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有為
-
清末維新變法派主要發起者
維基百科: (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清末維新變法派主要發起者,原名祖诒, 字廣廈, 号長素,又号明夷、更生、西樵山人、遊存叟、天遊化人, 廣東省 南海縣 丹竈蘇村人,人稱康南海,光緒廿一年(1895年)進士,曾與弟子 梁啟超合作 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變法失敗後,被 慈禧太后 通緝而出逃。1912年 宣統退位後,康有為繼續反對 共和,1917年曾與 張勛合作,發動 兵變,擁立 宣統帝,是為 丁巳複辟,但十二日之內就被 段祺瑞討平。1927年在一場宴會後病逝。 生平[
編輯] 家世[
編輯] 高祖康煇,字文耀,號炳堂,嘉慶辛酉科欽賜副榜,甲子科欽賜舉人
[2] 。曾祖通奉公諱式鵬號雲衢贈按察使,曾祖母梁氏。祖父康贊修(字以乾,號述之)是道光丙午科 舉人,歷欽州學正,合浦、靈山訓導,祖母陳氏。父親 康達初(字植謀,號少農)做過 江西補用 知縣,母為勞氏。 早年[
編輯] 1858年3月19日(鹹豐八年戊午年二月初五日),康有為生於廣東省廣州府南海縣江浦司銀塘鄉敦仁裏的老屋中。康有為自稱其母懷胎十一個月才生下他。
康有為自幼學習
儒家思想,光緒五年(1879年)初次遊曆香港,“觀西人宮室之瑰麗,道路之整潔,巡捕之嚴密,乃始知西人治國有法度,不得以古舊之夷狄視之”,開始接觸西方文化。光緒八年(1882年),康有為到 北京參加 順天 鄉試,沒有考取。南歸時途經 上海,購買了大量西方書籍,吸取了西方傳來的 演化論和政治觀點,初步形成了 維新的思想體系。 光緒十七年(1891年)后,他在
廣州設立 萬木草堂,收徒講學,弟子有 梁啟超、 陳千秋等人。 中年[
編輯] 《康有為像》,1904年 李鐵夫布上油畫,70.7×56cm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康有為到北京參加乙未科
會試,康有為自稱得知《 馬關條約》簽訂,在 松筠庵聯合1300多名舉人,上萬言書,即“ 公車孝廉連署上書”,簡稱“ 公車上書”,又未上達。由于光緒帝年紀較輕,且沒有實際從政經驗,康有為依靠其激進且不符合實際的改革觀點于當年5月底第三次上書,這得到光緒帝贊許。但根據不少學者的看法,康有為在進行政治宣傳以及回憶的時候(最明顯如其《康南海自訂年譜》)存在着很多不尊重事實的地方,而且又有很多吹牛造假的現象 [3] 。根據許多文獻的證據,如
茅海建等不少學者則表示,康有為所謂的組織「公車 孝廉連署上書」,事實上是一次自吹自擂的事件,隻有八十人參加 連署,而非康有為所稱的一千多人。真正成功的上書實由當時的 翁同龢、 李鴻藻、 汪鳴銮等京城高官發動組織,目的是阻撓《 馬關條約》的簽訂。另有研究者認為,當時清政府内部已經趨于求變,即使是保守派的徐桐和 榮祿,也曾對變法做過努力。公車上書的時候,18省“公車”絕大多數都沒有參加康組織的簽名,他隻征集到80名廣東人的簽名。而僅僅是另一人 陳景華就鼓動了一場280多人簽名的廣東公車上書。 [4] [5] 不久,康有為會試中式第五名,用名為康祖詒。
殿試之後,位列二甲第四十六名,賜進士出身,用工部主事。 [6] [7] [8] 7月,他和梁啟超創辦《中外紀聞》,不久又在北京組織 強學會。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
德國佔領 膠澳地區(今屬 青島市),康有為再次上書請求變法。次年1月,光緒皇帝下令康有為條陳變法意見,他呈上《 應诏統籌全局折》,又進呈所著《 日本明治變政考》、《 俄羅斯大彼得變政記》二書。4月,他和梁啟超組織 保國會,号召救國圖強。6月16日,光緒帝在 頤和園 勤政殿召見康有為,任命他為 總理衙門 章京,準其專折奏事,籌備變法事宜,史稱 戊戌變法。 戊戌變法與政變[
編輯] 帝師
翁同龢被罷黜後,康有為取代翁同龢成為光緒帝最信任的大臣。 戊戌變法之初,在康有為的幕後主持下,光緒帝推動了一系列的改革,后人稱為戊戌變法。后經學者考證,光緒帝收到的每筆奏折,全文或摘要皆須送慈禧審閱,在清宮檔案中均有詳細紀錄,因此 慈禧太后對變法內容完全知情。若慈禧不支持變法,戊戌變法不會維持一百天時間。而事實上,后來被殺的變法派 戊戌六君子, 楊銳和 劉光第是 張之洞推薦的,林旭是 榮祿推薦的,隻有 譚嗣同才是康有為的人。但在變法中,光緒帝基本上隻聽康有為的意見,而其部分不切實際甚至涉嫌造反的意見引起慈禧的不滿,才會導緻最后的政變。 康有為次女 康同璧 期間,康有為的思想漸趨保守,為自己進入權力核心鋪路。他提出變法核心為“立制度局、新政局”。制度局效仿的是日本明治維新,隻負責議政而不涉足具體的行政。中央制度局由皇帝主持,地方則設法律局、稅計局、學校局、農商局、工務局、礦政局、鐵路局、郵政局、造币局、遊曆局、社會局、武備局等“十二專局”,架空現有的軍機處、總理衙門、六部、地方督撫衙門等部門。他也認為中國的國民素質不足以設立議會,應由皇帝專權。
根據雷家聖《失落的真相:晚清戊戌政變史事新探》
[9] 一書指出:戊戌變法期間,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至中國訪問。當時英國傳教士 李提摩太向變法派領袖康有為建議,要求清朝方面聘請伊藤為顧問,甚至付以事權。按照李提摩太向康有為的建議,是要將中美英日四國建立為一個類似後來蘇聯或獨聯體的政體,藉以對抗俄國 [10] 。於是,變法派官員在伊藤抵華後,紛紛上書請求重用伊藤,引起保守派官員的警惕。保守派官員
楊崇伊甚至密奏慈禧太后:「風聞東洋故相伊藤博文,將專政柄。伊藤果用,則祖宗所傳之天下,不啻拱手讓人。」 [11] 這種激烈的言論,促使慈禧太后在9月19日(八月初四)由頤和園回到紫禁城,意欲瞭解光緒皇帝對伊藤有何看法。在康有為的授意下,變法派官員
