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生日密碼《維心書苑》
Author

康有為

  • Image   康有為 
  • 清末維新變法派主要發起者
    維基百科: (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清末維新變法派主要發起者,原名祖诒廣廈長素,又号明夷更生西樵山人遊存叟天遊化人廣東省南海縣丹竈蘇村人,人稱康南海,光緒廿一年(1895年)進士,曾與弟子梁啟超合作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變法失敗後,被慈禧太后通緝而出逃。1912年宣統退位後,康有為繼續反對共和,1917年曾與張勛合作,發動兵變,擁立宣統帝,是為丁巳複辟,但十二日之內就被段祺瑞討平。1927年在一場宴會後病逝。

    生平[編輯]

    家世[編輯]

    高祖康煇,字文耀,號炳堂,嘉慶辛酉科欽賜副榜,甲子科欽賜舉人[2]。曾祖通奉公諱式鵬號雲衢贈按察使,曾祖母梁氏。祖父康贊修(字以乾,號述之)是道光丙午科舉人,歷欽州學正,合浦、靈山訓導,祖母陳氏。父親康達初(字植謀,號少農)做過江西補用知縣,母為勞氏。

    早年[編輯]

    1858年3月19日(鹹豐八年戊午年二月初五日),康有為生於廣東省廣州府南海縣江浦司銀塘鄉敦仁裏的老屋中。康有為自稱其母懷胎十一個月才生下他。

    康有為自幼學習儒家思想,光緒五年(1879年)初次遊曆香港,“觀西人宮室之瑰麗,道路之整潔,巡捕之嚴密,乃始知西人治國有法度,不得以古舊之夷狄視之”,開始接觸西方文化。光緒八年(1882年),康有為到北京參加順天鄉試,沒有考取。南歸時途經上海,購買了大量西方書籍,吸取了西方傳來的演化論和政治觀點,初步形成了維新的思想體系。后經考證,其很多思想來自于其他大名士之著作,并非為康有為原創。[原創研究?]

    光緒十七年(1891年)后,他在廣州設立萬木草堂,收徒講學,弟子有梁啟超、陳千秋等人。

    中年[編輯]

    《康有為像》,1904年李鐵夫布上油畫,70.7×56cm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為到北京參加乙未科會試,康有為自稱得知《馬關條約》簽訂,在松筠庵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公車孝廉連署上書”,簡稱“公車上書”,又未上達。由于光緒帝年紀較輕,且沒有實際從政經驗,康有為依靠其激進且不符合實際的改革觀點于當年5月底第三次上書,這得到光緒帝贊許。但根據不少學者的看法,康有為在進行政治宣傳以及回憶的時候(最明顯如其《康南海自訂年譜》)存在着很多不尊重事實的地方,而且又有很多吹牛造假的現象[3]

    根據許多文獻的證據,如茅海建等不少學者則表示,康有為所謂的組織「公車孝廉連署上書」,事實上是一次自吹自擂的事件,隻有八十人參加連署,而非康有為所稱的一千多人。真正成功的上書實由當時的翁同龢、李鴻藻、汪鳴銮等京城高官發動組織,目的是阻撓《馬關條約》的簽訂。另有研究者認為,當時清政府内部已經趨于求變,即使是保守派的徐桐和榮祿,也曾對變法做過努力。公車上書的時候,18省“公車”絕大多數都沒有參加康組織的簽名,他隻征集到80名廣東人的簽名。而僅僅是另一人陳景華就鼓動了一場280多人簽名的廣東公車上書。[4] [5]

    不久,康有為會試中式第五名,用名為康祖詒殿試之後,位列二甲第四十六名,賜進士出身,用工部主事。[6][7][8]7月,他和梁啟超創辦《中外紀聞》,不久又在北京組織強學會。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德國佔領膠澳地區(今屬青島市),康有為再次上書請求變法。次年1月,光緒皇帝下令康有為條陳變法意見,他呈上《應诏統籌全局折》,又進呈所著《日本明治變政考》、《俄羅斯大彼得變政記》二書。4月,他和梁啟超組織保國會,号召救國圖強。6月16日,光緒帝在頤和園勤政殿召見康有為,任命他為總理衙門章京,準其專折奏事,籌備變法事宜,史稱戊戌變法。

    戊戌變法與政變[編輯]

