斯大教堂並開放民眾弔唁24小時,9月13日靈柩返抵倫敦。9月19日上午11時,[51]西敏寺大教堂舉行國葬[52][53],下午4時,靈柩到達溫莎城堡聖喬治教堂進行落葬禮拜,稍晚即與2021年4月過世的王夫菲利普親王一同正式下葬喬治六世紀念禮拜堂,9月25日,白金漢宮發布伊麗莎白二世墓地照片,墓碑上同時刻有伊麗莎白二世父母、伊麗莎白二世伉儷的名字,代表一家人永伴長眠。 [54]

    在英國的角色[編輯]

    政治角色[編輯]

    2011年威爾士議會開幕時的伊麗莎白二世

    作為國家元首,伊麗莎白二世有保護憲政制度的責任。在向內的職責上,伊麗莎白二世在英國發揮國家職能中的一部分。例如主持國會開幕、批準樞密令、禦準議會法案以及會見首相等等。在向外的職責上,伊麗莎白二世代表英國接見外國大使和英聯邦高級專員,接待來訪的外國元首,並訪問海外其他國家,支持英國與世界各國的外交和經濟關係。伊麗莎白二世是英國史上出訪最多的君主,自登基以來已正式出國訪問了325次。

    伊麗莎白二世訪問過的國家和地區以藍色顯示,越深色代表次數越多,當中她曾兩度以加拿大女王身份訪問美國

    一般認為,伊麗莎白二世在現行英國君主立憲制當中具備諮詢權、褒奬權及警告權。現時,伊麗莎白二世在政治上仍扮演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在政治危機中,伊麗莎白二世不得擁有個人的政治立場,而其職責之一是確保政局的穩定,在倒閣時選任能得到議會信任的首相而確保英國隨時有國家最高行政首長在任。具體而言,伊麗莎白二世於政治上須扮演超黨派的角色,發揮穩定和平衡的作用。

    幾乎每一任與女王共事過的英國首相都給予伊麗莎白二世極高的評價。自她登基的那天起她每天平均花三個小時處理國務,並批閱她的臣子們和首相官邸送來的公文。正因如此,她可以向首相提供許多有益的忠告,而首相也必須每週晉見伊麗莎白二世,這種會面是十分正式且嚴肅的。對首相來說,與女王的晤談可能要比接受下議院質詢更加重要,因為首相給伊麗莎白二世的稟報往往更加詳細、坦誠。即使是反對君主制的首相們也十分重視與伊麗莎白二世的會面。事實上,每一任首相都對與伊麗莎白二世的會面給予極高評價。前首相貝理雅就曾表示,伊麗莎白二世的建議之所以富有價值,是因為她「過人的精明和對世界事務的獨特觀察」。

    她與不同黨派中的許多政治人物都保持着友好的關系。輿論認為她最友好的首相是丘吉爾、麥美倫和威爾遜。

    伊麗莎白二世是立法程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她與上議院和下議院共同構成了完整的英國國會。所有國會通過的草案都必須經伊麗莎白二世禦筆簽署才能成為法案。而法律上她亦有權否決法案,但是自1707年以來就沒有一個英國君主否決過法案。在每年新一屆議會開幕時伊麗莎白二世會在上議院發表禦座緻辭,勾劃該年度的立法議程和她的政府政策,但是這些講稿都由她的首相與大臣們負責撰寫。

    伊麗莎白二世在行政上也具有代表性。伊麗莎白二世在位期間,英國政府正式名稱為“女王陛下政府”,程序上雖由伊麗莎白二世負責任命大臣,實際上依英國的民主憲政慣例,伊麗莎白二世「聽從」首相的「建議」任命大臣、官員。在首相要求下,伊麗莎白二世亦可行使解散議會的權力,以便進行大選,首相一職一般由下議院多數黨的領袖擔任,但仍須經伊麗莎白二世任命(或「邀請」)後才成為新任首相,且英國政府並非向伊麗莎白二世負責,而是向下議院負責、間接地向英國選民負責。在司法體制中,法庭以她的名義行事,政府亦以伊麗莎白二世的名義提起公訴。

    除了不介入國內政治,伊麗莎白二世在官方外交場合也保持中立,極少在外交場合就自己的觀點發言[55],但會以高雅及含蓄的手法表達皇室的觀點及支持英國的外交[56],如在2015年款待習近平的晚宴上使用一瓶1989年的紅酒表達英國對中國人權的關注[55],伊麗莎白二世在私聊時也會直接提及自己的看法,伊麗莎白二世在2016年出席一個公開活動時與負責習近平訪英保安工作的倫敦警察廳高級警監德奧絲閒談,伊麗莎白二世在私聊時批評中國官員對待英國駐華大使非常粗魯及無禮[57]

    在英國法律中伊麗莎白二世是一個自然人,也須遵守法律。但是伊麗莎白二世作為國家元首,乃是國家的象徵及主權的體現,因而不被起訴或控告,究其是否能夠成為訴訟上之當事人則是不確定的。在17世紀的英國革命期間,國會曾以叛國罪對當時在位的國王查理一世提告,但新任君主查理二世上臺後,整個程序被政府宣告為違法,法院對爭訟的審理也終止。

    作為君主,在英國乃至於其他英聯邦王國,所有的護照及駕駛執照都是以女王的名義頒發,因此她不需要使用護照,但外訪時仍需接受安全檢查。[58]

    軍事角色[編輯]

    伊麗莎白二世擔任英國海陸空三軍的最高司令,是唯一能宣布英國處于戰爭或和平狀态的人。無論在英國陸軍、皇家海軍和皇家空軍,均要求新入伍的官兵宣誓效忠伊麗莎白二世。相對地伊麗莎白二世亦代表了國家接受宣誓者的效忠及履行保障照顧所有軍人一切生活和困難,伊麗莎白二世對所有武裝部隊有濃厚的興趣,無論是在英國和英聯邦。她承諾定期訪問軍方場所和船隻,以滿足在國內和海外的軍人和他們的家庭。伊麗莎白二世本身亦曾在軍隊服務。

