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宇森
-
香港及好萊塢導演及編劇
維基百科: ,SBS (英語:John Woo Yu-Sen,1946年9月22日—)是香港男導演及編劇,祖籍 廣西 梧州,出生於 廣州,成長於香港,曾被美國科幻、奇幻及電影學院舉辦的美國年度影視獎項( 土星獎)頒發最佳導演,成功塑造出自己獨特的電影風格。畢業於 九龍的 協和小學,而中學曾就讀 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利瑪竇) [1] 及在位於大坑東的 路德會協同中學畢業 [4] 。1973年,吳宇森首次獨立執導電影。1986年他編劇及導演的《英雄本色》一片獲得當年度 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兩大獎項,在 臺灣 金馬獎評選中,吳宇森被評為最佳導演。從此片開始,吳宇森塑造出自己獨特的電影風格,在東半球高舉 暴力美學的旗幟 [5] ,與西半球的奧利華·史東和 昆汀·塔倫提諾遙相呼應。 2005年由
香港影藝界舉辦的「中國電影一百年」活動當中,吳宇森獲 香港人選為這一百年來最喜愛的導演。 2010年榮獲
第67屆威尼斯影展 榮譽金獅獎 [6] 。2014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2013香港藝術發展獎」之「傑出藝術貢獻獎」 [7] 。2015年獲得東京國際電影節“武士獎”。 [8] 生平[
編輯] 香港星光大道上的吳宇森手印 國共內戰後,在吳宇森5歲時,他的家庭從廣州移居到 香港。這時候,他的父親因患有 肺結核而不能工作,一家人在 貧民窟生活艱辛。一家本計劃途經香港,遷往 台灣,但1953年,吳宇森的家園在 石硤尾大火中被燒燬,身家、身份證件付之一炬,被逼滯留香港 [9] ,幸得慈善機構捐贈,他一家得以遷往另一所屋子,可是那地方的治安不好。他家在北河街街頭睡了一年多之後,就搬回石硤尾。當時英屬香港政府在災場築起兩層高的徙置區,後來徙置區由兩層變為七層,至今七層 徙置大廈多已再重建 [10] 。為了避開那種環境,吳宇森常到
深水埗的電影院。他從觀賞音樂電影《 綠野仙蹤》得到紓解。年少的吳宇森愛看西方電影,尤其是《 虎豹小霸王》的最後一幕。 吳宇森與妻子牛春龍在1976年結婚,育有3個孩子,現時打算繼續在
美國生活。 香港職業生涯[
編輯] 1969年,吳宇森當時23歲,獲聘在
國泰電影公司擔任場記。 [11] 1971年,他在邵氏影業 張徹導演的拔擢下成為助理導演。1973年他首次執導商業電影《過客》(後來改名《鐵漢柔情》)上映,報住地方仍然是九龍石硤尾邨第四座四十二號二樓。 [9] [11] 該片由成龍設計,是一部 功夫動作電影。該影片由 嘉禾電影發行。 其後,吳宇森在嘉禾公司陸續執導了一些電影,其中包括協助
許冠文、 許冠傑拍攝許氏兄弟系列《 鬼馬雙星》(1974)、《 半斤八兩》(1976)、《 賣身契》(1978)等賣座喜劇,吳宇森又憑自己執導的喜劇片《 發錢寒》(1977)在香港獲得好評,該片由 許冠英主演。 由於發錢寒
票房的成功,使吳宇森這時的電影作品以喜劇片為主,其後的《 大煞星與小妹頭》(1978)便為一例。雖然執導喜劇片票房讓吳宇森初露頭角,但在1979年吳宇森嘗試往不同風格邁進之作——《 豪俠》(1979),卻讓吳宇森遭到滑鐵盧。這部古裝 武俠風格片迥異於以往的喜劇鬼馬風格,描述主角為了俠義不惜犧牲自身性命完成使命,是一部充滿刀光劍影的男性情誼之作。彷彿後來的作品《 英雄本色》前身。《 豪俠》得不到當時觀眾的青睞之後,吳宇森又回到他熟悉的喜劇題材之中,拍了《 錢作怪》(1980);《 滑稽時代》(1980);《 摩登天師》(1982);《 八彩林亞珍》(1982)。結束與 嘉禾電影合作之後,吳宇森在徐克的力邀下轉往 新藝城電影執導。 於1980年代中期,吳宇森遭遇到創作瓶頸。他的電影成為了票房毒藥,於是轉往
台灣尋求突破,也沉寂了一陣子。吳加盟新藝城後,旋即被投閑置散,被安排往臺灣出任當地分公司總監,從事監製電影及公司行政等他認為既不擅長,亦不感興趣的工作,而他在臺灣任職期間,也拍攝了《笑匠》及《兩隻老虎》兩套喜劇電影。不久之後香港導演 徐克提供了吳宇森執導他所籌畫的電影《 英雄本色》的機會。 《
