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生日密碼《維心書苑》
Author

溥儀

  • Image   溥儀 
  • 清朝末代皇帝
    維基百科: (滿語:ᡦᡠ
    穆麟德轉寫:Pu I[4],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愛新覺羅氏,乳名午格[註 3],字曜之,號浩然[5]洋名亨利Henry),清帝在位期間年號「宣統」,故稱宣統。其為清朝第12任君主[註 4],也是1644年清軍入關后的第10任君主,是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的末任皇帝,亦是世界史上除教宗本篤九世以外,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君主。[註 5]

    溥儀是道光帝旻甯之曾孫,醇賢親王奕譞之孫,光緒帝載湉的侄子,生父是醇親王載灃,生母嫡福晉瓜爾佳氏是慈禧太后的重臣榮祿之女。光緒三十四年十月廿一(1908年11月14日),德宗景皇帝載湉(光緒帝)被砒霜毒殺,慈禧太后在重病之際擁立時年2歲9個月大的醇親王長子溥儀繼承大統,並兼祧同治帝與光緒帝。隨後令溥儀生父載灃為監國攝政王,與光緒帝皇后葉赫那拉氏(即隆裕太后)共同輔政,翌日慈禧太后駕崩。十一月初九日(1908年12月2日),溥儀正式即位,于翌年改元“宣統”。1911年,辛亥革命于武昌爆發后,在内閣總理大臣袁世凱的逼迫之下,溥儀在宣統三年十二月廿五(1912年2月12日)由攝政皇太后隆裕太后頒布《宣統帝退位詔書》,宣告清帝正式退位,清朝統治結束,中國從帝制時代進入共和時代。1917年,溥儀在北洋軍将領張勳等人支持下,在北京復辟重登帝位。但僅僅12天之后便被迫退位(史稱張勳復辟、辮軍復辟、丁巳復辟)。

    1932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扶持的滿洲國于新京宣告成立,溥儀出任滿洲國執政,年号「大同」。1934年,滿洲國改為帝制,溥儀成為滿洲國皇帝,年号「康德」,因此又被稱為康德皇帝,直至1945年日本戰敗,滿洲國被蘇聯推翻為止。此后,溥儀曾作為戰犯服刑,后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特赦,并作為特别邀請人士列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67年10月,溥儀在北京逝世。

    家世[編輯]

    三歲的溥儀(右)站在父親醇親王載沣和弟弟溥傑身邊

    溥儀的祖父為道光帝七子、鹹豐帝之弟奕譞,外祖父為榮祿,生父載灃為光緒帝之異母弟,后繼承醇親王爵位,母嫡福晉瓜爾佳氏。

    生平[編輯]

    早年生涯[編輯]

    12歲的宣統皇帝溥儀

    光緒三十二年正月十四日(1906年2月7日),溥儀出生在北京醇親王府(今北京市西城區后海北沿44号)。

    載灃生了四個兒子:

    • 長子溥儀
    • 次子溥傑(1907年-1994年)
    • 三子溥倛(1915年-1918年)
    • 麼子溥任(1918年-2015年)

    與七個女兒:

    • 長女韞媖(1909年-1925年)
    • 次女韞龢(1911年-2001年)
    • 三女韞穎(1913年-1992年)
    • 四女韞嫻(1914年-2003年)
    • 五女韞馨(1917年-1998年)
    • 六女韞娛(1919年-1982年)
    • 麼女韞歡(1921年-2004年)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冬,光緒帝患重病。11月13日,年僅兩歲的溥儀被抱入皇城,慈禧太后下令養育在宮中。11月14日,光緒帝崩,慈禧命溥儀繼位為帝,過繼於同治帝,同時兼承光緒帝之宗祧。11月15日,慈禧崩,享壽七十三歲。溥儀小時候曾被太監欺負,導緻他出現畸形性格。

    第一次皇帝登基和退位[編輯]

    光緒三十四年十一月初九日(1908年12月2日),光緒與慈禧相繼去世,朝廷眾臣均尊奉太皇太后遺詔,溥儀在太和殿內登基成為第十二任皇帝,年號宣統,年僅兩歲,其父載灃擔任攝政王[6]

    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義成功,清帝國各行省各自宣布獨立,脫離清政府管轄和控制,但清政府依然管轄和控制北京市附近的省份,並派遣袁世凱率領北洋陸軍攻打革命黨。南方革命軍與袁世凱商定,若能成功逼使溥儀退位和結束君主制,建立共和,便讓他成為中華民國大總統,是為南北議和。袁世凱便一面好言利誘,一面利用《北洋五十將乞共和電》威逼太后下詔,命令溥儀退位。