    帝師翁同龢被罷黜後,康有為取代翁同龢成為光緒帝最信任的大臣。戊戌變法之初,在康有為的幕後主持下,光緒帝推動了一系列的改革,后人稱為戊戌變法。后經學者考證,光緒帝收到的每筆奏折,全文或摘要皆須送慈禧審閱,在清宮檔案中均有詳細紀錄,因此慈禧太后對變法內容完全知情。若慈禧不支持變法,戊戌變法不會維持一百天時間。而事實上,后來被殺的變法派戊戌六君子,楊銳和劉光第是張之洞推薦的,林旭是榮祿推薦的,隻有譚嗣同才是康有為的人。但在變法中,光緒帝基本上隻聽康有為的意見,而其部分不切實際甚至涉嫌造反的意見引起慈禧的不滿,才會導緻最后的政變。

    康有為次女康同璧

    期間,康有為的思想漸趨保守,為自己進入權力核心鋪路。他提出變法核心為“立制度局、新政局”。制度局效仿的是日本明治維新,隻負責議政而不涉足具體的行政。中央制度局由皇帝主持,地方則設法律局、稅計局、學校局、農商局、工務局、礦政局、鐵路局、郵政局、造币局、遊曆局、社會局、武備局等“十二專局”,架空現有的軍機處、總理衙門、六部、地方督撫衙門等部門。他也認為中國的國民素質不足以設立議會,應由皇帝專權。

    根據雷家聖《失落的真相:晚清戊戌政變史事新探》[9]一書指出:戊戌變法期間,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至中國訪問。當時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向變法派領袖康有為建議,要求清朝方面聘請伊藤為顧問,甚至付以事權。按照李提摩太向康有為的建議,是要將中美英日四國建立為一個類似後來蘇聯或獨聯體的政體,藉以對抗俄國[10]

    於是,變法派官員在伊藤抵華後,紛紛上書請求重用伊藤,引起保守派官員的警惕。保守派官員楊崇伊甚至密奏慈禧太后:「風聞東洋故相伊藤博文,將專政柄。伊藤果用,則祖宗所傳之天下,不啻拱手讓人。」[11]這種激烈的言論,促使慈禧太后在9月19日(八月初四)由頤和園回到紫禁城,意欲瞭解光緒皇帝對伊藤有何看法。

    在康有為的授意下,變法派官員楊深秀於9月20日(八月初五)上書光緒皇帝:「臣尤伏願我皇上早定大計,固結英、美、日本三國,勿嫌『合邦』之名之不美。」[12]另一變法派官員宋伯魯也於9月21日(八月初六)上書言道:「渠(李提摩太)之來也,擬聯合中國、日本、美國及英國為合邦,共選通達時務、曉暢各國掌故者百人,專理四國兵政稅則及一切外交等事。」[13]儼然欲將中國軍事、財稅、外交的國家大權,交於外人之手。慈禧太后於9月19日(八月初四)返回紫禁城後,於9月20至21日獲知此事,驚覺事態嚴重,才當機立斷發動政變,重新訓政,結束了戊戌變法。

    然而,慈禧在9月21日訓政當天頒佈的捉拿康有為的上諭中並未提到康有為賣國,隻說:“諭軍機大臣等:工部主事康有為結黨營私,莠言亂政,屢經被人參奏,著革職,並其弟康廣仁,均著步軍統領衙門拿交刑部,按律治罪。[14]”此外,楊深秀和宋伯魯都曾上奏倡議四國合邦,但慈禧在戊戌政變之後定他們的罪中都未提到他們這條罪名;宋伯魯的罪名是“濫保匪人”、“聲名惡劣”,楊深秀的罪名是與康有為結黨。雷家聖指出這是因為慈禧當時還不知道英、美、日等國的參與程度,如果貿然指責英、美、日等國,外交糾紛更難收拾,故隻能以含混之罪名帶過。

    變法失敗後,維新派人士人人自危,李鴻章甚至不顧危險在慈禧面前稱自己是“康黨”;意在將推行「合邦」計畫者,與一般維新派人士做出區隔,希望保持部分維新的成果,但慈禧太后困於廢立光緒帝的問題,新政無法推行,再加上慈禧不滿各國公使反對廢光緒帝,使慈禧一改過往支持變革與新政的態度,走向保守。[15]

    逃亡國外[編輯]

    保救大清皇帝會加拿大成員一覽,康有為在其中

    9月20日早上,康有為離開南海會館,直奔馬家堡火車站,乘火車逃至天津,又得李提摩太牧師協助,坐上重慶號經煙台到上海。上海道台蔡鈞接到朝廷命令,正在通緝康有為。此時英國介入,英國領事館職員濮蘭德協助康有為在上海海面轉英輪“琶理瑞号”到香港,再由香港逃往加拿大,自稱持有皇帝的衣帶诏,在光緒二十五年六月十三日(1899年7月20日)在英屬哥倫比亞省組織保皇會,又名中國維新會,鼓吹君主立憲,反對革命,在北美、東南亞、香港、日本等地設立分會,機關報為澳門《知新報》和橫濱《清議報》。