楊深秀於9月20日(八月初五)上書光緒皇帝:「臣尤伏願我皇上早定大計,固結英、美、日本三國,勿嫌『合邦』之名之不美。」 [12] 另一變法派官員宋伯魯也於9月21日(八月初六)上書言道:「渠(李提摩太)之來也,擬聯合中國、日本、美國及英國為合邦,共選通達時務、曉暢各國掌故者百人,專理四國兵政稅則及一切外交等事。」 [13] 儼然欲將中國軍事、財稅、外交的國家大權,交於外人之手。慈禧太后於9月19日(八月初四)返回紫禁城後,於9月20至21日獲知此事,驚覺事態嚴重,才當機立斷發動政變,重新訓政,結束了戊戌變法。然而,慈禧在9月21日訓政當天頒佈的捉拿康有為的上諭中並未提到康有為賣國,隻說:“諭軍機大臣等:工部主事康有為結黨營私,莠言亂政,屢經被人參奏,著革職,並其弟康廣仁,均著步軍統領衙門拿交刑部,按律治罪。
[14] ”此外,楊深秀和宋伯魯都曾上奏倡議四國合邦,但慈禧在戊戌政變之後定他們的罪中都未提到他們這條罪名;宋伯魯的罪名是“濫保匪人”、“聲名惡劣”,楊深秀的罪名是與康有為結黨。雷家聖指出這是因為慈禧當時還不知道英、美、日等國的參與程度,如果貿然指責英、美、日等國,外交糾紛更難收拾,故隻能以含混之罪名帶過。變法失敗後,維新派人士人人自危,李鴻章甚至不顧危險在慈禧面前稱自己是“康黨”;意在將推行「合邦」計畫者,與一般維新派人士做出區隔,希望保持部分維新的成果,但
慈禧太后困於廢立 光緒帝的問題,新政無法推行,再加上慈禧不滿各國公使反對廢 光緒帝,使慈禧一改過往支持變革與新政的態度,走向保守。 [15] 逃亡國外[
編輯] 保救大清皇帝會加拿大成員一覽,康有為在其中 9月20日早上,康有為離開南海會館,直奔馬家堡火車站,乘火車逃至天津,又得
李提摩太 牧師協助,坐上 重慶號 經煙台到上海。上海道台蔡鈞接到朝廷命令,正在通緝康有為。此時英國介入,英國領事館職員濮蘭德協助康有為在上海海面轉英輪“琶理瑞号”到香港,再由香港逃往 加拿大,自稱持有 皇帝的 衣帶诏,在光緒二十五年六月十三日(1899年7月20日)在 英屬哥倫比亞省組織 保皇會,又名中國維新會,鼓吹 君主立憲,反對 革命,在 北美、 東南亞、 香港、 日本等地設立分會, 機關報為 澳門《 知新報》和 橫濱《 清議報》。 1900年,康有為曾參與
自立軍起義。1902年的冬天,康有為在 英屬哥倫比亞省維多利亞,與 保皇黨的人員商議,決定成立一個能投資獲取收益的保皇黨黨營事業。為籌集公司的啟動資金,康有為親自到世界各地華人聚居的地方遊說。1904年在 瑞典 斯德哥爾摩近郊的 薩爾特舍巴登購買小島,在此定居到1907年。 1906年,清政府宣布實行預備立憲,康有為遂宣告保皇會任務完成。同年,康有為到達了墨西哥。1907年,保皇會改組為
帝國憲政會。 民國以后[
編輯] 青島康有為故居内的康有為晚年畫像 辛亥革命后,康有為于1913年回國,定居上海辛家花園,擔任 孔教會會長,主編《不忍》雜志,宣揚尊孔複古。作為保皇黨領袖,他主張 君主立憲,反對 共和制,一直謀劃清廢帝 溥儀復位。民國六年(1917年)3月,北京段祺瑞政府決定與德國斷交,康有為大力反對 [16] 。6月28日他從天津秘密進京,與張勳同謀擁溥儀 複辟,7月12日, 北洋政府 總理 段祺瑞的讨逆軍攻入北京,複辟失敗,康有為逃入東郊民巷的外國公使館中。17日,段祺瑞下令追緝康有為 [17] ,到了民國七年(1918年)3月15日,他才被赦免[18] 。1921年遷居愚園路“遊存廬”,1923年遷居
青島(見 青島康有為故居) [19] 。康有為晚年始終宣稱忠于清朝皇帝,1924年溥儀被 馮玉祥逐出 紫禁城后,他曾親往 天津,到溥儀居住的 張園觐見探望。 逝世[
編輯] 康有為之墓 1927年3月18日康有為因躲避
北伐戰亂,從 上海抵達 青島。3月29日參加同鄉宴,宴后嘔吐,31日淩晨5時30分吐血猝死。關于其死因,其女康同壁生前堅持“被人在食物中投毒而導緻死亡”;康同壁之女羅儀鳳文革中所寫的一份交待材料稱康氏“是被國民黨下毒害死的”。康有為另一位女兒康同環則認為“可能是英記酒樓的食品不潔所緻,未必是因為 政治鬥争而犧牲的。”康氏弟子呂振文臨終對其子披露,因康氏不同意 溥儀“跟着日本人走”,故而遇害。此外還有慈禧余黨暗害說,“割 睾易腺”緻死說,以及因想鏟除尊崇 儒學知識份子的 國民黨 共濟會成員所毒殺說。 [20] 身后[
編輯] 康有為逝世,後葬於
青島李村東南側的棗兒山,因康有為晚年信奉 風水,其墓位置係提前於1924年特意選好。辭世後遺體曾暫厝李村棗兒山,1948年正式安葬,翌年10月舉行康有為遷葬和墓碑揭幕儀式。 [21] 文革期間,康曾被視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 保皇派”,1966年8月,其墓地被 紅衛兵掘開,遺骸被 造反派掘墓鞭打,並把其帶有白髮之顱骨遊街示衆,后來康有為的顱骨被青島市博物館研究員王集欽以“造反有理”實物展覽為名,刻意收入館中藏匿,才使得今日康有為墓中有康氏的一點遺骸。 1985年12月27日再遷墓至嶗山區中韓鎮大麥島村北浮山南麓的現址(現
青島大學之北)並立碑,今為 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長興裏十大弟子[
編輯] 梁啟超、 麥孟華、 陳千秋、 韓文舉、 梁朝傑、 曹泰、 徐勤、 王覺任、 林奎、 陳和澤 思想[
編輯] 此條目之 中立性有争議 。其內容、語調可能帶有明顯的個人觀點或地方色彩。 (2010年12月1日)康有為的理想和政治主張主要在他撰寫的《
大同書》中得到體現。 近年對于康有為的曆史地位存在着較大争議。由于維新變法(即
戊戌變法)后各派人士的自述常常出于 政治宣傳目的而頗多不實,使得這一曆史時期的研究存在很大困難。 康有為主張