    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以大清帝國攝政皇太后的名義與權力代替溥儀下達《宣統帝退位詔書》,讓溥儀正式退位,結束大清自世祖章皇帝入主中原以來長達268年的統治。

    第二次皇帝登基和退位:張勳發動政變,復辟清朝[編輯]

    1917年,坐在乾清宮寶座上的溥儀

    溥儀退位後,因為中華民國北洋政府的頒布的《清室優待條件》而得以繼續居住在紫禁城內,保留「大清帝國」國號,且準予擁有皇帝尊號(隻限在城內),並有宦官、宮女供其使喚。

    1917年7月1日,北洋政府陸軍定武上將軍、安徽省督軍張勳協同陳寶琛、王士珍、陳光遠、康有為、劉廷琛、沈曾植和勞乃宣等人發動政變,宣佈大清帝國復辟。張勳復辟的行動遭到共和派系撻伐,在各界壓力和不滿之下,行動僅12天便宣告失敗,溥儀也第二次宣布退位,結束政權。

    溥儀與莊士敦時期[編輯]

    1922年的溥儀

    1919年,英國蘇格蘭人莊士敦前往北京紫禁城,擔任溥儀的老師,指導溥儀學習英語、數學、世界史和地理。溥儀和莊士敦二人關係良好,感情深厚,傳為佳話,為人津津樂道。溥儀因此對現代世界眼界大開,開闊了國際視野,增加了西方基本知識[7]。莊士敦也勸告溥儀必須配戴眼鏡,因為當時發現溥儀已經近視了。而且這也已經過醇親王的商量,因為醇親王認為身為皇帝的溥儀不適合配戴眼鏡,溥儀剪掉自己的髮辮并穿上西服,此舉遭到陳寶琛、鄭孝胥等傳統保守派人士的不滿和批評。

    被逐出紫禁城時期[編輯]

    已剪掉髮辮和穿上西服的溥儀
    溥儀和婉容在天津租界内張園寓居

    1924年10月23日,馮玉祥、胡景翼和孫岳發動甲子兵變,推翻大總統曹錕。11月5日,馮玉祥命其部下鹿鍾麟與李石曾和張璧奉「攝行大總統黃郛命令」,帶著《修正清室優待條件》,帶領軍隊佔領紫禁城,命令溥儀簽署聲明,「取消帝號並離開紫禁皇城」。如拒絕,就用多門火炮射擊毀了皇宮。溥儀別無選擇,隻能無奈答應,馮玉祥限其二天內收拾個人物品,帶著遜清皇室離開。離開紫禁城之後,溥儀先前往父親載灃的宅邸醇親王府居住,並由國民軍監視。1925年2月24日,溥儀在鄭孝胥、陳寶琛和日本人的協助下,裝扮成商人經東交民巷日本大使館至使館前方的火車站乘車逃往天津市的租界區,先後居住於天津市日租界的張園和靜園[8]

    1928年6月,孫殿英以“軍事演習”的旗号,對清東陵當中的裕陵和菩陀峪定東陵進行大規模盜掘,并用部分盜取的寶物賄賂蔣介石之妻宋美齡、妻舅孔祥熙等人,案件查辦最終不了了之。該事件史稱“東陵事件”,而蔣介石不追究孫殿英的責任,是後來導緻遜清與國民政府完全決裂,轉向日本人合作的重要原因之一[9]

    第三次皇帝登基和退位[編輯]

    滿洲國執政[編輯]

    大滿洲帝國皇帝時期的溥儀

    1931年9月18日滿洲事變發生後,前大清帝國穆爾哈齊的後裔熙洽,趁著東北邊防軍駐吉林副司令官、吉林省政府主席張作相參加母親葬禮不在吉林市城內,命令士兵開啟城門,向關東軍投降。熙洽發信邀請溥儀前往祖宗龍興之地,復辟帝國,「救民於水火」,在日本的支持下,先擁有滿洲,再圖關內。以熙洽為首的前清貴族向日本人提出迎接溥儀至滿洲,建立君主制國家。關東軍也早已認定溥儀是適合的新國家(滿洲國)君主人選。

