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飛
-
宋朝抗金名將
維基百科: (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鵬舉, 宋朝 相州 湯陰(今 河南省 安陽市 湯陰縣)人。 南宋抗 金名将,官至 少保、 樞密副使,受封武昌郡開國公。遭大臣 秦檜等人誣陷而被 宋高宗賜死。多年後, 宋孝宗為其 平反,追谥武穆。後被南宋其他皇帝 追贈 太師,追封 鄂王,改谥忠武。明神宗 萬曆帝加封其為三界靖魔大帝,配奉於各地 武廟 [3] 。 後世視其為漢族民族英雄 [4] [5] ,多稱呼其為岳武穆、武穆王、岳忠武王。岳飛于
北宋末年投軍,從 南宋 建炎二年(1128年)遇 宗澤起到 紹興十一年(1141年)為止的十余年間,率領 岳家軍與金軍進行過數百次大小戰鬥。紹興十年(1140年), 金太祖四子 完顔兀術毀盟攻宋,岳飛揮師 北伐,先后收複 鄭州、 洛城等地,又于 郾城、 颍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 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 紹興和議過程中,岳飛遭受 秦桧、 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紹興十二年(1142年1月),岳飛以「 莫須有」的 謀反罪名,死於獄中 [6] 。其長子岳雲和部将 張憲亦被害。 宋孝宗即位后為岳飛 平反,并以禮改葬岳飛于 西湖畔栖霞嶺。 元修《 宋史》記載:岳飛治軍以身作則,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他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敵方女真人讚歎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6] 。岳飛是南宋初唯一成功組織大規模進攻的統帥,他反對宋高宗「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7] 之消極防禦戰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他重視民間抗金力量,繼承李綱與宗澤之「連結河朔」之謀,主張河北抗金武裝和宋官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之文學才華也是將帥中少有,著有詞作《 滿江紅·寫懷》,其著作編成《岳忠武王文集》。 形意拳以岳飛作為拳術始祖。 生平[
編輯] 童年生活[
編輯] 宋徽宗
崇甯二年(1103年),岳飛出生于河北西路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裏農戶家庭。河北西路長年飽受黃河泛濫之苦,當年春天又發生饑荒。岳飛的父親岳和祖上從山東聊城遷徙至此,世代務農為生,雖然自己家裏也不余裕,但仍然願意接濟鄉裏鄰居,不惜自減每日食量以救鄉裏饑民一命,因此鄉人都很敬重岳家。農曆二月十五日的早春夜晚,岳飛出生。據說當時一隻大鸮鳥落在岳家屋頂飛鳴,岳家視為災年裏的吉兆,因此将孩子取名為飛,字鵬舉。 岳飛自幼好學,為讀書每夜拾柴當作燈火,為練字每日在泥地裏刻畫寫字。家裏沒書,輾轉借閱、抄錄,熟讀《
左氏春秋》《 孫 吳兵法》。岳飛的外祖父岳大翁也有心培養岳飛習武,為岳飛請來師傅 周同教習其射箭。岳飛天生體格強健,臂力能夠拉滿300斤大弓,又有老師的引導,很快就學會了老師所有的箭術。 初入軍旅[
編輯] 重和元年(1118年),岳飛十六歲時,在家人安排下娶妻劉氏。次年長子岳雲出生。岳家人口衆多,因此岳飛一家不得不離開自謀生路。岳飛給地主人家做過工,也在官府當過“遊徼”緝捕逃犯,始終郁郁不得志。岳飛十九歲那年師從周同學習弓箭,周同十分賞識岳飛,傾其所有教授岳飛。然而周同不幸早逝,岳飛為此悲痛不已,每月初一、十五都要祭奠周同,在墓前拉弓連射三箭,更灑酒在地上,以示不忘老師傳授之恩。直到二十歲,宋金達成海上之盟,打算興兵攻打遼國,岳飛終于得償所願上了戰場。然而朝廷隻敢陳兵邊境,始終不敢真正進攻,眼睜睜看着女真人攻城略地,甚至當遼朝放風報複宋朝時宋徽宗一度打算退兵。時至宣和三年三月,女真勢如破竹攻占遼朝五京之四,才派遣自己的親信宦官童貫出兵。由于宋徽宗下令如果遼人沒有降服就必須保全部隊回來,因此童貫下令不許宋軍殺人。等到遼軍進攻宋軍,宋軍上下都無所适從、紛紛潰逃。宋軍大敗而歸后,宋徽宗降責于種師道,又聽聞遼朝耶律淳亡故,再度下令童貫進攻,結果宋軍因為互不救援再度大敗。岳飛此時在軍中,跟随真定府路宣撫使劉耠出征,劉耠任命其為小隊長。然而劉耠并沒有機會到前線作戰,因為戰争已經結束了。 岳飛在戰后留在真定府,當時有一夥匪徒襲擾相州,岳飛主動請求率領百騎平定鄉裏,劉耠出于謹慎撥給他兩百騎。岳飛僅僅憑借這二百騎戰勝了号稱數千人的匪徒,憑借軍功封了承信郎的小官。不久家中噩耗傳來,岳飛依照禮制為父守喪三年。期間朝廷下令解散各地軍隊,岳飛再度失業成為佃戶,受雇于韓琦家族,并為其看家護院。在守喪期間,宋金開始讨論交割燕雲十六州,宋朝使用歲币成功贖買州城;而岳飛則擔憂金人尚占據關口,将來必招禍事。
早年抗金[
編輯] 宣和六年(1124年)岳飛守喪期滿,再度從軍,投身河東路平定軍。宣和七年十月,金兵從平州和雲中兩路出兵,大舉入侵宋朝,一舉包圍了北宋首都汴梁。宋朝朝野陷入恐慌,同意派康王趙構(不久改換為肅王趙樞)和宰相張邦昌出質金朝,并允諾割讓河間、中山、太原三鎮,但金人還是遲遲不撤退。此種賣國行徑也引發衆怒,主戰軍民開始包圍皇宮,逼迫宋欽宗罷免宰相李邦彥、起複主戰的李綱和種師道。宋欽宗在壓力之下接受百姓條件同意抵抗,而金兵久攻汴梁不下且在太原受挫,不等三鎮交割就于靖康元年二月退兵。在汴梁解圍后,宋欽宗诏令種師中和姚古馳援太原,岳飛也參與其中,統領駐泊平定軍一部,并率領所部成功偵查金人在太原城外布局,宋軍得以順利攻克金軍占領榆次、壽陽,岳飛功升進義副尉。不久宋軍因為缺乏統一指揮調度功虧一篑,姚古潰敗,另一主帥 種師中陣亡。岳飛在混亂中丢失自己的“告身”(軍人身份證明),因此返回自己家鄉相州,投奔趙構組織的河北兵馬大元帥府勤王義軍,歸屬劉浩賬下。 趙構所部對于進軍汴梁的路徑産生分歧,一部分人希望自浚州渡河盡快趕到汴梁,另一派人認為需要暫避金人鋒芒,繞道東平進軍。趙構最終采納后一建議,率部繞道東平進軍。當其抵達大名時,收到宋欽宗密旨稱宋金議和在即,希望趙構暫緩進軍。宗澤則認定議和是金人騙局,要求盡快進軍。趙構一面命令宗澤率領劉浩一部南下馳援汴梁,自己則繼續駐軍東平以避鋒芒。岳飛也跟随宗澤所部一路披荊斬棘,奮勇殺敵,屢立戰功。宗澤部至滑州與金軍隔黃河對壘。岳飛某日率部在黃河冰面上練習騎射,金軍騎兵不巧大舉進攻,岳飛所部雖僅百余騎,但在岳飛率領下沖擊敵軍,以少勝多大敗敵軍,戰后功補秉義郎。靖康二年正月,宗澤所部開至開德府取得開德大捷,而此時趙構群臣已經開始謀劃大位,期望汴梁早日淪陷。
宋高宗 建炎元年(1127年)八月,岳飛投奔借通直郎、直 龍圖閣、 河北西路招撫使 張所 [8] 軍中,受到賞識,借補修武郎、閣門宣贊捨人,充中軍統領[a] ;不久,又借補武經郎,充中軍統制[b] 。九月,張所命都統制王彥率岳飛等七千人北渡黃河抗金。張所不久被撤職流放,河北西路招撫司隨之被撤銷。在進軍途中,岳飛與王彥意見不合,後遂脫離王彥單獨行動,但寡不敵眾,重歸王彥被拒,於是南下投奔延康殿學士、京城留守、兼 開封尹 宗澤。岳飛以不服主將號令當斬,被宗澤赦免,僅免官待罪。 建炎二年(1128年)七月,宗澤病逝,
杜充接任東京留守。八月,岳飛再次在汜水關擊敗金軍,升轉武功郎。杜充命令岳飛去消滅張用、曹成、王善等被原宗澤招安但在其死后不受約束的部隊,岳飛以所部八百人死戰,升轉武經大夫。接着,岳飛奉命解救被盜匪杜叔五、孫海圍困的東明縣,升轉武略大夫,借補英州刺史。岳飛再救援被王善圍困的淮甯府,升轉武德大夫,實授英州刺史。 建炎三年(1129年)六月,杜充撤往
建康府,岳飛苦谏不從,開封失守。不久 完顔宗弼率金軍南下建康,杜充所部戰敗,率親兵三千投降。岳飛退屯建康東北的 紫金山,后四戰收複 常州。 宋高宗從海上逃走,金軍從海道追出三百多裏,仍然沒能抓住他,随即在大肆擄掠后北還。 建炎四年(1130年)三月,宋高宗從海上返回
越州,任命張俊為浙西路江東路制置使,“諸将并受節度”,命其收複建康。四月,岳飛在清水亭首戰告捷;五月,進屯牛頭山,率三百騎兵、兩千步兵在建康城西北十五裏擊敗完顔宗弼,收複建康。六月,岳飛随張俊讨伐淪為盜匪的原統制戚方,以三千人在廣德軍東南約七十裏的苦嶺擊敗戚方,戚方投降張俊。 岳飛回到張渚鎮,因為即將離開,在房東張大年的屏風上題詞
