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大千
-
中華民國知名藝術家
維基百科: (1899年5月10日—1983年4月2日),本名張正權,後改名張援、張諠、張爰,小名季,字季爰, 法號大千, 別署大千 居士 、下裏港人、齋名大風堂、大風起兮, 中華民國當代知名 藝術家, 四川省 内江市人, 祖籍廣東 番禺 [來源請求] 。因其詩、書、畫與齊白石、 溥心畬齊名,故又並稱為“南張北齊”和「南張北溥」。與 黃君璧、 溥心畬以“渡海三家”齊名。廿多歲便蓄著一把大鬍子,成為張大千日後的特有標誌。曾與 齊白石、 徐悲鴻、 黃君璧、 黃賓虹、 溥心畬、 郎靜山等及西班牙立體派畫家 畢卡索交流切磋。 二次大戰結束之後,多次在世界各地辦畫展,包括 法國 巴黎、 英國 倫敦、 瑞士 日內瓦、 印度 新德裏、 比利時、 希臘、 西班牙、 新加坡、 泰國、 德國、 巴西、 美國及 香港等地。1958年,以寫意畫《秋海棠》被紐約國際藝術學會選為世界大畫家,並榮獲金獎。1974年,獲美國加州 太平洋大學名譽人文博士學位。 張大千1949年離開
中國大陸以後旅居世界各地。1976年後定居 台北市。1983年,台北故居捐給 國立故宮博物院成立「 張大千先生紀念館」。 生平[
編輯] 父張懷忠,早年從事
教育後從政,再改鹽業。母曾友貞是 天主教徒 [2] ,亦是當時知名的女畫家。兄弟十人,張大千排名第八;二兄張澤,號善孖,別號虎癡,以畫 虎名於世。姐張瓊枝,亦善畫,妹妹張敏是老麼。 1907年,随姐從母習畫,母曾氏善繪民間剪紙花卉。1911年9月就讀内江天主教福音學校(華美初等小學)。1914年,就讀重慶求精中學,后轉
江津中學。 張大千1916年冬與表姊
謝舜華定親,但謝舜華不幸病逝,感世事無常,便至松江禪定寺出家,法名大千。後二兄張澤迫其還俗,奉母命迎娶正室 曾慶蓉,育有一女。之前已先娶了二太太 黃凝素,共育有七子四女。1935年,張大千來到 北平,不久遇見“三夫人” 楊婉君,1917年生於北平。父親是一位彈月琴的藝人。自13歲登台演唱 京韻大鼓,是北平城南有名的曲藝演員。1935年10月的一天,楊婉君與張大千正式結婚,但並無生育。1949年,48歲的張大千娶了大女兒張心瑞的同學,18歲的徐雯波做四太太,育有兩子兩女。 1925年(民國十四年),與其二兄張澤居於
上海法租界西門路169號時,曾收藏了一幅明人張大風的《諸葛瑾像》,兩人以「大風堂」為畫室之名,收了許多 弟子。這些弟子,後來被稱為「大風堂畫派」。 1927年,張大千還有一名
朝鮮情人 池春紅,為 妓生出身,本欲納為妾,但遭父母反對,1939年因反抗 日軍 強姦後自殺。 張大千移居台灣後,經常到日本購買繪畫用具或裝裱字畫,下榻橫濱名園偕樂園。園主便介紹
山田喜美子小姐來照顧張大千的起居生活。山田年輕貌美,頗得大千歡心,他在自己的詩中描寫道:“親辇名花送草堂,真成白發擁紅妝;知君有意從君笑,笑我狂奴老更狂” ,偕樂園成了“白發紅妝”的安樂窩。此后,大千每到日本,山田必陪侍左右,大千夫人徐雯波在場,也不例外,而且與之同住一棟宅院。 年表[
編輯] - 1898年,生於四川内江。
- 1908年,開始習畫。
- 1911年,能畫
山水、 花鳥和 人物。 - 1916年,5月末放暑假回家途中被土匪綁架,土匪見其草書了得,就逼迫他做黑筆
師爺 [3] ,期間還跟随一個前清的舉人學作詩,直至9月土匪被民兵圍剿后才被其四家兄接回家。 - 1917年,與仲兄張澤留學
日本 京都,學習繪畫與染織。 - 1919年,返
上海拜 曾熙為師,曾熙為他取名“蝯”(省作“爰”)。在未婚妻謝舜華去世後,在 江蘇 松江禅定寺 出家,法號大千。后來又去 浙江 甯波觀宗寺、 杭州 靈隐寺, 黃元秀故居“放廬”。3月,被二兄 張澤逼迫還俗,奉母命歸川與曾慶蓉結婚 [4] 。婚後重返上海從師於李瑞清,曾李二師以清末遺老提倡書法、繪畫,受 石濤跟 八大山人的影響很深。在上海得識 吳昌碩、 黃賓虹、 王震、 馮超然、 魏樂唐、 吳觀岱、 吳待秋、 吳湖帆、 鄭午昌等。 - 1924年,在上海首次舉行個人畫展。