    1931年11月8日,土肥原賢二製造了「天津事變」,將溥儀從日租界的住所秘密帶出,經大沽街、營口市、旅順口區,最後再前往撫順市。1932年2月16日,關東軍召集張景惠、熙洽、馬占山、臧式毅、謝介石、于沖漢、趙欣伯和袁金鎧在瀋陽市大和旅館召開「東北政務會議」,會議由關東軍司令官本庄繁主持。會議決定迎接溥儀成為滿洲國執政,並分配了與會者在滿洲國政權中的職位,其中闆垣征四郎任奉天特務機關長,為滿洲國軍政部最高顧問。18日,發布《滿洲國獨立宣言》:「從即日起宣佈滿蒙地區同中國中央政府脫離關係,根據滿蒙居民的自由選擇與呼籲,滿蒙地區從此實行完全獨立,成立完全獨立自主之政府。」23日,闆垣在撫順與溥儀會面,告知出任「滿洲國執政」。原本以為能夠重新成為皇帝的溥儀儘管對於日本人所安排的「執政」職位甚為失望,但還是接受了。

    1932年3月1日,日本在滿洲地區正式成立滿洲國。3月9日,溥儀在長春市吉長道尹公署道台衙門大堂舉行就職典禮儀式,宣布就任滿洲國執政。

    滿洲國皇帝[編輯]

    偽滿皇宮博物院展示的溥儀登基滿洲國康德皇帝诏書

    1934年3月1日,溥儀正式登基成為皇帝,年號康德,又被稱為康德皇帝日皇為表慎重,在溥儀登基典禮的時候,特別贈送一輛凱迪拉克豪華都鐸8C型轎車(Cadillac Deluxe Tudor Limousine 8C)。車首前方、車體後方和車輪中央都鑲有滿洲國國徽,以表示對溥儀登基成為滿洲國康德皇帝的祝賀。溥儀雖然名義上貴為滿洲國康德皇帝,但實際上所有重大權力和決定都要得到日本關東軍的批準才可以實行。而滿洲國康德皇帝隻是個象徵性的頭銜,實為傀儡君主。

    滿洲國郵票上的溥儀肖像

    1935年(康德二年、昭和十年)4月6日,在日本關東軍的授意下溥儀以滿洲國皇帝的身份首次訪問大日本帝國首都東京,受到日方高規格接待。1940年(康德七年、昭和十五年)6月26日,溥儀第二次訪問東京,由昭和天皇親自迎接。

    1945年8月9日,蘇聯開始八月風暴行動。蘇聯紅軍迅速打敗了駐守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11日晚上,溥儀,溥傑,嵯峨浩和其他親屬在日本關東軍士兵挾持下在新京東站登上火車展開逃亡行動。13日到達臨江市大栗子街,停留數日觀察最新戰爭局勢來決定是否要前往鴨綠江大橋進入朝鮮半島境內。15日,裕仁天皇宣布日本投降。17日晚上,溥儀在大栗子溝宣讀滿洲國皇帝退位詔書和取消滿洲國康德皇帝尊稱,宣告滿洲國正式滅亡[10]。之後,溥儀,溥傑,嵯峨浩和其他親屬乘坐火車前往通化市,然后在瀋陽東塔機場乘坐日本關東軍飛機欲逃亡日本。

    戰犯囚禁時期[編輯]

    溥儀和蘇聯軍官

    1945年8月19日,溥儀、溥傑、嵯峨浩和其他親屬在瀋陽東塔機場乘坐日本關東軍飛機準備逃亡日本的時侯,被蘇聯紅軍空降傘兵逮捕,溥儀等人被蘇聯士兵扣留在通遼市至8月20日(有一說法是8月21日),然後被蘇聯空軍飛機運送到俄羅斯赤塔一號軍用機場,囚禁於莫洛可夫卡30號特別監獄直至11月初。之後被囚禁在伯力45號特別監獄直至1946年春季。溥儀在伯力45號特別監獄內受到優厚的待遇,令其多次向蘇聯政府表示願意申請在蘇聯永久居留,並申請加入蘇聯共產黨,但有推測認為溥儀可能是出於自保懼怕日後被追究責任,故而申請在蘇聯永久居留。溥儀被囚禁在蘇聯期間,曾經作為證人出席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審訊。他聲稱自己在就任滿洲國康德皇帝期間,完全為日本關東軍所控制,身不由己,也沒有滿洲國康德皇帝作為最高元首的最大實際決策權力和指揮權力。但是,被轉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後,溥儀承認由於懼怕日後被中國政府追究,作證時將部分責任推卸給日本方面(含如何到達內滿洲),在部分涉及雙方責任的地方皆有所保留[11]:12-13