[9] :近中原闆蕩,金賊長驅,如入無人之境;将帥無能,不及長城之壯。余發憤河朔,起自相台,總發從軍,小大歷二百余戰。雖未及遠涉夷荒,讨曲巢穴,亦且快國雠之萬一。今又提一壘孤軍,振起宜興,建康之城,一舉而複,賊擁入江,倉皇宵遁,所恨不能匹馬不回耳! 今且休兵養卒,蓄銳待敵。如或朝廷見念,賜予器甲,使之完備,頒降功賞,使人蒙恩;即當深入虜庭,縛賊主喋血馬前,盡屠夷種,迎二聖複還京師,取故地再上版籍。他時過此,勒功金石,豈不快哉!此心一發,天地知之,知我者知之。建炎四年六月望日,河朔岳飛書。
張俊回朝后“盛稱岳飛可用”,于是岳飛升轉任武功大夫、昌州防禦使,
通州鎮撫使 [c] 兼知泰州。 完顔宗弼北上后,與
完顔昌會師攻打楚州。宋高宗命張俊援救楚州。張俊命并非嫡系的岳飛出戰,又命劉光世為岳飛后援。岳飛于九月趕到 承州,但未能解楚州之圍,楚州失陷。岳飛無險可恃,撤軍而還。同年六月,禦前五軍改為神武軍, 韓世忠所部為神武左軍, 張俊所部為神武右軍都統制,兩人均為都統制; 辛永宗所部六千人為神武中軍,王燮所部一萬五千人為神武前軍,陳思恭所部萬人為神武后軍,三人均為統制。 [12] 禦營司五軍改為神武副軍,辛企宗所部為神武副軍,辛企宗為都統制;李橫所部為神武左副軍,顔孝恭所部為神武右副軍,兩人均為統制。后神武右副軍統制顔孝恭改任江南東路安撫大使司統制,空缺由岳飛填補。[13] 。十月,岳飛升轉親衛大夫、建州觀察使。十二月,神武副軍都統制辛企宗因鎮壓福建範汝為之亂不力而被削職[14] ,岳飛的「神武右副軍」改名為「神武副軍」,并升遷為都統制。 紹興二年(1132年)正月末,岳飛被任命為知州、兼荊湖東路安撫使、都總管,統率軍馬前往潭州[15] 。二月,主戰派頭号人物李綱被起用為荊湖、廣南路宣撫使,岳飛等将領劃入李綱部下 [16] ,讨伐湖東路的亂匪曹成。當時岳家軍的兵力為一萬二千余人,岳飛以二千人駐守吉州(今江西 吉安市),以其余的一萬多人進攻曹成的部隊 [17] 。戰鬥中岳家軍佔盡優勢,但曹成部下悍将楊再興骁勇異常,先是攻入岳家軍第五正将韓順夫的營地,将韓砍折一臂而死,後又殺死了岳飛的胞弟 岳飜。但楊再興最終被岳家軍俘虜,被岳飛收服而成為日後岳家軍的著名悍将之一。李綱稱贊岳飛“年齒方壯,治軍嚴肅,能立奇功,近來之所少得”,斷言他“異時決為中興名将”。閏六月,岳飛升三官為中衛大夫、武安軍承宣使,仍屬從五品 [18] 。讨伐曹成後,岳家軍兵力增一倍,達二萬三千到四千人左右,與韓世忠、劉光世、張俊等軍相差不多[19] 。紹興三年(1133年)九月,岳飛第二次朝見宋高宗。宋高宗親筆書寫“精忠岳飛”四字,繡成一面戰
旗,命岳飛在用兵行師時作為大纛。又任命岳飛為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将駐守蕲州的統制李山和屯扎江州的統制傅選兩支部隊并入岳家軍 [20] ,将淮南西路舒州和蕲州的防務并入岳飛的防區。岳家軍的軍号也由「神武副軍」升格為「神武後軍」,但岳飛的官銜卻由都統制改回統制[21] ,這是因為他的資歷尚淺,還不能和「神武左軍」都統制韓世忠、「神武右軍」都統制張俊相比。鎮守襄漢[
編輯] 紹興四年(1134年)五月至七月, 岳飛第一次北伐。岳飛率岳家軍三萬五千人左右打敗 劉齊 劉豫的部將李成等人,成功地收復了前一年南宋失去的 襄陽府鎮撫使李橫的轄地,以及 唐州和 信陽軍。克復襄漢後,岳飛面臨新復中原地區的後勤防務問題,這問題直到滅金後 端平入洛時都一直困擾宋軍。這些地方因為「久罹兵火」,原來的居民「或被驅虜,或遭殺戮,甚為荒殘」,以至於「百裏絕人,荊榛塞路,虎狼交跡」,「野無耕農,市無販商,城郭隳廢,邑屋盪盡,而糧餉難於運漕」 [22] 。凡是克復失地的宋軍,都有一個兩難的防務問題:「若少留將兵,恐復為賊有」;「若多留將兵,唯俟朝廷千裏饋糧,徒成自困,終莫能守」[23] 。因為後勤問題,岳飛隻能將主力撤回,留少量兵力戍守。
張旦被任命為唐州鄧州郢州襄陽府安撫使、兼襄陽知府, 牛臯為安撫副使, 李道任唐州鄧州郢州襄陽府四州都統制,配置軍士2000人,守衛襄陽府;周識和李旦率150名軍士守郢州;孫翬和蔣廷俊率200名軍士守隨州;舒繼明和訾諧守信陽軍;戍守襄陽府的2000人中分撥出來一部分,由高青和單藻帶領守唐州,由張應、黨尚友和邵俅帶領守鄧州 [24] ,以整治防務,恢復生產。劉齊李成軍雖然不時騷擾[25] ,卻始終不能奪回襄漢六郡的控制權。襄漢六郡原來分屬京西南路和 京西北路,此次收復之後,宋廷為統一管理,單設襄陽府路。除在襄陽府設安撫使司外,不按制度設置「差監司」,即轉運使司等文人監軍系統,「止委制置使岳飛措置」 [26] 。這是戰時放寬宋朝歷來固有的文人控制武將政策,對提高軍隊的戰鬥力有一定幫助。此時岳飛作為武將不敢居功,上奏說自己「人微望輕,難任斯職」,要辭去制置使並請求宋廷另「委任重臣,經畫荊、襄」
[27] 。宰相趙鼎認為:「湖北鄂、岳,最為沿江上流控扼要害之所,乞令(岳)飛鄂、岳州屯駐。不惟淮西藉其聲援,可保無虞,而湖南、二廣、江、浙亦獲安妥。」宋高宗同意趙鼎的主張,確定岳飛改駐 荊湖北路的首府鄂縣(今湖北鄂州),自此岳家軍的大本營就定在了 鄂州。 救援淮西[
編輯] 紹興四年(1134年)九月,偽齊劉豫發動秋季攻勢伐宋,揚言要「直搗僭壘,務使六合混一」
[28] 。金軍由左副元帥完顏宗輔、剛升任的右副元帥 完顏昌和元帥左都監 完顏宗弼(兀朮)的統率下,配合由劉豫之子 劉麟指揮之偽齊軍,在九月下旬分路渡過淮河攻南宋。 劉光世不戰退兵江南,將整個 淮南西路相讓。 張俊主張劃長江而守,「當聚天下兵守平江,俟賊退,徐為之計」,以「墜馬傷臂」為藉口,拒不出兵渡長江攻擊金軍和偽齊軍。宋丞相 趙鼎派人監督張俊發兵,並奏請嚴懲張俊,但不了了之 [29] 。結果,幾路宋軍全部防守於江南,張俊軍守常州,韓世忠軍守鎮江府,劉光世軍守建康府。長江北面的廬州(治合肥)知州、兼淮南西路安撫使 仇悆拒絕執行其上級劉光世的撤退命令,劉光世派統制張琦來問罪,仇悆說:「若輩無守土責,吾當以死殉國!寇未至而逃,人何賴焉!」張琦隻好作罷。仇悆以召募來的廬州和壽州(治下蔡,今安徽 鳳台縣)守軍幾百人和二千鄉兵幾次打退偽齊攻勢。十二月,劉麟又增兵攻打,完顏宗弼親自為後繼,所幸岳家軍由鄂州趕到,統制徐慶和牛臯先勝一仗,岳飛後親自趕到擊敗偽齊軍,解了廬州之圍。此時, 金太宗病危將死,完顏宗輔、完顏昌和完顏宗弼撤兵。偽齊攻勢瓦解。 剿滅楊幺及擴編[
編輯] 明代繪,帝后祭祀歷代功臣用,清代轉移南薰殿藏。 [30] 紹興五年(1135年),岳飛剿滅楊幺後,楊幺軍壯丁六萬人大都編入岳家軍,岳家軍規模從三萬多人增加到十萬人左右
[31] ,岳家軍以後直到岳飛被宋高宗所害,也大體維持十萬左右之數量[32] 。麾下主要將領包括中軍統制王貴 [33] 、前軍統制張憲 [34] 、徐慶、 牛臯和 董先。 岳飛北伐[
編輯] 紹興七年(1137年)二月,岳飛因在商虢的戰功,被加
太尉。 遇害及平反[
編輯] 南宋·《八相圖》中的秦檜全身立像,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岳飛在收到12道金牌班師回朝之時自稱“十年之力,廢於一旦”。岳飛回到京城。之後,向高宗請辭。高宗當時沒有答應他的辭呈。
[35] 次年(紹興11年)四月,拜樞密副使(從一品)。[36] 完顏兀朮遺 秦檜書曰:「汝朝夕以和請,而岳飛方為河北圖,必殺飛,始可和 [37] 。」紹興十一年七月右谏議大夫萬俟卨上書指控岳飛“爵高祿厚,志滿意得,平昔功名之念,日以頹情。……而乃稽違詔旨,不以時發……伏望免飛副樞職事,出之于外,以伸邦憲。” [38] 接著禦史中丞 何鑄和殿中侍禦使 羅汝楫等亦相繼彈劾。八月甲戌,罷岳飛之職務。此后岳飛閑居 廬山。九月八日,岳家軍鄂州前軍副統制 王俊向 王貴告發岳飛在廬山曾緻信鄂州張憲、岳雲,要求張憲起兵造反,以迫朝廷恢復岳飛軍職。 [39] 十月,岳飛、岳雲父子被逮捕,命禦史中丞 何鑄、大理寺卿 周三畏審訊,但岳飛下獄兩個月都沒有查出罪證,不僅齊安郡王 趙士㒟以阖門百口保岳飛沒有二心,連原本曾彈劾岳飛的何鑄都反而說明岳飛為無辜受罪,秦桧遂将主審官由何鑄換成 萬俟卨。然而罪證一直無法成立,於是秦檜手書字條給獄方,岳飛處死,得年三十九歲。 [40] 後補上大理寺狀,於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刑部 大理寺發布《刑部大理寺狀》,認定岳飛“坐觀勝負,逗留不進”、“指斥乘輿”(對皇帝不恭)、“緻張憲意待謀反”等罪名, [41] “飛獄成,(萬俟卨為首之)寺官聚斷,鹹謂死有余罪”。[42] 大理寺按律:“臨軍征讨,稽期三日者,斬。”一般史家皆同意岳飛的死從頭到尾都是件冤案。南宋史家 李心傳則在《建炎以來朝野雜記》乙集(卷十二)的《岳少保誣證斷案》條說:“余嘗得當時行遣省札,考其獄詞所坐,皆一時鍛煉文緻之詞,然猶不過如此,則飛之冤可見矣!” 鄧廣銘《岳飛傳》也認為“這一長篇判決書,全部都是由造謠誣蔑的言詞和羅織、虛構的事件所構成的。在其出籠的當時,盡管人們敢怒而不敢言,而在秦桧既死,他的黨羽們也相繼失勢之后,凡能看到這一文件的人,無不為之氣憤得發指。” 宋朝皇帝的“祖宗家法”就是猜忌武将,紹興七年(
