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優
-
中國演員
維基百科: (1957年4月19日—),河北 饒陽人, 中國大陸 一級演員,現任 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第十四屆會長、 中華全國總工會 文工團名譽團長,享受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3年憑藉電影《 大撒把》獲第13屆 中國電影金雞獎 最佳男主角。1994年主演 張藝謀執導的電影《 活著》,獲 第47屆坎城影展 最佳男演員獎,成為首位華人康城影帝。1998年、2002年和2004年三度獲得 大眾電影百花獎 最佳男主角獎。2011年8月憑藉《 趙氏孤兒》獲第14屆 中國電影華表獎最佳男演員獎。 生平[
編輯] 葛優的父親
葛存壯是老一代電影演員,從1950年代開始即扮演了大量銀幕人物,其中多以反面角色為多。主要作品有《 小兵張嘎》、《 紅旗譜》、《大清炮隊》等。他對葛優的表演水平的提高也有着很大的影響。而葛優的母親施文心是 北京電影制片廠的劇本編輯,妻子 賀聰是複外二小的美術教師,妹妹 葛佳也是《北影畫報》的編輯,一家可謂是電影世家。 葛優
中學畢業后來到北京郊區 插隊養豬。25歲時,進入全國總工會文工團,成為 話劇演員。1984年,葛優在《 盛夏和他的未婚妻》中扮演了一個小角色。1988年,葛優參演由 王朔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影片《 頑主》,并憑借此片獲得了 金雞獎最佳男演員獎的提名。1992年,參演由 北京電視台推出的電視系列輕 喜劇《 編輯部的故事》。這之后的10幾年間,葛優扮演了20多位不同的銀幕形象。這中間最成功的就是1993年 張藝謀執導,根據 余華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 活着》。在片中,葛優扮演從青年到老年時期的“福貴”,把一個嘗盡人間酸甜苦辣的小人物生動地展現在了觀衆的眼前,也将自身的演技發揮得淋漓盡緻,他也因此在1994年的 戛納電影節上奪得華人首位最佳男主角的影帝桂冠。 此外,在《
烈火金剛》( 何群導演,1991年)中他扮演的 僞軍小隊長頗有人情味和骨氣,跳出了傳統的反面角色的約束。接着,又在 黃健中的《過年》中飾演好色猥瑣又假正經的大姐夫,赢得了 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1993年 陳凱歌導演的影片《 霸王别姬》中葛優扮演的酷愛 京劇的「袁四爺」也是一個貌似不重要,卻極為精彩的人物。 葛優外型雖不出眾,但卻能突破傳統的表演套路,将小人物身上具有人性的一面挖掘出來,使其更貼近真實的生活。葛優以其光頭的形象和不慍不火的幽默風格,赢得了衆多觀衆的喜愛。從1997年起,他開始與
馮小剛導演合作并成為其首選男一号,共同拍攝了多部 賀歲片,一度成為中國賀歲片市場的最大赢家。 2011年12月1日,葛優與
英皇娛樂簽下為期5年共3部影片的合約。 [1] 2018年,葛優主演電影《
手機2》。 2019年2月4日,葛優首次參加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春節聯歡晚會演出,與 蔡明、 潘長江、 翟天臨、 喬杉合演小品《 “兒子”來了》。 影視作品[
編輯] 電影[
編輯] 上映年份 電影名 角色 備注 1985年 《 盛夏和她的未婚夫》 魏學進 《 山的女兒》 朱光金 《女兒樓》 住院精神病患者 1986年 《 情投意合》 柯年 1988年 《私奔》 狗剩 《 頑主》 楊重 《 代号美洲豹》 鄭賢平 1990年 《 大氣層消失》 技師 《 老店》 季公子 《 馬路騎士》 香港美食城老闆 《 有人偏偏愛上我》 美髮師 1991年 《 黃河謠》 黑骨頭 《 過年》 丁圖 《 烈火金剛》上下集 刁世貴 《 新潮姑娘》 《 喜劇明星》 葛老師 《 女人·TAXI·女人》 張改秀丈夫 《 悲喜人生》 導演 1992年 《 離婚大戰》 大明 《 決戰之后》 文強 《 上一當》 劉杉 又名《 滑稽人》 《 父子婚事》 大優 《大撒把》 顧顔 又名《 北京癡男怨女》 1993年 《 霸王別姬》 袁四爺 《 龍虎群英》 黎哈旺 《 寒冰》 單立人 又名《 消失的女人》 1994年 《 天生膽小》 管所長 《 活着》 福貴 1996年 《 半生緣》 祝鴻才 《 秦頌》 高漸離 1997年 《 有話好好說》 民警 《 甲方乙方》 姚遠 1998年 《 不見不散》 劉元 1999年 《 沒完沒了》 韓冬 《 蝴蝶的微笑》 康平 2001年 《 大腕》 尤優 2003年 《 卡拉是條狗》 老二 《 手機》 嚴守一 2004年 《 天下無賊》 黎叔 2005年 《 窒息》 沈潇 2006年 《 夜宴》 厲帝 2007年 《十品》 寇準 《 紅美麗》Shanghai Red 馮先生 《 命運呼叫轉移》之〈山區〉 老三 《納妾》 老李 2008年 《 桃花運》 王莽 《 非誠勿擾》 秦奮 2009年 《 氣喘籲籲 》李強 《 建國大業》 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團長 客串 2010年 《 趙氏孤兒》 程嬰 《 讓子彈飛》 馬邦德 《 非誠勿擾2》 秦奮 2013年 《 私人訂制》 楊重 2014年 《 一步之遙》 項飛田 2016年 《 羅曼蒂克消亡史》 陸先生 2017年 《 決戰食神》 洪七 2018年 《 斷片之險途奪寶》 牙叔 2019年 《 我和我的祖國》 張北京 《 兩隻老虎》 張成功 2020年 《 我和我的家鄉》 張北京 2021年 《 古董局中局》 付貴 2023年 《 非誠勿擾3》 秦奮 電視劇[