    1950年8月1日,溥儀與滿洲國其他263名戰犯在綏芬河由蘇聯移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後被送往撫順戰犯管理所接受為期10年的勞動改造和思想教育。溥儀的囚犯編號是981。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和任職全國政協委員時期[編輯]

    1960年溥儀的選民證
    1961年10月13日,紀念辛亥革命50周年大會期間,在中國人民政治全國委員會第四會議室,鹿鍾麟(左)、溥儀(中)、熊秉坤(右)的合影[12]

    1959年12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遵照國家主席劉少奇特赦令,特赦首批戰爭罪犯。特赦令寫到:「溥儀關押已經滿十年。在關押期間,經過勞動改造和思想教育,已經有確實改惡從善的表現,符合特赦令第一條的規定,予以釋放。」溥儀從此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溥儀被特赦後離開撫順戰犯管理所[13]:132。1960年3月,溥儀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北京植物園任職植物護理員和售票員[14]。1963年6月1日,遷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區東冠英胡同40号院的西式别墅。1964年1月1日,溥儀加入政協全國委員會,任職文化歷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專員,后作為特别邀請人士列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去世[編輯]

    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腎癌在北京反帝醫院(今北京協和醫院)病逝,終年62歲。

    溥儀的遺體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相關法規火化,其骨灰起先安放于北京市八寶山人民公墓,1980年改至北京市八寶山革命公墓。1995年,其遺孀李淑賢將溥儀的骨灰移葬於北京市西南120公裏的河北省易縣華龍皇家陵園,使溥儀墓坐落在清西陵附近。

    溥儀的異母弟弟溥任(1918-2015)取漢名金友之,曾居住於中國大陸直到2015年去世。金友之曾于2006年就溥儀的肖像權和隱私權提起訴訟。金友之聲稱,“中國最後的帝王世家展”嚴重侵犯溥儀的肖像權,同時對死者親屬造成巨大的精神侵害,侵犯原告對溥儀肖像的使用權。金友之的上訴最終被駁回。

    著作[編輯]

    • 《我的前半生》:第一版(1960年)、第二版(1964年)、完整版(2007年)(簡體中文)。
    • 《愛新覺羅.溥儀日記》上下冊,2009天津人民出版社

    勳章[編輯]

    大清國
    • 雙龍寶星
    • 大寶章
    • 黃龍章
    • 赤龍章
    • 青龍章
    • 黑龍章
    大滿洲帝國
    • 大勳位蘭花章
    • 龍光大綬章
    • 景雲章
    • 柱國章
    外國贈予
    • 最神聖報喜勳章英語Supreme Order of the Most Holy Annunciation(義大利)
    • 聖莫裏斯和聖拉撒路騎士團英語Order of Saints Maurice and Lazarus頸飾級(義大利)
    • 義大利王冠勳章英語Order of the Crown of Italy 大十字騎士級(義大利)
    • 勳一等旭日桐花大綬章(日本)
    • 卡羅爾一世勳章英語Order of Carol I(羅馬尼亞)

    家族成員[編輯]

    兄弟姐妹[編輯]

    • 溥傑(1907年-1994年),乳名「譽格」,字「俊之」,號「秉藩」[註 6],英文名「William」。與唐石霞結婚,字怡瑩,二人從未誕下任何子女,后離婚。再與嵯峨浩結婚,有二女。
    • 溥倛(1915年-1918年),不滿三歲夭折。
    • 溥任(1918年-2015年),乳名「聯格」,字「友之」,改名「金友之」;1950年代在北京市任職小學教師。與金瑜庭結婚,有三子兩女。
    • 韞瑛(1909年-1925年),乳名「毓格」,字「蕊欣」,號「秉瑛」,英語名稱「Lucy」。與潤良結婚,無子女。
    • 韞龢(1911年-2001年),乳名「碩格」,字「蕊菡」,號「秉熹」,英語名稱「Mary」,現名「金欣如」[註 7]。1950年代在北京市主持一家街道托兒所。與鄭孝胥孫子鄭廣元結婚,1950年代在北京市任職郵電部門工程師,有一子三女。
    • 韞穎(1913年-1992年),乳名「佩格」,字「蕊秀」,號「秉顥」,英語名稱「Lily」,改名「金蕊秀」;與潤麒結婚。1954年,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章士钊經載濤介紹見到了韫穎,并要韫穎寫一份自述,由章士钊呈送毛澤東。毛澤東在韫穎的自述后寫下:“走進了人民群衆變成了一個有志氣的人。”毛澤東批示送周恩來閱,考慮是否酌情處理。不久,韫穎被安排任職北京市東城區政協委員。1957年潤麒從撫順戰犯管理所被免予起訴,釋放回到北京市后安排到東城區政協學習,有兩子一女。
    • 韞嫻(1914年-2003年),乳名「來格」,字「蕊珠」,英語名稱「Ellen」,改名「金韞嫻」,1950年代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檔案部門工作。與趙琪璠結婚,有一子一女。
    • 韞馨(1917年-1998年),乳名「悅格」,字「蕊潔」,英語名稱「Rose」,改名「金蕊潔」;與萬嘉熙結婚,有三子一女。
    • 韞娛(1919年-1982年),乳名「星格」,字「蕊樂」,改名「溥韞娛」;嫁完顏·愛蘭。夫婦兩人任職畫家,有一子四女。
    • 韞歡(1921年-2004年),小名「姞格」,字「蕊莟」,號「璧月」,改名「金志堅」;1950年2月12日嫁喬宏志。夫婦兩人在北京市任職小學教育工作者。1955年任職北京市崇文區政協常委。1957年任職精忠街小學教導主任。1959年金志堅出席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群英會,有兩子一女。