君主立憲,同時支持 張勛推動的 丁巳復辟,反對由孫文主導的 共和。 争議[
編輯] 種族主義[
編輯] 康有為在他的《大同書》中把世界人種按優劣分為白黃棕黑四種。康認為,要實現大同,首先要人種大同
[a] 。應該讓黃種人和白種人通婚,使黃種人逐漸變成白種人。棕色人種生性愚昧,與黑人接近,需要先和黃種人通婚變黃種人,再變白人。要設立獎賞制度,獎賞願意和棕色人種通婚的白黃種人。至于黑種人,至蠢極愚,很難改良。應該重賞願意和黑人通婚的白黃種人,對于一些性情太惡、狀貌太惡或有疾病的應以藥絕其種[22] [23] 。疑似斂財[
編輯] 康有為流亡外地時,販賣九龍紋銀幣(「九洋」)向 華僑募款,自稱是光緒帝託付。 [24] 不實宣傳[
編輯] 康有為誇大自己與翁同龢等大員之關係,詆毀
榮祿等人,許多編造均已被史家考證,完全不合情理。 光緒
衣帶詔本交付楊銳,指定楊銳與林旭、劉光第、譚嗣同商議。後遭康有為偽造竄改,矯詔令 袁世凱兵變,釀成血腥政變。 嚴復評論康有為與梁啟超流亡海外後,在海外虛張聲勢的政治宣傳:輕舉妄動,慮事不周,上負其君,下累其友。 嚴復評論康有為:魯莽割裂、輕易猖狂,馴至幽其君,殺其友,己則逍遙海外,還巧立名目以斂財欺人,恬然不以為恥。
[25] 謀害孫文[
編輯] 康有為謀刺孫中山的手令 [26] 1905年10月20日,康有為密令刺殺孫文,直稱:“甯我事不成,不欲令彼事成也。”“窮我财力,必除之。如不在紐,則跟蹤追剿,務以必除為主,皇上與我乃得安。”
[27] 著作[
編輯] 康有為書法 青島市康有為故居 以下著作因其中有些寫作時間尚在争議,故一律不注時間,隻列主要著作名稱。單篇文章除重要者外一律不列。
教學通義 民功篇 康子内外篇 毛詩禮征 實理公法全書 長興學記 新學僞經考 廣藝舟雙楫(又名《書鏡》) 桂學答問 南海康先生口說(又名《萬木草堂口說》) 春秋董氏學 俄羅斯大彼得變政記 孔子改制考 日本書目志 日本變政考 列國政要比較表 波蘭分滅記 春秋筆削大義微言考 康南海官制議 歐洲十一國遊記 物質救國論 金主币救國論 中華救國論 理财救國論 南海先生詩集 萬木草堂藏畫目 共和平議 大同書 康南海諸天講(又名《諸天書》、《天遊廬講學記》) 戊戌奏稿 孟子微 禮運注 中庸注 論語注 我史(即《康南海自編年譜》) 電通
全集[
編輯] - 萬木草堂叢書
- 演孔叢書
- 康有為詩文選
- 湯志鈞選編,康有為政論集
- 蔣貴麟編,康南海先生遺著匯刊,台北:宏業書局,1976年
- 蔣貴麟編,萬木草堂遺稿,臺北:成文出版社,1978年
- 蔣貴麟編,萬木堂遺稿外編,臺北:成文出版社,1978年
- 蔣貴麟編,萬木草堂遺稿外編續編,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
- 樓宇烈編,康有為學術著作選,北京:中華書局
- 康有為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 康有為全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
家庭[
編輯] 青島康有為故居内的康有為像 康有為有六房妻妾和十五個子女。
- 大房,
張雲珠 (1855年-1922年),字「妙華」。- 第一女,
同薇 (1879年-1974年),字「文僩」,號「薇君」。 - 第二女,
同璧 (1881年-1969年),字「文佩」,號「華鬘」。 - 第三女,
同結 (1884年-1884年),數日殤。 - 第四女,
同完 (1885年-1885年),數月殤。 - 第一子,
同國 (1890年-?),殤。 - 第五女,
同荷 ,養女,康有溥 之女。
- 第一女,
- 二房,
梁隨覺 (1880年-1969年)- 第二子,
同吉 (1902年-1902年),生於印度,未滿月殤。 - 第六女,
同復 (1903年-1979年),生於澳門。 - 第七女,
同環 (1906年-?),生於瑞典。 - 第三子,
同籛 (1908年-1961年)
- 第二子,
- 三房,
何旃理 (1891年-1915年),字「金蘭」。- 第四子,
同凝 (1909年-1978年) - 第八女,
同琰 (1911年-1928年),18歲時死於車禍。
- 第四子,
- 四房,
市岡鶴子 (?-1927年),昵稱「鶴姬」,日本人,和三房何旃理情同姐妹。在康有為猝死後自殺。 - 女(未排行),
淩子 (1925年-?),生於日本,在市岡鶴子自殺後則隱姓埋名不知所終。
- 女(未排行),
- 五房,
廖定征 - 第九女,
同令 (1915年-1927年),12歲時死於肺炎。
- 第九女,
- 六房,張光(1900年-1943年),小名「阿翠」。
- 第十女,
靜谷 (1927年-2012年),養女,張光兄弟之女。
- 第十女,
後代[
編輯] 澳大利亞籍 羽毛球運動員 格羅娅·薩莫維爾自稱是康有為的玄外孫女,中文名康榮雅 [28] 。在2012年優霸盃舉辦期間曾向媒體自稱是康有為的後人,她的父親據稱是康有為長女康同薇的孫子,在六歲時跟随家人從廣州移民至澳大利亞,并在澳大利亞娶妻生女,但是她並未透漏其父名諱 [29] [30] 。父親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她隻能從曆史書和媽媽的講述中了解到自己身世背景[31] 。影視形象[
編輯] 康有為曾多次出現在描寫清末歷史的
電影和 電視劇中,其中比較著名的有: - 1948年,
永華影業公司製作, 朱石麟 導演拍攝的黑白電影《 清宮秘史》由演員 徐立飾演康有為。 - 1995年,
TVB電視台製播的電視劇《 南拳北腿》,由 演員 王偉飾演康有為。 - 1998年,
北京電視台製播, 許同均 導演的電視劇《 戊戌風雲》,由 演員 修宗迪飾演康有為。 - 2003年,
中國中央電視台製播, 張黎導演的電視劇《 走向共和》,由演員孫寧飾演康有為。 - 2004年,
