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笛卡兒 René Descartes
-
出身法蘭西王國的哲學家、數學家和科學家
維基百科:[註 1] (法語:René Descartes;拉丁化:Renatus Cartesius [2] ;1596年3月31日—1650年2月11日[3] [4] [5] )是一位法國哲學家、數學家和科學家。他在 荷蘭共和國度過了大部分事業生涯,最初為 拿騷的毛裏茨的荷蘭國家軍隊、 奧蘭治親王和 荷蘭省督服務。作為 荷蘭黃金時代最著名的知識分子之一 [6] ,笛卡爾也被廣泛認為是近代哲學和 解析幾何的創始人之一。 笛卡爾哲學的許多元素在
亞裏斯多德學派晚期、16世紀復興的斯多葛主義或 奧古斯丁等早期哲學家中都有先例。在他的 自然哲學中,其與 經院哲學的區別主要有兩點:第一,他拒絕將有形的實體分解為 物質和形式;其次,在解釋自然現象時,他拒絕任何訴諸神聖或自然的 最終目的。 [7] 在他的神學中,他堅持上帝創造行為的絕對自由。笛卡爾拒絕接受先前哲學家的 權威,經常將他的觀點與他之前的哲學家區分開來。在現代早期關於情感的論文《靈魂的激情》(法語原名:Les Passions de l'âme)的開篇部分,笛卡爾甚至斷言他將在這個主題上寫作,“就好像以前沒有人寫過這些問題一樣”。他最著名的哲學陳述是“ 我思故我在”(拉丁語:Cogito, ergo sum;法語:Je pense, donc je suis),見於《 談談方法》(1637年;法語和拉丁語)和《哲學原理》(拉丁文原名:Principia Philosophiae;1644年,拉丁文)(類似的概念曾由 戈麥斯·佩雷拉提出於約1554年 [8] )。笛卡爾常被認為是
近代哲學的重要先驅,他在很大程度上被認為促使17世紀人們對 認識論日益關注。 [9] 他為 17 世紀的歐陸理性主義奠定了基礎,後來由 斯賓諾莎和 萊布尼茨等倡議,但遭由 霍布斯、 洛克、 喬治·柏克萊和 休謨等學說組成的 經驗主義學派的反對。在 17 世紀的荷蘭共和國,早期現代理性主義的興起—作為歷史上第一次以其自身的高度系統化的哲學流派—對整個現代西方思想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笛卡爾和斯賓諾莎的兩個有影響力的理性主義哲學體系(他成年後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荷蘭聯合省完成了他的所有主要著作)和斯賓諾莎—即 笛卡爾主義和斯賓諾莎主義(英語:Spinozism 或 Spinozaism)。正是17世紀的主要理性主義者,如笛卡爾、斯賓諾莎和萊布尼茨,為“理性時代”(即「 啟蒙時代」)賦予了它的名字並在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萊布尼茨、斯賓諾莎 [10] 和笛卡爾都精通數學和哲學,笛卡爾和萊布尼茨也對科學做出了巨大貢獻。[11] 笛卡爾的《
第一哲學沉思集》(1641年)仍是大多數 哲學系的標準教材。 笛卡爾對數學的影響同樣明顯,
笛卡爾坐標系以他的名字命名,被認為是 解析幾何的奠基者,該數學領域將先前獨立的 幾何和 代數領域聯繫起來,並被用於發現 無窮小 微積分和 數學分析。 笛卡爾也是
科學革命的關鍵人物之一。 生平[
編輯] 1596年,笛卡爾出生在
法國安德爾-盧瓦爾省的 圖賴讷拉海(現改名為 笛卡爾以紀念這位偉人)。他出身于地位較低的 貴族家庭,父親Joachim是 雷恩的 布列塔尼議會的議員。1歲多時母親患 肺結核去世,而他也受到傳染,造成體弱多病。 [12] 母親去世后,父親移居他鄉並再婚,而把笛卡爾留給了他的外祖母帶大,因此父子很少見面,但是父親一直提供金錢方面的幫助,使他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追求自己的興趣而不用擔心經濟來源問題。 1604年,笛卡爾進入位于