- 1931年,與兄張澤一同作為
唐 宋 元 明中國畫展的代表赴 日本。 - 1932年,移居
蘇州「 網師園」。 - 1933年,應
國立中央大學校長 羅家倫、藝術系主任 徐悲鴻之邀,出任中大藝術系教授。隔年辭職。 - 1938年,經上海、香港返四川,居
青城山 上清宮, 臨摹宋元名蹟。 - 1940年,赴
敦煌臨摹歷代壁畫(2年7個月),共摹276幅,並為 莫高窟重新編號。 - 1943年,出版《
大風堂臨摹敦煌壁畫》。 - 1947年,與
顏文樑、吳徵、吳湖帆等參與指導上海市美術館的籌建工作。 - 抗戰勝利後,先後在
法國 巴黎、 英國 倫敦、 瑞士 日內瓦和國內各地辦畫展。 - 1949年,
中國共產黨掌權,張大千前往 台灣,不久後避居 香港。 - 1950年,應
印度美術會之邀赴 新德裏舉行畫展,並留居印度 大吉嶺,其間曾去 阿旃陀石窟臨摹壁畫,以之與敦煌石窟壁畫作比較研究。在印期間所繪作品多精細工筆,且有《 大吉嶺詩稿》。 - 1951年,返回香港。翌年遷居
南美洲 阿根廷。 - 1953年,再移居
巴西 聖保羅和 摩基達斯克魯易斯市,購地150 畝,建中國式莊園「 八德園」。 - 1955年,將其藏畫在日本
東京出版《 大風堂名蹟》4冊。 - 1956年,赴
法國與 西班牙 立體派大師 畢卡索會見。開始將西方 立體主義的理念應用到 中國傳統 水墨畫上,並發展出了潑墨山水的風格。 - 1958年,以寫意畫《
秋海棠》被 紐約 國際藝術學會選為世界大畫家,並榮獲金獎。此後相繼在法國、 比利時、 希臘、 西班牙、瑞士、 新加坡、 泰國、 德國、英國、巴西、美國及香港等辦畫展。 - 1969年,移居
美國 濱海卡梅爾「 環篳庵」。居美期間是張大千創作的鼎盛期。旅美期間,張大千與魏樂唐,鄭月波等名家保持了數十年相知相惜的友誼。 - 1970年,經常在
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畫展,並捐贈畫作108幅給該館。 - 1972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辦四十年回顧展。
- 1974年,獲美國
加州 太平洋大學名譽人文博士學位。 - 1977年,回到
台灣定居在 台北市 外雙溪「 摩耶精舍」。 - 1979年,81歲時曾自書一聯:「獨自成千古,悠然寄一丘」,頗示心境。
- 1982年,獲
中華民國總統 蔣經國頒發中正勳章。 - 1983年,完成其一生最後一幅畫作《
廬山圖》。4月2日,因 心臟病復發逝世於台北,骨灰安葬於摩耶精舍後院梅丘立石下。同年10月,家屬將其台北故居捐給國立故宮博物院而成立「 張大千先生紀念館」。 - 1998年,國立故宮博物院舉辦《張大千與畢卡索繪畫聯展》。
- 2009年,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張大千110-書畫紀念特展》。
- 2010年5月17日,在
北京舉行的中國嘉德2010春拍近現代書畫專場上,張大千巨幅絹畫《愛痕湖》經過近60輪叫價,以 人民币一億零八十萬元的天價成交,這是中國近現代書畫首次突破億元。《愛痕湖》是1968年所作的巨幅絹本潑彩,寬76.2厘米,長264.2厘米,畫面描繪的是遠眺奧地利亞琛湖所見。 [5] - 2011年5月10日,為紀念張大千112歲誕辰,
Google的中文版首頁 Doodle標誌改成張大千的荷花畫作。 [6] - 2011年5月31日,《嘉藕圖》於香港蘇富比「梅雲堂藏張大千畫」專場以破紀錄1.9億港元成交。
