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詹姆斯·麥艾維 James McAvoy
-
英國蘇格蘭男演員
維基百科: (英語:James Andrew McAvoy,/ˈmækəvɔɪ/ MAK-ə-voi,1979年4月21日— [1] )是一位蘇格蘭男演員。參演過較著名的作品如電影《 納尼亞傳奇:獅子·女巫·魔衣櫥》(2005年)、《 X戰警電影系列》當中幾集,《 贖罪》(2007年)、《 刺客聯盟》(2008年)和《 分裂》(2016年)。 2001年至2005年間他主要參與電視劇的演出,如
《沙丘之子》 和BBC《政局密雲》 影集。電影方面則在《納尼亞傳奇:獅子·女巫·魔衣櫥》及《 最後的蘇格蘭王》後受到觀眾矚目,轉戰電影方面。而後更憑在《 贖罪》中的演出獲得 金球獎最佳戲劇類電影男主角的提名,2016年的《 分裂》的演出也獲得好評。 而麥艾維也於超級英雄電影《
X戰警:第一戰》(2011年)、《 X戰警:未來昔日》(2014年)、《 X戰警:天啟》(2016年)與《 X戰警:黑鳳凰》(2019年)中飾演年輕版本的 查爾斯·賽維爾 /X教授。 2013年,他憑在電影《
下流刑警 》中飾演的布魯斯·羅柏森一角而獲得英國獨立電影獎最佳男主角 [2] 。2016年,他在
奈·沙馬蘭執導的《 分裂》中飾演有二十三種人格的 解離性人格疾患(DID)患者 凱文·溫德爾·克倫姆 ,並因此獲得了好評。早期生活[
編輯] 麥艾維出生於
蘇格蘭 因弗克萊德 格拉斯哥,母親伊莉莎白(Elizabeth,閨姓Johnstone)是一名精神科護士,父親詹姆斯·麥艾維是名 建築師,妹妹喬依·麥艾維則是一名歌手。麥艾維的雙親是在麥艾維7歲時離婚,而麥艾維便與外祖父母-瑪莉和詹姆斯·約翰史東住在一起。麥艾維曾進入 聖托馬斯·阿奎納天主教學校就讀,立志要成為神父。麥艾維曾在青年訓練戲院中待超過6年,由馬利·吉伯特(Mhari Gibert)訓練。2000年從 蘇格蘭皇家音樂學院畢業。 個人生活[
編輯] 麥艾維的前配偶為《
無恥之徒》的合作演員 安-瑪莉·達芙 。麥艾維是科幻小說迷,他也是 凱爾特人足球俱樂部的球迷。 麥艾維熱心公益,曾參與2012年及2014年的英國慈善足球賽事
足球援助,在其中為世界明星隊隊員之一。 麥艾維在故鄉格拉斯哥,為母校皇家蘇格蘭音樂戲劇學院(Royal Conservatoire of Scotland)捐款設立了詹姆斯·麥艾維獎學金。提供給年輕人演戲唱歌導演的多一項機會。
2016年5月13日,麥艾維與達芙共同宣布離婚
[3] ,並於2017年與演員麗莎李柏拉蒂開始交往[4] 演藝生涯[
編輯] 早期(1994~2008)[
編輯] 麥艾維於15歲時演出了電影《The Near Room》(1994)中的一個小角色,自此開啟了他的演藝生涯。麥艾維曾經承認,他並不十分享受《The Near Room》的拍攝過程,但卻因為對該片的演員艾拉納·布雷迪(Alana Brady)有好感而被她激勵,選擇踏上演藝之路
[5] ,並進入蘇格蘭皇家音樂學院(原蘇格蘭皇家音樂戲劇學院)就讀,且在2000年畢業。2001年,導演 喬·萊特注意到他在舞台劇中的演出,進而邀請他作為新戲的男主角,促成兩人2007年合作的《 贖罪》。他早期除電影作品外,也演出了一些英國的電視劇及舞台劇,2001年他在 史蒂芬·史匹柏及 湯姆·漢克斯等人導演的迷你影集《 諾曼第大空降》中獲得了一個角色,這也是他與演員 麥可·法斯賓達的第一次合作。而2002年他演出電視劇《 白牙 》中的一個記者角色,使他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他在2003年也演出了收視率極高的迷你影集《沙丘之子 》。而在演出《政局密雲 》中一個沒有原則的記者後,他的戲約更是不斷。因為本片的演員非常傑出,這部戲劇也獲得芝加哥論壇報推薦為「必看」之作。 [6] 。電影方面,他在2002年演出了《寶來塢女王 》,這部片結合西城故事與 羅密歐與茱麗葉的元素,描述一對命運多舛的戀人與傳統禮教對抗的故事。2004年,他更是在浪漫愛情電影《 網住愛情》中擔任主角。真正使他開始在電影界受到注意的是2005年的《 納尼亞傳奇:獅子、女巫、魔衣櫥》,這部電影使他的公眾形象有顯著上升。而2007年的《 珍愛來臨》更使他成為了許多文藝片第一男主角的首選,此時他的星途看似順遂,但麥艾維早期扮演的角色多偏向文弱書生,故一開始被定型為陰鬱派的男星,為此麥艾維本人也表示害怕被定型為隻能演討人喜歡的英國人角色,因此在演出一些如《 贖罪》類型的電影,建立知名度後,開始考慮轉型。 轉型(2008後)[