編輯] 年份 劇名 角色 合作演員 1990年 《 圍城》 李梅亭 陳道明、 英達、 呂麗萍 1991年 《 編輯部的故事》 李冬寶 呂麗萍、 侯耀華、 張瞳、 童正維 1992年 《北洋水師》 何 景 馮小甯、 陳寶國、 陳道明、 王志飛 1993年 《我愛我家》 紀春生(客串) 宋丹丹、 文興宇、 楊立新、 梁天、 關淩 1995年 《北京深秋的故事》 陳寶國、 吳越、 李亞鵬、 胡軍、 廖凡、 夏力薪 1996年 《上海人在東京》 邱明海 陳道明、 邵兵、 阮丹甯、 于慧、 吳冕、 修建、 風間杜夫、 高橋惠子、 伊原剛志、 小林昭二、 山本未來、 本多RuRu 1997年 《 寇老西兒》 寇準 陳道明、 瞿穎、 何賽飛 1999年 《離婚》 老李 陶虹、 傅彪、 丁志文 獎項[
編輯] 年份 頒獎典禮 獎項 作品 角色 結果 1991 第3屆 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 金鳳凰獎 表演學會獎 《 過年》 丁圖 獲獎 1992 第15屆 大衆電影百花獎 最佳男配角 獲獎 第10屆中國電視 金鷹獎 最佳男主角 《 編輯部的故事》 李冬寶 獲獎 1993 第13屆 中國電影金雞獎 最佳男主角 《 大撒把》 顧顏 獲獎 1994 第47屆 戛納電影節 最佳男主角 《 活着》 福貴 獲獎 1998 第5屆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最受歡迎男演員 《 甲方乙方》 姚遠 獲獎 第21屆 大衆電影百花獎 最佳男演員 獲獎 2002 第09屆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最受歡迎男演員 《 大腕》 尤優 獲獎 第25屆 大衆電影百花獎 最佳男演員 獲獎 第2屆 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最佳男主角 獲獎 2003 第10屆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最受歡迎男演員 《 卡拉是條狗》 老二 獲獎 第23屆 中國電影金雞獎 最佳男主角 提名 2004 第4屆 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最佳男主角 獲獎 第27屆 大衆電影百花獎 最佳男主角 《 手機》 嚴守一 獲獎 第4屆 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最受歡迎男演員 獲獎 2010 第30屆 大衆電影百花獎 最佳男主角 《 非誠勿擾》 秦奮 提名 2011 第14屆 中國電影華表獎 優秀男演員 《 趙氏孤兒》 程嬰 獲獎 第18屆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 最佳男演員 獲獎 第6屆 亞洲電影大獎 最佳男主角 提名 第11屆 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最佳男主角 《 讓子彈飛》 馬邦德 獲獎 第48屆金馬獎 最佳男主角 提名 2012 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男主角 提名 - 2009年:
- 第12屆中國電影表演學會
金鳳凰獎-評委會特别獎(《 氣喘籲籲》、《 非誠勿擾》) - 12月擔任首屆
澳門國際電影節主席
- 第12屆中國電影表演學會
- 2011年:
- 第11屆
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百家傳媒年度緻敬電影人(《 非誠勿擾1、2》《 讓子彈飛》《 趙氏孤兒》) - 第四屆百度娛樂沸點“最熱門内地男演員”
- 2010-2011影響世界華人盛典“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 2011年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 新浪2010網絡盛典“年度電影男演員”
- 第五屆娛樂大典“年度最具影響力電影男演員”、“年度電影榜樣人物”
- 第11屆
- 2013年:
- 2013年9月9日起任