拉弗萊什的 耶稣會的 皇家大亨利學院 學習。[13] 在那裏,他學習到了數學和物理學,包括伽利略的作品。 [14] 1616年12月畢業后,他遵從他父親希望他成為律師的願望,進入普瓦捷大學學習 法律,并獲得 業士學位 和文憑。[15] 畢業后笛卡爾一直對職業選擇不定,又決心遊曆歐洲各地,專心尋求“世界這本大書”中的智慧。1618年,笛卡爾加入荷蘭的 拿騷的毛裏茨的軍隊。但是 荷蘭和 西班牙之間簽訂了停戰協定,于是笛卡爾利用這段空閑時間學習 數學。 [16] 在笛卡兒的時代,
拉丁文是學者的語言。他也如當時的習慣,在他的著作上簽上他的拉丁化的名字——Renatus Cartesius(瑞那圖斯·卡提修斯)。正因為如此,由他首創的 笛卡兒坐標系也稱卡提修坐標系。 笛卡爾對結合數學與物理學的興趣,是在荷蘭當兵期間産生的。1618年11月10日,他偶然在路旁公告欄上,看到用
佛萊芒語提出的數學問題徵答。這引起了他的興趣,并且讓身旁的人,將他不懂的 佛萊芒語翻譯成 拉丁語。這位身旁的人就是大他八歲的 以撒·貝克曼。貝克曼在數學和 物理學方面有很高造詣,很快成為了他的導師。 [17] 4個月后,他寫信給貝克曼:“你是将我從冷漠中喚醒的人……”,并且告訴他,自己在數學上有了4個重大發現。1619年9月,他去到了法蘭克福,在那時他宣稱發現了一種方法,可以解決任何算術或幾何問題。但笛卡爾認為基于所有學科的基礎都是哲學,而哲學沒有任何确定性,所以他要先在哲學建立确定性的基礎。笛卡爾意識到任務是艱巨的,“那時我隻有二十三歲,我想隻有等到更成熟的年紀,在長時間的準備之后才可以去嘗試完成這個任務。”[18] 實際上到1628年后他才開始建立他的準則。1621年笛卡爾退伍。
1622年,當他26歲時,笛卡爾變賣掉父親留下的資産,用4年時間遊曆
歐洲,其中在 意大利住了2年,随后遷住於 巴黎。他在巴黎結識了 馬蘭·梅森,梅森在1624和1625年出版的兩部論戰作品,既反對放縱派也反對懷疑主義。后來笛卡爾的《 沉思集》就是專門讨論這兩個主題的。離開巴黎后,梅森依然随時向他通報論戰的進展。 [19] 因為在當時的法國教會勢力龐大,不能自由讨論宗教問題,因此笛卡爾在1628年移居荷蘭,在那裏住了20多年。在此期間,笛卡爾緻力于哲學研究發表了多部重要的文集,包括了《
方法論》(Discours de la méthode)、《 形而上學的沉思》(Méditations métaphysiques)和《哲學原理》(les Principes de la philosophie)等,成為歐洲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 1629年,笛卡爾開始寫一部作品,想構建能解釋所有自然現象的統一學說。第一部分名為《世界》,第二部分名為《論人》。《世界》中包含了地動說的假設,他本計劃1633年将初稿寄給梅森,但他聽到伽利略宣揚地動說被監禁的消息,因為害怕遭受同樣的命運,他在34年放棄了出版。該作品在他去世才得以出版。
[20] 1639年11月笛卡爾開始寫作《沉思集》,于40年完成,幾個月后他5歲的女兒弗朗辛因熱病去世。
[21] 1649年笛卡爾受
瑞典 克裏斯蒂娜女王之邀來到 斯德哥爾摩擔任女王的私人教師,但不幸在這片“ 熊、 冰雪與 岩石的土地”患上 肺炎,在1650年2月去世,享年54歲。 1663年他的著作在
羅馬和 巴黎被列入 禁書之列。1740年,巴黎才解除禁令,替代當時在法國開始流行的 艾薩克·牛頓世界體系。 宗教信仰[
編輯] 笛卡爾的宗教信仰在學術圈中一直被嚴格地争論着。他聲稱是虔誠的
羅馬天主教( 天主教)徒,以及“沉思”的目的是為了維護 基督教信仰。但是在他自己的時代,笛卡爾被指控宣揚秘密的 自然神論和 無神論信仰。與他同時代的 布萊茲·帕斯卡說,“我不能原諒笛卡爾;他在其全部的哲學之中都想能撇開上帝。然而他又不能不要上帝來輕輕碰一下,以便使世界運動起來;除此之外,他就再也用不着上帝了。” [22] 斯蒂芬·高克羅格 的笛卡爾傳記中寫到,“他作為一個天主教徒有着很深的宗教信仰,并一直保持到他死的那一天,并帶着堅定的,熱情的探索真理的渴望。”[23] 在笛卡爾死于瑞典后, 克裏斯蒂娜女王放棄了她的王位轉信羅馬天主教(瑞典法律要求統治者是 新教教徒)。她一直聯系的僅有的天主教徒就是笛卡爾,他曾是她的個人家庭教師。 [24] 哲學思想[