    妻妾[編輯]

    溥儀與皇后婉容合照
    溥儀和婉容在天津的生活照片

    皇后婉容[編輯]

    • 婉容(1904年-1946年):達斡爾族旗人。1922年,她17歲跟溥儀(時年歲16歲)結婚,為皇后。父親榮源為內務府大臣。起初夫妻關系尚好,溥儀在婉容與文繡中明顯偏向婉容,生性多疑的溥儀曾表現出對婉容的信任,后天津時期文繡出走后,溥儀遷怒婉容,婉容開始遭到溥儀冷落,染上鴉片煙癮,滿洲國時期婉容并不願去東北,卻被日本關東軍強行帶去,常年不堪日本人暴行而發瘋。日本投降後,婉容被中共遊擊隊俘虜,最後釋放。鴉片煙癮發作,卒於中國吉林省延吉,葬地不明。經其弟潤麒同意,於2006年10月23日招魂與溥儀合葬於河北清西陵外的華龍陵園。

    淑妃文繡(鄂爾德特氏)[編輯]

    文繡(1909年-1953年):滿洲鄂爾德特氏旗人。1922年,她跟16歲的溥儀結婚。溥儀選秀時因無法看清照片中人相貌,随意圈定文繡,但是以端康太妃為首的四大太妃們皆認為文繡家境貧寒衰落,讓王公勸溥儀重選。文繡被冊封為淑妃。1931年,文繡在天津起訴與溥儀離婚。

    明賢貴妃譚玉齡(他他拉氏)[編輯]

    譚玉齡(1920年-1942年):北京滿洲人,原姓他他拉氏,1937年經貝勒毓朗之女介紹下成為溥儀妾室,封為「祥貴人」。六年後病故,由溥儀追諡「明賢貴妃」。

    福貴人李玉琴[編輯]

    李玉琴(1928年-2001年):吉林長春漢人。1943年被日本官員挑選入宮,封為福貴人。1945年寫下與溥儀離婚聲明,1957年5月正式離婚,后再嫁。文化大革命期間,她因為曾當過溥儀的貴人而受到迫害。2001年,因肝硬化病故。

    妻子李淑賢[編輯]

    李淑賢(1925年-1997年):漢族護士。1962年與溥儀結婚[15][16]。未育有任何子女。

    嗣子[編輯]

    • 毓嵒,惇勤親王奕誴的曾孫,載濂之孫,溥偁第二子,溥儀的堂侄,1950年夏季的某一天,溥儀在伯力第四十五收容所内,帶着毓嵒向列祖列宗行三跪九叩禮,再讓毓嵒對自己三跪九叩,以毓嵒為嗣子[17]

    家系[編輯]

    溥儀家族
     
     
     
     
     
     
     
     
     
     
     
     
     
     
     
     
     
     
    高祖父:仁宗睿皇帝颙琰
     
     
     
     
     
     
     
    曾祖父:宣宗成皇帝旻甯
     
     
     
     
     
     
     
     
     
     
     
    高祖母:孝淑睿皇后喜塔拉氏
     
     
     
     
     
     
     
    祖父:醇賢親王奕譞
     
     
     
     
     
     
     
     
     
     
     
     
     
     
    外高祖父:筆帖式靈壽
     
     
     
     
     
     
     
    曾祖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
     
     
     
     
     
     
     
     
     
     
     
    外高祖母:翁氏
     
     
     