    伊麗莎白二世和其他王室成員會在武裝部隊中擔任各種榮譽職務。伊麗莎白二世會與英國國防部各參謀長定期開會,亦透過她的國防事務秘書保持與軍方的聯繫。此外,當英國參戰時,軍人及其家屬往往喜歡寫信給伊麗莎白二世,表示他們知道自己是在為英國和女王而戰。

    社會角色[編輯]

    英國君主需要履行重要的社會和文化責任。伊麗莎白二世的存在促進了英國的團結和自豪感,使英國穩定。此外,伊麗莎白二世亦特別支持公共服務和志願部門。透過「定期走訪」,伊麗莎白二世走到英國的每一部分,代表著英國的團結。

    在國家有慶典或悲劇發生時,伊麗莎白二世會代表國家緻意。例如,在每年在戰爭死難者紀念日上緻哀,或在慶祝活動上慶祝國家的體育勝利。伊麗莎白二世還會主持「花園派對」邀請社會各種位置的嘉賓出席,其中大多數是社區慈善機構或公共部門組織的服務代表。伊麗莎白二世還支持國民服務他人,並擔任各慈善機構的贊助人或主席。

    在英聯邦及其他英聯邦王國的角色[編輯]

    1960年伊麗莎白二世在英聯邦首腦會議
    2011年伊麗莎白二世以紐西蘭女王身份拍攝的官方肖像
    伊麗莎白二世身為澳大利亞君主的鑽禧肖像,攝於2012年

    伊麗莎白二世除了是英國君主外還是大英國協元首,並出席歷屆大英國協首腦會議。雖然此職位並非世襲,但大英國協各國在2018年的會議後,仍認同下一任元首將由王儲查爾斯王子繼任。

    伊麗莎白二世也是其他十五個國家的伊麗莎白二世,但由於她長期留在英國,她原則上不會、亦無暇參與那些國家的任何政治活動,伊麗莎白二世會委由當地總理或國會「建議」的總督代替伊麗莎白二世在當地執行職務,也因伊麗莎白二世在那些國家沒有什麼實際角色意義,甚至會有民眾不知道她是自己國家的元首。

    儘管如此,伊麗莎白二世仍會參與這些國家的部分非政治活動,如在較年輕時定期出訪各國、為加拿大每位人瑞和每對鑽禧伴侶寫道賀的卡片[59]、或聽從總理建議決定授勛制度,例如澳洲前總理艾伯特曾向伊麗莎白二世提議恢複冊封澳洲勳位的爵級勳位,并授予王夫菲利普親王“澳大利亞勳章騎士”稱号,但成事後,艾伯特被認為觀念過時,引起廣泛諷刺[60]

    正因伊麗莎白二世隻是英聯邦王國的象徵元首,缺乏實質政治意義,在伊麗莎白二世不協調各屬國外交政策下,她在國際衝突中的角色顯得矛盾。如在1983年美國入侵格瑞那達,她統治的牙買加等七國出兵助美國入侵同樣屬於自己的格瑞那達,英國政府表示反對出兵,此事被戲稱是「女王自己的政府反對一個效忠女王的軍隊入侵另一個由女王統治的國家。」

    個人生活與形象[編輯]

    居住地點[編輯]

    溫莎城堡
    白金漢宮
    巴爾莫勒爾城堡

    在加冕之后伊麗莎白和丈夫菲利普搬到了倫敦市中心的白金漢宮。但是像之前所有的國王一樣,伊麗莎白并不喜歡居住在白金漢宮。對她而言,位于伯克郡的溫莎城堡才是她的家。她也有相當一段時間是在蘇格蘭的巴爾莫勒爾城堡度過的[61],最后亦逝世于此。

    寵物[編輯]

    伊麗莎白二世鍾情於柯基犬,她的第一隻柯基犬蘇珊由其父喬治六世贈送,並繁殖了十四代,自此柯基犬可說是陪伴了伊麗莎白二世大半生,包括一同參與拍攝倫敦奧運宣傳片。但由於年歲已高,她宣布不再繁殖柯基犬,最後一隻蘇珊的後代威洛也於2018年4月15日逝世,這一不幸消息對伊麗莎白二世打擊頗大。伊麗莎白二世曾養一柯基犬名「法洛斯」,牠不幸被安妮公主的牛頭㹴「佛羅倫斯」咬傷而死亡。伊麗莎白二世聽聞此事之後,便命「佛羅倫斯」接受心理輔導,並且下令不準任何安妮公主的狗繼續留宿宮中[62][63]馬是伊麗莎白二世的另一寵物,即使年屆九十六,伊麗莎白二世仍會在空餘時間騎馬,她是名馬嘉登行宮的主人。伊麗莎白二世喜歡賽馬為英國人民所共知,她到馬場時也會下注。觀賞賽馬時,女王從不掩飾她緊張的情緒,跟普通馬迷一樣會高舉雙臂,為喜愛的馬匹歡呼打氣,展現她親民的一面。[64]

    個人形象[編輯]

    伊麗莎白二世在廣大英國人心目中,是國家團結的象徵。而她的端正品行,亦往往是為全體國民,以至其他以伊麗莎白二世作元首的英聯邦王國的國民樹立個人行為操守的典範,歷任英國首相,無論支持君主制與否,皆給予伊麗莎白二世極高評價。伊麗莎白二世相關的形象亦有助英國於英聯邦以至國際社會間提升軟實力。另外,伊麗莎白二世亦時常在一年一度的聖誕節的廣播談話當中,鼓勵國民互相幫助及彼此團結。[65]

    由於伊麗莎白二世前後共統治三十餘個國家,她也是世界史上出現在最多國家和地區的郵票和貨幣的人,因此世界各地的人民對伊麗莎白二世的樣貌形象都不感陌生[66][67]

    作為英國前殖民地和海外屬土的英屬香港,伊麗莎白二世曾經以元首身份於1975年和1986年訪問香港,期間到公共屋邨、遊泳池和街市等地點探訪,與香港市民作近距離交流,伊麗莎白二世的親民形象深得民心[68]。作為香港名義上的元首,香港人因而為伊麗莎白二世起了「事頭婆」(即老闆娘)的別名,即使其後香港經歷主權移交,伊麗莎白二世在香港人心中形象和稱呼並無大變化。[69]