編輯] 手稿 Collège Royal Henry-Le-Grand ,La Flèche ,1616年笛卡爾在哲學方面影響力很大,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他著名命題“
我思故我在”。事實上,他在 形而上學、 認識論、 方法論等方面都有很大貢獻,影響至今。 笛卡爾方法[
編輯] 他從
邏輯學、 幾何學和 代數學中發現了4條規則 [25] :- 凡是我沒有明确地認識到的東西,我絕不把它當成真的接受。
- 把我所審查的每一個難題按照可能和必要的程度分成若幹部分,以便一一妥為解決。
- 按次序進行我的思考,從最簡單、最容易認識的對象開始,一點一點逐步上升,直到認識最複雜的對象。
- 在任何情況之下,都要盡量全面地考察,盡量普遍地複查,做到确信毫無遺漏。
形而上學與認識論[
編輯] 笛卡爾是一個
二元論者以及 理性主義者。笛卡爾認為,人類可以使用數學的方法——也就是理性——來進行哲學思考。他相信,理性比感覺更可靠。例如,他認為數字、物理定律這類超出感官的實在是通過理性思考得知的,是無法通過感官認識的。他在“第一個沉思”中提出人無法完全區分睡夢的經驗與清醒的經驗 [26] ,從而懷疑了感官,反駁了亞裏士多德主義的 經院哲學家“一切思想來源于感覺”的觀念。 笛卡兒第一步認為懷疑就是出發點,感官知覺的知識是可以被懷疑的,我們並不能信任我們的感官。所以他不會說「我看故我在」、「我聽故我在」。從這裏他悟出一個道理:我們所不能懷疑的是「我們的懷疑」。意指:我們無法去懷疑的,是我們正在「懷疑」這件事時的「懷疑本身」,隻有這樣才能肯定我們的「懷疑」是有真實性的,並非虛假的產物。人們覺得理所當然或習以為常的事物,他卻感到疑惑,由此他推出了著名的哲學命題——“
我思故我在”(Cogito ergo sum)。笛卡爾将此作為 形而上學中最基本的出發點,從這裏他得出結論,“我”必定是一個獨立于肉體的、在思維的東西。笛卡爾還試圖從該出發點證明出 上帝的存在。笛卡爾認為,我們都具有對完美實體的 概念,由于我們不可能從不完美的實體上得到完美的概念,因此必定有一個完美實體——即上帝——的存在來讓我們得到這個概念。從所得到的兩點出發,笛卡爾繼續推論出既然完美的事物(神)存在,那麼我們可以確定之前的惡魔假設是不能成立的,因為一個完美的事物不可能容許這樣的惡魔欺騙人們,因此藉由不斷的懷疑我們可以確信「這個世界真的存在」,而且經由證明過後的數學邏輯都應該是正確的。現實世界中有諸多可以用 理性來察覺的特性,即它們的數學特性(如長、寬、高等),當我們的理智能夠清楚地認知一件事物時,那麼該事物一定不會是虛幻的,必定是如同我們所認知的那樣。 身心二元論[
編輯] 笛卡爾對
二元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 神學和 物理學上 [27] 。笛卡爾關于身心分離的标志性理論被稱為笛卡爾二元論(或身心二元論),貫穿于他提出的其他理論中,對后來的西方哲學造成了深遠影響 [28] 。在《第一哲學沉思錄》中,笛卡爾試圖證明 上帝的存在,并且闡述了人類的靈魂與身體的區别。他認為人是身心的結合體,心靈和身體是不同但又緊密相連的 [29] 。笛卡爾用樣态(mode)來稱呼實體特定的存在方式。他在《哲學原理 》中寫道:“我們可以清楚地感知實體,而不需要我們所說的與它不同的樣态。但相反的,我們不能離開實體來理解樣态。"他認為,要想脫離實體來感知一種模式,我們需要智力上的抽象[30] 。根據笛卡爾的說法,當兩種物質中可以各自分開存在時,兩種物質就真正不同了。因此,笛卡爾推斷上帝與人類,以及人的身體和心靈間存在根本性的差别
[31] 。他認為身體是一種延展的實體,而心靈是一種不延展的、非物質的實體。這種巨大差異使得兩者在本體論上截然不同。笛卡爾的不可分割性論證進一步強調了身心的區别。他認為心靈是完全不可分割的,因為:“當我考慮我的精神,也就是說,作為僅僅是一個在思維的東西的我自己的時候,我從精神裏分不出什麼部分來,我把我自己領會為一個單一、完整的東西。” [32] 此外,笛卡爾在《沉思錄》中通過對一塊蠟的讨論,揭示了他二元論的最經典的教義:宇宙包含兩種截然不同的實體,即心靈或靈魂和身體。心靈或靈魂被定義為思考,而身體被定義為物質和非思考