編輯] 麥艾維職業生涯中一個重要的轉捩點即是2008年與
安吉麗娜·朱莉及 摩根·費裏曼合作演出的 刺客聯盟,基於這部片對男主角體格的要求,他剛開始在接受試鏡時並不是男主角的第一人選,麥艾維日後回想,他認為自己是當時試鏡者中較不占優勢的一位,但經過一段時間的選拔,這個劇組決定要選出一位「古怪」的男主角,他也終於獲得這個角色。拍攝過程中,因為該片有許多動作場面而導緻麥艾維的膝蓋及腳踝多處扭傷 [7] ,但他仍表示十分享受這部片的拍攝,麥艾維從未拍過這種類型的動作片,他認為這部片的拍攝也帶給他一種不一樣的嘗試。[8] 。這部片在2008年6月上映後,獲得廣泛媒體的好評[9] ,在票房上也獲得絕對的成功,全球票房達3.41億美元,而本片成本隻有7500萬美元[10] ,麥艾維首次嘗試動作片就獲得成功,也帶給他轉型的信心。他接著在2009年的傳記電影為愛起程中擔任男配角,並在本片中與當時的妻子 安-瑪莉·達芙 合作演出,該片使他入圍衛星獎的最佳男配角獎。2011年他演出了使他一炮而紅的《 X戰警:第一戰》,從此便固定接下了這個系列中的 查爾斯·賽維爾 /X教授一角。 2013年,麥艾維在《 索命記憶》中挑戰了演藝生涯中少數演出的反派角色,並挑戰了一部轉型的電影《 下流刑警 》,在這部2013年上映的黑色幽默驚悚電影中,他飾演一位道德淪喪且渴望升遷的刑警,與之前他慣常飾演的角色類型截然不同,他在這部片中的演出獲得了普遍好評,也經由這部電影獲得許多獎項。日後他也陸續接演了《 分裂》(2016)、《 極凍之城》(2017)等電影,在演技上有很大的突破,成功轉型。 軼事[
編輯] - 麥艾維的英語是腔調濃厚的
蘇格蘭英語,因此不僅是普通人,就連和他對戲的演員及導演有時都聽不懂他說的話。但是身為職業演員的他在演戲時,他的口音卻能在 蘇格蘭英語、 英國英語、 美國英語間自由轉換。 - 麥艾維看似陰鬱斯文,但是在受訪時及私底下都是相當幽默風趣的人,說話也十分開放。同時也是運動健將,是一位四級
劍術家,會打 拳擊、 橄欖球,也熱愛踢 足球。 - 麥艾維十分喜愛
蘇格蘭,在參加正式場合時有時會穿著 蘇格蘭裙,最喜愛的球隊也是 蘇格蘭的 凱爾特人足球俱樂部。
作品列表[
編輯] 電影[
編輯] 年度 標題 角色 備註 譯名 原名 1994年 The Near Room 凱文 1997年 An Angel Passes by 當地的男孩 短片 《 再生 》Regeneration 安東尼·鮑福 2001年 《 遊泳池 》Swimming Pool 麥可 2003年 《 光彩年華 》Bright Young Things 賽門·寶凱恩 2004年 《 寶來塢女王 》Bollywood Queen 傑 《 網住愛情》 Wimbledon 卡爾·寇特 《 扯線王子復仇記》 Strings Hal 《 生命的舞動》 Inside I'm Dancing Rory Gerard O'Shea 提名- 倫敦影評人協會獎年度英國男主角 2005年 《 納尼亞傳奇:獅子、女巫、魔衣櫥》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 人羊 提名- 倫敦影評人協會獎年度英國男配角 2006年 《 最後的蘇格蘭王》 The Last King of Scotland 尼可拉斯·蓋瑞崗醫師 英國電影學院獎明日之星 英國學院蘇格蘭獎最佳電影男主角
提名-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男配角
提名-英國獨立電影獎最佳男主角
提名-歐洲電影獎最佳男主角
提名-倫敦影評人協會獎年度英國男主角 《 戀愛學分》 Starter for 10 布萊恩·傑克森 2007年 《 珍愛來臨》 Becoming Jane 湯姆·勒弗伊 《 真愛之吻》 Penelope 麥斯 《 贖罪》 Atonement 羅比·泰納 提名-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男主角