    伊麗莎白二世早年的裝束十分保守,伊麗莎白二世通常穿著顏色單一但色彩顯眼的外套和各種帽子,並以老百姓能「遠遠地就清楚看見她」為準則。她很少改變外形,繼位后她的發型就很少改變。[70]

    雖然伊麗莎白二世經常出席各種文化活動,但據稱在她的私人時間内她對藝術不太感興趣,甯願将整個晚上的時間花在拼闆遊戲上也不願從事其他藝術活動。她對音樂和繪畫的冷漠招緻許多文藝評論家的批評,他們形容伊麗莎白二世為「沒有審美感的國君」[71]

    外交場合上伊麗莎白二世非常正式,與她會面時的禮儀繁多。任何較親密的交流,例如觸碰,都不被允許。澳洲總理基廷在1992年2月伊麗莎白二世訪問澳洲時輕輕摟着伊麗莎白二世的腰,儘管他個人辯稱是一種對長者的尊重表現,亦被保王派指為「對女王不敬」。[72][73]

    不過在私底下有報道卻稱伊麗莎白二世非常喜歡一些「有傷風化」的幽默,她的侍女們還經常向她「報告」王宮内新的小道傳聞。私底下的伊麗莎白二世非常平易近人,并且真誠地關懷為她工作的侍從,據稱伊麗莎白二世非常清楚她的侍女及侍從的名字。很多應邀參加過王室活動的人士告訴媒體,其實伊麗莎白二世很有幽默感,很喜歡別人說笑話,很會模仿名人,也經常會捧腹大笑。[74]另外她對科技電玩Wii也頗著迷,在凱特王妃嫁入皇室前,凱特曾經在聖誕節送給威廉王子新的Wii遊戲機以及Wii Sport,結果反是伊麗莎白二世搶着與孫兒玩[75],其後任天堂和THQ更特意送給她黃金版Wii以及屬下電玩BIG Family Games[76],不過礙於英國王室規定,這份禮物最後並沒被送到伊麗莎白二世手上,後來在THQ破產後,該遊戲機被拿出來拍賣。[77]

    支持度[編輯]

    伊麗莎白二世一直獲英國民眾支持愛戴。2001年英國廣播公司的調查顯示,83%英國民眾承認伊麗莎白二世極具責任感;79%民眾認為伊麗莎白二世在海外出色地代表英國;90%以上民眾認為伊麗莎白二世工作表現出色、良好或一般,隻有9%民眾認為伊麗莎白二世工作表現差。[78]

    2008年英國廣播公司委托民調機構的調查顯示,約78%民眾認為英國應該繼續保有王室,80%被訪者認為英國在30年內應該繼續實行君主制。[79]

    在曾由英國君主作國家元首的斐濟,前任總理姆拜尼馬拉馬曾表示,自己以及很多斐濟人皆對伊麗莎白二世忠心;斐濟橄欖球隊員在2016年奧運會男子橄榄球項目頒獎儀式上,曾向伊麗莎白二世的女兒安妮長公主下跪。[80]

    長壽女王[編輯]

    2015年9月9日,伊麗莎白二世超越其高祖母維多利亞女王在位63年又7個月的紀錄,成為英國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泰王拉瑪九世在2016年10月13日逝世后,她成為當時在世的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家元首;2019年4月23日,已退位的盧森堡大公若望薨逝後,她成為當時在世最為年長的君主;2022年6月2日,她成為英國史上第一位也是全球史上第四位慶祝白金禧的君主(參考伊利沙伯二世登基白金禧紀念)、世界歷史上有確切記錄在位期間第二長的君主,僅次於路易十四,也是世界歷史上在位最長的女性君主,其受到民衆的廣泛歡迎,更表現出伊麗莎白二世本人的特殊性。

    頭銜、稱號、榮譽、徽章及旗幟[編輯]

    頭銜及稱号[編輯]

    • 出生至1936年12月11日:約克的伊麗莎白郡主殿下
    • 1936年12月11日至1947年11月20日:伊麗莎白公主殿下
    • 1947年11月20日至1952年2月6日:愛丁堡公爵夫人伊麗莎白公主殿下
    • 1952年2月6日至2022年9月8日:女王陛下、英聯邦元首

    伊麗莎白二世本身在英國同時持有蘭開斯特公爵的頭銜,也是英格蘭教會最高領袖。她更在英聯邦各國中持有很多頭銜和軍銜。她在其統治的各個王國各有其君主頭銜。在海峽群島和萌島的皇家屬地,她分別有諾曼第公爵(非正式)和曼島領主之稱。她在位期間,英國及其他英聯邦王國常尊稱她為「女王陛下」,而不直接稱呼她的姓名;美國及其他英語系國家則稱她為「伊莉莎白女王」。

    自1947年結婚至1952年登基,她依丈夫頭銜而被稱為愛丁堡公爵夫人。從1952年登基直到1953年,伊麗莎白二世的官方稱号和頭銜是「伊麗莎白二世,托上帝洪恩,大不列颠、愛爾蘭及英屬自治領女王,基督教保護者伊麗莎白二世[81][82]她在加冕時時以這個頭銜受擁戴為女王[83][84],但是在澳洲和加拿大[85]、紐西蘭和英國,她受擁戴為女王所用的頭銜是「伊利沙伯二世,蒙上帝恩典,本王國女王與她其它王國及領地女王,英聯邦元首,信仰守衛者[86]

    在政權移交前的香港《最高法院規則》[87][88]中,以女皇名義自稱所用的頭銜中英原文如下:

    ELIZABETH THE SECOND, by the Grace of God,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and of Our other realms and territories Queen, Head of the Commonwealth, Defender of the Faith.
    伊利沙伯二世,藉上帝恩典,作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暨我們的[註 3]其他國土及領地女皇、英聯邦領導人及信仰保衞者。