[33] 。笛卡爾時代的亞裏士多德哲學認為,宇宙本質上是有目的的或 目的論的。發生的一切,無論是 星星的運動還是 樹木的生長,都可以用自然界中的某種目的來解釋。亞裏士多德稱此為“目的因”,而這些目的因對于解釋自然運行的方式是不可或缺的。笛卡爾的二元論支持傳統亞裏士多德科學與 開普勒和伽利略的新科學之間的區别,后者在試圖解釋自然時否認了神力和 "最終原因 "的作用。笛卡爾通過把最終原因從物理宇宙(res extensa)中排除,并支持心靈(res cogitans),為后者提供了哲學上的依據。因此,笛卡爾二元論在為現代 物理學鋪平道路的同時,也為 靈魂不朽的宗教信仰敞開了大門 [34] 。笛卡爾的心靈與物質的二元論暗示了人類的概念。笛卡爾認為,人是身心的複合體。笛卡爾優先考慮心靈,認為心靈可以沒有身體而存在,身體卻不能沒有心靈而存在。在《沉思錄》中,笛卡爾辯稱,心靈是一種純粹的實體,而身體僅由“偶然”(accident)組成
[35] 。但他同時認為思想和身體是緊密相連的[36] :自然也用疼、餓、渴等等感覺告訴我,我不僅住在我的肉體裏,就像一個舵手住在他的船上一樣,而且除此而外,我和它非常緊密地連結在一起,融合、摻混得像一個整體一樣地同它結合在一起。因為,假如不是這樣,那麼當我的肉體受了傷的時候,我,這個僅僅是一個在思維的我,就不會因此感覺到疼,而隻會用理智去知覺這個傷,就如同一個舵手用視覺去察看是不是在他的船上有什麼東西壞了一樣。
[37] 笛卡爾對具身化的讨論提出了他的二元論哲學中最令人困惑的問題之一:一個人的身心結合到底是什麼關系
[36] ?因此,笛卡爾二元論在笛卡爾死后多年為身心問題的哲學讨論設定了議程 [38] 。笛卡爾也是一個理性主義者,相信 先天觀念的力量 [39] 。笛卡爾主張先天知識理論,所有人類都是通過上帝的更高力量而生來就擁有知識的。正是這種先天知識理論后來遭到哲學家 約翰·洛克(1632-1704 年)和認為一切知識都是通過經驗獲得的 經驗主義者的反對 [40] 。對數學和歷史貢獻[
編輯] 克裏斯蒂娜女王(左)和笛卡爾(右)。 笛卡爾對數學最重要的貢獻是創立了
解析幾何。笛卡爾成功地将當時完全分開的 代數和 幾何學整合。在他的著作《幾何》中,笛卡爾向世人證明,幾何問題可以歸結成代數問題,也可以通過代數轉換來發現、證明幾何性質。笛卡爾引入了 坐标系以及線段的運算概念。笛卡爾在數學上的成就為后人在 微積分上的工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而后者又是現代數學基石。他創新地將幾何圖形『轉譯』代數方程式,從而將幾何問題以代數方法求解,這就是今日的解析幾何(或稱「座標幾何」)。 此外,現在使用的許多數學符号都是笛卡爾最先使用的,這包括了已知數a, b, c以及未知數x, y, z等,還有 指數的表示方法。他還發現了 凸多面體 邊、 頂點、 面之間的關系,后人稱為 歐拉-笛卡爾公式。還有微積分中常見的 笛卡爾葉形線也是他發現的。 在
物理學方面,笛卡爾也有所建樹。他在《屈光學》中首次對 光的折射定律提出了理論論證。他還解釋了人的 視力失常的原因,并設計了矯正視力的透鏡。力學上笛卡爾則發展了 伽利略 運動相對性的理論,強調了 慣性運動的直線性。笛卡爾發現了 動量守恒原理的原始形式(笛卡兒所定義的動量是一純量,不是向量,因此他的動量守恆原理後來也被證明是錯誤的)。他還發展了 宇宙演化論、 漩渦說等理論學說,雖然具體理論有許多缺陷,但依然對以后的自然科學家産生了影響。 他還用光的折射定律解釋
彩虹現象,并且通過元素微粒的旋轉速度來分析 顔色。 在
心理學方面,笛卡爾也是有所貢獻的。 他的觀點和重大發現,對后來心理學頗有影響。他是近代 二元論和 唯心主義理論著名的代表。他的反射和反射弧的重大發現,為“動物是機器”的論斷提供了重要依據。并提出,反應----刺激的假設。但是笛卡爾的反射概念是機械性的,他強調人和動物的區别,動物沒有心靈,人是有心靈的,這樣的推斷是二元論的典型表現。另外,心神交感論也是笛卡爾在身心關系上二元論的又一典型表現,他認為,人的肉體是由物質實體構成的,人的心靈是由精神實體構成的。心靈和人體即可以相互影響、互為因果、相互作用。他認為人的原始情緒有六種:驚奇、愛悅、憎惡、欲望、歡樂和悲哀,其他的情緒都是這六種原始情緒的分支,或者組合。 笛卡爾的二元論心理學思想雖然在理論上是錯誤的,但是在當時社會背景下,是非常具有推動和進步作用的,他利用二元論擺脫了神學對科學的絕對控制,将人們的思想引導至理性思維和具體研究上,所以,他對心理學的貢獻是不可忽視的。 瑣事[