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第十四屆理事會會長
- 2013年9月9日起任
- 2014年:
- 獲法國外交部長頒發
法蘭西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 [2]
- 獲法國外交部長頒發
參考文獻[
編輯] ^ 孫琳琳.葛優?與英皇簽下五年約 旗下藝人示好甘做小配角. 新華網. [2011-12-02]. ( 原始内容存檔于2011-12-06). ^ 葛優被授予法國文學藝術騎士勳章. 新華網. 2014年4月17日. ( 原始内容存檔于2014年5月3日) (中文).
外部鍊接[
編輯] 葛優在互聯網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 葛優在香港影庫上的簡介
坎城影展 最佳男演員獎 1946年–1959年 雷·米蘭(1946年) 愛德華·羅賓遜(1949年) 邁克爾·雷德格雷夫(1951年) 馬龍·白蘭度(1952年) 夏勒·瓦奈 (1953年)史賓塞·屈賽 / 《大家庭》全體演員(1955年) 約翰·克茲米勒 (1957年)保羅·紐曼(1958年) 布雷福德·迪曼 /狄恩·史達威爾 / 奧森·威爾斯(1959年)
1960年–1979年 安東尼·柏金斯(1961年) 狄恩·史達威爾 / 傑森·羅伯茲 / 羅夫·理查森 /莫瑞·梅爾文 (1962年)李察·哈裏斯(1963年) 安塔·帕傑爾 /薩羅·烏爾濟 (1964年)泰倫·史坦普 (1965年)帕爾·奧斯卡森 (1966年)奧戴德·科特雷 (1967年)讓-路易·特蘭蒂尼昂(1969年) 馬切洛·馬斯楚安尼(1970年) 裏卡多·庫喬拉 (1971年)尚·揚安 (1972年)吉安卡羅·吉安尼尼 (1973年)傑克·尼克遜(1974年) 維托裏奧·加斯曼(1975年) 荷西·路易斯·高梅茲 (1976年)費南多·雷伊 (1977年)強·沃特(1978年) 傑克·李蒙(1979年)
1980年–1999年 米歇爾·皮可利 (1980年)烏戈·托格內吉 (1981年)傑克·李蒙(1982年) 吉昂·馬利亞·沃隆特 (1983年)阿佛雷多·蘭達 /佛朗西斯科·拉霸 (1984年)威廉·赫特(1985年) 米歇爾·布朗 /鮑伯·霍金斯(1986年) 馬切洛·馬斯楚安尼(1987年) 佛瑞斯特·惠塔克(1988年) 詹姆斯·史班德(1989年) 傑哈·德巴狄厄(1990年) 約翰·特托羅(1991年) 提姆·羅賓斯(1992年) 大衛·休裏斯(1993年) 葛優(1994年) 喬納森·普雷斯 (1995年)帕斯卡·杜奎奈 /丹尼爾·奧圖(1996年) 西恩·潘(1997年) 彼得·穆蘭(1998年) 艾曼鈕·斯高提 (1999年)
2000年–2019年 梁朝偉(2000年) 班諾·馬吉梅 (2001年)奧利維耶·古賀梅(2002年) 穆薩法·歐茲德米 /馬莫·阿敏·托普拉(2003年) 柳樂優彌(2004年) 湯米·李·瓊斯(2005年) 賈梅·德布茲 / 沙米·納西利 / 洛契迪·森姆 / 山米·布亞拉 /伯納德·布蘭卡恩 (2006年)康斯坦丁·拉朗尼柯(2007年) 班尼西歐·狄奧·托羅(2008年) 克裏斯多夫·華茲(2009年) 哈維爾·巴登 / 艾利歐·傑曼諾(2010年) 尚·杜賈丹(2011年) 麥茲·米克森(2012年) 布魯斯·鄧恩(2013年) 提摩西·司伯(2014年) 萬桑·藍東(2015年) 沙哈布·侯賽尼(2016年) 瓦昆·菲尼克斯(2017年) 馬切洛·馮提 (2018年)安東尼奧·班德拉斯(2019年)
2020年至今 - 因
COVID-19疫情停辦(2020年) 卡賴伯·蘭裏·瓊斯(2021年) 宋康昊(2022年) 役所廣司(2023年)
中國電影金雞獎 最佳男主角 1980年代 - 1981:空缺
- 1982:
張雁 - 1984:
董行佶、 楊在葆 - 1985:
呂曉禾 - 1986:
劉子楓 - 1987:
劉文治 - 1988:
張藝謀 - 1989:
陶澤如、 謝園
1990年代 - 1990:
盧奇 - 1991:
李雪健 - 1992:
王鐵成 - 1993:
葛優 - 1994:
李保田 - 1995:
李仁堂 - 1996:
高明 - 1997:
劉佩琦 - 1998:
馮鞏 - 1999:
滕汝駿
2000年代 - 2000:
陳道明 - 2001:
戈治均 - 2002:
甯才 - 2003:
夏雨 - 2004:
劉烨 - 2005:
成龍 - 2007:
富大龍 - 2009:
吳剛
2010年代 - 2011:
孫淳 - 2013:
張國立、 黃曉明 - 2015:
張涵予 - 2017:
鄧超 - 2019:
王景春
2020年代 - 2020:
黃曉明 - 2021:
張譯 - 2022:
朱一龍 - 2023:
梁朝偉
最佳故事片 最佳導演 最佳導演處女作 最佳編劇 最佳男主角 最佳女主角 最佳男配角 最佳女配角 最佳美術片 最佳音樂 最佳錄音 最佳攝影 最佳剪輯 終身成就獎 最佳外語片
大衆電影百花獎 最佳男主角 1960年代 崔 嵬 (1962) 張 良 (1963)