    1952年英聯邦首腦會議上,各國首腦決議,伊麗莎白二世在每個王國會分別使用不同的頭銜,以表示她在該國身份是該國君主而非他國者[89]。因此,英國和當時的6個自治領各自通過法令,授予伊麗莎白二世類似的頭銜[89]。這表示著當伊利沙伯二世加冕時,她持有7個不同的頭銜。時移世易,她在位英聯邦王國數目有所增減,部分王國廢除了君主制,亦有在脫離英國獨立(除了巴布亞新幾內亞是從澳洲獨立外)後仍奉其為君主。伊利沙伯二世去世前持有15個不同國家元首頭銜。這15個頭銜排列次序,通常以英國為首,然後按自治領成立次序,即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再按殖民地獨立次序排列。

    徽章[編輯]

    旗幟[編輯]

    以下是伊麗莎白二世本人專用的旗幟,隻會在伊麗莎白二世現身當地時才懸掛。當中大部分旗都有「E」字樣,代表伊麗莎白二世。其樣式、使用地和使用年分如下:

    花押字[編輯]

    伊麗莎白二世的皇室花押字
    伊麗莎白二世的皇室花押字(在蘇格蘭)

    外國勳章獎章[編輯]

    • 聯邦王室勳章(DMN)(馬來西亞,1972年[91]
    • 淡馬錫勳章(一級榮譽)(新加坡,1972年[92]
    • 一等白獅勳章附頸飾(捷克,1996年[93]

    家族[編輯]

    祖先[編輯]

    伊利沙伯二世的祖上包括了曆代多位英國君主,最早可以追溯到7世紀的威塞克斯王朝。她同時也是蘇格蘭王室的後裔,最早可追溯到公元9世紀。她與歐洲歷史最悠久的丹麥王室也有關係,她的曾祖母就是丹麥的亞歷山德拉。她還與歐洲大部分王室都有血緣關係,與她是表兄弟姐妹的君主包括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挪威國王哈拉爾五世、西班牙前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和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而比利時前國王阿爾貝二世更是她的遠房堂叔(因祖上皆是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故)。此外她與已被廢除的希臘王室、羅馬尼亞王室、德意志地區各王室和俄國皇室也都有血緣關係(通過其丈夫的奧爾登堡王朝后裔關系)。

    因為伊麗莎白二世的父系祖先為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故其血緣姓氏為韋廷。

    先祖
     
     
     
     
     
     
     
     
     
     
     
     
     
     
     
     
     
     
    高祖父:英國王夫艾伯特親王
     
     
     
     
     
     
     
    曾祖父: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
     
     
     
     
     
     
     
     
     
     
     
    高祖母:英國女王維多利亞
     
     
     
     
     
     
     
    祖父:英國國王喬治五世
     
     
     
     
     
     
     
     
     
     
     
     
     
     
    外高祖父:丹麥國王克裏斯蒂安九世
     
     
     
     
     
     
     
    曾祖母:英國王后亞曆山德拉
     
     
     
     
     
     
     
     
     
     
     
    外高祖母:丹麥王后露易絲
     
     
     
     
     
     
     
    父:英國國王喬治六世
     
     
     
     
     
     
     
     
     
     
     
     
     
     
     
     
     
    外高祖父:符騰堡亞曆山大公爵英語Duke Alexander of Württemberg (1804–1885)
     
     
     
     
     
     
     
    外曾祖父:特克公爵法蘭西斯
     
     
     
     
     
     
     
     
     
     
     
    外高祖母:海恩斯坦女伯爵克勞汀·雷戴伊英語Countess Claudine Rhédey von Kis-Rhéde
     
     
     
     
     
     
     
    祖母:英國王后瑪麗
     
     
     
     
     
     
     
     
     
     
     
     
     
     
    外高祖父:劍橋公爵阿道弗斯王子
     
     
     
     
     
     
     
    外曾祖母:公爵夫人瑪麗·阿德萊德公主
     
     
     
     
     
     
     
     
     
     
     
    外高祖母:公爵夫人奧古斯塔英語Princess Augusta of Hesse-Kassel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外高祖父:格拉姆斯勳爵湯姆斯·雷昂-鮑斯英語Thomas Lyon-Bowes, Lord Glamis
     
     
     
     
     
     
     
    外曾祖父:克勞德·鮑斯-雷昂英語Claude Bowes-Lyon, 13th Earl of Strathmore and Kinghorne
    第十三代斯特拉斯莫爾與金霍恩伯爵
     
     
     
     
     
     
     
     
     
     
     
    外高祖母:勳爵夫人夏洛·格林斯迪英語Charlotte Lyon-Bowes, Lady Glamis
     
     
     
     
     
     
     
    外祖父:克勞德·鮑斯-雷昂
    第十四代斯特拉斯莫爾與金霍恩伯爵英語Earl of Strathmore and Kinghorne
     
     
     
     
     
     
     
     
     
     
     
     
     
     
    外高祖父:奧斯瓦爾德·史密斯
     
     
     
     
     
     
     
    外曾祖母:伯爵夫人弗朗西斯·朵拉·史密斯英語Frances Bowes-Lyon, Countess of Strathmore and Kinghorne
     
     
     
     
     
     
     
     
     
     
     
    外高祖母:亨利埃塔·霍奇森英語Henrietta Mildred Hodgson
     
     
     
     
     
     
     
    母:英國王后伊麗莎白
     
     
     
     
     
     
     
     
     
     
     
     
     
     
     
     
     
    外高祖父:查爾斯·本廷克勳爵英語Lord Charles Bentinck
     
     
     
     
     
     
     
    外曾祖父:查爾斯·卡文迪什-本廷克英語Charles Cavendish-Bentinck (priest)
     
     
     
     
     
     
     
     
     
     
     
    外高祖母:勳爵夫人安妮·威爾斯利英語Lady Charles Bentinck
     
     
     
     
     
     
     
    外祖母:伯爵夫人塞西莉亞
     
     
     
     
     
     
     
     
     
     
     
     
     