     
     
     
     
    父:醇親王載沣
     
     
     
     
     
     
     
     
     
     
     
     
     
     
     
     
     
    外曾祖父:五品典衛德慶
     
     
     
     
     
     
     
     
     
     
     
    祖母:醇賢親王側福晉劉佳氏
     
     
     
     
     
     
     
     
     
     
     
     
     
     
    宣統皇帝溥儀
     
     
     
     
     
     
     
     
     
     
     
     
     
     
     
     
     
     
     
     
    外高祖父:喀什噶爾幫辦大臣塔斯哈
     
     
     
     
     
     
     
    外曾祖父:甘肅涼州鎮總兵長壽
     
     
     
     
     
     
     
     
     
     
     
    外高祖母:薩瑪爾氏[18]
     
     
     
     
     
     
     
    外祖父:文華殿大學士榮祿
     
     
     
     
     
     
     
     
     
     
     
     
     
     
    外高祖父:烏扎綽和泰
     
     
     
     
     
     
     
    外曾祖母:烏扎氏
     
     
     
     
     
     
     
     
     
     
     
    母:醇親王嫡福晉瓜爾佳氏
     
     
     
     
     
     
     
     
     
     
     
     
     
     
     
     
     
    外祖母:側福晉劉佳氏
     
     
     
     
     
     
     
     
     
     
     
     
     
    醇親王府世系圖
    襲王爵者
     
     
     
     
     
    醇賢親王

    1840-1872-1891
     
    嫡福晉
    葉赫那拉氏
     
     
     
     
     
     
     
    大側福晉
    顏扎氏
     
     
    二側福晉
    劉佳氏
     
     
    三側福晉
    李佳氏
     
     
     
     
     
     
     
     
     
     
     
     
     
     
     
     
     
     
     
     
     
     
     
     
     
     
     
     
     
     
     
     
     
     
     
     
     
     
     
     
     
     
     
     
     
     
     
     
     
     
     
     
     
     
     
     
     
     
     
     
     
     
     
     
     
     
     
     
     
     
     
     
    長子
    載瀚
     
    次子
    德宗皇帝
    載湉
     
    第三子
    未命名
     
    第四子
    奉恩輔國公
    載洸
     
    長女
    大格格
     
     
     
     
     
     
     
     
    第三女
    三格格
     
     
     
     
     
     
     
     
     
     
     
     
     
     
     
     
     
     
     
     
     
     
     
     
     
     
     
     
     
     
     
     
     
     
     
     
     
     
     
     
     
     
     
     
     
     
     
     
     
     
     
    側福晉
    鄧佳氏
     
     
     
     
     
     
     
     
     
    嫡福晉
    瓜爾佳氏
     
    第五子
    醇親王
    載沣

    1883-1891-1949-1951
     
    第六子
    郡王銜貝勒
    載洵
     
    第七子
    郡王銜貝勒
    載濤
     
    次女
    二格格
     
     
     
     
     
     
     
     
     
     
     
     
     
     
     
     
     
     
     
     
     
     
     
     
     
     
     
     
     
     
     
     
     
     
     
     
     
     
     
     
     
     
     
     
     
     
     
     
     
     
     
     
     
     
     
     
     
     
     
     
     
     
     
     
     
     
     
     
     
     
     
     
     
     
    長子
    宣統皇帝
    溥儀
     
    次子
    溥傑
     
    嵯峨浩
     
    長女
    大格格
    韞瑛
     
    次女
    二格格
    韞龢
     
    第三女
    三格格
    韞穎
     
     
     
     
     
     
     
     
     
     
     
     
     
     
     
     
     
     
     
     
     
     
     
     
     
     
     
     
     
     
     
     
     
     
     
     
     
    長女
    慧生
     
    次女
    嫮生
     
     
     
     
     
     
     
     
     
     
     
     
     
     
     
     
     
     
     
     
     
     
     
     
     
     
     
     
     
     
     
     
     
     
     
     
     
     
     
     
     
     
     
     
     
     
     
     
     
     
     
     
     
     
     
     
     
     
     
     
     
     
     
    第三子
    溥倛
     
    第四子
    溥任
     
    金瑜庭
     
    第四女
    四格格
    韞嫺
     
    第五女
    五格格
    韞馨
     
    第六女
    六格格
    韞娛
     
    第七女
    七格格
    韞歡
     
     
     
     
     
     
     
     
     
     
     
     
     
     
     
     
     
     
     
     
     
     
     
     
     
     
     
     
     