    1900年,康有為曾參與自立軍起義。1902年的冬天,康有為在英屬哥倫比亞省維多利亞,與保皇黨的人員商議,決定成立一個能投資獲取收益的保皇黨黨營事業。為籌集公司的啟動資金,康有為親自到世界各地華人聚居的地方遊說。1904年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近郊的薩爾特舍巴登購買小島,在此定居到1907年。

    1906年,清政府宣布實行預備立憲,康有為遂宣告保皇會任務完成。同年,康有為到達了墨西哥。1907年,保皇會改組為帝國憲政會。

    民國以后[編輯]

    青島康有為故居内的康有為晚年畫像

    辛亥革命后,康有為于1913年回國,定居上海辛家花園,擔任孔教會會長,主編《不忍》雜志,宣揚尊孔複古。作為保皇黨領袖,他主張君主立憲,反對共和制,一直謀劃清廢帝溥儀復位。民國六年(1917年)3月,北京段祺瑞政府決定與德國斷交,康有為大力反對[16]。6月28日他從天津秘密進京,與張勳同謀擁溥儀複辟,7月12日,北洋政府總理段祺瑞的讨逆軍攻入北京,複辟失敗,康有為逃入東郊民巷的外國公使館中。17日,段祺瑞下令追緝康有為[17],到了民國七年(1918年)3月15日,他才被赦免[18]

    1921年遷居愚園路“遊存廬”,1923年遷居青島(見青島康有為故居)[19]。康有為晚年始終宣稱忠于清朝皇帝,1924年溥儀被馮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親往天津,到溥儀居住的張園觐見探望。

    逝世[編輯]

    康有為之墓

    1927年3月18日康有為因躲避北伐戰亂,從上海抵達青島。3月29日參加同鄉宴,宴后嘔吐,31日淩晨5時30分吐血猝死。關于其死因,其女康同壁生前堅持“被人在食物中投毒而導緻死亡”;康同壁之女羅儀鳳文革中所寫的一份交待材料稱康氏“是被國民黨下毒害死的”。康有為另一位女兒康同環則認為“可能是英記酒樓的食品不潔所緻,未必是因為政治鬥争而犧牲的。”康氏弟子呂振文臨終對其子披露,因康氏不同意溥儀“跟着日本人走”,故而遇害。此外還有慈禧余黨暗害說,“割睾易腺”緻死說,以及因想鏟除尊崇儒學知識份子的國民黨共濟會成員所毒殺說。[20]

    身后[編輯]

    康有為逝世,後葬於青島李村東南側的棗兒山,因康有為晚年信奉風水,其墓位置係提前於1924年特意選好。辭世後遺體曾暫厝李村棗兒山,1948年正式安葬,翌年10月舉行康有為遷葬和墓碑揭幕儀式。[21]

    文革期間,康曾被視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保皇派”,1966年8月,其墓地被紅衛兵掘開,遺骸被造反派掘墓鞭打,並把其帶有白髮之顱骨遊街示衆,后來康有為的顱骨被青島市博物館研究員王集欽以“造反有理”實物展覽為名,刻意收入館中藏匿,才使得今日康有為墓中有康氏的一點遺骸。

    1985年12月27日再遷墓至嶗山區中韓鎮大麥島村北浮山南麓的現址(現青島大學之北)並立碑,今為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長興裏十大弟子[編輯]

    梁啟超、麥孟華、陳千秋、韓文舉、梁朝傑、曹泰、徐勤、王覺任、林奎、陳和澤

    思想[編輯]

    康有為的理想和政治主張主要在他撰寫的《大同書》中得到體現。

    近年對于康有為的曆史地位存在着較大争議。由于維新變法(即戊戌變法)后各派人士的自述常常出于政治宣傳目的而頗多不實,使得這一曆史時期的研究存在很大困難。

    康有為主張君主立憲,同時支持張勛推動的丁巳復辟,反對由孫文主導的共和。

    争議[編輯]

    種族主義[編輯]

    康有為在他的《大同書》中把世界人種按優劣分為白黃棕黑四種。康認為,要實現大同,首先要人種大同[a]。應該讓黃種人和白種人通婚,使黃種人逐漸變成白種人。棕色人種生性愚昧,與黑人接近,需要先和黃種人通婚變黃種人,再變白人。要設立獎賞制度,獎賞願意和棕色人種通婚的白黃種人。至于黑種人,至蠢極愚,很難改良。應該重賞願意和黑人通婚的白黃種人,對于一些性情太惡、狀貌太惡或有疾病的應以藥絕其種[22][23]