廣東電視台製播, 張中一、 楊放導演的電視劇《 風流才子翻轉天》(又名《少年康有為》、《衝天小子康南海》),由演員 鄧超飾演康有為。 - 2010年,導演
陳耀成拍攝的紀錄片《 大同:康有為在瑞典》,片中夾雜了舞台劇片段以描寫康有為,由演員 廖啟智飾演康有為。 - 2011年,由導演
韓三平、 黃建新拍攝,慶祝 中國共產黨建黨九十周年而製作的獻禮影片《 建黨偉業》,由 劉勁飾演康有為。
延伸閱讀[
編輯] [
在維基數據編輯] 在 維基文庫 閱讀此作者作品 (在 維基共享資源 閱覽影像 )《 清史稿·卷473》,出自 趙爾巽《 清史稿》
註解[
編輯] ^ 夫欲合人類于平等大同,必自人類之形狀、體格相同始,苟形狀、體格既不同,則禮節、事業、親愛自不能同。
參考文獻[
編輯] ^ 黃忠天:〈溯源與奔流─跨世紀經學家愛新覺羅毓鋆與奉元書院教育〉,《漢學研究通訊》第32卷第1期(2013年2月),頁40。^ 「康煇,字文耀,號炳堂,江浦司丹桂堡銀塘鄉人。嘉慶辛酉科欽賜副榜,甲子科欽賜舉人。先世自高曾以來,代爲公府掾,至煇乃抗志爲儒,以孝友居家,以誠恕待物。家極貧,以敎讀爲生,而脩行窮經,氣不少挫。乾隆癸未始進庠,年將彊仕,俟値歲兇,父恐食指繁多,煇難獨任,命其異母弟二人與析箸。煇聞之,泣請復合,恐其弟不能自食,貽父母憂也。母病在牀,雖假館於外,夜半必徒步歸俟,俟母安寢,乃返館睡。睡覺,聞人語犬吠聲,又披衣起,疑病或不測,遣使召之也。念始遷祖至,已十七傳,族姓單微,宗祠未立,乃蓄脩脯卒成之。歲時率子弟享祀,諄然以立身揚名,無忝先人爲訓。有不率敎者,訶譴勸誡,至於涕泣。外間無知之人,有侮慢之者,置不與校,其仁恕如此。生平嚴於課徒,篤於友誼。有馮姓友將沒,託以後事,煇每事爲之經紀,力任不辤。有梁姓友,一家病疫,死數人矣。俗謂疫疫有鬼病,易傳染,無敢過唁者。煇獨頻頻往來,爲之商酌飮子。其授徒於課文外,尤以修士行、守禮法相督責。有不肖,必譙讓之,不改,則驅逐之,畧不假貸。人亦樂其眞摯,負笈相從者,戶外之屨恆滿。然數奇,先後設帳五十年,門弟子綴巍科、登仕版者,指不勝屈。己尙困於場屋,旁人代爲扼腕。煇進取之志,不懈益堅。會欽州馮敏昌主講粵秀書院,煇仰其學行,移住院中,親往受業,時年將七十矣。敏昌一見深重之,謂人曰:吾門下不乏英才,若剛毅樸誠,守聖賢之規,嚴義利之辨,如炳堂者,吾見亦罕。此非吾弟子,乃畏友也。卽親書帖子,表其寓齋曰:門無俗客,戶有清風。其爲名流佩服多類此。向來以欽賜登第者,多年高才盡,不復北行。煇年老,尙健於文,伸紙毫濡,滔滔不竭。適其門人多計偕者,勸之同行,欣然就道,抵涿州,抱微恙而卒。喪南返,會葬者數十百人。贈之文詞,皆曰:科名仕宦,天以報施善人。先生以明德重望,訓後學,表鄉閭,不得於其身,必償於其後無疑也。厥後子姓繁衍。孫贊脩,道光丙午舉人,官欽州學正;國禧,候選知縣;國器,廣西布政使司布政使。曾孫熊飛,浙江候補道」,(同治)《南海縣志》卷十五^ 豆棚閑話:康有為這人近乎騙子. [2009-12-31].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10-11-28). ^ 茅海建《“公車上書”考證補(一)》. [2022-11-16].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22-11-16). ^ 茅海建《“公車上書”考證補(二)》. [2022-11-16].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22-11-16). ^ 《清史稿·卷473》康有為傳:“康有為,字廣廈,号更生,原名祖诒,廣東南海人。光緒二十一年進士,用工部主事。”^ 《光緒二十一年進士登科錄玉音》:(二甲四十六名)康有為, 貫廣東廣州府南海縣民籍, 蔭生。曾祖健昌, 祖贊修, 父達初。癸己科鄉試第八名, 乙未科會試第五名。^ 《康南海自編年譜》頁270:“(光緒二十一年)越日榜發,中進士第八名,本拟會元,總裁徐桐以次篇‘優優大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題文分天地人鬼四比,惡其太奇,降第五雲。殿試朝考皆直言時事,讀卷大臣利李文田與先中丞公宿嫌,又以吾不認座主,力相排。殿試徐壽蘅侍郎樹銘本置第一,各閱卷大臣皆圈矣,惟李文田不圈,并加黃簽焉,降至二甲四十八名。……十一日引見,授工部主事。”^ 雷家聖《失落的真相:晚清戊戌政變史事新探》,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16. (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 互聯網檔案館) 本書原名《力挽狂瀾:戊戌政變新探》,台北:萬卷樓,2004. ^ Forty-five years in China : reminiscenses,Achieve.org ^ 楊崇伊〈掌廣西道監察禦史楊崇伊摺〉,《戊戌變法檔案史料》,北京中華書局,1959,p.461.^ 楊深秀〈山東道監察禦史楊深秀摺〉,《戊戌變法檔案史料》,北京中華書局,1959,p.15.^ 宋伯魯〈掌山東道監察禦史宋伯魯摺〉,《戊戌變法檔案史料》,北京中華書局,1959,p.170.^ 《清實錄》^ 戊戌變法中的李鴻章 在光緒與慈禧中間老謀深算. [2014-04-02].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14-04-22). ^ 康南海緻北京電. 新聞報 (上海). 1917-03-14. 芝泉總理宜知民怨怒,虛心慮禍,以中國爲重,勿聽詭策,勿持成見,勿妄爲加入協約之舉,亟罷棄絕德之事
^ 命令 (PDF). 政府公報. 1917-07-17, (539號). 此次同謀造亂之康有為、劉廷琛、萬繩栻、梁敦彥、胡嗣瑗,均著京內外各軍警長官一體嚴緝