英雄本色》及《 英雄本色II》主要是敘述兩兄弟(兄為 黑道,弟為 皇家香港警察)的警匪動作電影。該片成為當時香港影壇的賣座巨片,其細膩的黑道倫理情義戲、兄弟間充滿矛盾又感人的手足之情、黑幫火拼的慢動作槍戰特寫以及肅殺的流血畫面,把香港動作片推進另一新境界,也意外捧紅了戲中表現搶眼飾演嘜哥的 周潤發。這部片影響所及,創造出一時的「 大褸」熱潮(男主角 周潤發、 狄龍在戲中常穿著大褸),加上片中的雙手各持一槍開火的槍戰風格,影響到美國 好萊塢幾位導演對吳宇森獨特的暴力美學的緻敬與模仿,例如 昆汀·塔倫提諾及 沃卓斯基兄弟。 在男演員
周潤發的合作之下,吳宇森在1980年中後期及1990年初期陸續創造出他個人風格的「英雄式流血動作電影」。吳宇森的電影內容大部份描寫男性之間(警匪或者黑社會)的情誼及以 手槍作為武器互相攻擊的動作風格脫不了關係。演員在片中手持手槍的黑幫火拼,就好像 中古世紀的 封建時代的 騎士各為其主為了理想及榮譽而戰,成為吳宇森系列電影必備的獨特元素。 吳宇森在電影《 喋血街頭》的片場,而面對著他接受指導的則是著名演員 張學友 在這期間最出色的作品為《
喋血雙雄》(1989),為吳宇森帶來國際上的認同。該片受到了廣大的讚嘆及迴響,槍戰動作、出色的演技、引人入勝的劇情獲得衆多好評。吳宇森從此在國際上開創了他的系列之作,他的槍戰動作風格即為「吳宇森」風格。一年之後他又開拍了《 喋血街頭》,由 梁朝偉、 張學友、 李子雄連袂主演。故事描述三名從小青梅竹馬一起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死黨,長大後三人因事流亡 越南,由於金錢權力的介入讓各自的價值觀及立場開始出現差異,使得彼此間的友情變質最後淪至反目成仇的故事。這部他認為是他最有個人風格的代表作,但票房反應卻不甚理想。有此一說是由於受到1989年 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影響間接導緻觀眾對於這種類似於《野戰排》、打打殺殺的電影產生抗拒,接受度因而下滑。然而此時好萊塢已經注意到他的作品。其中不乏大導演 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與 山姆·雷米(Sam Raimi),皆認可吳宇森式的動作片風格所產生的強大影響可與 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所打造的懸疑片系列劃上等號。此片之後吳宇森為了平衡《喋血街頭》所花費了預算及籌措未來要拍攝新片的開支,拍攝了《 縱橫四海》(1991),由 周潤發、 張國榮、 鍾楚紅攜手合作。有別於以往吳宇森式的打打殺殺,雖然還是不免槍林彈雨但新加入了一些 黑色幽默輕鬆的元素描述-又是從小到大的三人組合,此組合彼此合作無間默契良好地以偷盜為生。其後在一次盜畫事件中招緻了警察失主追捕、外人想分杯羹的難關,各自使出渾身解數用偷拐搶騙以計制敵全身而退的新題材。成功地結合了早期的鬼馬作風及後來的動作槍戰招牌元素,此“雙劍合壁”的雙效組合發威,讓吳宇森一掃陰霾重回票房贏家之列。 吳宇森在
香港移交之前在香港所拍攝的最後一部作品——《 辣手神探》(台灣一度名為《鎗神》),與過往影片不同的是故事的主人翁由昔日的黑幫份子轉移至維護治安的 刑警身上,老搭擋周潤發飾演(刑警)與梁朝偉(罪犯)的對戰是本片的主軸。維持吳宇森一貫的槍戰風格,雙方在 醫院中交火的畫面即長達30分鐘。故事的高潮在於周潤發在手裡抱著嬰兒嘴裡哼著 搖籃曲哄小孩睡覺的情況下,一一解決歹徒並跳出窗外,嬰兒仍是安然無恙。 這些電影的影響力讓美國製片商隨後便找上吳宇森,吳宇森決定赴美發展。
美國職業生涯[
編輯] 在美國好萊塢吳宇森發現自己在新的土地上必須要適應新的文化。1993年,他被
環球影業委託去作 尚·克勞德·範·戴姆的電影《終極標靶》(Hard Target)的導演,開啟了他在好萊塢的導演生涯。然而到了好萊塢,吳宇森才發現在好萊塢的規矩比起過去在香港實在是限制又多又雜。在香港吳宇森自有一套彈性的拍片方法,很多經典的場面及情節甚至是不按原先計畫依當時情況靈機一動所迸發出來的。但在好萊塢一些大大小小的事必須事先都要先有計畫,然後才得以執行。讓吳宇森剛開始難以適應。《終極標靶》剛殺青時在吳宇森手上還是“限制級”的影片,不料後來到發行商手上卻被大刀闊斧而剪片剪成了“適合美國人可以觀賞”的標準而原味盡失。 吸取了《終極標靶》的經驗,吳宇森在美國曾經花了兩年時間不拍戲,去研究美國人怎麼生活。三年過後,1996年,吳宇森在好萊塢才有第二部影片問世——《