提名-歐洲電影獎最佳男主角 帝國獎最佳男主角
提名-金球獎最佳戲劇類電影男主角
提名-愛爾蘭電影獎最佳國際男演員 倫敦影評人協會獎年度英國男配角 2008年 《 刺客聯盟》 Wanted 衛斯理·吉本森 提名- MTV電影大獎最佳接吻 2009年 《 為愛起程》 The Last Station Valentin Bulgakov 提名- 衛星獎最佳電影男配角 2010年 《 驚殺大陰謀》 The Conspirator Frederick Aiken 2011年 《 X戰警:第一戰》 X: First Class 查爾斯·扎維爾/ X教授 IGN獎最佳群戲
提名-尖叫獎最佳奇幻男主角
提名-尖叫獎最佳超級英雄
提名-尖叫獎最佳整體演出
提名-全美民選獎最受歡迎超級英雄
提名-全美民選獎最受歡迎電影群戲 《 糯米歐與茱麗葉》 Gnomeo & Juliet 糯米歐 配音 《 聖誕快遞》 Arthur Christmas 亞瑟 配音 2013年 《 無間追緝》 Welcome to the Punch Max Lewinsky 倫敦影評人協會獎年度英國男主角 《 索命記憶》 Trance Simon 倫敦影評人協會獎年度英國男主角 《 下流刑警 》Filth Bruce Robertson 倫敦影評人協會獎年度英國男主角 英國獨立電影獎最佳男主角 帝國獎最佳男主角 英國學院蘇格蘭獎最佳電影男主角 2014年 《 X戰警:未來昔日》 X-Men: Days of Future Past 查爾斯·扎維爾/X教授 《 因為愛情:二部曲 》The Disappearance of Eleanor Rigby Conor Ludlow 2015年 《 怪物》 Victor Frankenstein Victor Frankenstein [11] 2016年 《 X戰警:天啟》 X-Men: Apocalypse 查爾斯·扎維爾/X教授 [12] [13] [14] 《 分裂》 Split 凱文·溫德爾·克倫姆 提名- MTV影視大獎最佳電影演員 聖地牙哥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主角 2017年 《 極凍之城》 Atomic Blonde David Percival 《 淹沒 》Submergence James Moore 2018年 《 糯爾摩斯》 Sherlock Gnomes 糯米歐 配音 《 死侍2》 Deadpool 2 查爾斯·扎維爾/X教授 客串 2019年 《 異裂》 Glass 凱文·溫德爾·克倫姆 《 X戰警:黑鳳凰》 X-Men: Dark Phoenix 查爾斯·扎維爾/X教授 《 牠:第二章》 It: Chapter Two 比爾·丹柏 電視劇[
編輯] 年度 標題 角色 備註 譯名 原名 1997年 《 舊日火焰 》The Bill Gavin Donald 單集:「Rent」 2001年 《 諾曼第大空降》 Band of Brothers 詹姆斯·米勒二等兵 迷你影集;單集:「Replacements」 《 洛納杜恩 》Lorna Doone 布洛克瑟中士 電視電影 《 殺手之心 》Murder in Mind Martin Vosper 單集:「Teacher」 2002年 《 白牙 》White Teeth 喬許·馬芬 迷你影集;2集 《 林尼探案集 》The Inspector Lynley Mysteries Gowan Ross 單集:「Payment in Blood」 《 戰地神探》 Foyle's War Ray Pritchard 單集:「The German Woman」 2003年 《 沙丘之子 》Frank Herbert's Children of Dune 勒托·亞崔艾茲二世 迷你影集;3集 《 政局密雲 》State of Play 丹·福斯特 6集 2004年 Early Doors 萊安 4集 2004年至2005年 《 無恥之徒》 Shameless 史提夫·麥布萊 13集
提名-英國喜劇獎最佳電視喜劇新人 2005年 《 重談莎士比亞 》ShakespeaRe-Told 喬·馬克白 單集:「Macbeth」 2018年 《 瓦特希普高原 》Watership Down Hazel 迷你影集 電子遊戲[