     
    外高祖父:艾德文·本拿比英語Edwyn Burnaby, High Sheriff of Leicestershire
     
     
     
     
     
     
     
    外曾祖母:卡羅琳·路易莎·本拿比英語Louisa Cavendish-Bentinck
     
     
     
     
     
     
     
     
     
     
     
    外高祖母:安妮·卡羅琳·索爾茲伯裏英語Anne Caroline Salisbury
     
     
     
     
     
     

    子孫[編輯]

    下列是伊麗莎白二世與菲利普親王的子女、孫子女及曾孫子女:

    • 查爾斯·菲利普·亞瑟·喬治(1948年11月14日生於白金漢宮),英國國王。1981年7月29日與蘇格蘭貴族黛安娜·斯賓塞女爵結婚,1996年8月28日離婚;在2005年4月9日與相戀35年的卡米拉結婚
      • 威廉·亞瑟·菲利普·路易(1982年6月21日生於聖瑪麗醫院),威爾斯親王,2011年4月29日與凱特·米德爾頓結婚
        • 喬治·亞歷山大·路易(2013年7月22日生於聖瑪麗醫院)
        • 夏洛特·伊麗莎白·黛安娜(2015年5月2日生於聖瑪麗醫院)
        • 路易·亞瑟·查爾斯(2018年4月23日生於聖瑪麗醫院)
      • 亨利·查爾斯·阿爾伯特·大衛(1984年9月15日生於聖瑪麗醫院),薩塞克斯公爵,2018年5月19日與梅根·馬克爾結婚
        • 阿奇·哈裏遜·蒙巴頓-溫莎(2019年5月6日生於倫敦波特蘭婦女和兒童醫院英語Portland Hospital
        • 莉莉白·黛安娜·蒙巴頓-溫莎(2021年6月4日生於美國加州聖巴巴拉塔吉醫院英語Santa Barbara Cottage Hospital
    • 安妮·伊莉莎白·愛麗絲·路易絲(1950年8月15日生於克拉倫斯宮),王室長公主。1973年12月14日與馬克·安東尼·彼得·菲利浦斯結婚,1992年4月28日離婚;1992年12月12日與蒂姆西·勞倫斯英語Sir Timothy Laurence結婚
      • 彼得·馬克·安德魯·菲利浦斯(1977年11月15日生於聖瑪麗醫院),2008年5月17日與奧特姆·凱利結婚,2021年6月14日離婚
        • 薩凡娜·安妮·凱薩琳·菲利浦斯(2010年12月29日生於格洛斯特郡格洛斯特郡醫院)
        • 艾拉·伊利沙伯·菲利浦斯(2012年3月29日生於格洛斯特郡格洛斯特郡醫院)
      • 扎拉·安妮·伊麗莎白·菲利浦斯(1981年5月15日生於聖瑪麗醫院),2011年7月30日與邁克爾·詹姆斯·廷德爾結婚
        • 米婭·格雷絲·廷德爾(2014年1月17日生於格洛斯特郡格洛斯特郡醫院)
        • 蕾娜·伊莉莎白·廷德爾(2018年6月18日生於格洛斯特郡斯特勞德產科醫院)
        • 盧卡斯·菲利普·廷德爾(2021年3月21日生於格洛斯特郡自宅)
    • 安德魯·阿爾伯特·克裏斯蒂安·愛德華(1960年2月19日生於白金漢宮),約克公爵。1986年7月23日與莎拉·瑪格麗特·費格遜結婚,1996年5月30日離婚
      • 比阿特麗斯·伊麗莎白·瑪麗(1988年8月8日生於波特蘭醫院),2020年與艾杜亞度·馬佩利·莫茨結婚
        • 西恩娜·伊麗莎白·馬佩利·莫茨(2021年9月18日生於切爾西和西敏醫院)
      • 歐吉妮·維多利亞·海倫娜(1990年3月23日生於波特蘭醫院),2018年10月12日與傑克·布魯斯班克結婚
        • 奧古斯特·菲利普·霍克·布魯斯班克(2021年2月9日生於波特蘭婦女兒童醫院)
        • 歐內斯特·喬治·羅尼·布魯斯班克(2023年5月30日生)
    • 愛德華·安東尼·理查德·路易斯(1964年3月10日生於白金漢宮),愛丁堡公爵,1999年6月19日與蘇菲·利絲瓊斯結婚
      • 路易絲·愛麗絲·伊麗莎白·瑪麗(2003年11月8日生於薩裏郡弗雷姆勒公園醫院)
      • 詹姆斯·亞歷山大·菲利普·提奧(2007年12月17日生於薩裏郡弗雷姆勒公園醫院)

    伊麗莎白二世的兩個外孫,彼得和扎拉·菲利浦斯沒有王室頭銜,這在英國曆史上十分罕見。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英國的王室頭銜是從父親繼承的,而安妮公主的前夫馬克·菲利浦斯是一介平民,雖然當兩人結婚之時,伊麗莎白二世曾經要冊封馬克·菲利浦斯為伯爵,但是遭到馬克·菲利浦斯婉拒,因此他的孩子們也就都是平民。第二個原因是:當彼得與扎拉·菲利浦斯出生之時,伊麗莎白二世也曾經要以郡王與郡主的封號來冊封外孫與外孫女,但是遭到安妮公主婉拒,因為她不希望讓兒女擁有王室頭銜,而以平民的身分發展,因此彼得與扎拉·菲利浦斯一直沒有王室頭銜,但是依然列於英國王位繼承的順位之中。

    以伊莉莎白二世命名的事物[編輯]

    獎項及紀念徽章[編輯]