斷箭》(Broken Arrow)。由 約翰·屈伏塔(John Travolta)及 克裏斯蒂安·史萊特(Christian Slater)主演,是一部大預算的槍戰追逐動作片。但不幸地吳宇森仍被發行商的規矩搞的綁手綁腳不得不有所妥協,雖然影片出爐後表面上還是得到了許多佳評,但好萊塢的行事作風使得吳宇森過往的吳宇森風格有所變調喪失了本味。 在這些不愉快的經驗後,吳宇森開始有所堅持小心翼翼地挑選適合自己風格的劇本過濾掉一些自己不擅長的題材。開拍了《
奪面雙雄》(Face/Off)。由 約翰·屈伏塔及 尼可拉斯·凱吉(Nicolas Cage)主演,描述了警匪雙方鬥智以變臉新技術互換角色、互為滲透、鹿死誰手的過程。這次派拉蒙影業答應賦予他可擁有更大的自主權讓吳宇森去處理他的電影得以“做自己”,後來這部影片終讓吳宇森揚眉吐氣,不論內心戲及動作場面都處理得很優秀。是當年的風雲影片,光美國票房就超過一億美金。不但讓當時聲名下墜的 約翰·屈伏塔趁勢翻身,也讓自己在好萊塢成為炙手可熱的導演並成為其他亞洲導演前進好萊塢圓電影夢的先驅。 隨後的三部作品《
不可能的任務2》(Mission: Impossible II),《 獵風行動》(Windtalkers),《 記憶裂痕》(Paycheck)卻有截然不同的命運各自得到褒貶不一的反應。2000年所拍攝的《不可能的任務2》票房可觀,但另外兩部片則被批得體無完膚。 近來吳宇森又回到了他熟悉的
華人影劇圈。吳宇森最近的作品為描述中國古時候 三國時代歷史 魏、 蜀、 吳相爭的電影《 赤壁》。包羅了 兩岸三地( 大陸、 台灣、 香港)的演員參與演出。 2009年,擔任因《海角七號》爆紅的臺灣導演
魏德聖新片《 賽德克巴萊》的影片監製,做新手導演在戰爭場面和動作場面的技術指導。2009年12月23日,威尼斯影展委員會公布吳宇森將於翌年9月獲第67屆 威尼斯影展頒發終身成就 金獅獎,成為該獎項歷來第一名華人得主。2010年9月,吳宇森從 徐克、 昆汀·塔倫提諾及 意大利電影人 馬可·穆勒手中接過獎項。 學術[
編輯] 香港浸會大學於2004年11月9日舉行的第四十五屆畢業典禮上頒授榮譽博士學位予吳宇森,以表揚他在電影專業上的卓越成就,以及對 社會的重大貢獻,同年成為香港浸會大學電影電視系MFA課程榮譽顧問,並於同年11月7日至11月11日在香港浸會大學舉行為期五日的吳宇森導演大師班。並且,於2009年拍畢 赤壁後於4月中旬再次在香港浸會大學舉行為期三日的吳宇森導演大師班。 健康[
編輯] 2012年5月,吳宇森患上
喉癌,在 美國接受治療。 [12] 同年,治療後,暫時停止電影工作,休養身體。重新出發[
編輯] 2017年11月,吳宇森執導電影《
追捕》,與日本男星福山雅治合作,接受訪問時大談在日本拍動作戲的限制,表示第一不能從外國進口道具槍,我們慣用英國、美國出品,他們一定要用日本製,那些槍火力不足,全部要用電腦後加效果,這樣條件能否拍出動作感?需要作出調整、改變;又如日本警察那枝左輪槍隻得五發子彈,打完是不能換子彈的,他說拍戲五發子彈怎能打死這麼多人?日方說,一定要按照真實情況,他唯有想到,張涵予拿福山與其他警察的槍繼續打,本來中國律師應該不懂開槍,無奈他都要開 [13] 。2020年9月,吳宇森投入新版《
喋血雙雄》電影前置工作,也組織了滿意的團隊,透過視訊開會,等疫情過去便可開拍。2022年3月,吳宇森重返好萊塢執導動作片《 寂靜之夜》,由 喬爾·金納曼擔任男主角,而該片特色在於全無對白,純靠動作戲來演繹 [14] 。作品一覽[
編輯] 導演[
編輯] 中文名 英文名 年 語言 鐵漢柔情(《過客》) The Young Dragons 1974年 漢語 女子跆拳群英會 The Dragon Tamers 1975年 少林門 Hand of Death 1976年 帝女花 Princess Chang Ping 發錢寒 Money Crazy 1977年 大煞星與小妹頭 Follow the Star 1978年 Hello!