1137年),高宗曾警告他“犯吾法者,唯有劍耳。” [43] 隻是當時議和還沒成功,高宗仍需要岳飛來抵抗金人南侵;岳飛自從改任樞密副使,已無兵權,因為不贊成議和,也已辭職去廬山為母守墓[44] 。然紹興十一年,高宗默許或指示秦檜殺岳飛,以示議和誠意及換取其母韋賢妃南歸。紹興十一年農曆十二月廿九(1142年1月27日)除夕之夜,賜死岳飛 [45] ,在杭州 大理寺風波亭命 自鴆,並把岳飛 枭首。 [46] 目前史界以鴆死為通說,其餘說法,尚有“拉脅而殂”(打斷肋骨)[47] ,或者賜自縊而死 [48] 。或傍晚被獄卒持白布勒斃于杭州郊外涼亭名風波亭,其屍體后被獄卒隗順冒死盜取,葬在臨安外九曲叢祠旁供隗順家人悼念 [49] ,岳飛之子岳雲、副將張憲亦被斬首。在紹興十一年九月,張憲被捕入獄,十月岳飛、岳雲兩父子亦入獄之時,
韓世忠曾當面質問秦檜他們有何罪,但秦檜表示“飛子 雲與張憲書(質疑岳雲給張憲的書狀有慫恿一同與岳飛謀反之意),雖不明,其事體, 莫須有。” [50] 岳飛前幕僚左朝散郎
姚岳獻言于秦檜說深怕岳州百姓與岳飛同姓,應該改地名,免得百姓對岳飛盲目懷念 [51] [52] ,遂于二十五(1155年)年六月,岳州和 岳陽軍各改為 純州、 華容軍。 [53] 秦檜死後,高宗說:「朕今日始免靴中置刀矣」;
[54] 三十一年(1161年)五月,太學生程宏圖上書,要求“正秦桧之罪,追奪其官爵,而籍其家财,雪岳飛之冤”,太學生 宋芑上書知樞密院事 葉義問,要求“斷秦桧之棺,而戮其屍,貶竄其子孫,而籍其資産以助軍,以正其首倡議和欺君之罪,複岳飛之爵邑,錄用其子孫,以謝三軍之士,以激忠義之氣” [55] 。十月,诏:“蔡京、童貫、岳飛、張憲子孫家屬見拘管州軍,并放令逐便。”[56] 。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皇太子趙眘(宋孝宗) 即位,準備北伐,七月下詔 平反,追複少保、武勝定國軍兩鎮節度使 [57] 、武昌郡開國公[58] ,诏曰“飛起自行伍,不踰數年,位至将相,而能事上以忠,禦衆有法,屢立功效,不自矜誇,余烈遺風,至今不泯。去冬出戍鄂渚之衆師行不擾,動有紀律,道路之人歸功于飛。雖坐事已殁,而太上皇帝念之不忘,今可仰承聖意,追複元官,以禮改葬,訪求其后,特與錄用”。隗順后人助朝廷安葬岳飛。[49] 乾道六年(1170年)七月,立廟祀於 鄂州,額名「忠烈」 [59] 。淳熙五年(1178年)九月, 諡「武穆」 [60] (折衝禦侮曰武 布德執義曰穆)。宋寧宗 嘉泰四年(1204年)五月,追封 鄂王 [61] 。宋理宗 寶慶元年(1225年)二月,改谥「忠武」 [62] 。在西湖 棲霞嶺 [63] ,即杭州 西湖畔“ 宋岳鄂王墓”,元人修 宋史列誌 傳記。 岳飛生平學術考證 生平情節 依據 學術意見 疑點 來源 鄧廣銘 王曾瑜 龔延明 岳飛出生不滿一月,黃河于内黃縣再度決口,大水很快波及到岳飛家所在的湯陰縣,岳飛家來不及逃離,他的母親姚氏抱着岳飛坐進大缸裏漂流水上,幸好得到岸上的好心人營救保全了性命。 岳珂《鄂王行實紀年》 否定 忽略 肯定 - 黃河在北宋末年沒有流經
内黃縣; - 岳飛出生所處的二三月屬于黃河的枯水季節,不大可能發生大水;
- 相關史志均無當年黃河決口的記載。
[64] [65] 岳飛少年時代曾經接受教育,熟讀《 左氏春秋》《孫吳兵法》等史書和兵書,甚至可能通過北宋的村書開蒙 岳珂《鄂王行實紀年》《鄂國金佗續編》、明代錢士升《南宋書·岳飛傳》以及推測自宋代村書教育制度 忽略 或有誇張 肯定 岳飛作為農家子弟一般不可能得到學術上的深造,因此岳珂所謂“起自諸生,經通誼明,筆妙墨精”言過其實,最多通過自學初通文墨,堪當将帥而已。宋代農民熱衷于送孩子進入村書接受教育。 [66] [67] 岳飛在平定軍期間,曾經接受某李姓團練委派到壽陽、榆次等地“硬刺”敵情,不料遭遇金軍,岳飛單槍匹馬沖入敵營斬殺數人,在夜間講女真語騙過敵人巡查,最終圓滿完成任務 岳珂《鄂王行實紀年》 否定 肯定 肯定 - 平定軍是地方行政區劃而不是軍隊,一無重兵,二無團練;
- 壽陽、榆次歸屬
太原府節度,沒有理由舍近求遠,命令互不隸屬的平定軍執行偵察任務; - 岳飛沒有學習過女真語。
岳飛在劉浩帳下時曾在劉浩引薦下觐見大元帥趙構,趙構給予他三百鐵騎派他去李固渡挑戰金軍,岳飛勝利之后跟随劉浩成功解圍開封,最后趙構将其所部委托給宗澤。岳飛在靖康二年正月、二月接連取得開德、曹州的勝利,因此受到宗澤的賞識,晉升為修武郎、武翼郎。 岳珂《鄂王行實紀年》 否定 肯定 肯定 - 岳飛以白身參軍,不太可能僭越見君;
- 趙構于靖康元年十二月一日成立大元帥府,十三日遷移至大名,岳飛在短短十三天裏奔波于李固渡、開封和趙構所在的相州、大名府,交通條件上不合理;
- 史書記載趙構交與宗澤的部隊為劉浩等五人,并無岳飛姓名,岳飛此時應該從屬于劉浩;
- 岳飛晉升僅僅為孤證,根據《金佗稡編》記載岳飛晉升是在建炎二年。
評價[
編輯] - 自我期許
岳飛曾自勉要跟
東漢末 三國時期名將 關羽、 張飛二人看齊:「一死何足道,要使後世書策知有岳飛之名,與關張輩功烈相仿佛耳。」(《金陀續編·卷二十八》) - 宋人評價
岳飛在
南宋 士大夫界評價甚高。 邵緝:“驍武精悍,沉鷙有謀,臨財廉,與士信,循循如諸生,動合禮法。”(《金佗續編》卷二八《永州判官孫逌編鄂王事》引建炎四年邵緝薦書)
黃縱:“公之英威,古人不能過,至於仁心愛物,雖古之名將有所不逮。若夫盛德懿行,夙夜小心,不以一物累其心,雖今之老師宿儒,勉強而力行者,公則優為之。”(《金佗續編》卷二七《文林郎黃元振編》岳飛事蹟)
劉祹:“江南忠臣善用兵者,止有岳飛,所至紀律甚嚴,秋毫無所犯。所謂
項羽有一 範增而不能用,所以為我擒。如飛者,無亦江南之範增乎!”(《説郛》卷一八葉寘《坦齋筆衡》) 宋孝宗:“卿家紀律、用兵之法,張(俊)、韓(世忠)遠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金佗稡編》卷九《昭雪廟諡》:淳熙五年五月五日,臣(嶽)霖以知欽州召見,賜對便殿,上(宋孝宗)宣諭曰:“卿家紀律、用兵之法,張、韓遠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 《湖北轉運司立廟牒》(1170年):“去世已三十年,遺風餘烈,邦人不忘,繪其相而祀者,十室而九。”《忠愍諡議》(1177年):“人謂中興論功行封,當居第一。若其奉己至薄,與下士同甘苦;持軍至嚴,所過秋毫無敢犯;禮賢至恭,一時名人皆萃於幕府;持循禮法,動合軌物,恂恂若一書生,茲又古名將所不可望者。”《武穆諡議》(1178年):“為將而顧望畏避,保安富貴,養寇以自豐者多矣。公獨不然,平居潔廉,不殖貨產,雖賜金己俸,散予莫嗇,則不知有其家。臨戰親冒矢石,為士卒先,摧精擊鋭,不勝不止,則不知有其身。忠義徇國,史冊所載,何以尚茲。”(《金佗續編》卷一四)
曾敏行:“紹興六帥皆果毅忠勇,視古名將。嶽公飛獨後出,而一時名聲幾冠諸公。身死之日,武昌之屯至十萬九百人,皆一可以當百。餘嘗訪其士卒,以為勤惰必分,功過有別,故能得人心。異時嘗見其提兵徵贛之固石洞,軍行之地,秋毫無擾,至今父老語其名輒感泣焉。”(宋·曾敏行《獨醒雜誌》卷七) 熊克《 中興小紀》卷二九:“飛知書而得士,且濟人之貧。用兵秋毫無犯,民閒安堵,不知有軍。先計後戰,屢勝強敵,號為良將。其死也,天下冤之。” 朱熹與門生論岳飛,門生問:“岳侯若做事,何如張韓?”朱熹說:“張韓所不及,都是他識道理了。”門生又問:“岳侯以上者,當時有誰?”朱熹答道:“次第無人。”“岳飛恃才不自晦。 郭子儀晚節保身甚闒冗,然當緊要處又不然,單騎見虜雲雲。飛作副樞,便直是要去做。張、韓知其謀,便隻依違。然不做亦不免,其用心如此,直是忠勇也!” [68] 陸遊有詩“劇盜曾從宗父命,遺民猶望岳家軍。”宋孝宗對岳飛之子 岳霖說:“卿家紀律、用兵之法,張韓遠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 [69] 曹彥約:“若夫智略足以料敵,鑑裁足以用人,紀律嚴而下不忍怨,糧運竭而眾不忍叛,身死八十年,聞風者猶且悅之,其惟岳飛乎!古之所謂名將,不過於此。然而南北分合,應有定時,忠邪生死,應有定數,豈權臣一日所能自為之?哀哉!”(宋·曹彥約《昌谷集》卷十七《中興四將贊》) 文天祥:“惟中興之初,先武穆王手扶天戈,忠義與日月爭光。名在旗常,功在社稷。天報勳勞,克昌厥後,雖百世可知也。”(宋·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卷六《回嶽縣尉》)“岳先生,我宋之 呂尚也。建功樹績,載在史冊,千百世後,如見其生。至於筆法,若雲鶴遊天,羣鴻戲海,尤足見幹城之選,而兼文學之長,當吾世誰能及之。”(岳飛書《弔古戰場文》) - 《
宋史》評價