    •  澳大利亞:
      •  新南威爾士州:雪梨蘭域馬場伊麗莎白女王錦標賽英語Queen Elizabeth Stakes (ATC)
      •  維多利亞州:墨爾本費明頓馬場伊麗莎白女王錦標賽英語Queen Elizabeth Stakes (VRC)
    •  加拿大:女王射擊冠軍勳章英語Queen's Medal for Champion Shot
      •  安大略省:伊麗莎白公主錦標賽英語Princess Elizabeth Stakes (Canada)
    •  香港:沙田區沙田馬場女皇盃與女皇銀禧紀念盃
    •  日本:京都市伏見區京都競馬場伊麗莎白女王杯
    •  新西蘭:女王功績勳章英語RoyalQueen's Service Order
    •  英國:伊麗莎白十字勳章
    •  英國:女王企業獎英語Queen's Awards for Enterprise
    •  英國:女王企業促進獎英語Queen's Award for Enterprise Promotion
    •  英國:女王馬術獎英語Queen's Award for Equestrianism
    •  英國:女王林業獎英語Queen's Award for Forestry
    •  英國:女皇志願組織慈善服務獎
    •  英國:女王英勇勳章英語Queen's Gallantry Medal(也授予英聯邦公民)
    •  英國:女王詩歌金獎英語Queen's Gold Medal for Poetry(也授予英聯邦公民)
    •  英國:伊麗莎白二世加冕獎英語Queen Elizabeth II Coronation Award
    •  英國:伊麗莎白女王工程獎英語Queen Elizabeth Prize for Engineering
    •  英國:女王音樂獎英語Queen's Medal for Music
    •  英國:
      •  英格蘭:伊麗莎白公主挑戰盃英語Princess Elizabeth Challenge Cup
      •  英格蘭:伊麗莎白公主錦標賽英語Princess Elizabeth Stakes
      •  英格蘭:伊麗莎白二世錦標賽英語Queen Elizabeth II Stakes
      •  英格蘭:女皇伊利沙伯二世禧年錦標
    •  美國:
      •  肯塔基州:萊克星敦基恩蘭賽馬場英語Keeneland伊麗莎白二世挑戰盃錦標賽英語Queen Elizabeth II Challenge Cup Stakes
    •  英聯邦:
      • 女王接力棒英語Queen's Baton Relay
      • 女王的綠色樹冠英語The Queen's Green Canopy
      • 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加冕勳章英語Queen Elizabeth II Coronation Medal
      • 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銀禧勳章英語Queen Elizabeth II Silver Jubilee Medal
      • 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金禧獎章英語Queen Elizabeth II Golden Jubilee Medal
      • 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鑽禧勳章英語Queen Elizabeth II Diamond Jubilee Medal
      • 伊麗莎白二世女王白金禧勳章英語Queen Elizabeth II Platinum Jubilee Medal

    已停頒[編輯]

    •  英國:女王陛下青年領袖獎

    地理名稱[編輯]

    澳洲南極領地伊麗莎白公主地
    加拿大洛磯山脈的伊麗莎白女王山脈
    新西蘭惠靈頓大區北部伊麗莎白女王公園英語Queen Elizabeth Park, New Zealand的景色
    英國倫敦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奧林匹克公園
    •  澳大利亞:
      •  澳洲南極領地:伊麗莎白公主地
      •  澳大利亞首都領地: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島,位於堪培拉伯利·格裏芬湖內的人工島
      •  塔斯馬尼亞州:伊麗莎白鎮英語Elizabeth Town, Tasmania
      •  南澳大利亞州:伊麗莎白市英語City of Elizabeth
    •  加拿大:
      •  艾伯塔省:伊麗莎白女王省立公園英語Queen Elizabeth Provincial Park
      •  艾伯塔省:伊麗莎白女王山脈
      •  不列颠哥倫比亞省:伊麗莎白女王山脈
      •  西北地區:伊麗莎白女王群島
      •  努納武特地區:伊麗莎白女王群島
      •  安大略省: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荒地省立公園英語Queen Elizabeth II Wildlands Provincial Park
    •  開曼群島:大開曼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植物園英語Queen Elizabeth II Botanic Park
    •  新西蘭:
      • 惠靈頓大區:伊麗莎白女王公園英語Queen Elizabeth Park, New Zealand
      •  羅斯屬地:伊麗莎白女王嶺
    •  法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花卉市場法語Marché aux fleurs Reine-Elizabeth-II
    •  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伊莉莎白港
    •  新加坡:女皇鎮
    •  南非:昆士堡英語Queensburgh,原名馬爾文,1953年為慶祝伊麗莎白二世加冕而改名
    •  烏幹達:伊麗莎白女王國家公園
    •  英國:
      •  英格蘭:倫敦伊麗莎白女王郊野公園英語Queen Elizabeth Country Park
      •  英格蘭:倫敦女王花園英語Queen's Gardens, Croydon
      •  英格蘭:倫敦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奧林匹克公園
      •  英格蘭:伊麗莎白女王鑽石禧木英語Queen Elizabeth Diamond Jubilee Wood
      •  英屬南極領地:伊利沙伯女皇地
    •  美國:
      •  加利福尼亞州:伊麗莎白湖英語Lake Elizabeth (Fremont, California)
      •  紐約市:女王伊麗莎白二世9月11日花園英語Queen Elizabeth II September 11th Garden

    已更名[編輯]

    •  圭亞那: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國家公園英語Guyana National Park,現名圭亞那國家公園

    建築物[編輯]