夜歸人 Hello Late Homecomers 豪俠 Last Hurrah for Chivalry 1979年 錢作怪 From Riches to Rags 1980年 滑稽時代 Laughing Time 摩登天師 To Hell with the Devil 1982年 八彩林亞珍 Plain Jane to the Rescue 笑匠 The Time You Need a Friend 1985年 兩隻老虎 Run Tiger Run 英雄本色 A Better Tomorrow 1986年 英雄無淚 Heroes Shed no Tears 英雄本色II A Better Tomorrow II 1987年 喋血雙雄 The Killer 1989年 義膽群英 Just Heroes 喋血街頭 Bullet in the Head 1990年 縱橫四海 Once a Thief 1991年 辣手神探 Hard Boiled 1992年 終極標靶 Hard Target 1993年 英語 新縱橫四海 Once a Thief 1995年 漢語 斷箭 Broken Arrow 1996年 英語 奪面雙雄 Face/Off 1997年 至尊黑傑克 BlackJack 1998年 不可能的任務2 Mission: Impossible 2 2000年 風語者 Windtalkers 2002年 記憶裂痕 Paycheck 2003年 赤壁 Red Cliff 2008年 漢語 赤壁2:決戰天下 Red Cliff 2 2009年 太平輪 The Crossing 2014年 太平輪:驚濤摯愛 The Crossing 2 2015年 追捕 Manhunt 2017年 日語、英語、漢語 寂靜之夜 Silent Night TBA 不適用 監製[
編輯] 鬼馬雙星(策劃, 許冠文導演,1974年) 天才與白癡(策劃, 許冠文導演,1975年) 半斤八兩(副導演, 許冠文導演,1976年) 賣身契(策劃, 許冠文導演,1978年) 和平飯店( 韋家輝導演,1995年) 南京1937(1995年) 浪漫風暴(梁柏堅導演,1996年) 血仍未冷(The Replacement Killers, 安東尼·福奎阿導演,1998年) 防彈武僧(Bulletproof Monk,2003年) 蘋果核戰記 EX MACHINA(APPLESEEDアップルシード:エクスマキナ,動畫,荒牧伸志導演,2007年) 天堂口(陳奕利導演,2007年) 劍雨(2010年) 賽德克·巴萊( 魏德聖導演、編劇,2011年) 激浪青春( 梁柏堅,2014年) 川流 (張大鵬導演,2021年)
獎項[
編輯] 香港電影導演會年度大獎[
編輯] 年份 頒獎典禮 獎項 作品 結果 2008 第4屆 香港電影導演會年度大獎 年度傑出導演 赤壁 獲獎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編輯] 年份 頒獎典禮 獎項 結果 2010 第6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終身成就金獅獎 獲獎 亞太影展[
編輯] 年份 頒獎典禮 獎項 結果 2009 第53屆亞太影展 特別貢獻獎 獲獎 上海國際電影節[
編輯] 年份 頒獎典禮 獎項 結果 2009 第12屆 上海國際電影節 華語電影海外貢獻獎 獲獎 東京國際電影節[
編輯] 年份 頒獎典禮 獎項 結果 2015 第28屆 東京國際電影節 武士獎 獲獎 香港電影金像獎[
編輯] 年份 頒獎典禮 獎項 作品 結果 1987 第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編劇 英雄本色 提名 最佳導演 提名 1990 第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喋血雙雄 獲獎 最佳編劇 提名 1991 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剪輯 喋血街頭 獲獎 最佳導演 提名 1992 第1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縱橫四海 提名 1993 第1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剪輯 辣手神探 獲獎 2009 第2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導演 赤壁 提名 2010 第2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赤壁:決戰天下 提名 金馬獎[
編輯] 年份 頒獎典禮 獎項 作品 結果 1986 第23屆金馬獎 最佳導演 英雄本色 獲獎 1990 第27屆金馬獎 最佳男配角 勇闖天下 提名 1990 第27屆金馬獎 最佳剪輯 喋血街頭 提名 2011 第48屆金馬獎 最佳劇情片 賽德克·巴萊 獲獎 中國電影華表獎[