善以少擊衆。欲有所舉,盡召諸統制與謀,謀定而後戰,故有勝無敗。猝遇敵不動,故敵為之語曰:“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張俊嘗問用兵之術,曰:“仁、智、信、勇、嚴,闕一不可。”調軍食,必蹙額曰:“東南民力,耗敝極矣。”荊湖平,募民營田,又為
屯田,歲省漕運之半。帝手書 曹操、 諸葛亮、 羊祜三事賜之。飛跋其後,獨指操為姦賊而鄙之,尤檜所惡也。 西漢而下,若韓、彭、絳、灌之為將,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並施如宋岳飛者,一代豈多見哉。史稱關雲長通《春秋左氏》學,然未嘗見其文章。飛北伐,軍至汴梁之朱仙鎮,有詔班師,飛自為表答詔,忠義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諸葛孔明之風,而卒死於秦檜之手。蓋飛與檜勢不兩立,使飛得志,則金仇可復,宋恥可雪;檜得志,則飛有死而已。昔
劉宋殺 檀道濟,道濟下獄,嗔目曰:“自壞汝萬裏長城!”高宗忍自棄其中原,故忍殺飛,嗚呼冤哉!嗚呼冤哉!(《宋史》卷三六五《岳飛傳》) - 金人評價
岳飛于
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儒略歷1142年1月27日)被殺,南宋使節馬上于紹興十二年(1142年)正月帶着正式照函從岳飛被殺的臨安(今 杭州)去金國囚禁宋欽宗和高宗生母 韋太后的 五國城(今黑龍江哈爾濱市 依蘭縣依蘭鎮五國城村)接人。紹興十二年(1142年)夏四月丁卯(5月1日),韋太后啟程回宋。「皇太后偕梓宮發五國城,金遣 完顔宗賢、 劉祹護送梓宮,高居安護送皇太后。」同年八月,韋太后和劉祹到達臨安。劉祹問南宋官員:「岳飛以何罪而死?」南宋接伴官回答:「意欲謀叛,為部将所告,以此抵誅。」劉祹嘲諷道:「江南忠臣善用兵者,止有岳飛,所至紀律甚嚴,秋毫無所犯。( 劉邦)所謂『 項籍有一 範增而不能用,所以為我擒』。如(岳)飛者,無亦江南之範增乎?!」 [70] 宋甯宗 開禧二年(金 泰和六年, 儒略歷1206年), 金章宗寫詔書招降 吳曦時說:“且卿自視翼贊之功孰與岳飛?飛之威名戰功,暴于南北,一旦見忌,遂被叁夷之誅,可不畏哉!”(且你自己評價一下自身能否比得上岳飛?岳飛這樣的威名戰功,南宋北金之人全都知曉;結果有朝一日被宋廷猜忌,就被殺且連累親族,難道這還不可怕麼!) [71] 金國皇帝于此直接承認岳飛的戰力和威名。金女真将領最畏服岳飛,平日往往不直呼其名,而稱其為“岳爺爺”。聞知岳飛死訊,喝酒相慶。被扣押在金的宋使
洪皓目睹此情此景,給南宋朝廷的密信中寫道:“金人所畏服者惟飛,至以父呼之,諸酋聞其死,酌酒相賀。” - 明代評價
岳飛像,載於《晩笑堂竹莊畫傳》 明太祖評價岳飛“純正不曲,書如其人。”認為聖賢英烈的神靈至上、不能加封,明初至 景泰年間均承祖制並未加封過任何一位聖賢英烈的神祇,故將岳飛入祀 歷代帝王廟 配享宋太祖。 明神宗加封「三界靖魔大帝忠孝妙法天尊岳聖帝君。」 徐有貞:“忠義勇智,皆得之天,非矯偽而為者,故能始終以恢復為己任。才與志副,名與實稱,南渡以來,一人而已。”(《會纂宋嶽鄂武穆王精忠錄》卷四《湯陰鄂王廟碑》) 柯維騏:“昔晉文之拔 郤縠, 孫權之勗 呂蒙,文武豈不欲兼哉。岳飛本以勇敢進,而旁通儒業,恂恂檢飭,以忠義自誓,觀其所撰表詞,真有諸葛孔明之風,奚數郤、呂輩耶?當時盜平,而敵屢挫,設非阻於秦檜和議,則雪國恥,復故都,固可刻日待。願既弗償,反遭慘禍,高宗頓忘父兄之仇,宜其莫恤功臣之冤也。詩曰:“君子秉心,維其忍之。”飛之所遭,亦不幸矣。”(明·柯維騏《宋史新編》卷一二九) 王世貞:“夫武穆可以復中原,而不使之復,又使之必不復,是故志士仁人所以深痛恨於高宗也。”(明·鄭賢撰《古今人物論》卷三三,明·陳子壯撰《昭代經濟言》卷五) 楊漣:“惟神萬古精忠,兩間正氣。高山仰止,凡士而識字、將而枕戈者,莫不凜“愛死要錢”之明訓,以刻礪其心;烈日當空,或忠而被謗、直而蒙誣,亦莫不引“皇天后土”之忠言,以陰祈一鑑。”(明·楊漣《楊忠烈公文集》卷九《禱嶽武穆王文》) 錢士升:“宋自汴梁不守,江都再奔,懦主失魄,庸臣無義。無歲不望許和,無人不怯用戰,談恢復者,徒有其名,熊羆誰是;服介冑者,罔知所效,鷹鸇未聞。天生嶽侯,以為人表。運謀暗合孫武,將眾善等淮陰。義感敵人,忠孚羣下。使受登壇之拜,便可絳灌韓張;若崇授鉞之尊,何難俘囚豫弼。惜也浚壓之於前,檜仇之於後,長城自壞,徒傷北面之羞;天柱既摧,有異南枝之泣。天乎,人歟?中興異姓七王,嶽優而韓次之。韓特末路似汾陽耳。使嶽不移其禍,韓亦未能知幾也。”(明·錢士升《南宋書》卷八) 《
宋史紀事本末》 張溥論:“蜀漢之諸葛亮,唐之郭子儀,宋之岳飛,三人皆間世而一出者也。三人齊烈,名在呂望、姬旦之間,而飛獨不幸,傷哉!飛性忠孝,讀書好禮,子雲數立奇功,朝命每及,懇辭再三。與張浚議不和,即上章解兵柄,步歸廬墓。行師之際,輒俟帝命,未嘗自專,高宗稱其“小心恭謹,難進易退,勇戰樂讓”,蓋彬彬焉。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大夫出境,苟利社稷,專之可也,飛學春秋,豈不知之?高宗構手書精忠字,制旗賜飛,又召入內,委以中興,禦札數篋,好語無實,惑於賊檜,不忍墜淵,以人間之至愚,天性之賤,而飾以浮譎,禦以忮忌,亦何所不為也?”(明·陳邦瞻撰《宋史紀事本末》卷七〇《岳飛規復中原》張溥論) 王夫之評價:“岳飛之能取中原與否,非所敢知也;其獲譽于士大夫之口,感動于流俗之心,正恐其不能勝任之在此也。受命秉钺,以軀命與勁敵争死生,樞機之制,豈談笑慰藉、苞苴牍竿之小智,以得悠悠之歡慕者所可任哉。” [72] “相臣而立武功,周公而後,吾未見其人也。帥臣而求令譽,吾未知吉甫之果能稱焉否也。帥臣之得令譽也有三:嚴軍令以禁掠奪,為軟語以慰編氓,則民之譽歸之;修謙讓以謹交際,習文詞以相酬和,則士之譽歸之;與廷議而持公論,屏奸邪以交君子,則公卿百僚之譽歸之。岳侯之死,天下後世胥為扼腕而稱道之弗絕者,良由是也。”(明·王夫之《宋論》卷十)- 清人評價
康熙帝也曾欽賜給岳飛23世裔孫、刑部掌印 岳鎮九伴朝銮駕和蟒服 [73] 。乾隆帝評價“如武穆之用兵馭將,勇敢無敵,若 韓信、 彭越輩類皆能之。乃加以文武兼備,仁智並施,精忠無二,則雖古名將亦有所未逮焉。”並多次造訪 杭州 岳飛墓,并且親自撰寫《岳武穆論》,還題對聯一副:“兩言臣則師千古,百戰兵威震一時” [73] 。趙翼:“(岳)忠武不特忠義過人,即其治家小節亦加人數等矣。……岳忠武破賊最多,資產獨少,則其平日殉國忘事,尤非諸將所可及也。”(清·趙翼《陔餘叢考》卷十八《南宋將帥之豪富》) 吳錫麒:“古今同慨,豪傑為多,從未有補已缺之金甌,論功行戮;反將消之玉弩,為敵報仇,如斯之太甚者也。”(《岳廟志略》卷九《岳鄂王論》) 杜堮:“武穆之時,設高宗能視師江上,示天下以兩宮不返,無以生為,忠孝感激,士氣百倍,加以河北響應,義旗所指,不戰自靡,撥亂反正,一大機也。失此不圖,藩籬遽撤,冤殺遂聞,復何能為哉!其殺武穆,則亡宋之本。其忘親之罪,任相之非,定都之失,則亦殺武穆之本也。”(清·杜堮《遂初草廬詩集》卷八《詠史四首》序) - 現代評價
孫中山:“環翠樓中虯髯客,湧金門外岳飛魂。”(《孫中山全集·題贈宮崎寅藏聯》) 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認定岳飛為 民族英雄 [4] [5] 。2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也對網絡上流傳岳飛不再是民族英雄的說法進行了澄清,稱岳飛在中國曆史上曆來被認為是民族英雄,從20世紀50年代后期以來,在中小學的曆史教學大綱和教材中,對岳飛的評價都是一貫的,不存在重新定義岳飛是否是“民族英雄”的問題。 毛澤東曾讚譽的民族英雄岳飛:“岳飛被殺,家喻戶曉並且流芳千古了。他流了血,這血就滲透到我們民族體內,世世代代傳下來,他要是沒流血,就不會有這麼大的作用。”“古人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這個“妙”,我們叫做靈活性,這是聰明的指揮員的出產品。”(《毛澤東選集》第二卷《論持久戰》) 鄧小平:“英雄永遠為後人所紀念,壞人永遠為後人所唾棄。” 鄧廣銘:“代表了宋方全體人民的願望,為衞護漢族地區已經高度發展的封建生產方式及其精神文明,起而以武裝抵抗女真的鐵騎,阻止其蹂躪破壞,以求避免整個社會被拉向倒退浩劫的人物,像岳飛其人,理所當然地應被稱為民族英雄。不隻是屬於漢族的民族英雄,而是屬於全中華民族歷史上的一個民族英雄。”(《岳飛傳》) 王曾瑜:“為着光復故土,南北重新統一,維護文明和進步,岳飛不屈不撓地奮鬥了後半生,直至生命的最後一息,仍履踐着自己“盡忠報國”的誓言,表現了一種崇高的愛國精神和民族氣節。”(《盡忠報國——岳飛新傳》) 争議[
編輯] 殺岳飛者為宋高宗[