     
     
     
     
     
     
     
     
     
     
     
     
     
     
     
     
     
    長子
    金毓嶂
     
    次子
    金毓峑
     
    第三子
    金毓嵐
     
    長女
    金毓琨
     
    次女
    金毓珵

    影響[編輯]

    兩岸三地,以清朝皇族后裔自居者中,稱溥儀堂兄弟及其后代者是為常見。如女演員啟星稱曾祖父是溥儀嫡堂兄,男演員林煒稱外祖父是溥儀堂兄弟。在世者則多稱“溥儀堂弟”[19]。台灣媒體曾指金溥聰為“溥儀堂弟”。實際上,金溥聰本人從無确定家族傳承,本人亦從未自稱為“溥儀堂弟”[20]

    書籍[編輯]

    滿州國時期溥儀專用皇室列車
    • 《溥儀跟他的五個女人》:1993年7月15日,徐虹,希代出版社,ISBN 978-957-544-461-7(繁體中文)(曾翻拍成電視連續劇,於台灣東森綜合台播出。)
    • 《末代皇帝皇妃秘聞》:1994年1月1日,潘際坰,天地圖書出版社,ISBN 978-962-2571-14-3(繁體中文)
    • 《隨侍溥儀紀實》:1999年1月1日,王慶祥,東方出版社,ISBN 978-7-5060-1179-2(簡體中文)
    • 《夢斷紫禁城:溥儀的後半生》:2002年7月10日,王慶祥,慧明文化出版社,ISBN 978-986-7940-36-0(繁體中文)
    • 《日落紫禁城:我的前半生,溥儀自傳》:2002年9月19日,溥傑,慧明文化出版社,ISBN 978-986-7940-47-6(繁體中文)
    • 《毛澤東、周恩來與溥儀》:2012年5月1日,王慶祥,人民出版社,ISBN 978-7-01-010522-2(簡體中文)
    • 《名家說清史:宣統皇帝》:2016年10月1日,王慶祥,紫禁城出版社,ISBN 978-7-5134-0915-5(簡體中文)

    影視形象[編輯]

    演員 影視作品 年份 産地 備注
    電影
    梁家輝 火龍》 1986年  英屬香港 李翰祥導演
    姜文 末代皇后》 中國大陸
    尊龍
    吳濤(少年)
    Richard Vuu(童年)
    末代皇帝》 1987年 中國大陸
     英國
     義大利
    貝納多·貝托魯奇導演
    史美儀 《財叔之橫掃千軍》 1991年  英屬香港 徐克、程小東導演
    裘慕遠 建黨偉業》 2011年 中國大陸 韓三平、黃建新導演
    蘇晗烨 辛亥革命》 張黎、成龍導演
    紀錄片
    《愛新覺羅·溥儀》 2005年 中國大陸 央視《探索·發現》欄目的10集人物傳記片
    電視劇
    鄭少秋 流氓皇帝》 1981年  英屬香港 溥儀的替身
    張萌(童年)
    蔡遠航(少年)
    陳道明(成年)
    朱旭(老年)
    末代皇帝》 1988年 中國大陸
    嚴秋華 滿清十三皇朝之危城爭霸》 1990年  英屬香港
    黃子華 非常公民》 2002年 中國大陸 又名《溥儀跟他的五個女人》
    王伯昭 流轉的王妃·最后的皇弟》 2003年  日本
    王培文 走向共和》 中國大陸
    王偉華 李香蘭》 2007年  日本
    高島政伸 《男裝的麗人——川島芳子的生涯》 2008年
    李亞鵬 末代皇妃》 2004年 中國大陸
    楊立新 《重生》 2011年 又名《傳奇福貴人》
    曹啟謙
    (配音)
    金枝慾孽貳》 2012年  香港
    陳鴻錦/余少群/趙文瑄 末代皇帝傳奇》 2014年 中國大陸
    張魯一 《東方戰場》 2016年
    朱敏瀚 巾幗梟雄之諜血長天》  香港
    馬國明 流氓皇帝》 溥儀的替身

    注釋[編輯]


  • 國曆:西元 1906 年 2 月 7 日 (三)
  • 農曆:丙午火馬年正月十四
  • 13月亮曆: 自我存在黃種子年8 月 1 日 ( 第 8 個月,第 1 周,第 1 天)
  • NS 1.22.8.1:KIN.200 超頻的黃太陽
  • 陽性生日密碼   25/7
  • 陰性生日密碼   22/4
  • 靈魂功課等級   + 5   - 4
  • 名人生日密碼彩虹數字 能量好感度計算13月亮曆 合盤計算我的流日 KIN 計算