^ 命令 (PDF). 政府公報. 1918-03-16, (770號). 大總統令:……所有民國五年七月十四日及六年七月十七日通緝楊度、康有爲等之案,均準免予緝究,以示寬大。此令。中華民國七年三月十五日
^ 康有為把青島當做避暑之地,大部時間住在上海。^ 康有為有沒有移植過猴子睾丸?. 騰訊. [2014-04-05].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19-02-13). ^ 晚年信風水 康有為葬青島. [2013-06-20].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20-09-23). ^ 《大同書》,乙部 去國界合大地;丁部 去種界同人類。^ 康有為的理想國,你怕不怕?_騰訊網. [2015-11-20].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21-09-15). ^ 康有為在瑞典買下的小島價值幾何?相當于四之一個諾貝爾獎,真壕. [2021-09-30].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21-09-30). ^ 高拜石 <新編古春風樓瑣記>(四) P224^ 康有為曾密謀刺殺孫中山:下必殺令 稱"必除之". [2014年12月08日].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22-11-16). ^ 紅龍計劃中的容闳:“生不逢時”的“真正的愛國者”. |澎湃新聞. [2022-09-03].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22-09-03). ^ (簡體中文)澳洲雙打美女 康有為玄外孫女有中文名了. 馬來西亞東方日報. 2018-01-18 [2019-06-19].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21-11-29). ^ 尤杯最美女将是康有為曾孫女 小學就是廣告模特. 2012-05-24 [2019-03-11]. ( 原始内容存檔于2019-03-30). ^ “康有為后人”羽毛球人生 澳洲隊花早已名花有主. 2013-08-16 [2019-03-11].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21-09-15). ^ (簡體中文)尤杯最美女将是康有為曾孫女 小學就是廣告模特. 現代快報. 2012-05-24 [2019-03-11]. ( 原始内容存檔于2019-03-30).
書籍[
編輯] 趙爾巽等《清史稿》 - 康有為學術著作選《康南海自訂年譜》. 1992年9月第1版.
- 王明德《百年家族—康有為》,臺灣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ISBN 957-0411-38-4
研究書目[
編輯] - 康南海著 ; 中村不折, 井土靈山同譯:《
六朝書道論 (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 互聯網檔案館)》(東京:二松堂書店,1914)《六朝書道論》是日譯書名,原名即是《廣藝舟雙楫》。 - 蕭公權著,汪榮祖譯:《康有為思想研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8)。
- 汪榮祖:《康有為論》(北京:中華書局,2008)。
- 汪榮祖:〈
「吾學卅歲已成」:康有為早年思想析論 (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 互聯網檔案館)〉。 - 汪榮祖:〈
康有為章炳麟合論 (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 互聯網檔案館)〉。 - 汪榮祖:〈
打開洪水的閘門──康有為戊戌變法的學術基礎及其影響 (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 互聯網檔案館)〉。 - 汪榮祖:〈
也論戊戌政變前后的康有為 (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 互聯網檔案館)〉。 - 汪榮祖:〈
翻案與修正之辨:再論康有為與戊戌變法答黃彰健先生 (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 互聯網檔案館)〉。 - 羅久蓉:〈
康有為的歷史觀及其對時局與傳統的看法 (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 互聯網檔案館)〉。 - 吳展良:〈
晚清的「生元思想」及其非啟蒙傾向──以康有為與譚嗣同為中心 (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 互聯網檔案館)〉。 - 村田雄二郎:〈
康有為的日本研究及其特點 (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 互聯網檔案館)〉。
- 《康有為評傳》. 馬洪林著.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8年. (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
- 《康有為傳. 紀能文,羅思東著.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8年.