編輯] 此章節的準確性有 爭議。 笛卡爾死后墳墓遭盜墓賊挖掘,其頭骨幾經易手現存于法國巴黎
夏樂宮 人類博物館。 笛卡爾堅決否認他與德國
玫瑰十字會之間的關係,他所留下的相關文件中卻有許多巧合,他不承認可能是因為害怕被當時的教會打壓。 笛卡爾將早期在整合幾何與
代數的研究與貝克曼一同分享,且曾說:「如果有機會,你不嫌棄用到我的研究或想法時,你大可表示那是你的想法。」這隻是他過於客氣與謙虛的態度罷了,但貝克曼卻真的當作是自己的功勞。這使笛卡爾備受侮辱,所以他譴責貝克曼的「愚蠢和不學無術」。 同行評審(peer-review)的制度淵源於笛卡兒。在《 第一哲學沉思集》出版前,Mersenne 收到委託手稿後,將其發給多位哲學家與神學家閱讀;隨後收到了六組反對意見,這些《反駁》與笛卡爾所作的《答辯》被收錄在書中的附錄一同印行,為歷史上最早的同儕評論。 [41] 著作[
編輯] - 1618.
Musicae Compendium (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 互聯網檔案館). 笛卡爾為其早期合作者撰寫的關于音樂理論和音樂美學的論文, Isaac Beeckman (去世后第一版,1650)。 - 1626–1628. Regulae ad directionem ingenii (《
指導心靈的規則》)。 不全。逝世后第一版是1684年的荷蘭語翻譯版,拉丁原文在1701年阿姆斯特丹出版 (R. Des-Cartes Opuscula Posthuma Physica et Mathematica)。Giovanni Crapulli編輯的最好的批判的版本,包括了1684年荷蘭語的翻譯 (The Hague: Martinus Nijhoff, 1966)。 - 1630–1631. La recherche de la vérité par la lumière naturelle (英文譯名:The Search for Truth),是未完成的對話集,1701年發表。
- 1630–1633. Le Monde (《
The World 》) and L'Homme (《論人》)。笛卡爾第一部系統論述他的自然哲學的作品。《論人》在其死后,1662年用拉丁語發表;《論世界》1664年。 - 1637. Discours de la méthode (《
談談方法》)。 介紹其作品Essais,包括了Dioptrique,Météores和Géométrie。 - 1637. La Géométrie (《幾何學》)。 笛卡爾在數學方面的主要作品。英語版由Michael Mahoney翻譯 (New York: Dover, 1979)。
- 1641. Meditationes de prima philosophia (《
第一哲學沉思集》),拉丁語版亦作Metaphysical Meditations。1642年發表第二版,包括了反駁和答辯,和Letter to Dinet(《給迪内的信》)。Luynes的Duke翻譯出法文版,可能未經笛卡爾審查,1647年發表,包括了 反駁和答辯。 - 1644. Principia philosophiae (《
哲學原理 》),拉丁教科書,笛卡爾最初的目的是用此書來替代亞裏士多德主義的經院哲學教科書。法文翻譯Principes de philosophie,翻譯者Claude Picot,笛卡爾審核,1647年以給波黑米亞的伊麗莎白公主的信為序言。 - 1647. Notae in programma (英語:Comments on a Certain Broadsheet)。笛卡爾信徒Henricus Regius給笛卡爾的回信。
- 1648. La description du corps humain (《
人類身體的描述 》),笛卡爾死后由Clerselier在1667年發表。 - 1648. Responsiones Renati Des Cartes... (《與波爾曼的對話集》,英語:Conversation with Burman)。用問答形式呈現與Frans Burman在1648年4月16日的對話。1895年重新發現,1896年發表。批注后的雙語版本(拉丁語原文、法語譯文)由Jean-Marie Beyssade編輯,1981年發表。(Paris: PUF)。