編輯] 年份 頒獎典禮 獎項 作品 結果 2009 第13屆中國電影 華表獎 優秀境外導演獎 赤壁 獲獎 亞洲電影大獎[
編輯] 年份 頒獎典禮 獎項 作品 結果 2009 第3屆亞洲電影大獎 最佳導演獎 赤壁 提名 2010 第4屆亞洲電影大獎 2010年最高票房亞洲電影 赤壁2:決戰天下 獲獎 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編輯] 年份 頒獎典禮 獎項 結果 2009 第9屆 華語電影傳媒大獎 百家傳媒年度緻敬電影人 提名 美國電影電視土星獎[
編輯] 年份 頒獎典禮 獎項 作品 結果 1994 第20屆美國電影電視 土星獎 最佳導演 終極標靶 提名 1998 第24屆美國電影電視 土星獎 最佳導演 變臉 獲獎 榮譽[
編輯] 年份 頒獎機構 獎項 結果 2004 港府 銅紫荊星章(BBS) 獲獎 2010 港府 銀紫荊星章(SBS) 獲獎 參考文獻[
編輯] - ^
1.0 1.1 PPTV百科-吳宇森生平簡介. [2013-02-08].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13-07-02). ^ 來源:南方網;責任編輯:爾東.吳宇森獲浸大榮譽學位:好萊塢明星被寵壞. 南方網>娛樂>娛樂頭條. 2004年11月10日 [2004年11月10日].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04年12月12日) (中文(簡體)). ^ 來源:《新聞午報》.吳宇森北影當客座教授 自曝當年偷書學電影(圖). 新浪網>影音娛樂>電影寶庫>正文. 2005年3月17日 [2005年3月17日].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05年3月17日) (中文(簡體)). ^ 路德會協同中學學校報告(2010/11 年度) (PDF). [2015-11-03]. ( 原始内容 (PDF)存檔于2016-03-07). ^ 吳宇森暴力美學 老婆突然懂了. [2008-07-08]. ( 原始内容存檔于2008-07-09). ^ 華人第一人 吳宇森獲威尼斯影展終身成就獎. [2009-12-23].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09-12-26). ^ 存檔副本. [2015-06-26]. ( 原始内容存檔于2015-06-26). ^ 吳宇森山田洋次分獲2015東京電影節武士獎. 新浪娛樂. 2015年9月30日.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15-10-01). - ^
9.0 9.1 一場無名火 讓吳宇森當不了台灣人. 今日新聞. 2014-07-15 [2018-04-30]. ( 原始内容存檔于2018-05-01). ^ 黃曉紅.吳宇森:從獅子山下到好萊塢. 皇冠出版 ( 香港 ) 有限公司. 2004: 26–33 [2018-04-30].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18-04-30). - ^
11.0 11.1 存檔副本. [2008-10-06].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11-07-16). ^ 吳宇森傳患喉癌入院[ 永久失效連結] ^ 【追捕】福山雅治的唯一要求 吳宇森走過低谷繼續尋夢. [2017-11-24].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17-11-23). ^ Fleming, Mike Jr.John Woo Returns To Direct Joel Kinnaman In No-Dialogue Action Film Silent Night – AFM. Deadline Hollywood. 2021-10-29 [2022-04-04].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21-10-30).