1980年代 李仁堂 (1980) 達式常 (1981) 王心剛 (1982) 嚴順開 (1983) 楊在葆 (1984) 呂曉禾 (1985) 楊在葆 (1986) 姜 文 (1987) 張藝謀 (1988) 姜 文 (1989)
1990年代 古 月 (1990) 李雪健 (1991) 王鐵成 (1992) 古 月 (1993) 李保田 (1994) 李仁堂 (1995) 張國立 (1996) 高 明 (1997) 葛 優 (1998) 趙本山 (1999)
2000年代 潘長江 (2000) 王慶祥 (2001) 葛 優 (2002) 盧 奇 (2003) 葛 優 (2004) 吳 軍 (2006) 張涵予 (2008)
2010年代 陳 坤 (2010) 文 章 (2012) 黃曉明 (2014) 馮紹峰 (2016) 吳 京 (2018)
2020年代 黃曉明 (2020) 張 譯 (2022)
最佳故事片 最佳導演 最佳編劇 最佳男主角 最佳女主角 最佳男配角 最佳女配角 最佳新人獎
中國電影華表獎 優秀男演員 1993朱 旭
2001王學圻、 王慶祥
2013黃曉明、 劉之冰 1994李保田
2002侯 勇、 王 霙
2016劉德華 1995李仁堂
2003劉佩琦、 盧 奇
2018吳 京 1996高 明
2004劉 威、 周小斌
2023張 譯、 劉 烨 1997劉佩琦、 傅學成
2005濮存昕、 吳 軍 1998唐國強
2007陳 坤、 富大龍 1999邵 兵、 趙本山
2009張涵予、 果靜林 2000陳道明、 李雪健
2011葛 優、 李雪健 前身為中國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影片獎最佳男演員(1993-94)
優秀導演 · 優秀編劇 · 優秀女演員 澳門國際電影節 金蓮花獎最佳男主角 - 2009:
朱旭 - 2010:
蘇有朋 - 2011:
甄子丹 - 2012:
喻恩泰 - 2013:
黃秋生 - 2014:
任達華 - 2015:
狄龍 - 2016:
胡軍、 李雪健 - 2017:
葛優 - 2018:
陳建斌、 王力宏 - 2019:
于謙 - 2020:
張譯 - 2021:
謝霆鋒 - 2022:
陳寶國
最佳編劇 最佳男主角 最佳女主角 最佳男配角 最佳女配角 最佳導演 最佳攝影
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 最佳表演藝術演員 2000年代 - 2003
李保田(男)/ 範志博(女) - 2004
侯 勇(男)/ 王 姬(女) - 2006
李幼斌(男)/ 劉 佳(女) - 2008
李幼斌(男)/ 蔣雯麗(女)
2010年代 - 2010
孫紅雷(男)/ 闫 妮(女) - 2012
吳秀波(男)/ 宋 佳(女) - 2014
王洛勇(男)/ 劉 濤(女) - 2016
李雪健
前身為最佳男女主角獎,2003年起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簡稱金鷹節)增設的獎杯(水晶杯),2016年起男女合併第2·4·11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男主角 2001梁朝偉
2007富大龍
2013梁家輝
2019王景春 2002胡軍、 葛優
2008張涵予
2014張家輝 2003黃秋生、 姜文
2009範偉
2015秦昊 2004劉德華、 葛優
2010陳文彬
2016馮小剛 2005方中信
2011葛優
2017許冠文 2006梁家輝
2012劉青雲
2018段奕宏 註:2001-2003年稱為最佳男演員,2002年-2004年分為港台、内地兩個類别。2017年改為年度專業推薦。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新演員 · 最佳編劇 · 最佳導演 · 最佳電影 · 年度緻敬電影人 第11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年度緻敬電影人 2005劉德華
2012于冬
2019姚晨 2007劉德華
2013婁烨 2008陳沖
2014江志強 2009許鞍華
2015黃建新 2010韓三平、 黃建新
2016王中磊 2011葛優
2017章子怡 註:2005、2007年稱為年度傑出電影人,2006年空缺。2017年改為年度緻敬電影工作者。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新演員 · 最佳編劇 · 最佳導演 · 最佳電影 · 年度緻敬電影人 曆屆中國電影金鳳凰獎獲得者 第一屆(1987年) 表演學會獎 潘虹 魯非 張力維 于紹康 馬崇樂 李羚 劉曉慶 黃小雷 岳紅 巫剛 張帆 朱時茂 周裏京 娜仁花 邸力 劉庭堯 孫敖 劉雪婷 金毅 李顯剛 劉文治 傅藝偉 林強 向梅 李緯 吳雲芳 張偉欣 王馥荔 王詩槐 毛永明 達式常 楊在葆 李梓 張天喜 張小磊 夏宗佑 辛明 許還山 智一桐 張豐毅 王詠歌 陳裕德 胡爾西德·吐爾地 奶峁爬 恩和森