    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法院英語Queen Elizabeth II Courts of Law, Brisbane,位於昆士蘭州布裏斯班
    位於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溫哥華的伊麗莎白女王劇院
    伊麗莎白門,基尤皇家植物園英語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的入口
    英國溫徹斯特的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法庭
    •  澳大利亞:
      •  昆士蘭州:布裏斯班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法院英語Queen Elizabeth II Courts of Law, Brisbane
      •  維多利亞州:巴拉瑞特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中心英語Queen Elizabeth II Center Ballarat
    •  加拿大:
      •  新斯科舍省: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健康科學中心英語Queen Elizabeth II Health Sciences Centre
      •  艾伯塔省:愛德蒙頓伊麗莎白女王天文館英語Queen Elizabeth Planetarium
      •  艾伯塔省:愛德蒙頓伊麗莎白女王泳池英語Queen Elizabeth Pool
      •  不列颠哥倫比亞省:溫哥華伊麗莎白女王劇院
      •  魁北克省:蒙特婁伊麗莎白女王酒店英語Queen Elizabeth Hotel
      •  薩斯喀徹溫省:裏賈納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法院英語Queen Elizabeth II Court (Regina, Saskatchewan)
    •  斐濟:伊麗莎白女王兵營英語Queen Elizabeth Barracks, Suva
    •  香港:伊利沙伯中學
    •  香港:伊利沙伯體育館
    •  香港:伊利莎伯大廈
    •  新西蘭: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公園英語Queen Elizabeth II Park
    •  塞拉利昂:弗裏敦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碼頭英語Queen Elizabeth II Quay
    •  英國:
      •  英格蘭:倫敦伊麗莎白女王音樂廳
      •  英格蘭:倫敦伊麗莎白塔
      •  英格蘭:倫敦伊麗莎白線
      •  英格蘭:倫敦希斯洛機場二號航廈
      •  英格蘭:倫敦霍恩徹奇女王劇院英語Queen's Theatre, Hornchurch
      •  英格蘭:利物浦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法院英語Queen Elizabeth II Law Courts, Liverpool
      •  英格蘭:倫敦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中心英語Queen Elizabeth II Centre
      •  英格蘭:倫敦伊莉莎白二世大中庭
      •  英格蘭:伊麗莎白女王學校,盧頓英語Queen Elizabeth School, Luton
      •  英格蘭:倫敦白金漢宮女王美術館
      •  英格蘭:默西塞德郡伊斯特姆英語Eastham, Merseyside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碼頭英語Queen Elizabeth II Dock
      •  英格蘭:莫爾西英語Molesey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水庫英語Queen Elizabeth II Reservoir
      •  英格蘭:伊麗莎白女王醫院(學校)英語Queen Elizabeth's Hospital
      •  蘇格蘭:愛丁堡女王畫廊英語Queen's Gallery, Edinburgh

    醫院[編輯]

    •  英國:
      •  英格蘭:新女王陛下醫院英語New QEII Hospital
      •  蘇格蘭:伊麗莎白女王大學醫院英語Queen Elizabeth University Hospital
    •  加拿大:
      •  愛德華王子島省:伊麗莎白女王醫院(夏洛特敦)英語Queen Elizabeth Hospital (Charlottetown)
    •  澳大利亞:
      •  南澳大利亞州:阿德萊德伊麗莎白女王醫院英語The Queen Elizabeth Hospital, Adelaide
    •  馬來西亞:伊麗莎白女王醫院
    •  馬拉維:伊麗莎白女王中央醫院
    •  香港:伊利沙伯醫院

    已廢除[編輯]

    •  新西蘭:懷歐魯英語Waiouru新西蘭國家軍事博物館英語National Army Museum (New Zealand)
    •  英國:希思羅機場女王大樓(建於1953年,2009年拆除)
    •  澳大利亞:布裏斯本昆士蘭運動中心英語Queensland Sport and Athletics Centre

    已更名[編輯]

    •  英國:倫敦女王大樓QEII 碼頭英語North Greenwich Pier
    •  香港:伊利沙伯女皇二世青年遊樂場館,現名麥花臣場館

    道路[編輯]

    •  香港:伊利沙伯醫院路
    •  香港:伊利沙伯醫院徑
    •  英國:
      •  英格蘭:女王道
      •  英格蘭:伯明翰女王道英語Queensway, Birmingham
      •  英格蘭:斯蒂夫尼奇女王道英語Queensway, Stevenage
      •  英格蘭:特倫特河畔斯托克女王道英語A500 road
      •  英格蘭:威靈堡女王道英語Queensway, Wellingborough
      •  直布羅陀:直布羅陀女王道英語Queensway, Gibraltar
    •  加拿大:多倫多市女王道英語The Queensway
    •  加拿大:伊麗莎白女王車道英語Queen Elizabeth Driveway
    •  加拿大:伊麗莎白公主大道英語Princess Elizabeth Avenue

    已更名[編輯]

    •  伊朗:伊麗莎白大道英語Keshavarz Boulevard,現名克沙瓦爾茲大道英語Keshavarz Boulevard

    人行道[編輯]

    •  英國:鑽禧走道英語Jubilee Walkway
    •  新加坡:伊麗莎白女王步道英語Queen Elizabeth Walk

    高速公路[編輯]

    •  加拿大:伊莉莎白王后道
    •  加拿大:艾伯塔省 2 號高速公路英語Alberta Highway 2

    橋樑[編輯]

    •  英國:伊莉莎白二世女王大橋
    •  英國:達特福德伊麗莎白女王大橋英語Queen Elizabeth II Bridge
    •  英國:金禧橋英語Golden Jubilee Bridges
    •  英國:
      •  英格蘭:泰恩河伊麗莎白女王二世地鐵橋英語Queen Elizabeth II Metro Bridge
      •  英格蘭:伯克郡伊麗莎白女王大橋英語Queen Elizabeth Bridge
      •  英屬維爾京群島:英屬維爾京群島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大橋英語Queen Elizabeth II Bridge, British Virgin Islands
      •  蘇格蘭:阿伯丁伊麗莎白女王大橋英語Queen Elizabeth Bridge

    植物[編輯]

    • 羅莎“伊麗莎白女王”英語Rosa 'Queen Elizabeth'

    文化描寫[編輯]

    電影[編輯]

    • 笑彈龍虎榜》:1988年電影,由查爾斯英語Jeannette Charles飾演。
    • 吹夢巨人英語The BFG (1989 film)》:1989年動畫電影,由桑納英語Angela Thorne配音。
    • 女王》:2006年電影,由米蘭飾演。
    • 2012》:2009年電影,由理查德飾演。
    • 國王的演講》:2010年電影,由威爾遜英語Freya Wilson飾演。
    • Cars 2:世界大賽》:2011年動畫電影,由蕾格烈芙配音。
    • 皇家公主出走記英語A Royal Night Out》:2015年電影,由蓋登飾演。
    • 小黃人大眼萌》:2015年動畫電影,由桑德斯配音。
    • 吹夢巨人》:2016年電影,由威爾頓英語Penelope Wilton飾演。
    • 女王的柯基》:2019年動畫電影,由華特絲配音。
    • 再也不見2020》:2020年電影,由厄爾曼飾演。
    • 史賓賽》:2021年電影,由戈納德英語Stella Gonet飾演。