外部鍊接[
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 吳宇森 吳宇森在互聯網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 吳宇森在香港影庫上的簡介 吳宇森在時光網上的簡介(簡體中文) 吳宇森在豆瓣電影上的簡介 (簡體中文)
吳宇森執導電影 1970年代 鐵漢柔情(1973) 女子跆拳群英會(1974) 少林門(1975) 帝女花(1976) 發錢寒(1977) 大煞星與小妹頭(1978) Hello!夜歸人(1978) 豪俠(1979)
1980年代 錢作怪(1980) 滑稽時代(1980) 摩登天師(1982) 八彩林亞珍(1982) 笑匠(1985) 兩隻老虎(1985) 英雄本色(1986) 英雄無淚(1986) 英雄本色II(1987) 喋血雙雄(1989) 義膽群英(1989)
1990年代 喋血街頭(1990) 縱橫四海(1991) 辣手神探(1992) 終極標靶(1993) 斷箭(1996) 奪面雙雄(1997) 至尊黑傑克(1998)
2000年代 職業特工隊2(2000) 風語者(2002) 空頭支票(2003) 赤壁(2008) 赤壁2:決戰天下(2009)
2010年代 太平輪:亂世浮生(2014) 太平輪:驚濤摯愛(2015) 追捕(2017)
2020年代 寂靜之夜(TBA)
香港電影導演會年度大獎 最佳導演 2000年代 年度傑出導演 - 2005
杜琪峯、 陳可辛、 徐克 - 2006
杜琪峯、 譚家明、 劉偉強、 麥兆輝 - 2007
許鞍華、 陳可辛、 爾冬陞 - 2008
許鞍華、 葉偉信、 吳宇森 - 2009
麥兆輝、 莊文強、 羅啟銳、 陳德森
2010年代 年度傑出導演 - 2010
徐克、 林超賢、 彭浩翔 - 2011
許鞍華、 姜文、 徐克 - 2012
陸劍青、 梁樂民、 彭浩翔、 鄭保瑞
最佳導演 - 2013
王家衛 - 2014
許鞍華 - 2015
徐克 - 2016
周星馳、 曾國祥 - 2017
張艾嘉 - 2018
莊文強 - 2019
曾國祥
2020年代 最佳導演 - 2020
陳可辛 - 2021
陳木勝 - 2022
韋家輝
最佳電影 最佳導演 最佳男主角 最佳女主角 最佳新演員 新晉導演獎
金馬獎 最佳導演 第1屆-第10屆 - 1962
陶秦 - 1963
李翰祥 - 1965
李行 - 1966
李翰祥 - 1967
李嘉 - 1968
白景瑞 - 1969
白景瑞 - 1970
張曾澤 - 1971
丁善璽 - 1972
李行
第11屆-第20屆 - 1973
程剛 - 1975
劉藝 - 1976
張佩成 - 1977
張曾澤 - 1978
李行 - 1979
胡金銓 - 1980
王菊金 - 1981
徐克 - 1982
章國明 - 1983
陳坤厚
第21屆-第30屆 - 1984
麥當雄 - 1985
張毅 - 1986
吳宇森 - 1987
王童 - 1988
羅啟銳 - 1989
侯孝賢 - 1990
嚴浩 - 1991
王家衛 - 1992
王童 - 1993
李安
第31屆-第40屆 - 1994
蔡明亮 - 1995
侯孝賢 - 1996
姜文 - 1997
陳果 - 1998
陳沖 - 1999
許鞍華 - 2000
杜琪峯 - 2001
關錦鵬 - 2002
陳果 - 2003
劉偉強、 麥兆輝
第41屆-第50屆 - 2004
杜琪峯 - 2005
周星馳 - 2006
陳可辛 - 2007
李安 - 2008
陳可辛 - 2009
戴立忍 - 2010
鍾孟宏 - 2011
許鞍華 - 2012
杜琪峯 - 2013
蔡明亮
第51屆-第60屆 - 2014
許鞍華 - 2015
侯孝賢 - 2016
馮小剛 - 2017
文晏 - 2018
張藝謀 - 2019
鍾孟宏 - 2020
陳玉勳 - 2021
羅卓瑤 - 2022
陳潔瑤
最佳新導演 最佳原著劇本 最佳改編劇本 最佳劇情片 最佳紀錄片 最佳創作短片 最佳動畫長片 年度臺灣傑出電影工作者 終身成就獎
第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導演 1980年代 1982:方育平( 父子情) · 1983: 許鞍華( 投奔怒海) · 1984: 方育平( 半邊人) · 1985: 嚴浩( 似水流年) · 1986: 張婉婷( 非法移民) · 1987: 方育平( 美國心) · 1988: 林嶺東( 龍虎風雲) · 1989: 關錦鵬( 胭脂扣) 1990年代 1990:吳宇森( 喋血雙雄) · 1991: 王家衛( 阿飛正傳) · 1992: 徐克( 黃飛鴻) · 1993: 張之亮( 籠民) · 1994: 爾冬陞( 新不了情) · 1995: 王家衛( 重慶森林) · 1996: 許鞍華( 女人四十) · 1997: 陳可辛( 甜蜜蜜) · 1998: 陳果( 香港製造) · 1999: 陳嘉上、 林超賢( 野獸刑警) 2000年代 2000:杜琪峯( 鎗火) · 2001: 李安( 臥虎藏龍) · 2002: 周星馳( 少林足球) · 2003: 劉偉強、 麥兆輝( 無間道) · 2004: 杜琪峯( PTU) · 2005: 爾冬陞( 旺角黑夜) · 2006: 杜琪峯( 黑社會) · 2007: 譚家明( 父子) · 2008: 陳可辛( 投名狀) · 2009: 許鞍華( 天水圍的日與夜) 2010年代 2010:陳德森( 十月圍城) · 2011: 徐克( 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 2012: 許鞍華( 桃姐) · 2013: 梁樂民、 陸劍青( 寒戰) · 2014: 王家衛( 一代宗師) · 2015: 許鞍華( 黃金時代) · 2016: 徐克( 智取威虎山) · 2017: 許學文、 歐文傑、 黃偉傑( 樹大招風) · 2018: 許鞍華( 明月幾時有) · 2019: 莊文強( 無雙) 2020年代 2020:曾國祥( 少年的你) · 2022: 陳木勝( 怒火) · 2023: 韋家輝( 神探大戰) 最佳電影 · 最佳導演 · 最佳編劇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攝影 · 最佳剪接 · 最佳美術指導 · 最佳動作設計 · 最佳新演員 ·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 ·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 最佳音響效果 · 最佳視覺效果 · 新晉導演 · 最佳亞洲華語電影 · 專業精神獎 · 終身成就獎