    疑似斂財[編輯]

    康有為流亡外地時,販賣九龍紋銀幣(「九洋」)向華僑募款,自稱是光緒帝託付。[24]

    不實宣傳[編輯]

    康有為誇大自己與翁同龢等大員之關係,詆毀榮祿等人,許多編造均已被史家考證,完全不合情理。

    光緒衣帶詔本交付楊銳,指定楊銳與林旭、劉光第、譚嗣同商議。後遭康有為偽造竄改,矯詔令袁世凱兵變,釀成血腥政變。

    嚴復評論康有為與梁啟超流亡海外後,在海外虛張聲勢的政治宣傳:輕舉妄動,慮事不周,上負其君,下累其友。

    嚴復評論康有為:魯莽割裂、輕易猖狂,馴至幽其君,殺其友,己則逍遙海外,還巧立名目以斂財欺人,恬然不以為恥。[25]

    謀害孫文[編輯]

    康有為謀刺孫中山的手令[26]

    1905年10月20日,康有為密令刺殺孫文,直稱:“甯我事不成,不欲令彼事成也。”“窮我财力,必除之。如不在紐,則跟蹤追剿,務以必除為主,皇上與我乃得安。”[27]

    著作[編輯]

    康有為書法
    青島市康有為故居

    以下著作因其中有些寫作時間尚在争議,故一律不注時間,隻列主要著作名稱。單篇文章除重要者外一律不列。

    • 教學通義
    • 民功篇
    • 康子内外篇
    • 毛詩禮征
    • 實理公法全書
    • 長興學記
    • 新學僞經考
    • 廣藝舟雙楫(又名《書鏡》)
    • 桂學答問
    • 南海康先生口說(又名《萬木草堂口說》)
    • 春秋董氏學
    • 俄羅斯大彼得變政記
    • 孔子改制考
    • 日本書目志
    • 日本變政考
    • 列國政要比較表
    • 波蘭分滅記
    • 春秋筆削大義微言考
    • 康南海官制議
    • 歐洲十一國遊記
    • 物質救國論
    • 金主币救國論
    • 中華救國論
    • 理财救國論
    • 南海先生詩集
    • 萬木草堂藏畫目
    • 共和平議
    • 大同書
    • 康南海諸天講(又名《諸天書》、《天遊廬講學記》)
    • 戊戌奏稿
    • 孟子微
    • 禮運注
    • 中庸注
    • 論語注
    • 我史(即《康南海自編年譜》)
    • 電通

    全集[編輯]

    • 萬木草堂叢書
    • 演孔叢書
    • 康有為詩文選
    • 湯志鈞選編,康有為政論集
    • 蔣貴麟編,康南海先生遺著匯刊,台北:宏業書局,1976年
    • 蔣貴麟編,萬木草堂遺稿,臺北:成文出版社,1978年
    • 蔣貴麟編,萬木堂遺稿外編,臺北:成文出版社,1978年
    • 蔣貴麟編,萬木草堂遺稿外編續編,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 樓宇烈編,康有為學術著作選,北京:中華書局
    • 康有為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 康有為全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

    家庭[編輯]

    青島康有為故居内的康有為像

    康有為有六房妻妾和十五個子女。

    • 大房,張雲珠(1855年-1922年),字「妙華」。
      • 第一女,同薇(1879年-1974年),字「文僩」,號「薇君」。
      • 第二女,同璧(1881年-1969年),字「文佩」,號「華鬘」。
      • 第三女,同結(1884年-1884年),數日殤。
      • 第四女,同完(1885年-1885年),數月殤。
      • 第一子,同國(1890年-?),殤。
      • 第五女,同荷,養女,康有溥之女。
    • 二房,梁隨覺(1880年-1969年)
      • 第二子,同吉(1902年-1902年),生於印度,未滿月殤。
      • 第六女,同復(1903年-1979年),生於澳門。
      • 第七女,同環(1906年-?),生於瑞典。
      • 第三子,同籛(1908年-1961年)
    • 三房,何旃理(1891年-1915年),字「金蘭」。
      • 第四子,同凝(1909年-1978年)
      • 第八女,同琰(1911年-1928年),18歲時死於車禍。
    • 四房,市岡鶴子(?-1927年),昵稱「鶴姬」,日本人,和三房何旃理情同姐妹。在康有為猝死後自殺。
      • 女(未排行),淩子(1925年-?),生於日本,在市岡鶴子自殺後則隱姓埋名不知所終。
    • 五房,廖定征
      • 第九女,同令(1915年-1927年),12歲時死於肺炎。
    • 六房,張光(1900年-1943年),小名「阿翠」。
      • 第十女,靜谷(1927年-2012年),養女,張光兄弟之女。