調性 5: 超頻 Overtone
圖騰 20: 黃太陽 Yellow Sun
黃戰士 波符 13 天的第 5 天
內在女神力: KIN.198 電力的白鏡
PSI(行星記憶資料庫): KIN.88 行星的黃星星
西元 1906 年 2 月 7 日,是一個很棒的日子,充滿了祝福及能量

這天的星系印記是 KIN.200, 名號是 【超頻的黃太陽】 、 【黃戰士波符 之 超頻黃太陽】 也可以是 【超頻黃太陽.黃戰士波符】 ,你比較喜歡哪一個稱號呢?

黃戰士是20個波符中的第16個;勇敢是一種態度,在經歷了人世間的風風雨雨之後,我們終將知道,所有的想像是需要具象化才能收成的,不然就猶如空中樓閣一般,只是在畫中、在念中、在想像中,黃戰士有著點石成金的能量,可以將想像中的願望顯化到現實世界中,透過無比的勇氣與決心,一步一步地達成目標,在過程中,所有的苦累我們都都能當成滋養,讓我們更理解豐收時的美好,沒有人可以阻擋黃戰士的決心,因為沒有達不到的地方,只有不想去的人。

KIN.200 位於 黃戰士波符 13 天中的第 5 天,銀河音階為調性 5
調性 5 的名稱是超頻,有著猶如巨星般的風采,能夠將能量聚焦然後放大。
在黃戰士波符 13 天中,我們可以在每一天的靜心中問自己一個問題,今天是黃戰士波符的第 5 天,我的問題是:我該如何能讓自己獲得最大力量?。黃太陽,能使我獲得最大力量。

今天的星際原型圖騰為黃太陽,我們稱之為主印記, 黃太陽是最後一個圖騰,象徵的經歷磨練考驗後的開悟者,也是支持他人心靈成長的光能導師。

每個主印記都蘊藏著五大神諭,除了中央的主印記外,上下左右各有一個圖騰,分別為右邊的【支持】圖騰、上方的【引導】圖騰、左邊的【挑戰擴展】圖騰及下方的【隱藏推動】圖騰。

黃太陽與藍風暴相互為對方的支持圖騰, 藍風暴支持著太陽,無須擔心的照耀著這個世界,有需要清理的地方,藍風暴的能量能夠使其重獲新生,太陽就穩穩妥妥妥的發光發熱,不需煩惱這一切無謂的瑣事。

黃太陽的引導依據KIN的調性不同會有五種可能性,KIN.200的引導圖騰是黃星星 , 遵循著黃星星的引導,我們體會到美是沒有條件的,所有的眼光都蘊藏著愛的包容,因為包容著所有的不同,所以所有人的一生的都可以盡情地釋放出原本真實的樣貌。

黃太陽與白狗相互為對方的挑戰擴展圖騰, 白狗是黃太陽的挑戰擴展,白狗對於認同的人事物能夠全然的付出全然的奉獻,而黃太陽貌似能夠將白狗的無私能量擴大到無邊無際,然而白狗跟黃太陽面臨的是相同的課題,就是須先走過全然愛自己的歷程,才能將將愛的能量用各種形式擴散出去。

黃太陽與紅龍相互為對方的隱藏推動圖騰, 太陽高掛天上照耀四方,本不須能量推動,然而紅龍創造新生的本質,能夠讓黃太陽對於自身的付出增添動力。

當我們能將五大神諭力量啟動合一時,將可發揮出 KIN.198 電力的白鏡 的內在能量。

每年 2 月 7 日的 PSI(行星記憶資料庫)皆為 KIN.88 行星的黃星星 ,PSI(行星記憶資料庫)是我們圖騰調性中,另一個更高維度的自己,也是另一個我們值得學習及體會的課題。

另外就彩虹數字來說 1906 年 2 月 7 日 有著 陽性密碼 25/7(5級)、陰性密碼 22/4(4級)的數字能量。

每一個圖騰印記都有著值得探討的深意,每一個數字更有著特殊的能量與意義,更多資訊我們將持續更新,歡迎多多分享本站內容,也邀請您來本站 粉絲專頁 按個讚,感謝您。


Namaste.In Lak'ech Ala K'in
祝福你,祝福我.你是我,我亦是你


留下回應




生日密碼計算機

Find your birthday energy

13月亮曆計算機

Find your birthday energy

彩虹數字計算機

Find your birthday ener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