已取消獎項:最佳亞洲電影 · 最佳兩岸華語電影 第10·1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最佳剪接 1980年代 1983周國忠( 夜驚魂) · 1984 秋木涼、 吳金華( 半邊人) · 1985 張耀宗( 省港旗兵) · 1986 鄒常更( 女人風情話) · 1987 李毓槐、 郭強( 美國心) · 1988 蔣國權( 最後勝利) · 1989 張耀宗( 胭脂扣) 1990年代 1990樊恭榮( 喋血雙雄) · 1991 吳宇森( 喋血街頭) · 1992 麥子善( 黃飛鴻) · 1993 吳宇森、 胡大為、 奚傑煒、 阿積( 辣手神探) · 1994 張耀宗( 重案組) · 1995 張叔平、 鄺志良、 奚傑偉( 重慶森林) · 1996 鄺志良( 烈火戰車) · 1997 張耀宗、 張嘉輝( 衝鋒隊:怒火街頭) · 1998 黃永明( 十萬火急) · 1999 麥子善、 彭發( 風雲雄霸天下) 2000年代 2000鄺志良( 紫雨風暴) · 2001 張叔平( 花樣年華) · 2002 鄺志良( 特務迷城) · 2003 彭發、 彭正熙( 無間道) · 2004 陳祺合( 千機變) · 2005 林安兒( 功夫) · 2006 邱志偉( 三岔口) · 2007 鄺志良( 墨攻) · 2008 鄺志良( 門徒) · 2009 邱志偉( 保持通話) 2010年代 2010鄺志良、 陳志偉( 竊聽風雲) · 2011 張嘉輝( 葉問2) · 2012 邱志偉( 龍門飛甲) · 2013 鄺志良、 黃海( 寒戰) · 2014 張叔平、 Benjamin Courtines、 潘雄耀( 一代宗師) · 2015 胡大為( 太平輪:亂世浮生) · 2016 張嘉輝( 葉問3) · 2017 梁展綸、 大衛·理查森( 樹大招風) · 2018 李嘉榮( 追龍) · 2019 彭正熙( 無雙) 2020年代 2020張嘉輝( 葉問4:完結篇) · 2022 彭正熙( 怒火) · 2023 李謙明、 張釗、 石繕滎( 正義迴廊) 最佳電影 · 最佳導演 · 最佳編劇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攝影 · 最佳剪接 · 最佳美術指導 · 最佳動作設計 · 最佳新演員 · 最佳服裝造型設計 ·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 · 最佳音響效果 · 最佳視覺效果 · 新晉導演 · 最佳亞洲華語電影 · 專業精神獎 · 終身成就獎
已取消獎項:最佳亞洲電影 · 最佳兩岸華語電影 臺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票選「 五十大華語導演」(統計至2010年8月) 1-10 01侯孝賢 · 02 楊德昌 · 03 王家衛 · 04 李 安 · 05 胡金銓 · 06 張藝謀 · 07 蔡明亮 · 08 李 行 · 09 許鞍華 · 10 陳凱歌 11-20 11關錦鵬 · 12 李翰祥 · 13 費 穆 · 14 徐 克 · 15 賈樟柯 · 16 陳可辛 · 17 宋存壽 · 18 姜 文 · 19 吳宇森 · 20 周星馳 21-30 21萬 仁 · 22 杜琪峰 · 23 王 童 · 24 劉偉強 · 25 張作驥 · 26 麥兆輝 · 27 袁牧之 · 28 張 毅 · 29 蔡楚生 · 30 吳永剛 31-40 31孫 瑜 · 32 田壯壯 · 33 曾壯祥 · 34 程小東 · 35 陳 果 · 36 許冠文 · 37 羅 維 · 38 鄭君裏 · 39 白景瑞 · 40 魏德聖 41-50 41唐書璇 · 42 謝 晉 · 43 婁 燁 · 44 張 徹 · 45 陶 秦 · 46 馮小剛 · 47 莊益增 · 48 顏蘭權 · 49 易 文 · 50 陸 川 規範控制 -
WorldCat Identities BIBSYS: 98078851 BNE: XX1260834 BNF: cb137515818 (data) CiNii: DA13256368 CONOR: 13768547 FAST: 339424 GND: 122198417 HKCAN: 9811108175403406 ISNI: 0000 0001 2096 7890 J9U: 987007441346805171 LAC: 1004K1266 LCCN: n94046066 NDL: 00855269 NKC: pna2006337913 NLA: 42150700 NLK: KAC201318717 NLP: a0000001648402 NNL: 004074518 NTA: 125876491 SUDOC: 083988211 ULAN: 500473155 VIAF: 106100411
圖騰 3: 藍夜 Blue Night
紅天行者 波符 13 天的第 11 天
內在女神力: KIN.73 銀河星系的紅天行者
PSI(行星記憶資料庫): KIN.154 光譜的白巫師
這天的星系印記是 KIN.63, 名號是 【光譜的藍夜】 、 【紅天行者波符 之 光譜藍夜】 也可以是 【光譜藍夜.紅天行者波符】 ,你比較喜歡哪一個稱號呢?