編輯] 錢穆的《 國史大綱》認為“高宗決心對内加強統治,而無意于對外恢複”,所以“岳飛不得不殺,韓世忠不得不廢”。岳飛統帥全國五分之三兵力後,金人欲立 欽宗之子為傀儡,岳飛莽撞請求高宗早日解決皇位繼承人問題,乞請正皇子(後來之 宋孝宗)之名,以定民心,沮金人之謀 [74] 。高宗當時不悅:“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當預也”[75] 。《帝國政界往事》提出觀點,認為下令殺岳飛者其實是高宗,岳飛觸犯了皇家最大的忌諱:手握重兵的武将對皇位繼承感興趣,令皇帝相信他野心太大,遂起殺心。 [76] 此外,《中國人的曆史誤讀》認為岳飛主張“迎請二帝還朝”,威脅到高宗的地位,才是他被殺的原因[77] 。脫脫等於《 宋史·岳飛傳》論曰:“高宗忍自棄其中原,故忍殺飛。” 但是,宋徽宗早已去世,岳飛也早已改稱欽宗父子為“天眷”“丙午元子”,及其請求立太子的行為都表達了他隻忠于高宗及其繼承人,高宗也曾讓岳飛與建國公即后來的孝宗相見。此外,文官
婁寅亮、趙鼎乃至比岳飛職權更高的武臣 張浚等也都曾倡議立太子,但都被視為忠臣得到嘉獎,婁寅亮更因此得到升遷。 滿江紅作詞者[
編輯] 岳飛之孫
岳珂所編《 金佗粹編·家集》中沒有收錄 滿江紅一詞,被現代部分學者懷疑是僞作或托名之作,引發正反辯證 [78] 。宋遼金史專家鄧廣銘與王曾瑜、李安等則考據岳飛確有作《滿江紅》 [79] [80] [81] [82] 。王克等人認為詞中賀蘭山指河北西路 磁州賀蘭山,正於對 金戰場 [83] 。
1983年,發現了岳飛《滿江紅·寫懷》的原稿,在浙江省江山縣(古名須江)發現一古籍《須江郎峰祝氏族譜》
[84] ,其《詩詞歌賦》集裡,載有岳飛在紹興三年(1133年)寫贈大制參祝允哲的《滿江紅》詞作及祝氏的和詞,如下: 《滿江紅·與祝允哲述懷》
怒髮衝冠,想當日,身親行列。 實能是、南征北戰,軍聲激烈。 百裏山河歸掌握,一統士卒搗巢穴。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勵臣節。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金城門 闕。 本欲 飢餐胡虜肉, 常懷渴飲匈奴血。 偕君行,依舊奠家邦,解鬱結。
祝允哲的回作:
《滿江紅·和岳元帥述懷》
仗爾雄威,鼓勁氣,震驚胡羯。 披金甲,鷹揚虎奮,耿忠炳節。 五國城中迎二帝,雁門關外捉金兀。 恨我生,手無縛雞力,徒勞說。
傷往事,心難歇;念異日,情應竭。 握神矛闖入,
賀蘭山窟。 萬世功名歸河漢,半生心志付雲月。 望將軍,掃蕩登金鑾,
朝天闕。 一般認為,岳飛後來所作之《滿江紅·寫懷》即為收到祝允哲和作後,汲取了部分詞語意境,兩篇綜合加以修改原稿而成
[85] [86] [87] [88] [89] 。民族英雄爭議[
編輯] 從2002年底到2003年初,《中國古代史全教案》和《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曆史教學大綱》删去岳飛是“民族英雄”的記述,引起廣泛争論
[90] 。對於岳飛是否屬於民族英雄,各界有不同說法:
台灣學者王健文和
騰訊曆史責編谌旭彬認為古代中國發展出的「 華夷之辨」自成體系,與西方 民族主義不同。區別「華夷」的標準在於是否遵循「禮治」以及是否接受「先進文明」的教化,與其居住地和部落族群無關,華夏和四夷的界線是以生活習慣與政治形態而不是以血統劃分。 遼朝 遼道宗亦以 契丹之出身而自視為「中華」,以「禮法」、「文物」作為區分「中華與夷」的標準, 遼道宗說:「上世 獯鬻、 獫狁,盪無禮法,故謂之夷。吾修文物彬彬,不異中華,何嫌之有!」,可見「中華」在當時並非現代的民族或種族概念,而是文化概念。 南宋學者 葉適在給皇帝的奏摺中說:「中原者我之地,中華者我之名,報復仇恥者我之義」,葉適以「中華」為南宋人命名,但其涵義同樣無關「民族」。亦有學者說,一個人是否「民族英雄」,最基本的前提是此人對民族必須要有主觀認同,然而包括岳飛在內的南宋人的「中華」是一種「文明共同體」,而非「民族(種族)共同體」;既無“民族認同”,岳飛自然不屬於民族英雄 [91] [92] 。亦有說法指出「民族概念」的第一種釋義是「基于『共同祖先語言或曆史』而組成的領土國家」,按此釋義岳飛自然是“民族英雄”;而“民族”的第二種釋義是來源自
德文“Volk”和“Nation”的翻譯,德國哲學家 約翰·戈特弗裏德·赫爾德主張的“Volk”概念,其核心是将“民族”視為一個擁有共同語言、曆史、文化的民族共同體,他将民族定義為“民族是一個具有獨特語言和文化的共同體”。強調文化的一體性,較之于他者(異人種、異民族、異國民)而言,自然易用文化或文明概念來區别和劃分自我與他者的優劣,“語言、曆史、文化的共同體”本身就是“用文化或文明概念來區别和劃分自我與他者”,換言之,所謂“文明共同體”本身就是德國源流的“民族”,說隻有“文明共同體”而無“民族共同體”等于說“民族”不是“民族”是自我否認,是将同一内涵的概念冠上不同名字試圖用其中一個否定另一個的做法,有如“ 白馬非馬”,指出當時南宋人的“中華”、“華夏”文明共同體即是“民族”共同體 [93] [94] 。共青團中央有評論文章指,自宋代以來,岳飛的英雄地位從未被少數民族所質疑過,對他的英雄敘事也不存在民族矛盾。宋後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元清兩朝也對岳飛表示了最高敬意,把他當作中國各族共同的精神偶像。文章又指出,「民族英雄」是一個近現代概念,“岳飛的民族英雄地位在民族英雄這個概念誕生之初,就受到全國人民的廣泛認同。反過來将他否定,既不符合曆史的客觀實際,也一定不會為絕大多數中國人民的情感所接受,認為用近現代中國的標準去套用古代中國的人物,無疑是機械式的,荒唐程度堪比責備古人為什麼不能建立社會主義中國……對於各民族的成就貢獻,一概予以肯定,而對各民族統治者的倒行逆施,也一概予以否定,一視同仁……既不要 大漢族主義,也不要 地方民族主義。」又認為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對岳飛的否定都是沒有道理。「中華民族的形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縱然是一個家庭都能形成彼此的諒解默契,何況是一個國家,一個文化和命運上的共同體。」岳飛對中國人和中國文化的影響力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去,反而歷久彌新,認為他是中國最偉大的古代英雄人物之一,認為岳飛是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 [95] 。轶事典故[
編輯] - 岳飛在宗澤軍中時顯示出對野戰的不同一般的愛好,宗澤擔心他将來要吃虧:「爾勇智才藝,古良將不能過,然好野戰,非萬全計。」因而授岳飛以陣法。岳飛由此說出一句軍事名言:「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 岳飛在宗澤軍中保持對金兵不敗的記錄。在上書宋高宗而被
黃潛善和 汪伯彥開除軍籍後,岳飛投奔河北西路招撫司張所,張所曾問起:「聞汝從宗 留守,勇冠軍,汝自料能敵人幾何?」岳飛以“上兵伐謀,次兵伐交”的道理答:「勇不足恃也,用兵在先定謀。謀者,勝負之機也,故為将之道,不患其無勇,而患其無謀。」張所的評論是:「公殆非行伍中人也!」
- 宋高宗曾感歎:「天下未太平。」岳飛由此說出一句廣為流傳的話「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命,天下當太平」
[96] [97] 。
- 岳飛家鄉湯陰淪陷,對金人有家仇國恨,心中所思以軍務為主總想收複黃河以北的故土(湯陰雖屬于今河南省,但曆史上一直在黃河以北),因此對女色不太感興趣。湯陰淪陷後,原配劉氏在戰亂中“兩經更嫁”,成為韓世忠前護軍中“一擁押之妻”
[98] 。岳飛後又娶李娃為妻,維持一夫一妻,一直到被害。1134年夏,岳飛率軍攻取襄陽時,宋廷命令 吳玠牽制陝西一帶的金軍,以免金軍增援襄陽。吳玠派一位屬官去 鄂州的岳飛大營商洽軍務。岳飛宴請這位來使。這位使臣發現岳飛設宴别無姬妾、歌童、舞女之類作陪和勸酒,頗感驚訝,回蜀後便告訴了吳玠。吳玠大為吃驚,馬上以兩千貫錢的高價,在四川買了一位仕宦之家出身的美貌女子,派兩名使臣的妻子把她送到鄂州,獻給岳飛。岳飛為避嫌,把這個女子安置在一間空屋,隔着屏風問:「某家上下所衣䌷布耳,所食齑面耳。女娘子若能如此同甘苦,乃可留,不然,不敢留。」結果此女被退回四川。
- 岳飛部將畢進,是
宋孝宗時的名將 畢再遇的父親。
- 岳飛軍中有孟安和其子孟林,是南宋末年名將
孟珙的曾祖父和祖父。
- 岳飛在《
良馬對》中以高宗賜馬兩匹為對照,建錚高宗應以良馬(忠臣)之言為上,駑馬(奸臣)之言為下,令高宗大為稱讚。
后世紀念[
編輯] 岳墳 位在 雲林 虎尾持法媽祖宮內之岳飛的石雕。 下列各地有紀念建築:
- 中國大陸