第二屆(1989年) 表演學會獎 劉曉慶 姜文 陳佩斯 沈丹萍 葛存壯 袁苑 趙軍 趙有亮 方子哥 張嬿 黃梅瑩 宋春麗 馮恩鶴 趙恒多 謝園 柳健 李真 劉威 林強 楊曉丹 寇振海 楊在葆 奇夢石 吳競 吳海燕 翟乃社 呂麗萍 劉瓊 喬榛 劉延 陳銳 于莉 穆牧 高明 潘虹 孫敏 朱琳 丁一 胡爾西德·吐爾地 薩仁高娃
第三屆(1991年) 表演學會獎 孫松 張光北 李雪健 呂麗萍 陳寶國 陳道明 葛優 趙軍 林默予 謝園 蘇熒 胡連華 奇夢石 張豐毅 王志剛 左翎 孫淳 湯唐明 古力扎爾·鐵木爾 艾麗娅
特别榮譽獎 邸力 趙子岳 項堃 謝添 胡朋 黎莉莉 浦克 劉瓊 吳茵 宣景琳 顧也魯 舒適
第四屆(1993年) 表演學會獎 王鐵成 趙麗蓉 許晴 曹翠芬 宋佳 葛優 馮鞏 馬紹信 趙奎娥 鞏俐 宋曉英 奚美娟 牛犇 陶慧敏 普超英 許還山 雷漢 吳冕 吐依貢·阿合買德
特别榮譽獎 陳強 淩元 陳立中 張雁 歐陽儒秋 張瑞芳 白楊 張伐 李緯 白穆 鮑方 呂玉堃
特别貢獻獎 成龍 張國榮 斯琴高娃 夏夢 張艾嘉 柯俊雄 林青霞 秦漢
第五屆(1995年) 表演學會獎 李仁堂 方子哥 牛振華 趙小銳 趙曉明 荊明華 巫剛 王志文 周裏京 劉之冰 肖榮生 甯靜 何賽飛 徐松子 徐東方 戈治均 潘虹 木拉丁 巴森 艾麗娅
特别榮譽獎 于藍 孫道臨 秦怡 喬奇 陳述 王丹鳳 史進
第六屆(1997年) 表演學會獎 郭碧川 甯靜 鄭衛莉 高明 池華瓊 吐爾洪 曹翠芬 金鑫 宋春麗 黃素影 胡爾西德·吐爾地 奚美娟 于慧 劉佩琦 張國立 曹景陽 丁嘉麗 邵兵
第七屆(1999年) 表演學會獎 王學圻 白雪雲 何麟 馮鞏 艾麗娅 孫敏 陶虹 徐光明 許叔惠 黃磊 劇雪 張小童 唐國強 徐帆 葛存壯 傅學誠 潘予 徐靜蕾 塗們 濮存昕
第八屆(2001年) 表演學會獎 潘粵明 蔣雯麗 李雪健 傅彪 雷明 陳瑾 陶虹 袁泉 劉琳 姜武 徐帆 鞏俐 尤勇 丹增卓嘎 哈斯高娃
特别榮譽獎 王潤身 仲星火 李長華 林默予 梁音
終身成就獎 謝添
第九屆(2003年) 表演學會獎 王霙 王志文 王學圻 盧奇 吐依貢·阿合買德 吳竟 張棪琰 陳紅 周莉 侯勇 娜仁花 倪萍 袁泉 陶紅 鄂布斯 黃宏 黃海波
特别榮譽獎 中叔皇 劉江 印質明 曲雲 楊靜 裏坡 郭允泰 鐵牛 溫錫瑩
終身成就獎 張瑞芳
第十屆(2005年) 表演學會獎 趙薇 姜文 劉威 劉烨 余男 吳軍 範偉 夏雨 蔣雯麗 蔣勤勤 郭曉冬 黃磊
特别榮譽獎 莎莉 馮奇 管宗祥 師偉 龐學勤 曹會渠 劉世龍
傑出成就獎 成龍
終身成就獎 于藍 陳強 秦怡 孫道臨
第十一屆(2007年) 表演學會獎 王伍福 劉藝 劉佳 朱媛媛 李幼斌 李冰冰 陳坤 陳寶國
新人獎 高圓圓 車永莉 黃奕 鐘秋
特别榮譽獎 李健 王蓓 方輝 黃宗洛 智一桐 朱旭
終身成就獎 于洋
第十二屆(2009年) 表演學會獎 馬伊琍 王奎榮 車永莉 鄧超 巫剛 苗圃 範冰冰 聶遠 黃渤 黃曉明 顔丹晨 顔丙燕 劉勁 蘇麗 馬曉偉 張涵予
新人獎 余少群 李光潔 呂玉來 周揚 啟星 袁文霆 溫桂钰 蔣婧
評委會特别獎 趙薇 葛優
特别榮譽獎 錢千裏 李丁 陳志堅 向隽殊 白德彰 張勇手 陶玉玲 牛犇 黃宗英 崔超明
終身成就獎 田華 王心剛 王曉棠 張良
第十三屆(2011年) 表演學會獎 馬以 文章 王雅捷 任程偉 孫維民 楊立新 吳剛 陳建斌 苗苗 範志博 果靜林 周迅 周小斌 居文沛 段奕宏 祖峰 姚晨 啟星 謝潤
新人獎 王嘉 王珞丹 白靜 劉倩 肖韻 張默 姚笛 蒲巴甲 戴佳佳
特别獎 蘇有朋
特别榮譽獎 葉琳琅 劉冠雄 孫永平 張莺 袁霞 魯非
第十四屆(2013年) 表演學會獎 陸毅 沙溢 孔維 張雨绮 倪大紅 王千源 郭濤 王靜 石琳 張曦文 魏一 何政軍 劉之冰 丁柳元 王嘉 張嘉益 馮遠征 秦海璐
新人獎 劉岳 李東學 宋洋 張一山 雷佳音 馬思純 李木子 楊紫 闵春曉
終身成就獎 王丹鳳
特别榮譽獎 馬精武 安琪 許還山 孫羽 吳素琴 趙汝平 柳傑 賀小書 徐才根 高正
第十五屆(2015年) 表演學會獎 王景春 成泰燊 吳秀波 陳道明 黃渤 黃曉明 闫妮 胡爾西德·吐爾地
新人獎 董子健 阿旺仁青 張佳甯 奚望 古力娜扎
學會貢獻獎 李苒苒 劉詩兵 崔新琴 錢學格 蔡鑒洲 黃小雷
特别榮譽獎 王鐵成 王蘇娅 任申 向梅 嚴翔 嚴順開 李志輿 鄭振瑤 莫梓江 黃非
終身成就獎 謝芳
第十六屆(2017年) 表演學會獎 馬恩然 陶澤如 郭曉東 陳建斌 段奕宏 侯天來 王馥荔 馬思純 顔丙燕 楊子姗 葛曉鳳
新人獎 劉芮麟 張博宇 王梓程 張楚楚 戴卓凝
特别榮譽獎 盧桂蘭 畢鑒昌 劉子楓 達式常 吳文華 李長樂 金迪 袁玫 俞平 祝希娟 梁波羅 焦晃 雷恪生
終身成就獎 陶玉玲 牛犇 袁霞
第十七屆(2019年) 表演學會獎 于和偉 朱亞文 阿旺仁青 徐峥 黃軒 黃志忠 萬茜 馬伊琍 艾麗娅 陳瑾 趙靜 海清
新人獎 王俊凱 鄒元清 迪麗熱巴·迪力木拉提
特别榮譽獎 石維堅 呂中 朱曼芳 喬榛 劉延 劉文治 吳雲芳 高放 張亮 張沖霄
終身成就獎 張勇手 祝希娟
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男演員 1994