    後代[編輯]

    澳大利亞籍羽毛球運動員格羅娅·薩莫維爾自稱是康有為的玄外孫女,中文名康榮雅[28]。在2012年優霸盃舉辦期間曾向媒體自稱是康有為的後人,她的父親據稱是康有為長女康同薇的孫子,在六歲時跟随家人從廣州移民至澳大利亞,并在澳大利亞娶妻生女,但是她並未透漏其父名諱[29][30]。父親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她隻能從曆史書和媽媽的講述中了解到自己身世背景[31]

    影視形象[編輯]

    康有為曾多次出現在描寫清末歷史的電影和電視劇中,其中比較著名的有:

    • 1948年,永華影業公司製作,朱石麟導演拍攝的黑白電影《清宮秘史》由演員徐立飾演康有為。
    • 1995年,TVB電視台製播的電視劇《南拳北腿》,由演員王偉飾演康有為。
    • 1998年,北京電視台製播,許同均導演的電視劇《戊戌風雲》,由演員修宗迪飾演康有為。
    • 2003年,中國中央電視台製播,張黎導演的電視劇《走向共和》,由演員孫寧飾演康有為。
    • 2004年,廣東電視台製播,張中一、楊放導演的電視劇《風流才子翻轉天》(又名《少年康有為》、《衝天小子康南海》),由演員鄧超飾演康有為。
    • 2010年,導演陳耀成拍攝的紀錄片《大同:康有為在瑞典》,片中夾雜了舞台劇片段以描寫康有為,由演員廖啟智飾演康有為。
    • 2011年,由導演韓三平、黃建新拍攝,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而製作的獻禮影片《建黨偉業》,由劉勁飾演康有為。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閱讀此作者作品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清史稿·卷473》,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註解[編輯]

    1. ^ 夫欲合人類于平等大同,必自人類之形狀、體格相同始,苟形狀、體格既不同,則禮節、事業、親愛自不能同。

    參考文獻[編輯]