- 《康有為傳》. 童強著. 北京:團結出版社,1998年. (中國文化巨人叢書.近代卷)
- 《康有為》. 許殿才編著. 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6年. (愛國主義教育叢書)
- 《康有為》. 何金彜,馬洪林著. 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 (大儒列傳)
- 《康有為》. 西羽著.--天津:新蕾出版社,1993年. (中華曆史名人叢書/顧傳菁,李福田主編)
- 《康有為大傳》. 馬洪林著. 沈陽:遼甯人民出版社,1988年. 662頁
- 《康有為》. 馬洪林著.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中國近代史叢書)
- 《康有為》. 宋青藍著. 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3年. (中國曆代名人傳叢書)
- 《康有為》. 何雙生著. 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中國曆史小叢書)
- 《力挽狂瀾:戊戌政變新探》,雷家聖著,台北:萬卷樓,2004.
廣州 廣州曆史 廣州地名 廣州人 廣州話
地理 分區建制 越秀區 荔灣區 海珠區 天河區 白雲區 黃埔區 花都區 番禺區 南沙區 增城區 從化區 - 歷史建制
東山區 芳村區 蘿崗區
地點番禺 南海 越秀山 白雲山 西關 荔枝灣 東濠湧 西濠 陳塘 沙面島 二沙島 - 海心沙
天河 海珠
重要建築 五羊石像 中山紀念堂 粵海關 愛羣大酒店 省財廳 海珠橋 黃埔軍校 余蔭山房 南沙天后宮
古蹟 六榕寺 鎮海樓 五仙觀 石室 懷聖寺 陳家祠 光孝寺 赤崗塔 琶洲塔 四牌樓 廣府學宮 南海學宮 番禺學宮 廣州都城隍廟 仁威廟
經貿 商務區珠江新城 廣州雙塔
天河北商務區 琶洲西區 廣州國際金融城 白雲新城 白鵝潭商業區 番禺萬博商務區 黃埔灣中央商務區 廣州空港中央商務區
購物廣州友誼商店 廣百 新大新公司 北京路天河城 天河城廣場 太古彙 天環 廣州K11 天匯廣場 正佳廣場 萬菱匯 廣州天河領展廣場 廣州高德置地廣場 凱德樂峰廣場 富力海珠城 番禺天河城 雲門New Park 四海城
文體娛樂 遊樂廣州長隆旅遊度假區 長隆野生動物世界 長隆歡樂世界 長隆水上樂園 長隆飛鳥樂園 長隆國際大馬戲 長隆酒店 長隆熊貓酒店
南湖遊樂園 廣州融創文旅城 熱雪奇迹 融創水世界 融創樂園 融創體育世界
世界大觀已停業
觀光廣州塔 海珠廣場 花城廣場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廣州動物園 中央公園本地俗稱 永慶坊 北京路 新河浦
文教設施廣東省博物館 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 廣東科學中心 廣東美術館 廣東演藝中心 廣州圖書館 星海音樂廳 廣州大劇院 廣州藝術博物院 廣州博物館 廣州文化館 中國國家版本館廣州分館 廣州粵劇院 廣州大學城
體育場館廣東省人民體育場 廣東奧林匹克體育中心 天河體育中心 越秀山體育場 寶崗體育場 黃埔體育中心 廣州體育館 廣州寶能觀緻文化中心 廣州大學城體育中心 - 歷史場館
廣州流花體育館
高等教育 高等院校中山大學 暨南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華南農業大學 廣州醫科大學 廣州中醫藥大學 華南師範大學 廣東藥科大學 廣州體育學院 廣州美術學院 星海音樂學院 廣東技術師範大學 廣東财經大學 廣州大學 仲恺農業工程學院 廣東金融學院 廣東工業大學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南方醫科大學 廣東警官學院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
科研院所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 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能源科學與技術學院)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廣州化學研究所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 廣東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中共廣東省委黨校 廣東省農業科學院
交通 軌道交通廣州地鐵 廣州有軌電車 廣佛地鐵 廣東城際 廣珠城際鐵路 廣深鐵路 廣深港高速鐵路 穗深城際鐵路
道路交通廣州巴士 廣州無軌電車 廣州BRT 廣州的士
水上交通廣州水上巴士 南沙客運港 琶洲港 花尾渡歷史
交通樞紐廣州站 廣州東站 廣州南站 廣州白雲站 南沙站 廣州白雲國際機場
本土文化 粵語 粵菜 南番順 騎樓 西關大屋 早茶 廣東人 木屐 粵劇 粵曲 粵語流行音樂
老字號 王老吉 陳李濟 緻美齋 陶陶居 蓮香樓 太平館 廣州酒家 艷芳照相館 大同酒家 何濟公 潘高壽 三多軒 蛇王滿 大學鞋店 榮華樓