胡亞捷
2001張國立
2008張涵予
2015秦昊 1995
牛振華
2002傅彪
2009甄子丹
2016馮小剛 1996
李仁堂
2003孫紅雷
2010黃渤
2017張譯 1997
朱旭
2004範偉
2011葛優
2018張震 1998
王學圻
2005夏雨
2012李雪健
2019徐峥 1999
滕汝駿
2006濮存昕
2013黃渤 2000
姜武
2007李易祥
2014張家輝 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獎年度男演員 2005
李雪健
2017張譯 2011
王學圻
2018塗們 2012
葛優
2019王傳君 2013
黃渤
2020王景春 2014
徐崢
2015
廖凡
2016
馮小剛
註:2005年獎項名稱為「最佳男演員」。2006-2010年停辦。1905-2004年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 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評選 1905-1949年(35人) 上官雲珠 于洋 于藍 王人美 王丹鳳 馮喆 田方 白楊 石揮 劉瓊 孫道臨 阮玲玉 吳茵 吳楚帆 張平 張瑞芳 李緯 陳強 周璇 金山 金焰 胡蝶 趙丹 項堃 秦怡 袁牧之 陶金 黃宗英 舒適 舒繡文 謝添 藍馬 鮑方 黎莉莉 魏鶴齡
1949-1976年(34人) 于是之 王心剛 王玉梅 王曉棠 王馥荔 盧燕 歸亞蕾 田華 仲星火 劉曉慶 成龍 張良 張瑜 張艾嘉 李小龍 李仁堂 李默然 楊在葆 周潤發 龐學勤 林青霞 郎雄 柯俊雄 祝希娟 趙子岳 趙麗蓉 唐國強 夏夢 秦漢 郭振清 陶玉玲 崔嵬 謝芳 潘虹
1976-2004年(31人) 王志文 王鐵成 甯靜 劉佩琦 劉德華 呂麗萍 鞏俐 朱旭 宋春麗 張豐毅 張國榮 張曼玉 李連傑 李保田 李雪健 陳沖 陳佩斯 陳寶國 陳道明 周星馳 鄭振瑤 姜文 奚美娟 梁家輝 梁朝偉 梅艷芳 章子怡 斯琴高娃 葛優 蔣雯麗 濮存昕
新中國成立70周年全國十佳電影男演員孫道臨 王心剛 于洋 成龍 周潤發 葛優 劉德華 周星馳 梁朝偉 黃渤
注:2019年“1978卓越大獎”新時代國際電影節組委會聯合第27屆華鼎獎組委會公布,按照人物年齡由大到小排列優秀電影藝術家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評選 丁建華 于彥夫 牛 犇 王丹鳳 王為一 王玉梅 王好為 王啟民 王潤身 王馥荔
馮小甯 盧 奇 喬 榛 劉曉慶 孫 周 孫飛虎 朱永德 許還山 達式常 何 群
吳子牛 宋春麗 張國立 張建亞 張笑天 李保田 楊在葆 蘇叔陽 陳 述 陳佩斯
陳家林 陳道明 鄭振瑤 姜 文 胡炳榴 趙煥章 淩 元 唐國強 奚美娟 郭 維
陶澤如 顧也魯 顧長衛 高 明 黃健中 童自榮 舒 适 葛 優 魯彥周 滕文骥
參見:國家有突出貢獻電影藝術家 中國電影家協會第七屆理事會 2003年12月-2008年12月名譽主席 謝鐵骊 主席 吳贻弓 副主席 李平分 李前寬 李雪健 奚美娟 康健民 童 剛 謝 飛 塞 夫 潘 虹
秘書長 康健民 副秘書長 汪菊平 陳若穎 柳秀文(增選) [注 1]
理事 于 洋 于海豐 萬迪基 馬維幹 王人殷 王學武 王蜀靈 王霆鈞 韋 廉 尹 儉 鄧晨曦 艾立群 馮 鞏 馮小甯 馮小剛 吐依貢·阿合買提 呂曉明 朱 旭 朱永德 喬 榛 伍匡文 延藝雲 仲呈祥 任仲倫 劉玉春 劉揚春 關楠屏 許朋樂 蘆 葦 李 羚 李平分 李廷芝 李京盛 李春武 李前寬 李湧浩 李雪健 李康生 李歇浦 楊 樸 楊志剛 楊步亭 楊洪濤 楊雪培 肖桂雲 吳贻弓 何 麟 何志雲 何國華 汪 帆 汪菊平 宋江波 宋春麗 張 平 張豐毅 張元民 張藝謀 張丕民 張連生 張會軍 張國立 張國民 張和平 張笑天 張海濤 陳華生 陳興蕾 陳玖元 陳若穎 陳國富 陳凱歌 陳佩斯 陳景亮 陳推功 林達信 林曉峰 林漁安 明振江 帕巴群增 金國平 周 炜 周丕學 周志友 周建萍 龐 敏 鄭洞天 鄭曉龍 胡爾西德·吐爾地 趙為恒 趙國光 鐘曼君 皇甫馥華 姜 文 洪兆惠 賀子壯 顧欣台 黃會林 奚美娟 陶澤如 黃亞洲 黃統榮 黃蜀芹 薩仁托娅 常光希 閻于京 閻曉明 葛燕萍 康健民 章紹同 葛 優 韓三平 韓志君 韓宏飛 韓曉黎 董丹弟 程雪鈞 傅 彪 童 剛 曾念平 謝 飛 雷獻禾 路振隆 塞 夫 窦守芳 窦春起 蔡師勇 廖曙輝 翟俊傑 熊穎俐 潘 虹 薛繼軍 霍建起 穆德遠
顧問 丁蔭楠 于 藍 王曉棠 石方禹 劉建中 孫道臨 蘇 雲 蘇叔陽 李國民 張瑞芳 高鴻鹄 郭 維 謝 晉
标注:任内逝世^ 注1:2004年3月主席團第二次會議任命
中國電影家協會第九屆理事會 2013年12月-2018年12月名譽主席 謝鐵骊 吳贻弓 李前寬
主席 李雪健 副主席 王興東 尹 力 馮小剛 成 龍 張會軍 張宏森 陳凱歌 明振江 奚美娟 黃建新 康健民 潘 虹
秘書長 饒曙光 副秘書長 謝 力 李景富