[7] - 2013年1月21日,張大千的一幅《潑彩山水》巨作,山東濟南翰德迎春拍賣會書畫專場中,以2.5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天價成交,突破過往張畫作的拍賣價,同時創出中國書畫作品的成交新高。
- 2016年4月4日,《桃源圖》於香港蘇富比以2.7億成交,該畫高209公分、寬92.2公分,現為畫家史上第二高成交價作品。
[8] - 2019年4月1日,國立故宮博物院舉辦《巨匠的剪影—張大千120歲紀念大展》,其長女張心瑞、子張心澄、麼女張心聲皆出席開幕記者會。
- 2022年4月30日,張大千的《仿王希孟千裏江山圖》於香港蘇富比以3.7億港元成交,創下畫家拍賣紀錄
[9] ,該畫經過長達十八分鐘的激烈競投,逾五十口叫價,由亞洲私人收藏家購得。
代表作[
編輯] - 1947年《嘉藕圖》工筆花鳥(梅雲堂舊藏)
- 1948年
張大千《仿王希孟千裏江山圖》金碧工筆山水 [9] 該畫取王希孟《千裏江山圖》為題,以沒骨、青綠、金碧,共冶一爐,乃畫家為一九四八年五月上海《張大千近作展》畫展精製,後歸上海藏家孫志飛,除一九八三年借展上海博物院及中國美術館外,未有示人,2022年於蘇富比釋出。 - 《湖畔風景》(
潑彩山水圖):張大千於1972年74歲時,於美國加州十七哩海岸(17 Mile Drive)小半島所繪之公園湖畔風景潑彩山水圖(住居環蓽盦附近) - 《金箋峨嵋記青山中花》(潑彩山水圖)
- 1968年《春雲曉靄》潑彩山水
[10] - 1971年《可以橫絕峨嵋巔》(潑彩山水圖)
- 1973年《青城天下幽》潑彩山水圖
[11] - 1978年《長江江靜瀨船秋水釣魚》潑彩山水圖
- 1979年《闊浦遙山系列》潑彩山水圖、《摩耶精舍外雙溪》潑彩山水圖、巨幅金箋《金碧潑彩紅荷花圖》
- 1981年《台北外雙溪摩耶精舍》潑彩山水圖
- 1982年《桃源圖》
[8] 潑彩山水、《人家在仙堂》潑彩山水圖、《春雲曉靄》潑彩山水圖、大風堂作潑彩山水圖、《水殿幽香荷花圖》、《水墨紅荷圖》等作品。 - 1983年《廬山圖》潑彩山水圖
品類[
編輯] 張大千的創世紀「
潑墨」及「 潑彩」 畫法,經過數百幅 真跡原作名畫的分析與比對,大緻可歸納為四大類如下︰ - 〔1〕 開創於早期的「畫龍點睛(點景)式」「潑墨」及「潑彩」畫法︰仍以中國國畫之「工筆、寫意、鉤勒、設色、水墨等技法形式」為主,偶而在畫景之一角以「潑墨」及「潑彩」畫法點景之,如張大千1962年作《青城山通景屏》(潑墨)、張大千1983年作《廬山圖》(潑彩)等。
- 〔2〕 開創於中期的「粗潑細筆(寫意)式」「潑墨」及「潑彩」畫法︰改以中國國畫之「工筆、寫意、鉤勒、設色、水墨等技法形式」為輔,反而在大部份的畫紙上,以「潑墨」及「潑彩」畫法粗潑以成之。「以墨(彩)潑紙素,腳蹴手抹,隨其形狀為石、為雲、為水,應手隨意,圖出雲霞,染成風雨,宛若伸巧,俯觀不見其墨污之跡(見《唐朝名畫錄》)」。故「粗潑畫法」係隨「畫紙上的水流形狀之意」作成,並非是畫家之「筆意」所能確實控制自如。如張大千1968年作《瑞士奇峰》(潑墨)、張大千1966年作《瑞士紀遊》(潑彩)、張大千1966年作《愛痕湖》(潑彩)、張大千1976年作《山高水長》(潑墨)、張大千1977年作《秋山獨往》(潑墨潑彩)等。
- 〔3〕 開創於中晚期的「粗潑