    電視[編輯]

    • 豆豆先生》:動畫影集,伊麗莎白二世為配角之一。
    • 粉紅豬小妹》:動畫影集,由班克斯英語Morwenna Banks配音。
    • 蓋酷家庭》:動畫影集,第十季第22集〈蓋酷家庭觀眾郵件2英語Family Guy Viewer Mail 2〉,由布蘭琪配音。
    • 王冠》:由芙伊(第一、二季)、柯爾曼(第三、四季)及史道頓(第五季)飾演。

    歌曲[編輯]

    • 皇后大道東》:1991年香港粵語流行曲,羅大佑及蔣志光合唱,當中「貴族朋友」、「正義朋友」及「漂亮朋友」所指為伊莉莎白二世。

    注釋[編輯]


  • 國曆:西元 1926 年 4 月 21 日 (三)
  • 農曆:丙寅火虎年三月初十
  • 13月亮曆: 光譜黃種子年10 月 18 日 ( 第 10 個月,第 3 周,第 4 天)
  • NS 1.42.10.18:KIN.33 共鳴的紅天行者
  • 陽性生日密碼   25/7
  • 陰性生日密碼   22/4
  • 靈魂功課等級   + 2   - 3
  • 名人生日密碼彩虹數字 能量好感度計算13月亮曆 合盤計算我的流日 KIN 計算




調性 7: 共鳴 Resonant
圖騰 13: 紅天行者 Red Skywalker
藍手 波符 13 天的第 7 天
內在女神力: KIN.35 太陽的藍鷹
PSI(行星記憶資料庫): KIN.200 超頻的黃太陽
西元 1926 年 4 月 21 日,是一個很棒的日子,充滿了祝福及能量

這天的星系印記是 KIN.33, 名號是 【共鳴的紅天行者】 、 【藍手波符 之 共鳴紅天行者】 也可以是 【共鳴紅天行者.藍手波符】 ,你比較喜歡哪一個稱號呢?

藍手是20個波符中的第3個;曾經有一段時期,人們透過人造的巨大工程,妄想著可以創造奇蹟、撼動天地,而事實上,所有的奇蹟其實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沒有必要去追尋更高、更遠或更巨大,所有的渺小其實一點都不渺小,每一層的思念與每一層的情懷,透過用心的傳遞,我們都有著無限寬廣的能量傳遞,讓所有接收到這份禮物的人都能感受到慈悲、無限的祝福以及愛。

KIN.33 位於 藍手波符 13 天中的第 7 天,銀河音階為調性 7
調性 7 的名稱是共振,象徵著全然的平衡,體會著更深層的二元交織內涵,明白所有存在皆有其意義及必要性。
在藍手波符 13 天中,我們可以在每一天的靜心中問自己一個問題,今天是藍手波符的第 7 天,我的問題是:我該如何歸於中心與他人協調?。紅天行者,能使我歸於中心與他人協調。

今天的星際原型圖騰為紅天行者,我們稱之為主印記, 紅天行者的主題為探索及體驗,紅天行者樂於在不同的空間中穿梭奔馳,帶著對一切好奇的求知渴望,紅天行者能夠在得到內在穩定力量後,超越突破。

每個主印記都蘊藏著五大神諭,除了中央的主印記外,上下左右各有一個圖騰,分別為右邊的【支持】圖騰、上方的【引導】圖騰、左邊的【挑戰擴展】圖騰及下方的【隱藏推動】圖騰。

紅天行者與白世界橋相互為對方的支持圖騰, 白世界橋支持著紅天行者的浪漫,沒有到不了的地方,只有不知道怎麼連結的人,白世界橋讓紅天行者對於想到的地方通行無礙。

紅天行者的引導依據KIN的調性不同會有五種可能性,KIN.33的引導圖騰是紅蛇 , 在紅蛇的引導下,我們理解到,生命可以透過一層一層的蛻變,走向一個更美好的境界,沒有人是局外人,因為我們都在這個具象的能量場中遊走徜徉。

紅天行者與藍夜相互為對方的挑戰擴展圖騰, 藍夜是紅天行的挑戰擴展,相較於紅天行者的熱愛移動奔馳,藍夜也許更樂於一動不如一靜的靜態感受,若紅天行者可以在急忙奔走的生活中,偶爾停下腳步也試著享受在心靈靜謐中的悠然自得,將可為永不停歇的旅行增添色彩。

紅天行者與黃星星相互為對方的隱藏推動圖騰, 紅天行者奔馳於世界各地,追尋美的事物,黃星星可以讓紅天行者更有動力,去踏遍每一個不曾到過的地方,成為其追尋的動力及勇氣。

當我們能將五大神諭力量啟動合一時,將可發揮出 KIN.35 太陽的藍鷹 的內在能量。

每年 4 月 21 日的 PSI(行星記憶資料庫)皆為 KIN.200 超頻的黃太陽 ,PSI(行星記憶資料庫)是我們圖騰調性中,另一個更高維度的自己,也是另一個我們值得學習及體會的課題。

共鳴紅天行者的 KIN260 肯定句是:【我能夠在人生不斷推進的歷程中覺察能量共振層層蛻變】

另外就彩虹數字來說 1926 年 4 月 21 日 有著 陽性密碼 25/7(2級)、陰性密碼 22/4(3級)的數字能量。

每一個圖騰印記都有著值得探討的深意,每一個數字更有著特殊的能量與意義,更多資訊我們將持續更新,歡迎多多分享本站內容,也邀請您來本站 粉絲專頁 按個讚,感謝您。


Namaste.In Lak'ech Ala K'in
祝福你,祝福我.你是我,我亦是你


留下回應




生日密碼計算機

Find your birthday energy

13月亮曆計算機

Find your birthday energy

彩虹數字計算機

Find your birthday ener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