    1. ^ 黃忠天:〈溯源與奔流─跨世紀經學家愛新覺羅毓鋆與奉元書院教育〉,《漢學研究通訊》第32卷第1期(2013年2月),頁40。
    2. ^ 「康煇,字文耀,號炳堂,江浦司丹桂堡銀塘鄉人。嘉慶辛酉科欽賜副榜,甲子科欽賜舉人。先世自高曾以來,代爲公府掾,至煇乃抗志爲儒,以孝友居家,以誠恕待物。家極貧,以敎讀爲生,而脩行窮經,氣不少挫。乾隆癸未始進庠,年將彊仕,俟値歲兇,父恐食指繁多,煇難獨任,命其異母弟二人與析箸。煇聞之,泣請復合,恐其弟不能自食,貽父母憂也。母病在牀,雖假館於外,夜半必徒步歸俟,俟母安寢,乃返館睡。睡覺,聞人語犬吠聲,又披衣起,疑病或不測,遣使召之也。念始遷祖至,已十七傳,族姓單微,宗祠未立,乃蓄脩脯卒成之。歲時率子弟享祀,諄然以立身揚名,無忝先人爲訓。有不率敎者,訶譴勸誡,至於涕泣。外間無知之人,有侮慢之者,置不與校,其仁恕如此。生平嚴於課徒,篤於友誼。有馮姓友將沒,託以後事,煇每事爲之經紀,力任不辤。有梁姓友,一家病疫,死數人矣。俗謂疫疫有鬼病,易傳染,無敢過唁者。煇獨頻頻往來,爲之商酌飮子。其授徒於課文外,尤以修士行、守禮法相督責。有不肖,必譙讓之,不改,則驅逐之,畧不假貸。人亦樂其眞摯,負笈相從者,戶外之屨恆滿。然數奇,先後設帳五十年,門弟子綴巍科、登仕版者,指不勝屈。己尙困於場屋,旁人代爲扼腕。煇進取之志,不懈益堅。會欽州馮敏昌主講粵秀書院,煇仰其學行,移住院中,親往受業,時年將七十矣。敏昌一見深重之,謂人曰:吾門下不乏英才,若剛毅樸誠,守聖賢之規,嚴義利之辨,如炳堂者,吾見亦罕。此非吾弟子,乃畏友也。卽親書帖子,表其寓齋曰:門無俗客,戶有清風。其爲名流佩服多類此。向來以欽賜登第者,多年高才盡,不復北行。煇年老,尙健於文,伸紙毫濡,滔滔不竭。適其門人多計偕者,勸之同行,欣然就道,抵涿州,抱微恙而卒。喪南返,會葬者數十百人。贈之文詞,皆曰:科名仕宦,天以報施善人。先生以明德重望,訓後學,表鄉閭,不得於其身,必償於其後無疑也。厥後子姓繁衍。孫贊脩,道光丙午舉人,官欽州學正;國禧,候選知縣;國器,廣西布政使司布政使。曾孫熊飛,浙江候補道」,(同治)《南海縣志》卷十五
    3. ^ 豆棚閑話:康有為這人近乎騙子. [2009-12-31]. (原始内容存檔于2010-11-28). 
    4. ^ 茅海建《“公車上書”考證補(一)》. [2022-11-16]. (原始内容存檔于2022-11-16). 
    5. ^ 茅海建《“公車上書”考證補(二)》. [2022-11-16]. (原始内容存檔于2022-11-16). 
    6. ^ 《清史稿·卷473》康有為傳:“康有為,字廣廈,号更生,原名祖诒,廣東南海人。光緒二十一年進士,用工部主事。”
    7. ^ 《光緒二十一年進士登科錄玉音》:(二甲四十六名)康有為, 貫廣東廣州府南海縣民籍, 蔭生。曾祖健昌, 祖贊修, 父達初。癸己科鄉試第八名, 乙未科會試第五名。
    8. ^ 《康南海自編年譜》頁270:“(光緒二十一年)越日榜發,中進士第八名,本拟會元,總裁徐桐以次篇‘優優大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題文分天地人鬼四比,惡其太奇,降第五雲。殿試朝考皆直言時事,讀卷大臣利李文田與先中丞公宿嫌,又以吾不認座主,力相排。殿試徐壽蘅侍郎樹銘本置第一,各閱卷大臣皆圈矣,惟李文田不圈,并加黃簽焉,降至二甲四十八名。……十一日引見,授工部主事。”
    9. ^ 雷家聖《失落的真相:晚清戊戌政變史事新探》,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16.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互聯網檔案館) 本書原名《力挽狂瀾:戊戌政變新探》,台北:萬卷樓,2004.
    10. ^ Forty-five years in China : reminiscenses,Achieve.org
    11. ^ 楊崇伊〈掌廣西道監察禦史楊崇伊摺〉,《戊戌變法檔案史料》,北京中華書局,1959,p.461.
    12. ^ 楊深秀〈山東道監察禦史楊深秀摺〉,《戊戌變法檔案史料》,北京中華書局,1959,p.15.
    13. ^ 宋伯魯〈掌山東道監察禦史宋伯魯摺〉,《戊戌變法檔案史料》,北京中華書局,1959,p.170.
    14. ^ 《清實錄》
    15. ^ 戊戌變法中的李鴻章 在光緒與慈禧中間老謀深算. [2014-04-02]. (原始内容存檔于2014-04-22). 
    16. ^ 康南海緻北京電. 新聞報 (上海). 1917-03-14. 芝泉總理宜知民怨怒,虛心慮禍,以中國爲重,勿聽詭策,勿持成見,勿妄爲加入協約之舉,亟罷棄絕德之事 
    17. ^ 命令 (PDF). 政府公報. 1917-07-17, (539號). 此次同謀造亂之康有為、劉廷琛、萬繩栻、梁敦彥、胡嗣瑗,均著京內外各軍警長官一體嚴緝 
    18. ^ 命令 (PDF). 政府公報. 1918-03-16, (770號). 大總統令:……所有民國五年七月十四日及六年七月十七日通緝楊度、康有爲等之案,均準免予緝究,以示寬大。此令。中華民國七年三月十五日 
    19. ^ 康有為把青島當做避暑之地,大部時間住在上海。
    20. ^ 康有為有沒有移植過猴子睾丸?. 騰訊. [2014-04-05]. (原始内容存檔于2019-02-13). 
    21. ^ 晚年信風水 康有為葬青島. [2013-06-20]. (原始内容存檔于2020-09-23). 
    22. ^ 《大同書》,乙部 去國界合大地;丁部 去種界同人類。
    23. ^ 康有為的理想國,你怕不怕?_騰訊網. [2015-11-20]. (原始内容存檔于2021-09-15). 
    24. ^ 康有為在瑞典買下的小島價值幾何?相當于四之一個諾貝爾獎,真壕. [2021-09-30]. (原始内容存檔于2021-09-30). 
    25. ^ 高拜石 <新編古春風樓瑣記>(四) P224
    26. ^ 康有為曾密謀刺殺孫中山:下必殺令 稱"必除之". [2014年12月08日]. (原始内容存檔于2022-11-16). 
    27. ^ 紅龍計劃中的容闳:“生不逢時”的“真正的愛國者”. |澎湃新聞. [2022-09-03]. (原始内容存檔于2022-09-03). 
    28. ^ (簡體中文)澳洲雙打美女 康有為玄外孫女有中文名了. 馬來西亞東方日報. 2018-01-18 [2019-06-19]. (原始内容存檔于2021-11-29). 
    29. ^ 尤杯最美女将是康有為曾孫女 小學就是廣告模特. 2012-05-24 [2019-03-11]. (原始内容存檔于2019-03-30). 
    30. ^ “康有為后人”羽毛球人生 澳洲隊花早已名花有主. 2013-08-16 [2019-03-11]. (原始内容存檔于2021-09-15). 
    31. ^ (簡體中文)尤杯最美女将是康有為曾孫女 小學就是廣告模特. 現代快報. 2012-05-24 [2019-03-11]. (原始内容存檔于2019-03-30). 