抽象式」「潑墨」及「潑彩」畫法︰有些仍是以中國國畫之「工筆、寫意、鉤勒、設色、水墨等技法形式」為輔。畫紙上的絕大部分作畫內容,都是以「潑墨」及「潑彩」畫法粗潑以成之。其「粗潑畫法」也是隨「畫紙上的水流形狀之意」而成,並非是畫家之「筆意」所能確實控制自如。如張大千1965年作《幽谷圖》(潑墨潑彩)、張大千1965年作《瑞士冰壑》(潑彩)、張大千1967年作《瑞士雪山》(潑彩)、張大千1972年作《春山積雪》(潑墨潑彩)等。 - 〔4〕 開創於晚期的「細潑細筆式」「潑彩」畫法︰雖然有些仍是以中國國畫之「工筆、寫意、鉤勒、設色、水墨等技法形式」為輔,但卻已經「惜筆如金」。畫紙上的絕大部分作畫內容,都是以「潑彩」畫法細潑細筆以成之。這種畫法之困難度極高,因為畫家必須控制「潑彩渲染度」就如同手握「細筆」一般,不論是色彩之調合度與筆意,皆必須是「意到即筆到(潑到)」恰到好處,絲毫不容許有任何差錯,連作畫用紙之渲染度皆必須拿捏精準,完全無法「既然粗略潑之,即大概以成之。」。因為此種畫法相當耗時又耗工,沒有數十年的「潑墨」及「潑彩」畫功及足夠經驗,他人根本就是無法臨摹仿潑之,否則隻是糟蹋浪費自己的畫紙與顏料而已。因此成品並不多,見世作品也不多,因為張大千大都是以此種畫作成品贈送予國民黨黨國元老們欣賞居多。如張大千1978年(80歲)作《台灣橫貫公路合歡山鳥瞰金碧潑彩山水圖》(潑彩)
[1] (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 互聯網檔案館)、張大千1981年(83歲)作《夢入靑城天下幽人間仙境圖》(潑彩) [2] (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 互聯網檔案館)、張大千1982年(84歲)作《人家在仙堂潑彩山水圖》(潑彩) [3] (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 互聯網檔案館)等。
評價[
編輯] 齊白石:“一筆一畫,無不意在筆先, 神與古會。” 徐悲鴻:1936年,上海 中華書局出版《張大千畫集》, 徐悲鴻作序,推譽“五百年來一大千”。
弟子[
編輯] 張大千弟子多人,蔣中正夫人蔣宋美齡也曾與張大千習畫,而有成就者有
余作賦、 方召麐、 陳從周、 孫家勤、 楊恩典、 吳松峰、王永年、曹大鐵、何海霞、謝伯子、俞緻貞、胡力、黃獨峰、胡若思、慕淩飛、 胡爽盦、劉力上、汪德祖、吳青霞、王康樂、糜耕雲、厲國香、龍國屏、 梁樹年、 賴昌意、 蕭建初、 趙蘊玉、 謝臨風、 李深海、 孫雲生、胡夢痕、 胡立、 雷良玉、方天寶等人。 敦煌壁畫[
編輯] 張大千在
敦煌臨摹 壁畫時,因為喜歡早期的壁畫,而把外層的晚期壁畫剝去,使壁畫遭到破壞。除此之外,為了提高臨摹的準確性,直接用紙張或油泡紙貼在壁畫臨摹,導緻壁畫受損。而且還在壁畫上題跋,破壞了壁畫的原貌。後來,敦煌研究院的兩任院長 常書鴻及 段文傑先生都禁止使用這種方法臨摹。 [12] 2001年
[13] [14] 與2017年,張大千的畫作在澳門展出。其中包括了四川博物院收藏的張大千赴敦煌臨摹壁畫之作品 [15] ,以及赴敦煌前後時期之山水、人物作品,白描畫稿,書信,以及其自刻與使用的印章。注釋[
編輯] - 國曆:西元 1898 年 5 月 10 日 (二)
- 農曆:戊戌土狗年閏三月二十
- 13月亮曆: 太陽黃種子年11 月 9 日 ( 第 11 個月,第 2 周,第 2 天)
- NS 1.14.11.9:KIN.232 光譜的黃人
- 陽性生日密碼 32/5
- 陰性生日密碼 31/4
- 靈魂功課等級 + 4 - 3
- 第二組生命密碼
1898-06-08
您擁有兩組生日密碼,這組密碼與您的生日會交互影響您的個性及行動,如果運用得當將可發揮雙倍力量,但也有相互拉扯互不相讓的可能性。 - 名人生日密碼 彩虹數字 能量好感度計算 13月亮曆 合盤計算 我的流日 KIN 計算
圖騰 12: 黃人 Yellow Human
白風 波符 13 天的第 11 天
內在女神力: KIN.242 銀河星系的白風
PSI(行星記憶資料庫): KIN.208 宇宙的黃星星
這天的星系印記是 KIN.232, 名號是 【光譜的黃人】 、 【白風波符 之 光譜黃人】 也可以是 【光譜黃人.白風波符】 ,你比較喜歡哪一個稱號呢?