理事 于 冬 于海豐 馬叢峰 馬逢國 馬維幹 王 鵬 王 霙 王一川 王大方 王興東 王國富 王忠磊 王春良 王黎光 王馥荔 井迎瑞 尹 力 尹 紅 尹 儉 石 川 石 斌 盧 奇 盧瑞翔 葉 甯 葉小鋼 白百何 甯 才 馮 鞏 馮 華 馮小剛 成 龍 畢述林 朱延平 朱曉光 喬 瓊 伍匡文 任仲倫 伊·呼和烏拉 庄志松 劉 風 劉之冰 劉麗娟 劉佩琦 劉德華 江 平 江海洋 許朋樂 許柏林 孫 淳 孫立軍 孫向輝 孫毅安 麥麗絲 蘇小衛 李 羚 李 鋒 李文岐 李水合 李幼斌 李亞威 李華榮 李慶輝 李雪健 李景富 楊 平 楊 礦 楊玉冰 楊亞洲 楊年華 楊志剛 楊步亭 楊玲玲 楊洪濤 吳 軍 吳天戈 何 麟 佟 凡 余 紀 余 男 余冰冰 余述平 汪 帆 宋 佳 宋 岱 宋江波 宋枭楠 宋春麗 張 力 張 偉 張 宏 張 昭 張 強 張 黎 張一林 張藝謀 張會軍 張志功 張宏森 張國立 張國民 張建亞 張海濤 張涵予 張毅剛 隴 栩 陳 力 陳可辛 陳國富 陳凱歌 陳敦亮 林 青 林育賢 林建宇 歐陽翀 明振江 岳 紅 周丕學 龐 敏 鄭衛莉 趙 芸 趙 薇 趙衛國 趙海城 郝南飛 胡 玫 胡子光 胡兆洪 胡雪楊 胡爾西德·吐爾地 相賢古 柳建偉 侯光明 侯克明 饒曙光 娜仁花 賀子壯 倪 鷹 倪政偉 徐永安 奚美娟 郭本敏 陶澤如 黃 宏 黃建新 黃曉明 崔 傑 康健民 閻曉明 梁 山 梁 明 葛 優 韓三平 韓曉黎 喇培康 傅雪柳 焦宏奮 富大龍 謝 力 雷振宇 雷獻禾 蔡安安 熊穎俐 顔 品 顔丙燕 潘 虹 霍廷霄 穆德遠
顧問 丁蔭楠 于 洋 于 藍 王心剛 王曉棠 田 華 劉建中 李 行 蘇叔陽 李國民 吳思遠 鄒文懷 龐學勤 洪祖星 祝希娟 秦 怡 夏 夢 郭 維 童 剛 謝 飛 謝 芳
中國電影家協會第十屆理事會 2018年12月-名譽主席 吳贻弓 李前寬 李雪健 陳凱歌
主席 陳道明 駐會副主席 張 宏 副主席 于 冬 尹 力 尹 鴻 成 龍 任仲倫 蘇小衛 吳 京 張涵予 黃 渤 喇培康
秘書長 闫少非 副秘書長 孫崇磊 畢文宇(挂職)
理事 丁亞平 丁如玮 丁旸明 丁柳元 于 冬 于海豐 萬瑪才旦 王 珍 王 健 王 霙 王一川 王貞華 王江華 王垂林 王忠磊 王勝君 王健兒 方 衛 尹 力 尹 紅 尹婕妤 石 川 盧瑞翔 代立民 白百何 樂可錫 甯 才 馮 華 馮遠征 成 龍 匡達藹 畢文宇 畢述林 朱可欣 朱延平 朱寒汛 任仲倫 伊·呼和烏拉 劉 風 劉正功 劉國華 劉國利 劉思軍 劉曉麗 劉德華 江 平 闫少非 闫學洋 安洨華 孫 淳 孫立軍 孫向輝 孫崇磊 麥麗絲 蘇小衛 李 俊 李 森 李少紅 李慶輝 楊亞洲 楊志剛 楊洪濤 束 煥 肖 風 肖小青 吳 京 吳天戈 余述平 谷 良 鄒成基 汪 帆 宋 佳 宋振山 張 龍 張 偉 張 宏 張 昭 張 躍 張一林 張光北 張全欣 張阿利 張海濤 張涵予 張雪冬 張躍明 張霁虹 隴 栩 陳 力 陳 強 陳憶多 陳可辛 陳青青 陳道明 武亞軍 苗曉天 範志忠 林 貴 林永健 林育賢 林超賢 歐陽翀 金 萍 金晨儀 周丕學 庚鐘銀 鄭大聖 趙 芸 趙 捷 趙 彪 趙衛國 趙文濤 趙春明 趙海城 胡智鋒 柯 克 段 鵬 保劍鋒 侯光明 侯克明 饒曉志 饒曙光 姜 濤 娜仁花 賀子壯 耿 冀 速 達 賈 偉 錢曉鴻 徐天福 徐春萍 高光磊 高黃剛 郭 申 郭曉偉 陶澤如 黃 軍 黃 翔 黃 渤 黃小雷 黃建民 黃曉明 曹 寅 曹峻冰 崔 傑 彩 才 章子怡 梁 山 梁 明 葛 優 董國平 韓 梅 韓曉黎 喇培康 傅若清 焦宏奮 曾茂軍 謝 力 詹 新 鮑盛華 蔡安安 熊穎俐 顔丙燕 薛曉路 霍廷霄
顧問 丁蔭楠 于 洋 于 藍 王心剛 王興東 王曉棠 田 華 馮小剛 劉建中 蘇叔陽 李 行 李國民 吳思遠 張會軍 張宏森 明振江 洪祖星 祝希娟 秦 怡 奚美娟 黃建新 康健民 童 剛 謝 飛 謝 芳 潘 虹
标注:任内逝世英皇娛樂 歌唱 謝霆鋒 容祖兒 古巨基 李克勤 陳慧嫻 Twins( 蔡卓妍、 鍾欣潼) 陳偉霆 張敬軒 [@] 泳兒 洪卓立 許靖韻 曾樂彤 關智斌 李靖筠 艾妮 黃明德 洪助昇 黎展峯 Gin Lee 鄧小巧
影視 方中信 惠英紅 任達華 米雪 溫碧霞 石修 毛舜筠 衛詩雅 湯怡 陳家樂 周勵淇 彭秀慧 周家怡 何佩瑜 楊天宇 黎峻 劉雅瑟 伍詠薇
英皇北京 馬思惠 陳凱洲 耿長軍 麥亨利 白冰 秦鳴悅 紀煥博 馬睿瀚 屈夢汝
相關條目 英皇三小花
@ :由飛圖唱片發行 福布斯中國名人榜前十名 2004年 姚明 章子怡 趙薇 王菲 鞏俐 張藝謀 周迅 黎明 孫楠 李連傑
2005年 姚明 章子怡 劉翔 趙薇 王菲 張藝謀 周迅 孫楠 劉嘉玲 範冰冰
2006年 姚明 周迅 章子怡 趙薇 劉翔 李宇春 範冰冰 陳凱歌 孫楠 李冰冰
2007年 姚明 劉翔 張藝謀 章子怡 鞏俐 周迅 範冰冰 李宇春 徐靜蕾 劉嘉玲
2008年 姚明 劉翔 李連傑 易建聯 章子怡 範冰冰 趙薇 周迅 李冰冰 趙本山
2009年 姚明 章子怡 易建聯 郭晶晶 劉翔 李連傑 趙薇 範冰冰 周迅 李冰冰
2010年 成龍 周傑倫 劉德華 姚明 章子怡 趙本山 蔡依林 甄子丹 劉翔 範冰冰
2011年 劉德華 周傑倫 王菲 成龍 姚明 甄子丹 章子怡 李連傑 範冰冰 趙本山