    書籍[編輯]

    • 趙爾巽等《清史稿》
    • 康有為學術著作選《康南海自訂年譜》. 1992年9月第1版.
    • 王明德《百年家族—康有為》,臺灣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ISBN 957-0411-38-4

    研究書目[編輯]

    • 康南海著 ; 中村不折, 井土靈山同譯:《六朝書道論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互聯網檔案館)》(東京:二松堂書店,1914)《六朝書道論》是日譯書名,原名即是《廣藝舟雙楫》。
    • 蕭公權著,汪榮祖譯:《康有為思想研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8)。
    • 汪榮祖:《康有為論》(北京:中華書局,2008)。
    • 汪榮祖:〈「吾學卅歲已成」:康有為早年思想析論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互聯網檔案館)〉。
    • 汪榮祖:〈康有為章炳麟合論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互聯網檔案館)〉。
    • 汪榮祖:〈打開洪水的閘門──康有為戊戌變法的學術基礎及其影響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互聯網檔案館)〉。
    • 汪榮祖:〈也論戊戌政變前后的康有為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互聯網檔案館)〉。
    • 汪榮祖:〈翻案與修正之辨:再論康有為與戊戌變法答黃彰健先生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互聯網檔案館)〉。
    • 羅久蓉:〈康有為的歷史觀及其對時局與傳統的看法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互聯網檔案館)〉。
    • 吳展良:〈晚清的「生元思想」及其非啟蒙傾向──以康有為與譚嗣同為中心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互聯網檔案館)〉。
    • 村田雄二郎:〈康有為的日本研究及其特點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互聯網檔案館)〉。
    • 《康有為評傳》. 馬洪林著.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8年. (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
    • 《康有為傳. 紀能文,羅思東著.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8年.
    • 《康有為傳》. 童強著. 北京:團結出版社,1998年. (中國文化巨人叢書.近代卷)
    • 《康有為》. 許殿才編著. 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6年. (愛國主義教育叢書)
    • 《康有為》. 何金彜,馬洪林著. 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 (大儒列傳)
    • 《康有為》. 西羽著.--天津:新蕾出版社,1993年. (中華曆史名人叢書/顧傳菁,李福田主編)
    • 《康有為大傳》. 馬洪林著. 沈陽:遼甯人民出版社,1988年. 662頁
    • 《康有為》. 馬洪林著.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中國近代史叢書)
    • 《康有為》. 宋青藍著.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3年. (中國曆代名人傳叢書)
    • 《康有為》. 何雙生著. 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中國曆史小叢書)
    • 《力挽狂瀾:戊戌政變新探》,雷家聖著,台北:萬卷樓,2004.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康有為&oldid=79023248”

  • 國曆:西元 1858 年 3 月 19 日 (五)
  • 農曆:戊午土馬年二月初五
  • 13月亮曆: 銀河星系黃種子年9 月 13 日 ( 第 9 個月,第 2 周,第 6 天)
  • NS 1.26.9.13:KIN.140 行星的黃太陽
  • 陽性生日密碼   35/8
  • 陰性生日密碼   29/11/2
  • 靈魂功課等級   + 7   - 5
  • 名人生日密碼彩虹數字 能量好感度計算13月亮曆 合盤計算我的流日 KIN 計算




  • 調性 10: 行星 Planetary
    圖騰 20: 黃太陽 Yellow Sun
    藍猴 波符 13 天的第 10 天
    內在女神力: KIN.18 超頻的白鏡
    PSI(行星記憶資料庫): KIN.174 超頻的白巫師
    西元 1858 年 3 月 19 日,是一個很棒的日子,充滿了祝福及能量

    這天的星系印記是 KIN.140, 名號是 【行星的黃太陽】 、 【藍猴波符 之 行星黃太陽】 也可以是 【行星黃太陽.藍猴波符】 ,你比較喜歡哪一個稱號呢?