名人 趙佗 惠能 劉龑 崔與之 陳子壯 伍秉鑒 潘仕成 阮元 林則徐 洪秀全 鄧世昌 康有為 梁啟超 詹天佑 孫中山 胡漢民 馮如 許廣平 孫科 何香凝 葉劍英 陳寅恪 高劍父 冼星海 紅線女 彭加木 霍英東 鐘南山 何鏡堂 陳艾森 樊振東
歷史事件 秦攻百越之戰 南越國建立 漢平南越之戰 孫恩盧循之亂 創設廣州市舶司 廣州大屠殺 (唐代) 南漢國建立 黃蕭養之亂 廣州大屠殺 (清代) 一口通商 第一次鴉片戰争 第二次鴉片戰争 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會 廣東洪兵起義 乙未廣州起義 庚戌新軍起義 黃花崗起義 中華民國粵省軍政府建立 護法軍政府建立 第一次粵桂戰争 廣州市政公所建立 廣州中華民國政府建立 六一六事變 廣州商團事變 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建立 中國共産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省港大罷工 沙基慘案 廣州國民政府建立 毛澤東主辦廣州農講所 中山艦事件 廣州四一五事變 廣州起義 (1927年) 廣州國民政府(1931年)建立 西南政務委員會建立 兩廣事變 廣州戰役 (1938年) 南石頭大屠殺 中華民國政府遷都廣州 廣州戰鬥 (1949年) 廣州直轄 廣州交易會創辦 廣州東站事件 廣州吊勞改犯事件 成為沿海開放城市 成為計劃單列市 舉辦全國六運會 舉辦全國九運會 舉辦廣州亞運會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
主題 專題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乙未科殿試金榜 第一甲
賜進士及第
共3名駱成驤 -喻長霖 -王龍文 第二甲
賜進士出身
共100名蕭榮爵 - 吳緯炳 - 淩福彭 - 卓孝復 - 傅維森 - 曹汝麟 - 林開謇 - 雷鎮華 - 張繼良 - 齊耀琳 趙炳麟 - 劉嘉琛 - 趙增琦 - 潘齡臯 - 李瑞清 - 劉燕翼 - 葉芾棠 - 彭樹華 - 陳 枬 - 劉雲衢 胡思敬 - 郭 燦 - 談國楫 - 羅長裿 - 謝 馨 - 許受衡 - 朱永觀 - 呂 鈺 - 劉汝驥 - 何莘耕 袁緒欽 - 陳望林 - 聶延祜 - 吳 鈞 - 秦望瀾 - 蕭之葆 - 王 焯 - 興 廉 - 尹慶舉 - 李長華 孫榮枝 - 李最高 - 戴展誠 - 塗福田 - 謝榮熙 - 康有爲 - 李國材 - 葛毓芝 - 成連增 - 龔心釗 李翰芬 - 吳命新 - 徐孝豐 - 于疏枚 - 寸開泰 - 趙鶴齡 - 呂傳愷 - 胡 峻 - 趙世德 - 歐家廉 文 林 - 沈 桐 - 趙廷珍 - 傅蘭泰 - 汪世傑 - 吳建讓 - 王迺槃 - 金 鉽 - 張 濂 - 劉明華 宗室錫嘏- 廖基鈺 - 王荃善 - 世 榮 - 胡嗣芬 - 李增芳 - 趙黻鴻 - 陶 榮 - 孫紹宗 - 萬本端 顧壽椿 - 曹元弼 - 豐 和 - 李景驤 - 張世培 - 雷以動 - 吳鴻森 - 安文瀾 - 任錫純 - 林玉銘 陳恩棨 - 舒鴻儀 - 陳翰聲 - 張憲文 - 黃瑞蘭 - 汪贊綸 - 楊恩元 - 章 華 - 劉慶騏 - 馬汝驥 第三甲
賜同進士出身
共190名文同書 - 余炳文 - 曹邦彥 - 秦錫圭 - 張堯燊 - 魏元曠 - 陳恩洽 - 範國良 - 曲江宴 - 邢維經 江蘊琛 - 黃維翰 - 顧光照 - 葛亮維 - 金鏡芙 - 白嘉澍 - 高祖培 - 李之釗 - 周鳳鳴 - 王桐蔭 方朝治 - 李步沆 - 曹甡孫 - 黎敬先 - 石長信 - 李于鍇 - 黃秉濰 - 楊錫霖 - 潤 芳 - 蕭 榘 劉廷珍 - 黃樹棠 - 慶 隆 - 李若堃 - 鄭宗郇 - 李景祥 - 曠子椿 - 周 沆 - 劉蓉第 - 劉嘉斌 王繩武 - 高崧生 - 董觀瀛 - 蕭樹昇 - 宗室寶銘- 崔登瀛 - 彭錫蕃 - 崔保齡 - 李樂善 - 姚晉埏 榮春暉 - 趙家蕙 - 呂 篤 - 何業健 - 邱炳萱 - 都守仁 - 何重熙 - 貢士元 - 朱遠綬 - 王藎臣 張 鍇 - 劉德全 - 周之麟 - 林朝圻 - 廖鳴龍 - 桂 福 - 緻 善 - 王從禮 - 潘宜經 - 王德懋 瑞 徵 - 張仲儒 - 譚廷颺 - 王 恕 - 恒 善 - 謝元洪 - 景 溎 - 張翰先 - 王鳳文 - 李發宜 徐信善 - 李慶霖 - 王玉相 - 鄒增祜 - 張存諧 - 葉祖修 - 曹葆珣 - 林振光 - 高如恂 - 朱遠繕 豫 鹹 - 劉 輝 - 陳 侃 - 迎 喜 - 韓克敬 - 楊瑞鱣 - 陳 楨 - 楊雲卿 - 愛興阿 - 羅經權 黃葆初 - 林清照 - 朱 珩 - 楊道鈞 - 韋錦恩 - 劉興東 - 胡鑑瑩 - 張鳳臺 - 張緻安 - 何榮烈 呂正斯 - 孔慶堮 - 戴 光 - 繼 曾 - 姜良材 - 邢 驤 - 馬如鑑 - 錫 鐸 - 周丙榮 - 陳惠愷 呂鹹熙 - 淩洪才 - 藍 鏞 - 楊書勳 - 張錫鴻 - 楊允文 - 林宗奇 - 王桂枝 - 黃世澤 - 郭景象 張庚銘 - 姚炳熊 - 張樹楨 - 高暄陽 - 陳繼洋 - 吳星映 - 秦獻祥 - 汪春榜 - 王樹人 - 陳養源 梁士選 - 劉國良 - 林灏深 - 魏 倬 - 張之銳 - 李體仁 - 王寶田 - 米 穜 - 張志軒 - 王志昂 張俶瀾 - 余際春 - 王曜南 - 孫秉衡 - 朱應杓 - 鮑俊卿 - 邊三益 - 詹 愷 - 侯晉康 - 胡調元 王 伊 - 丁良佐 - 呂繼純 - 周捷三 - 張受中 - 劉 鍠 - 趙炳麟 - 陳 扆 - 石長佑 - 陳永昌 石寅恭 - 林向滋 - 秦紱卿 - 雷光甸 - 文 俊 - 吳江澂 - 陳 模 - 劉彤光 - 張 樸 - 德 銳 白子釗 - 郭兆祿 - 張拱辰 - 葛龍三 - 黃關同 - 羅良弼 - 劉林立 - 王熙元 - 步翔藻- 宗室海明 知貢舉 溥良(理左) - 楊頤(左副) 主考官 徐桐(正)(協、吏尚) - 啟秀(副)(理尚) - 李文田(副)(禮右) - 唐景崇(副)(閣學) 讀卷官 徐桐(協、吏尚) - 李文田(禮右) - 薛允升(刑尚) - 徐樹銘(兵右) - 廖壽恆(吏右) - 汪鳴鑾(工左) - 陳學棻(戶右) - 壽耆(閣學) 教習庶吉士 李鴻藻(禮尚) - 裕德(左都) 前一科:光緒二十年甲午恩科 · 後一科:光緒二十四年戊戌科