紅天行是20個波符中的第5個;生命是一種生生不息的流動,沒有流動就沒有生命,紅天行者象徵的天體的循環運行,不只是從這到那的單純軌跡,而是在天體運行中,我們都是其中重要的一份子,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沒有人是局外人,從新的角度出發,我們所看到的不會只是在一團迷霧中的道路,生生不息的天體運行才是我們應該專注的運行軌道,透過對比自身道路與宇宙運行的軌跡,我們將充分理解所謂的神聖,並不是依附於宗教儀式的體驗亦或靈性解脫,而僅僅是生活中的日常,因為那對應位置的正是無與倫比的天體智慧。
KIN.63 位於 紅天行者波符 13 天中的第 11 天,銀河音階為調性 11
調性 11 的名稱是光譜,重點在於如何將個人特質在經歷蛻變後得以更加和諧進化。
在紅天行者波符 13 天中,我們可以在每一天的靜心中問自己一個問題,今天是紅天行者波符的第 11 天,我的問題是:我該如何釋放與放下?。藍夜,能使我釋放與放下。
今天的星際原型圖騰為藍夜,我們稱之為主印記, 藍夜是夢想家的原型,有將夢想成真的天賦,直覺力強,在實踐夢想的過程中樂於分享將能更享豐盛。
每個主印記都蘊藏著五大神諭,除了中央的主印記外,上下左右各有一個圖騰,分別為右邊的【支持】圖騰、上方的【引導】圖騰、左邊的【挑戰擴展】圖騰及下方的【隱藏推動】圖騰。
藍夜與黃戰士相互為對方的支持圖騰, 黃戰士是藍夜的夢想執行者,透過黃戰士的亦步亦趨,藍夜的夢想得以實現。
藍夜的引導依據KIN的調性不同會有五種可能性,KIN.63的引導圖騰是藍夜 , 在藍夜的引導下,我們體會到,所有豐盛不是天馬行空、空中樓閣,而是在許下心願的當下,就已能量俱足,我們不用擔心願望是否實現,我們所需要的只是相信。
藍夜與紅天行者相互為對方的挑戰擴展圖騰, 紅天行者是藍夜的挑戰擴展,藍夜有著幻想與做夢的本質,相較於紅天行者的熱愛移動奔馳,藍夜樂於一動不如一靜的悠然感受,當藍夜能夠將紅天行者的熱情及生命力實踐到日常生活中,將有助於藍夜的夢想更加具象寫實。
藍夜與白鏡相互為對方的隱藏推動圖騰, 藍夜的躊躇不前有機會透過白鏡的映照看到真相,進而持續獲得作夢的勇氣。
當我們能將五大神諭力量啟動合一時,將可發揮出 KIN.73 銀河星系的紅天行者 的內在能量。
每年 5 月 1 日的 PSI(行星記憶資料庫)皆為 KIN.154 光譜的白巫師 ,PSI(行星記憶資料庫)是我們圖騰調性中,另一個更高維度的自己,也是另一個我們值得學習及體會的課題。
光譜藍夜的 KIN260 肯定句是:【我的夢想在不斷的成長中同步和諧進化】
另外就彩虹數字來說 1946 年 5 月 1 日 有著 陽性密碼 26/8(2級)、陰性密碼 25/7(1級)的數字能量。
每一個圖騰印記都有著值得探討的深意,每一個數字更有著特殊的能量與意義,更多資訊我們將持續更新,歡迎多多分享本站內容,也邀請您來本站 粉絲專頁 按個讚,感謝您。
祝福你,祝福我.你是我,我亦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