- 1649. Les passions de l'âme (《
靈魂的激情 》)。關于伊麗莎白公主》 - 1657. Correspondance (三卷本: 1657, 1659, 1667)。笛卡爾的遺囑執行人
Claude Clerselier 發表。1667年的第三卷是最全的。但是Clerselier忽略了許多關于數學的資料。
2010年11月,之前未知的信件,1641年5月27日寄,由一位荷蘭哲學家Erik-Jan Bos用
Google發現。Bos 發現信件以總結形式提及了 哈弗福德學院保存的自傳,在 Haverford, Pennsylvania 。學院不知道信件從未發表。這是近25年來發現的第三封信件。[42] [43] -
笛卡爾的手寫信,1638年12月
-
《哲學原理》拉丁文版, 1644年
中文文獻[
編輯] 原著譯文[
編輯] - 龐景仁譯 《第一哲學沉思集:反駁和答辯》(商務印書館,1986年)
ISBN 9787100006859 王太慶譯 《談談方法》(商務印書館,2000年) ISBN 9787100030908 - 關文運譯 《哲學原理》(商務印書館,1958年)ISBN -
中文學術文獻[
編輯] 中文[
編輯] - 施璇譯 《笛卡爾的心物學說研究》(上海人民,2015)
ISBN 9787208128316 - 吳增定《
自因的悖謬——笛卡爾、斯賓諾莎與早期現代形而上學的革命 (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 互聯網檔案館)》《 “我思”及其主體性——簡析胡塞爾在《第一哲學》中對于笛卡爾的解釋 (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 互聯網檔案館)》 - 雷思溫 《
笛卡爾普遍懷疑中的上帝、數學與惡魔 (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 互聯網檔案館)》《 戴上面具的笛卡爾與卸下面具的盧梭 (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 互聯網檔案館)》
外文譯文[
編輯] - 凱莫林(Andreas Kemmerling)《“我”之觀念:笛卡爾哲學研究》(華東師範,2015)
ISBN 9787567527690 - G.哈特費爾德《笛卡爾與<第一哲學的沉思>》(廣西師範,2007)
ISBN 9787563366521
科普與其他[
編輯] - 孫衛民 《笛卡爾》(九州,2012)
ISBN 9787510814877 - 劉小楓編《笛卡爾的精靈》(華夏,2009)
ISBN 9787508051796
參見[
編輯] Principia philosophiae, 1685 數學相關條目[
編輯] 笛卡兒坐標系 My Day 笛卡兒葉形線 等角螺線 笛卡兒符號法則 笛卡兒積 笛卡兒閉範疇 歐拉-笛卡兒公式 解析幾何 笛卡爾數
哲學理論[
編輯] 我思故我在 理性主義 懷疑論 唯物主義 方法論
注釋[
編輯] - 國曆:西元 1596 年 3 月 31 日 (日)
- 農曆:丙申火猴年三月初三
- 13月亮曆: 韻律白巫師年9 月 25 日 ( 第 9 個月,第 4 周,第 4 天)
- NS 1.24.9.25:KIN.202 共鳴的白風
- 陽性生日密碼 28/10/1
- 陰性生日密碼 27/9
- 靈魂功課等級 + 5 - 4
- 名人生日密碼 彩虹數字 能量好感度計算 13月亮曆 合盤計算 我的流日 KIN 計算
圖騰 2: 白風 White Wind
黃戰士 波符 13 天的第 7 天
內在女神力: KIN.204 太陽的黃種子
PSI(行星記憶資料庫): KIN.146 電力的白世界橋
這天的星系印記是 KIN.202, 名號是 【共鳴的白風】 、 【黃戰士波符 之 共鳴白風】 也可以是 【共鳴白風.黃戰士波符】 ,你比較喜歡哪一個稱號呢?