同科進士:光緒二十一年乙未繙譯科、 光緒二十一年乙未武科 規範控制 -
WorldCat Identities BIBSYS: 90964259 BNE: XX1758446 BNF: cb13205779b (data) CALIS: n2004449045 CBDB: 0088890 CiNii: DA04555470 CYT: AC000207483 FAST: 15791 GND: 118559761 HKCAN: 9811105267403406 ISNI: 0000 0001 2281 8856 J9U: 987007275804505171 LCCN: n50045955 NCL: 81242 NDL: 00367199 NKC: jx20081222014 NLA: 36732279 NLC: 000160704 NLK: KAC199631090 NLP: a0000002669336 NTA: 140571949 SELIBR: 66088 Sinica: 014792 SNAC: w6r226h9 SUDOC: 029466806 ULAN: 500336732 VIAF: 73995735
圖騰 20: 黃太陽 Yellow Sun
藍猴 波符 13 天的第 10 天
內在女神力: KIN.18 超頻的白鏡
PSI(行星記憶資料庫): KIN.174 超頻的白巫師
這天的星系印記是 KIN.140, 名號是 【行星的黃太陽】 、 【藍猴波符 之 行星黃太陽】 也可以是 【行星黃太陽.藍猴波符】 ,你比較喜歡哪一個稱號呢?
藍猴是20個波符中的第11個;智慧並不是單從學習就可以獲得的,更多的是在生活中的體驗及理解,透過各項的連結,我們徜徉在萬事萬物的美好與繽紛中,經歷過一次一次的玩耍,我們理解了,幽默不是詼諧而是笑看人生,不是嘲笑失意,而是自由揮灑生命,生命的本質不是嚴肅,是充滿著美麗與智慧,所謂的哀愁也是一種美麗的體驗,從古自今人們總是渴望的去追尋著那個並不存在的美好境界,然而當我們全心的投入這個有趣的花花世界,其實天堂其實就在不遠的前方。
KIN.140 位於 藍猴波符 13 天中的第 10 天,銀河音階為調性 10
調性 10 的名稱是行星,具有兩倍的顯化能量,能夠將之前儲備的經驗與積累,如實的展現在世人面前。
在藍猴波符 13 天中,我們可以在每一天的靜心中問自己一個問題,今天是藍猴波符的第 10 天,我的問題是:我在人世間的顯化是什麼?。黃太陽,能使我完成人世間的顯化。
今天的星際原型圖騰為黃太陽,我們稱之為主印記, 黃太陽是最後一個圖騰,象徵的經歷磨練考驗後的開悟者,也是支持他人心靈成長的光能導師。
每個主印記都蘊藏著五大神諭,除了中央的主印記外,上下左右各有一個圖騰,分別為右邊的【支持】圖騰、上方的【引導】圖騰、左邊的【挑戰擴展】圖騰及下方的【隱藏推動】圖騰。
黃太陽與藍風暴相互為對方的支持圖騰, 藍風暴支持著太陽,無須擔心的照耀著這個世界,有需要清理的地方,藍風暴的能量能夠使其重獲新生,太陽就穩穩妥妥妥的發光發熱,不需煩惱這一切無謂的瑣事。
黃太陽的引導依據KIN的調性不同會有五種可能性,KIN.140的引導圖騰是黃星星 , 遵循著黃星星的引導,我們體會到美是沒有條件的,所有的眼光都蘊藏著愛的包容,因為包容著所有的不同,所以所有人的一生的都可以盡情地釋放出原本真實的樣貌。
黃太陽與白狗相互為對方的挑戰擴展圖騰, 白狗是黃太陽的挑戰擴展,白狗對於認同的人事物能夠全然的付出全然的奉獻,而黃太陽貌似能夠將白狗的無私能量擴大到無邊無際,然而白狗跟黃太陽面臨的是相同的課題,就是須先走過全然愛自己的歷程,才能將將愛的能量用各種形式擴散出去。
黃太陽與紅龍相互為對方的隱藏推動圖騰, 太陽高掛天上照耀四方,本不須能量推動,然而紅龍創造新生的本質,能夠讓黃太陽對於自身的付出增添動力。
當我們能將五大神諭力量啟動合一時,將可發揮出 KIN.18 超頻的白鏡 的內在能量。
每年 3 月 19 日的 PSI(行星記憶資料庫)皆為 KIN.174 超頻的白巫師 ,PSI(行星記憶資料庫)是我們圖騰調性中,另一個更高維度的自己,也是另一個我們值得學習及體會的課題。
行星黃太陽的 KIN260 肯定句是:【我能夠全然自在地恣意展現專屬的智慧與美感】
另外就彩虹數字來說 1858 年 3 月 19 日 有著 陽性密碼 35/8(7級)、陰性密碼 29/11/2(5級)的數字能量。
每一個圖騰印記都有著值得探討的深意,每一個數字更有著特殊的能量與意義,更多資訊我們將持續更新,歡迎多多分享本站內容,也邀請您來本站 粉絲專頁 按個讚,感謝您。
祝福你,祝福我.你是我,我亦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