- 宜興岳飛
生祠,在 宜興東廟巷周將軍廟內,建於1130年8月,為最早之岳廟。 1939年被日本軍機炸毀。 - 靖江
岳王廟—— 江蘇省 靖江市生祠鎮,為岳飛生祠,第二座岳廟 [99] 。 杭州岳王廟—— 浙江 杭州 西湖棲霞嶺南麓,也是岳飛墓地。 安陽 湯陰岳飛廟——安陽 湯陰城東15公裏,是岳飛故裏所在地,規模宏大,為三大岳廟之一。 朱仙鎮岳飛廟—— 河南 開封南20公裏。 - 甯波
岳鄂王廟—— 浙江 甯波 東錢湖。
武漢黃鶴樓後塑像 武漢 武昌 黃鶴樓後有岳飛塑像、石碑,紀念岳飛鎮守武昌。 湖南 衡東縣沈陂村的岳氏后裔自發籌集資金興建“岳飛紀念館” [100]
- 臺灣
臺南市 後壁區 下茄苳旌忠廟,主祀「岳武穆王」與 岳家軍十位元帥,於清初建立。 岳飛思想研究會會長、岳飛第28代嫡孫 岳朝軍,於2001年蒞臨訪問,認定為臺灣岳王首廟。 嘉義縣 新港鄉大潭精忠廟主祀岳飛 台北市 林森公園內設有岳飛銅像,其基座題字為「岳武穆王銅像」與「還我河山」。 林森公園岳飛像
日月潭文武廟供奉的岳飛和 關羽神像 雲林縣 虎尾鎮的 持法媽祖宮內的「石雕園」中設有岳飛雕像。 台南縣 仁德鄉岳王廟 南投縣 日月潭文武廟內並祀岳武穆王。 屏東縣 林邊鄉岳王廟 澎湖縣精忠廟 台中縣 大裏市 武聖岳王廟 嘉義市林森東、西路與忠孝路口,設有岳飛銅像。 宜蘭縣 宜蘭市城隍街,建有岳廟 碧霞宮。 新竹市 新竹關帝廟,旁有岳武穆王廟,主祀岳武穆王。
- 香港
香港 銅鑼灣 岳王古廟,香港唯一以奉祀岳飛的廟宇。
家庭[
編輯] - 曾祖輩父母兄弟
- 曾祖:岳成
- 曾祖母:楊氏
- 祖:岳立
- 祖母:許氏
- 叔:岳睦
- 父:岳和
- 母:姚氏
- 弟:岳翻
婚姻
岳飛一生結婚兩次,第一次在15歲
結婚,妻子劉氏,婚后1年,生了 岳雲;婚后8年,生了 岳雷。 [101] 后來因為岳飛在外當兵,家庭貧困,家鄉湯陰縣被金國占據,劉氏最終撇下了兩名兒子改嫁。岳飛第二次結婚是在26至27歲時,妻子 李娃,為岳飛生了 岳霖、 岳震和 岳霆。1175年,75歲的李娃在 江州病逝。 [101] - 子
岳雲,岳飛長子。年十二,從張憲戰,多得其力,軍中呼曰「贏官人」。飛征伐,未嘗不與。終左武大夫,提舉醴泉觀。後與岳飛論罪,棄市。死年二十三。孝宗時與岳飛復元官,以禮袝葬。 岳雷,岳飛次子。 岳霖,岳飛三子,終官敖文閣侍制、朝散大夫、廣南東路經略安撫使兼知廣州事、充馬步軍都總管、以敖文閣侍制緻仕、贈中散大夫。 岳震,岳飛四子。 岳霆,岳飛五子。
- 女
岳安娘,嫁高祚 岳銀瓶,一說其本名為岳孝娥,是否有次女存有疑義,可能為後世杜撰。南宋皆無此女記載,至元朝才開始形成岳銀瓶故事。另查岳珂《岳忠武行實》:「先臣妻李氏,歷授楚國夫人。臣雲,先臣長子也;臣雷,臣霖,臣震、臣霆……先臣女安娘適高祚。隆興元年,詔補祚承信郎。」中記載,並無此姑母。另傳婚配岳飛愛將張憲,《昭雪廟諡》中提及張憲有四子,「子張敵萬訟冤,詔復張憲原觀察使,四子各與補官。」顯然早已成家生子,和傳說13歲投井死亡的岳銀瓶更無關係。
- 孫
岳甫, 岳雲之子。 岳申, 岳雲之子。 岳珂, 岳霖之子。 岳大娘, 岳雲之女。
后代[
編輯] 李之蘭, 岳霆五世孫之子。 [102] [103] [104] 岳鍾琪,岳飛二十一世孫,清代將領。
文藝形象[
編輯]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 來源 。 (2007年8月14日)碧霞宮岳母刺字銅像 - 忠孝
在所有故事中,岳飛被同時描繪為一個文武雙全的完美軍人與恪守倫理道德之模範。這些故事有的強調他與生俱來的民族主義精神,如「岳母刺字」,其母通過在他的背上刺「盡忠報國」四個字,讓他銘記國仇家恨。這個故事也體現了他的「孝道」
[6] ,在「家國同構」的中國古代社會有特殊寓意。- 軍事
有的故事強調他的軍事天才,在《岳家軍》等民間文學作品中,岳家軍餓死不搶糧,凍死不拆屋,令行禁止,甚至讓敵人也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之感嘆。他出師百戰百勝,朱仙鎮大捷,將金兵打得一敗塗地。幾乎所有作品都著重描繪了他的個人悲劇,並把它和民族命運相聯繫。
- 政治
這些描寫的共同範式如下:在戰局順利,本可直搗
金國 黃龍府之情況下,岳飛被 南宋皇帝 趙構十二道金字牌招回,又被以「 莫須有」之罪名處死。這些描寫體現了中國社會不自覺的「泛道德化」傾向,即用道德標準評價政治事件,將政治矛盾描繪為政治人物「忠」、「奸」的道德衝突。 值得一提的是,岳飛被誣陷至死而寧死不反,體現了
儒家的忠君之道,也同時為這些作品所肯定。 明代 架空歷史小說話本《黃龍府》將歷史改寫為岳飛打敗金朝軍隊,「直搗黃龍」。《 水滸傳》也有類似冤屈與忠誠的命題。 戲曲[
編輯] 元雜劇:一為 孔文卿所作《 地藏王證東窗事犯》(簡名《東窗事犯》);二為無名氏所作《宋大將岳飛精忠》(簡名《岳飛精忠》)。 - 明
姚茂良所作傳奇《岳武穆精忠記》,此劇由明初無名氏《岳飛破虜東窗記》改編而成。 - 明
李梅實原作、 馮夢龍改定的傳奇《精忠旗》。 - 清康熙年間 《如是觀》傳奇(一名《翻精忠》、《倒精忠》)。
小說[
編輯] - 熊大木著《
大宋中興通俗演義岳王傳》 - 錢彩著《
說岳全傳》
評書[
編輯] 劉蘭芳《岳飛傳》 - 杭州評話《岳飛傳》
- 杭州評話《眾安橋》
- 揚州評話王麗堂《水滸》
影視[
編輯] - 1940年《
岳飛》香港新中國影片公司( 吳楚帆飾) - 1962年《
岳飛出世》香港寶寶影業公司( 洪金寶飾童年岳飛, 羽佳飾成年岳飛) - 1976年《
民間傳奇之岳飛》香港 無線電視 翡翠台單元劇( 江文聲飾) - 1984年《
十二金牌》香港 亞洲電視電視劇( 岳華飾) - 1986年《盜日英雄傳》新加坡30集電視劇(夏川飾)
- 1988年《
八千裏路雲和月》 台灣 中華電視公司40集電視劇( 何家勁飾) - 1992年《
滿江紅》 浙江電視台6集電視劇( 樊志起飾) - 1994年《
岳飛傳》香港 亞洲電視電視劇( 徐少強飾) - 1995年《
尋龍劍俠賴布衣》香港無線電視翡翠台電視劇( 劉家輝飾) - 1997年《
孝感動天》香港無線電視翡翠台單元劇( 黎漢持飾) - 2000年《
我和殭屍有個約會III》香港亞洲電視電視劇(徐少強飾) - 2013年《
精忠岳飛》 中國電影集團公司69集電視劇( 黃曉明飾) - 2016年《
驚天岳雷》 山東影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48集電視劇( 于榮光飾)
動畫[
編輯] - 2011年《
少年岳飛傳奇》 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動畫電影 - 2012年《
中華德育故事·岳飛報國》 内蒙古東聯動漫公司動畫短劇 - 2013年《
少年岳飛》 濟南海水科技有限公司動畫電影
歌曲[
編輯] - 《
精忠報國》 屠洪剛及歌詞滿江紅
樂曲[
編輯] - 《臨安遺恨》,1990年由
中阮演奏家林吉良創作,原為中阮獨奏曲,後被著名作曲家 何占豪先後改編成中阮、 琵琶和 古箏 協奏曲,其中以古筝曲最為出名
參考文獻[
編輯] - 《
宋史·岳飛》 - 《
金史》 - 《
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宋史》和《 續資治通鑑》大量參考此書 - 《
三朝北盟會編》:錄入較多宋人和金人談判的口頭記錄 - 《
鄂國金佗稡編續編》 [105] [d] - 《
齊東野語》 - 《
精忠錄》 [106]
- 小說:
- 《
說岳全傳》
傳記及年譜[
編輯] - 鄧廣銘. 岳飛傳.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15.
ISBN 9787100117388. - 龔延明. 岳飛.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0.
CSBN 10103·181. - 李漢魂;
王雲五 (編). 宋岳武穆公飛年譜. 台北: 台灣商務印書館. 1980. - 龔延明. 岳飛評傳. 南京: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01.
ISBN 9787305036392. - 王曾瑜. 岳飛新傳.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
ISBN 9787202028377. - 龔延明. 岳飛研究會; 岳飛墓廟文保所 , 編. 岳飛小傳.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0.
ISBN 7-80518-115-2. - 王曾瑜. 《鄂國金佗稡編續編校注》. 中華書局. 2018.
ISBN 9787101132168.