2012年 周傑倫 劉德華 範冰冰 王菲 李娜 趙本山 蔡依林 姚明 成龍 林志玲
2013年 範冰冰 周傑倫 劉德華 成龍 章子怡 陳奕迅 楊幂 黃曉明 蔡依林 林志玲
2014年 範冰冰 劉德華 周傑倫 黃曉明 章子怡 楊幂 林志玲 李娜 吳奇隆 成龍
2015年 範冰冰 周傑倫 謝霆鋒 成龍 黃曉明 孫俪 趙薇 劉德華 李易峰 陳奕迅
2017年 範冰冰 鹿晗 楊幂 趙麗穎 楊洋 劉濤 成龍 楊穎 周傑倫 吳亦凡
2019年 吳京 黃渤 胡歌 徐峥 周傑倫 沈騰 周冬雨 易烊千玺 楊幂 吳亦凡
2020年 易烊千玺 徐峥 周冬雨 周傑倫 張藝興 楊幂 趙麗穎 吳亦凡 王一博 王俊凱
2021年 易烊千玺 王一博 賈玲 楊幂 周傑倫 張藝興 趙麗穎 楊紫 王俊凱 王嘉爾
注:2010年起涵蓋出生于港台以及海外的中華名人,之前僅涵蓋出生于中國大陸的名人。規範控制 -
WorldCat Identities BNE: XX1527217 BNF: cb142408185 (data) CYT: AC000386978 FAST: 492135 GND: 1022881248 HKCAN: 9811117104603406 ISNI: 0000 0000 7824 3505 J9U: 987007394772305171 LCCN: no2003031812 NKC: xx0172615 NLA: 40314842 NTA: 338791612 SUDOC: 051972964 VIAF: 9529665
- 2009年:
圖騰 6: 白世界橋 White World-Bridger
紅地球 波符 13 天的第 10 天
內在女神力: KIN.44 超頻的黃種子
PSI(行星記憶資料庫): KIN.198 電力的白鏡
這天的星系印記是 KIN.166, 名號是 【行星的白世界橋】 、 【紅地球波符 之 行星白世界橋】 也可以是 【行星白世界橋.紅地球波符】 ,你比較喜歡哪一個稱號呢?
紅地球是20個波符中的第13個;地球不是諸神的遊樂場,而是神給予人們應許之地,在這裡,我們全然的安心,任何我們想做的一切都承載著深層的祝福,因為所有的一切能量都是這片土地上所有共同吸收、共投承擔,生命的一切都是祝福,沒有人應該受到責難,哪怕他總是負面的生活,也一定有相關的環節造就了這樣的一個現實,若有人生活不易,不是神不讓生命富足,而是每一個生命可以自由決定走向特定的能量場,無須批判不適,沒有人是局外人,因為所有的一切,我們與這片土地及神共同承擔共享。
KIN.166 位於 紅地球波符 13 天中的第 10 天,銀河音階為調性 10
調性 10 的名稱是行星,具有兩倍的顯化能量,能夠將之前儲備的經驗與積累,如實的展現在世人面前。
在紅地球波符 13 天中,我們可以在每一天的靜心中問自己一個問題,今天是紅地球波符的第 10 天,我的問題是:我在人世間的顯化是什麼?。白世界橋,能使我完成人世間的顯化。
今天的星際原型圖騰為白世界橋,我們稱之為主印記, 白世界橋的重心在於平衡,擅長橋接不同領域的族群或個人,跨越對死亡的執著或恐懼,將可更自在瀟灑的看待世界。
每個主印記都蘊藏著五大神諭,除了中央的主印記外,上下左右各有一個圖騰,分別為右邊的【支持】圖騰、上方的【引導】圖騰、左邊的【挑戰擴展】圖騰及下方的【隱藏推動】圖騰。
白世界橋與紅天行者相互為對方的支持圖騰, 紅天行者支持著白世界橋遊歷四方,並給予豐沛的動能,使其無畏周遭環境困難得以一展長才。
白世界橋的引導依據KIN的調性不同會有五種可能性,KIN.166的引導圖騰是白巫師 , 白巫師引導著我們看見自己的不安,因為不安,所以我們尋求解答,因為不安,所以我在現實外,尋找安心的方向與方式。
白世界橋與黃戰士相互為對方的挑戰擴展圖騰, 黃戰士是白世界橋的挑戰擴展,白世界橋為了連結各路人馬的喜好愛惡,總是在斡旋的過程中展現出相當程度的妥協與折衝,看到於黃戰士日常的直言不諱,也許會被白世界橋視為魯莽的展現,然而當白世界橋能夠在連結的過程中,適時的融入黃戰士的勇敢與智慧,也許有機會成就更多面向的跨界結合。
白世界橋與藍鷹相互為對方的隱藏推動圖騰, 藍鷹作為白世界橋的隱藏推動,讓白世界橋在各周旋中,能夠看到各方真實的渴望,進而讓一切連結有機會成形。
當我們能將五大神諭力量啟動合一時,將可發揮出 KIN.44 超頻的黃種子 的內在能量。
每年 4 月 19 日的 PSI(行星記憶資料庫)皆為 KIN.198 電力的白鏡 ,PSI(行星記憶資料庫)是我們圖騰調性中,另一個更高維度的自己,也是另一個我們值得學習及體會的課題。
行星白世界橋的 KIN260 肯定句是:【我能夠跨越現實與內在的恐懼藩籬,與現世能量充分連結發揮】
另外就彩虹數字來說 1957 年 4 月 19 日 有著 陽性密碼 36/9(4級)、陰性密碼 27/9(7級)的數字能量。
每一個圖騰印記都有著值得探討的深意,每一個數字更有著特殊的能量與意義,更多資訊我們將持續更新,歡迎多多分享本站內容,也邀請您來本站 粉絲專頁 按個讚,感謝您。
祝福你,祝福我.你是我,我亦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