白風是20個波符中的第18個;言語的能量不亞於意識,因為意識只存於腦中、風中、宇宙中,而言語已經是半個具象的能量流動,尤其在溝通的過程中,我們宛如拿著能量發射器指向別人,善念聚成善能量投射善意能量場、惡意成為惡意劍刺向受話人,受話者的體會,會是特殊的能量接收轉化器,說好話亦不見得收到好結果,表達是需要不斷練習的,我們終將發現言語溝通會是主導未來地球走向的主要因素,善知識、善循環亦或是相互攻擊走向毀滅,就僅僅是眾人每一個念頭、每一句表達的聚合而已。
KIN.232 位於 白風波符 13 天中的第 11 天,銀河音階為調性 11
調性 11 的名稱是光譜,重點在於如何將個人特質在經歷蛻變後得以更加和諧進化。
在白風波符 13 天中,我們可以在每一天的靜心中問自己一個問題,今天是白風波符的第 11 天,我的問題是:我該如何釋放與放下?。黃人,能使我釋放與放下。
今天的星際原型圖騰為黃人,我們稱之為主印記, 黃人象徵智慧,善於思考,在自由與責任間尋求平衡,成熟的黃人能夠在選擇後勇於承擔,活出真正的自由。
每個主印記都蘊藏著五大神諭,除了中央的主印記外,上下左右各有一個圖騰,分別為右邊的【支持】圖騰、上方的【引導】圖騰、左邊的【挑戰擴展】圖騰及下方的【隱藏推動】圖騰。
黃人與藍手相互為對方的支持圖騰, 藍手讓黃人的思想得以展現,在藍手的巧思下,黃人心中的理想智慧得以具象化,透過實物的展現,讓一切不會僅僅停留在思維與意識中。
黃人的引導依據KIN的調性不同會有五種可能性,KIN.232的引導圖騰是黃人 , 黃人引導著我們崇尚智慧,探求內心的平靜能量,在一次次更深入看見自己內在的過程,我們能夠更清楚,所有的連結無須外求,我與內在的連結越緊密,生命將越加的繽紛。
黃人與白風相互為對方的挑戰擴展圖騰, 白風為黃人的挑戰擴展,黃人重思考,責任的議題在生活中如影隨形,相較於白風貌似不受控的無拘無束,黃人也許會不解而搖頭嘆息,然而當黃人能認識體會到白風的自在其實有其適切及必要性時,對於原本封閉拘謹的思考面向也許會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黃人與紅月相互為對方的隱藏推動圖騰, 黃人有可能在自我的意識或認知上感到懷疑阻礙,紅月的意識流動性,可以適時對這樣的情況給予衝擊與鼓勵,讓閉塞的思慮應運而開。
當我們能將五大神諭力量啟動合一時,將可發揮出 KIN.242 銀河星系的白風 的內在能量。
每年 5 月 10 日的 PSI(行星記憶資料庫)皆為 KIN.208 宇宙的黃星星 ,PSI(行星記憶資料庫)是我們圖騰調性中,另一個更高維度的自己,也是另一個我們值得學習及體會的課題。
光譜黃人的 KIN260 肯定句是:【我能夠突破內在設限,完整詮釋人生智慧】
另外就彩虹數字來說 1898 年 5 月 10 日 有著 陽性密碼 32/5(4級)、陰性密碼 31/4(3級)的數字能量。
每一個圖騰印記都有著值得探討的深意,每一個數字更有著特殊的能量與意義,更多資訊我們將持續更新,歡迎多多分享本站內容,也邀請您來本站 粉絲專頁 按個讚,感謝您。
祝福你,祝福我.你是我,我亦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