論文[
編輯] 中國人物新論第四篇《岳飛死因之分析》 - 王曾瑜《
岳飛新傳 (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 互聯網檔案館)》 - 《
中國斷代史系列—宋史》
引用[
編輯] ^ 中興四将圖卷(南宋繪本)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 《s:三朝北盟㑹編_(四庫全書本)/卷144》記載:母曰「我鍾愛此弟,何遽如此?」 ^ s:庸閑齋筆記/09#關侯岳侯之封諡 - ^
4.0 4.1 水戰楊麼----岳飛(南宋) (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 互聯網檔案館)2009-07-20國防部官網 - ^
5.0 5.1 隆重紀念民族英雄岳飛誕辰910周年 (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 互聯網檔案館)2013年03月21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 ^
6.0 《6.1 6.2 宋史·岳飛傳》 ^ s:岳武穆遺文 (四庫全書本) ^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建炎元年六月)丁亥,責授鳳州團練副使張所借通直郎、直龍圖閣,充河北西路招撫使。」^ 《雲麓漫鈔》卷1,又《金佗稡編》卷19《五岳祠盟記》。^ 《要錄》卷39建炎四年十一月戊午記載,李伸任廬、壽州鎮撫使,不知月份,但未必在岳飛之後。^ 《要錄》卷33建炎四年五月乙醜,卷34建炎四年六月丙戌,在岳飛之前任淮南鎮撫使者有趙立、薛慶、李彥先、郭仲威、劉位、趙霖、吳翊和李成八人。^ 《要錄》卷40建炎四年十二月乙未,《宋史》卷364《韓世忠傳》。^ 《金佗續編》卷5《除神武右副軍統制省札》。^ 《要錄》卷50紹興元年十二月乙亥。^ 《金佗續編》卷5《權知潭州并權荊湖東路安撫都總管省札》,《要錄》卷51紹興二年正月壬寅。^ 《梁溪全集》李綱行狀,《要錄》卷51紹興二年二月庚午。^ 《梁溪全集》卷65至卷70諸奏說曹成有兵十萬,“能戰之兵不下三萬”。《金佗稡編》卷19《追趕曹成捷報申省狀》說他實有“七萬余人”。^ 《金佗續編》卷2《中衛大夫武安軍承宣使告》,《會編》卷151,《要錄》卷55紹興二年六月庚子。^ 《要錄》卷60紹興二年十一月己巳,卷62紹興三年正月丁卯,卷63紹興三年三月辛未,《忠正德文集》卷2《知洪州乞支降錢米狀》。^ 李山一軍據《金佗稡編》卷5《鄂王行實編年》;傅選一軍據《會編》卷155,《要錄》卷68紹興三年九月丙寅。^ 《金佗續編》卷5《改差充神武後軍統制省札》,《要錄》卷68紹興三年九月庚辰。^ 《s:金佗稡編_(四庫全書本)/卷10#條具荊襄相度移治及差官奏》,《梁溪全集》卷8l《論襄陽形勝札子》,《湖北金石志》卷11《大洪山遂禪師塔銘》。 ^ 《金佗稡編_(四庫全書本)/卷01#紹興四年》^ 岳飛的襄漢防務布置,見《[[s:金佗稡編_(四庫全書本)/卷09#遺事》,卷10《條具荊襄相度移治及差官奏》,卷11《收復唐鄧信陽差官奏》,《襄陽差職官奏》,《荊襄寬恤畫一奏》,《s:金佗稡編_(四庫全書本)/續編卷06#措置防守襄陽隨郢等州省劄》,《檢會前劄》;《 s:建炎以來繫年要錄_(四庫全書本)/卷078》卷78紹興四年七月丁醜,卷79紹興四年八月甲辰,卷82紹興四年十一月乙醜;《輿地紀勝》卷80《信陽軍》。 ^ 偽齊軍隊曾多次發動攻擊,《s:建炎以來繫年要錄_(四庫全書本)/卷085》紹興五年二月,《 s:宋史/卷028高宗紀》,《輿地紀勝》卷80《信陽軍》載,商元偷襲信陽軍,舒繼明被俘遇難,時岳飛入朝,改命李迪戍守。《要錄》卷91紹興五年七月壬午,《宋史》卷28《高宗紀》載,岳飛鎮壓楊幺時,偽齊乘機攻唐州湖陽縣,俘高青,旋即放回。《金佗稡編》卷9《遺事》,《要錄》卷100紹興六年四月甲辰,《宋史》卷28《高宗紀》載,岳飛守母喪之時,偽齊乘機攻陷唐州,扈從舉、張漢之死難。《要錄》卷111紹興七年五月,《宋史》卷28《高宗紀》載,岳飛因母喪辭職上廬山之時,偽齊乘機攻陷隨州。 ^ 《s:建炎以來繫年要錄_(四庫全書本)/卷079》紹興四年八月癸卯,《宋會要》職官40之8。 ^ 《s:金佗稡編_(四庫全書本)/卷13#乞罷制置職事奏》。 ^ 《s:建炎以來繫年要錄_(四庫全書本)/卷080》紹興四年九月乙醜,壬申,《 s:宋史/卷475#劉豫》。 ^ 《s:三朝北盟㑹編_(四庫全書本)/卷165》,《 s:建炎以來繫年要錄_(四庫全書本)/卷082》紹興四年十一月戊午,《 s:宋史/卷027高宗紀》,《 s:宋史/卷370#呂祉》。 ^ 胡敬.南薰殿圖像考. 清嘉慶二十一年. ^ 《s:建炎以來繫年要錄_(四庫全書本)/卷90》紹興五年六月丁巳,《朱文公文集》卷95張浚行狀作「丁壯至五、九萬」,「九」字係「六」字之誤。 ^ 《s:金佗稡編 (四庫全書本)/卷09#遺事》,《金佗續編》卷14《湖北轉運司立廟牒》,卷28《孫逌編鄂王事》引邵緝《滿庭芳》詞,《會編》卷206,《 s:獨醒雜志/卷七》,《 s:鴻慶居士集_(四庫全書本)/卷36》萬俟卨墓志銘,又《金佗稡編》卷23《山陽辨》和《中興小紀》卷29所載與萬俟卨墓志銘同。此外,《金佗續編》卷8《督府令收掌劉少保下官兵札》載劉光世軍為五萬二千餘人,莊綽《 s:雞肋編/卷下》說岳家軍所費錢糧比劉光世軍「加倍」,亦是旁證。 ^ 《要錄》卷111紹興七年五月己醜。^ 《要錄》卷132紹興九年九月己亥,《中興小紀》卷27。^ 《宋史·岳飛傳》“飛力請解兵權,不許。自廬入覲,帝問之,飛拜謝而已。”^ 《宋史》卷三百六十五,有記:飛固請還兵柄。五月,詔同俊往楚州措置邊防,總韓世忠軍還駐鎮江. [2023-05-29].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23-05-25). ^ 《宋史》卷三百六十五. [2023-05-29].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23-05-25). ^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四一,紹興十一年七月壬子、癸醜記事。^ 王俊,《王俊首岳侯狀》,收入王明清:《揮麈錄余話》卷二。但岳飛此緻仕是自行辭職罷官守孝,王俊其告發為誣告。 ^ 《宋史》卷三百六十五. [2023-05-29].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23-05-25). ^ 《刑部大理寺狀》雲:為因探報得金人侵犯淮南,前后一十五次受親札(禦筆)指揮,令策應措置戰事,而坐觀勝負,逗留不進。及因董先、張憲問張俊兵馬怎生的?言道:“都敗了回去也。”便指斥乘輿(對皇帝不恭),及向張憲、董先道:“張家、韓家人馬,你隻将一萬人磋踏了!”及因罷兵權后,又令孫革寫書與張憲,令“措置别作擘畫”,又令“看訖焚之”,及令張憲虛申“探得四太子大兵前來侵犯上流”。自是之后,張憲商議,待反背而據守襄陽,及把截江岸兩頭,盡擄官私舟船。又累次令孫革奏報不實,及制勘虛妄等罪。^ 《宋史》卷三八OO《羅汝楫傳》^ 《兩朝聖政》卷二十一^ 王夫之《 宋論》稱:“宋氏之以猜防待武臣,其來已夙矣。高宗之見廢于苗、劉而益疑,其情易見矣。張浚之褊而無定,情已見乎辭矣。張俊、劉光世之以故帥先達不能相下,其隙已成矣。秦桧之險,不可以言語争、名義折,其勢已堅矣。……合宰執、台谏、館閣、守令之美,而皆引之于身,以受群言之贊頌。軍歸之,民歸之,遊士、墨客、清流、名宿莫不歸之。其定交盛矣,而徒不能定天子之交;其立身卓矣,而不知其身之已危。” ^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紹興十一年十二月條載:“癸巳,岳飛賜死于大理寺。飛以衆證,坐嘗自言,己與太祖俱以三十歲為節度使,指斥乘輿,情詞切害。及敵犯準西,先后受親扎十三次,不即策應,擁兵逗留,當斬。張憲坐收受飛、雲之書,謀以襄陽叛,當絞。飛長子雲,坐與憲書,謂可得心腹兵官商議,當斬。” ^ 《三朝北盟會編》卷二百七:“癸巳,飛死於獄中,枭其首。市人聞之,凄怆有堕淚者。……(岳)侯中毒而卒,葬於臨安菜園。” ^ 《說郛》卷二十九 ^ 《岳氏宗譜》- ^
49.0 49.1 隗順是誰?如果沒有了他岳飛可能就屍骨無存了. 趣歷史. 趣歷史. [23 July 2018].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21-03-09). ^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紹興十一年十二月載:“诏飛賜死,命領殿前都指揮使職事楊沂中莅其刑,誅憲雲于市,天下冤之。韓世忠不能平,以問秦桧。桧曰:飛子雲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世忠怫然曰:相公,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乎?”此事又見《三朝北盟會編》卷二百七。詳見「莫須有」條目。 ^ “亂臣賊子侵叛,州郡不幸污染其間,則當與之惟新。以叛臣故地,又與姓同,顧莫之或改”《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六十八^ 《續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三十^ 《宋史·本紀·第三十一·高宗八》:「二十五年六月癸卯,以言者追谮岳飛,改岳州為純州,岳陽軍為華容軍。」^ 宋史紀事本末卷七十二. [2023-05-29].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23-05-29). ^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百九十^ 《建炎以來系要錄》卷193^ 《宋會要輯稿》職官七十六^ 《四朝聞見錄》 戊集^ 《續資治通鑑》 卷一百四十一^ 《續資治通鑒》 卷一百四十六^ 《續資治通鑑》 卷一百五十七^ 《續資治通鑑》 卷一百六十三^ 《周益國文忠公集之雜著述》卷二《龍飛錄》記載,“臨安訪求岳飛墳,在錢塘門外,當時私號賈宜人墳。”^ 鄧廣銘 2015,第13頁. ^ 龔延明 2001,第16頁. ^ 龔延明 2001,第17頁. ^ 王曾瑜 2007,第4頁. ^ s:朱子語類_(四庫全書本)/卷127#孝宗朝 ^ s:金佗稡編 (四庫全書本)/卷09:淳熙五年(1178年)五月五日 ^ 《說郛》卷18葉寘《坦齋筆衡》,卷47趙葵《行營雜錄》。 ^ 《金史》卷98《完顏綱傳》。 ^ 王夫之:《 讀通鑒論》“漢武帝第十九” - ^
73.0 73.1 《努爾哈赤因仰慕岳飛讓兩個子孫改名為岳》. 鳳凰網. [2011年11月25日].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20年6月4日) (中文(簡體)). ^ s:朱子語類_(四庫全書本)/卷127#太上曰朕恨不手斬耿南仲 ^ s:建炎以來繫年要錄_(四庫全書本)/卷109、 張戒 默記:紹興七年1137年二月初八庚子日 ^ 《帝國政界往事》李亞平著/北京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 綦彥臣《中國人的曆史誤讀》中國社會出版社^ 〈三十功名塵與土 岳飛是否《滿江紅》詞作者爭議〉 互聯網檔案館的 存檔,存檔日期2008-09-14. ^ 鄧廣銘:再論岳飛的《滿江紅》詞不是偽作 互聯網檔案館的 存檔,存檔日期2013-06-27. ^ 鄧廣銘弟子:岳飛《滿江紅》詞不是偽作. [2020-04-11].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20-06-08). ^ 岳飛孫子未收集 《滿江紅》是偽作? 。 互聯網檔案館的 存檔,存檔日期2010-07-25. ^ 岳飛《滿江紅》詞真偽之争辨及其系年 (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 互聯網檔案館) ^ 繆鉞 葉嘉瑩.靈谿詞說. 1993: 363 [2020-04-11]. (原始内容 賀蘭山另見存檔于2021-03-09). s:讀史方輿紀要/卷四十九#磁州 ^ 李庒臨、毛永國《岳飛<滿江紅>新證》,1986^ 《滿江紅》確實是岳飛的作品,——岳飛《滿江紅》詞作真偽考辨. ^ 王樹人:岳飛《滿江紅》的真偽之爭. ^ 向志柱:岳飛《滿江紅》的版本異文或改文. [2023-09-07]. ^ 鄧廣銘.鄧廣銘:再論岳飛的《滿江紅》詞不是僞作. [2023-09-07]. ^ 試論《滿江紅》确為岳飛所作. [2023-09-07]. ^ 龔延明、祖慧. 《岳飛研究》第5輯. 中華書局. 2004: 15–41.^ 再論岳飛絕不是“民族英雄” (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 互聯網檔案館),騰訊歷史,2013-07-10,第184期 ^ 王健文《帝國秩序與族群想像 ──帝制中國初期的華夏意識》,〈新史學〉十六卷四期2005年12月^ 再論岳飛就是民族英雄. ( 原始内容存檔于2018年6月15日). ^ 關于古代“民族英雄”的再認識. [2018-06-15].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20-06-14). ^ 劉夢龍.共青團中央:為什麼非要把岳飛說成是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不可?. 環球視野. 2017-06-29 [2018-06-15]. ( 原始内容存檔于2021-01-18). ^ 《續資治通鑑》卷124 ^ 《朱子語類》卷112,《 s:金佗稡編 (四庫全書本)/卷09#遺事》,《金佗續編》卷28《吳拯編鄂王事》,《 齊東野語》卷13《秦會之收諸将兵柄》都有類似記載。 ^ 《會編》卷207。所謂“擁押”,即是擁隊、押隊之類隊的頭目。^ 靖江岳王廟 互聯網檔案館的 存檔,存檔日期2013-12-03. ^ 唐, 智彬.特稿:湖南衡陽“岳飛紀念館”隆重舉辦岳飛誕辰913周年慶典活動(組圖). 中紅網. 2016年3月30日.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19年11月7日). - ^
101.0 101.1 揭秘岳飛的婚姻家庭生活:遭第一任妻子抛棄. 鳳凰網. [2012年2月14日].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20年6月4日) (中文(簡體)). ^ 군인의 길 (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 互聯網檔案館) 매일신문, 曺永昌, 2010-12-16 ^ 이지란(李之蘭)에 대하여 (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 互聯網檔案館) 靑海李氏宗親會, 2005/11/27 ^ 청해이씨(靑海李氏)의 유래 (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 互聯網檔案館) rootsinfo ^ 中華民國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鄂國金佗稡編》(元刊本). [2023-04-07].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23-04-09). ^ 張延和|《精忠錄》初刻本的發現及其編纂與流傳. 2023-01-23 [2023-05-29].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23-05-29).