黃戰士是20個波符中的第16個;勇敢是一種態度,在經歷了人世間的風風雨雨之後,我們終將知道,所有的想像是需要具象化才能收成的,不然就猶如空中樓閣一般,只是在畫中、在念中、在想像中,黃戰士有著點石成金的能量,可以將想像中的願望顯化到現實世界中,透過無比的勇氣與決心,一步一步地達成目標,在過程中,所有的苦累我們都都能當成滋養,讓我們更理解豐收時的美好,沒有人可以阻擋黃戰士的決心,因為沒有達不到的地方,只有不想去的人。
KIN.202 位於 黃戰士波符 13 天中的第 7 天,銀河音階為調性 7
調性 7 的名稱是共振,象徵著全然的平衡,體會著更深層的二元交織內涵,明白所有存在皆有其意義及必要性。
在黃戰士波符 13 天中,我們可以在每一天的靜心中問自己一個問題,今天是黃戰士波符的第 7 天,我的問題是:我該如何歸於中心與他人協調?。白風,能使我歸於中心與他人協調。
今天的星際原型圖騰為白風,我們稱之為主印記, 白風熱愛美食,健談,是靈性預言傳遞的管道,有著嘴說能成真的特殊能量。
每個主印記都蘊藏著五大神諭,除了中央的主印記外,上下左右各有一個圖騰,分別為右邊的【支持】圖騰、上方的【引導】圖騰、左邊的【挑戰擴展】圖騰及下方的【隱藏推動】圖騰。
白風與紅地球相互為對方的支持圖騰, 紅地球可以協助白風在接地的能量上更加穩固,透過紅地球的連結,白風可以在對於具象事物的連結上更加深刻穩固。
白風的引導依據KIN的調性不同會有五種可能性,KIN.202的引導圖騰是白巫師 , 白巫師引導著我們看見自己的不安,因為不安,所以我們尋求解答,因為不安,所以我在現實外,尋找安心的方向與方式。
白風與黃人相互為對方的挑戰擴展圖騰, 黃人是白風的挑戰擴展,風是自由無拘無束的流動,然而黃人重思考,在表現上相較於白風顯得瞻前顧後,但人生在世,豈能事事無拘無束恣意妄為,能夠欣賞黃人總是責任為上的這個優點,並內化更多深層思考的白風,將會知道最終的無拘無束,其實有心就能完成,遇外在無關。
白風與藍風暴相互為對方的隱藏推動圖騰, 風是無聲的、世界的,然而有些情況,八方吹不動,藍風暴作為白風的隱藏推動,讓白風知道,在任何情況下都無須擔憂,沒有什麼能夠阻擋風的流動,一檔不夠換二檔、二檔不夠換三檔,藍風暴的巨大能量,是白風的堅實後盾。
當我們能將五大神諭力量啟動合一時,將可發揮出 KIN.204 太陽的黃種子 的內在能量。
每年 3 月 31 日的 PSI(行星記憶資料庫)皆為 KIN.146 電力的白世界橋 ,PSI(行星記憶資料庫)是我們圖騰調性中,另一個更高維度的自己,也是另一個我們值得學習及體會的課題。
共鳴白風的 KIN260 肯定句是:【我能夠在內在的自我探尋中,發現純粹靜謐與積極表達間的完美平衡】
另外就彩虹數字來說 1596 年 3 月 31 日 有著 陽性密碼 28/10/1(5級)、陰性密碼 27/9(4級)的數字能量。
每一個圖騰印記都有著值得探討的深意,每一個數字更有著特殊的能量與意義,更多資訊我們將持續更新,歡迎多多分享本站內容,也邀請您來本站 粉絲專頁 按個讚,感謝您。
祝福你,祝福我.你是我,我亦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