    藍猴是20個波符中的第11個;智慧並不是單從學習就可以獲得的,更多的是在生活中的體驗及理解,透過各項的連結,我們徜徉在萬事萬物的美好與繽紛中,經歷過一次一次的玩耍,我們理解了,幽默不是詼諧而是笑看人生,不是嘲笑失意,而是自由揮灑生命,生命的本質不是嚴肅,是充滿著美麗與智慧,所謂的哀愁也是一種美麗的體驗,從古自今人們總是渴望的去追尋著那個並不存在的美好境界,然而當我們全心的投入這個有趣的花花世界,其實天堂其實就在不遠的前方。

    KIN.140 位於 藍猴波符 13 天中的第 10 天,銀河音階為調性 10
    調性 10 的名稱是行星,具有兩倍的顯化能量,能夠將之前儲備的經驗與積累,如實的展現在世人面前。
    在藍猴波符 13 天中,我們可以在每一天的靜心中問自己一個問題,今天是藍猴波符的第 10 天,我的問題是:我在人世間的顯化是什麼?。黃太陽,能使我完成人世間的顯化。

    今天的星際原型圖騰為黃太陽,我們稱之為主印記, 黃太陽是最後一個圖騰,象徵的經歷磨練考驗後的開悟者,也是支持他人心靈成長的光能導師。

    每個主印記都蘊藏著五大神諭,除了中央的主印記外,上下左右各有一個圖騰,分別為右邊的【支持】圖騰、上方的【引導】圖騰、左邊的【挑戰擴展】圖騰及下方的【隱藏推動】圖騰。

    黃太陽與藍風暴相互為對方的支持圖騰, 藍風暴支持著太陽,無須擔心的照耀著這個世界,有需要清理的地方,藍風暴的能量能夠使其重獲新生,太陽就穩穩妥妥妥的發光發熱,不需煩惱這一切無謂的瑣事。

    黃太陽的引導依據KIN的調性不同會有五種可能性,KIN.140的引導圖騰是黃星星 , 遵循著黃星星的引導,我們體會到美是沒有條件的,所有的眼光都蘊藏著愛的包容,因為包容著所有的不同,所以所有人的一生的都可以盡情地釋放出原本真實的樣貌。

    黃太陽與白狗相互為對方的挑戰擴展圖騰, 白狗是黃太陽的挑戰擴展,白狗對於認同的人事物能夠全然的付出全然的奉獻,而黃太陽貌似能夠將白狗的無私能量擴大到無邊無際,然而白狗跟黃太陽面臨的是相同的課題,就是須先走過全然愛自己的歷程,才能將將愛的能量用各種形式擴散出去。

    黃太陽與紅龍相互為對方的隱藏推動圖騰, 太陽高掛天上照耀四方,本不須能量推動,然而紅龍創造新生的本質,能夠讓黃太陽對於自身的付出增添動力。

    當我們能將五大神諭力量啟動合一時,將可發揮出 KIN.18 超頻的白鏡 的內在能量。

    每年 3 月 19 日的 PSI(行星記憶資料庫)皆為 KIN.174 超頻的白巫師 ,PSI(行星記憶資料庫)是我們圖騰調性中,另一個更高維度的自己,也是另一個我們值得學習及體會的課題。

    行星黃太陽的 KIN260 肯定句是:【我能夠全然自在地恣意展現專屬的智慧與美感】

    另外就彩虹數字來說 1858 年 3 月 19 日 有著 陽性密碼 35/8(7級)、陰性密碼 29/11/2(5級)的數字能量。

    每一個圖騰印記都有著值得探討的深意,每一個數字更有著特殊的能量與意義,更多資訊我們將持續更新,歡迎多多分享本站內容,也邀請您來本站 粉絲專頁 按個讚,感謝您。


    Namaste.In Lak'ech Ala K'in
    祝福你,祝福我.你是我,我亦是你


    留下回應




    生日密碼計算機

    Find your birthday energy

    13月亮曆計算機

    Find your birthday energy

    彩虹數字計算機

    Find your birthday ener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