注釋[
編輯] ^ 兩宋武階大約相當於現代之 軍銜,自正二品至從九品共計五十二階,每升一階稱為轉一官。第四十二階武翼郎以上每轉一官即轉兩官,稱為雙轉,至第二十七階武功大夫止;以上則必須由皇帝特旨任命。借補是臨時任命,須報經朝廷批準。岳飛直接被任命為修武郎,為武階五十二階第四十四階,從八品;閣門宣贊捨人為從七品,作為加官以示榮寵,稱為帶閣職,實際官階仍以修武郎(從八品)為準。 ^ 武經郎是 武階五十二階第四十階,從七品;南宋軍職分為都統制(副都統制)、統制(同統制、副統制、同副統制)、統領(同統領、副統領)、正將、副將、準備將、部將、隊將、押隊、擁隊 ^ 當時宋廷在淮南地區至少 [10] 有八個[11] 鎮撫使司,岳飛隻是其中之一。 ^ 稡編卷一至卷三發自宋高宗的《高宗手詔》和續編卷一至卷十六報送宋廷批閱的各捷奏、札子、乞狀不可偽造,否則在出版的當時被核對有誤就是蒙騙 宋孝宗的欺君之罪。 岳珂的《高宗手詔》來自岳霖向宋孝宗要回的高宗手詔原本。據王祎的《王忠文公集》卷十七:「右宋高宗手札賜岳鄂武穆王飛,召其以兵援廬州。按新史本傳,紹興四年,飛既平襄漢,趙鼎以謂鄂岳最為上流要害,乞令飛屯兵其地,使江西籍其聲勢,湖廣江浙亦獲安妥。飛乃以清遠軍節度使移屯于鄂。會金人兀術與劉豫和兵圍廬州,手札命飛提兵解圍。比至,金人以甲騎逼城。飛與戰,敗之。六年九月,豫複遣子麟、猊分兵寇淮西,劉光世欲舍廬州,張浚欲棄盱眙。時飛以武勝定國節度使開阃襄陽,兼宣撫河東、節制河北。有旨召飛以兵東下當其鋒,浚言飛一動則襄漢無所制,則還軍。十一年,金人複分道度淮,迫廬州。時飛以少保、河南北諸路招讨使駐兵中原,請解兵柄,自廬入觐。诏即趣飛援之,凡十七札。飛策金人舉國南來,巢穴必虛,若長驅汴洛以搗之,彼必奔命,可坐而敝兵。比至廬境,金人望風遁去。此札當是此三年中所遣,以不署年月,故莫得其詳。然札中有張俊、劉锜合力措置之語,考之舊史本紀:四年,乃張俊視師江上,而屯兵拒戰者韓世忠、劉光世也。六年,乃劉光世駐廬州,而張俊督師采石也。惟十一年劉锜屯濡須,合張俊河中之軍以卻敵,與札中語合,則其位此年所遣不疑。初,武穆為秦桧所誣,且置之死,桧令搜其家,得禦札數箧,束之左藏南庫。淳熙中,事既昭雪,其子霖以為請,孝宗還之。此札固在其數中也。嗚呼,君臣之際難矣。方天下多故,高宗之于武穆,倚籍之如此,使其不死,中原豈有淪沒?王室豈至于偏安乎?惟高宗無複有志于中原,故奸桧之計行而武穆死矣。然則武穆之死,天實為之,吾于其君何尤焉?」,這些在本條目被認為是客觀可查證的。
延伸閱讀[
編輯] [
在維基數據編輯] 在 維基文庫 閱讀此作者作品 (在 維基共享資源 閱覽影像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岳忠武王部》,出自 陳夢雷《 古今圖書集成》 《 宋史/卷365》,出自 脫脫《 宋史》
參見[
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 岳飛 維基文庫中該作者的作品:
岳飛 維基語錄上的 岳飛語錄 岳家軍 韓世忠
規範控制 -
WorldCat Identities BNF: cb12049247n (data) CALIS: n2004443466 CBDB: 0008175 CYT: AC000218947 DILA: A016661 FAST: 65028 GND: 118771612 HKCAN: 9811104626903406 ISNI: 0000 0000 8350 0203 J9U: 987007442624505171 LCCN: n80158870 LNB: 000201553 MusicBrainz: d7e2a741-f0a4-430d-a730-d65718c6b6f2 NCL: 000703295 NDL: 00483316 NKC: jo2009330724 NLA: 36730497 NTA: 149104669 Sinica: 018205 SUDOC: 113976305 VIAF: 1323653
- 黃河在北宋末年沒有流經
圖騰 10: 白狗 White Dog
白狗 波符 13 天的第 1 天
內在女神力: KIN.160 自我存在的黃太陽
PSI(行星記憶資料庫): KIN.180 光譜的黃太陽
這天的星系印記是 KIN.170, 名號是 【磁性的白狗】 、 【白狗波符 之 磁性白狗】 也可以是 【磁性白狗.白狗波符】 ,你比較喜歡哪一個稱號呢?
白狗是20個波符中的第14個;愛的能量無所不在,單單一株小花小草都能讓我們體會到無盡的生命力,我們從不曾放棄對一個新生命的期待與祝福,因為在地球的能量場中我們每一個存在都是受到祝福的,這13天我們練習將愛說出來,沒有什麼是不變的,每一個人在我們的生命中都只是過客,但每一個過客都象徵著一種愛的形式,許下心願,這13天,我們用無限的感激與疼惜去關照生命及每一個存在,去關懷我們不常關照的群體,去對每一個曾經幫助我們的個體獻上祝福與感激,我們將體會到所有能量將飽滿的回歸到自己身上,這就是所謂的,善循環。
KIN.170 位於 白狗波符 13 天中的第 1 天,銀河音階為調性 1
調性 1 的名稱是磁性,重點在創造並展現自我特質。
在白狗波符 13 天中,我們可以在每一天的靜心中問自己一個問題,今天是白狗波符的第 1 天,我的問題是:我的目的是什麼?。白狗,是我的目的。
今天的星際原型圖騰為白狗,我們稱之為主印記, 白狗的主題是愛與忠誠,總是給人一種全然付出不求回報的感受,然而請千萬記得唯有先愛自己才能給予他人全然的愛是永恆的真理。
每個主印記都蘊藏著五大神諭,除了中央的主印記外,上下左右各有一個圖騰,分別為右邊的【支持】圖騰、上方的【引導】圖騰、左邊的【挑戰擴展】圖騰及下方的【隱藏推動】圖騰。
白狗與紅月相互為對方的支持圖騰, 紅月讓白狗的愛得以順暢的流動,所有的愛都要透過傳遞在才能到達要去的地方,紅月的流動力讓能量如活泉般恣意展現。
白狗的引導依據KIN的調性不同會有五種可能性,KIN.170的引導圖騰是白狗 , 沒有白狗的引導,我們沒有辦法體會到具象的愛,真實的能量流動,需要伴隨著具象的行為模式,白狗的愛相當的純粹、自然且生動現實,我們可以全然的接受,那發自內心毫無一絲污漬的潔淨純白。
白狗與黃太陽相互為對方的挑戰擴展圖騰, 黃太陽是白狗的挑戰擴展,白狗對於認同的人事物能夠全然的付出全然的奉獻,而黃太陽貌似能夠將白狗的無私能量擴大到無邊無際,然而白狗跟黃太陽面臨的是相同的課題,就是須先走過全然愛自己的歷程,才能將將愛的能量用各種形式擴散出去。
白狗與藍猴相互為對方的隱藏推動圖騰, 白狗在散播愛的過程有可能遇到阻礙,藍猴的深度幽默可以化解尷尬,讓愛的流動不是施與受的單純簡單二分,而是有著更深層的意涵與自在。
當我們能將五大神諭力量啟動合一時,將可發揮出 KIN.160 自我存在的黃太陽 的內在能量。
每年 3 月 24 日的 PSI(行星記憶資料庫)皆為 KIN.180 光譜的黃太陽 ,PSI(行星記憶資料庫)是我們圖騰調性中,另一個更高維度的自己,也是另一個我們值得學習及體會的課題。
磁性白狗的 KIN260 肯定句是:【我能夠深入最內在的自己,去體會愛、感受愛、分享愛】
另外就彩虹數字來說 1103 年 3 月 24 日 有著 陽性密碼 14/5(3級)、陰性密碼 13/4(3級)的數字能量。
每一個圖騰印記都有著值得探討的深意,每一個數字更有著特殊的能量與意義,更多資訊我們將持續更新,歡迎多多分享本站內容,也邀請您來本站 粉絲專頁 按個讚,感謝您。
祝福你,祝福我.你是我,我亦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