編輯] 年度 標題 角色 備註 譯名 原名 2021年 《 12分鐘 》12 Minutes 丈夫 參考文獻[
編輯] ^ James McAvoy. Yahoo!. [2011-09-13].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11-11-17). ^ Daisy Wyatt.James McAvoy wins best actor at British Independent Film Awards – News – Films. The Independent. 2013-12-09 [2014-03-02].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20-04-23). ^ Marquina, Sierra.James McAvoy and Wife Anne-Marie Duff to Divorce: See Their Statement. USWeekly. 2016-05-13 [2016-05-13].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16-05-13). ^ 範樺沂.「X教授」詹姆斯麥艾維認愛了 IG度假照片曝新戀情. 三立新聞. 2017-03-15 [2017-03-15].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20-04-23). ^ Armitage, Hugh.James McAvoy inspired by teenage crush. Digital Spy. 5 April 2010 [2 July 2011].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15-10-04). ^ James McAvoy, Bill Nighy and a great British cast make 'State of Play' a must-see DVD. Chicago Tribune. 27 February 2008.^ Kolan, Patrick.Wanted: James McAvoy Interview. IGN. 22 July 2008 [8 June 2011]. ^ James McAvoy Is "Wanted". CBS News. 11 February 2009 [8 June 2011].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13-10-30). ^ Wanted (2008). Rotten Tomatoes. Flixster. [8 June 2011].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18-05-21). ^ Wanted. Box Office Mojo. [8 June 2011].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12-03-03). ^ Fleming, Mike.James McAvoy Tapped By Fox To Play Victor Von Frankenstein. Deadline.com. [2014-05-18].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14-06-18). ^ X-Men: Apocalypse: Who will return? What new mutants may appear? Scoop on the next X-Men film -- Exclusive.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4-04-11 [2014-04-11].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14-11-02). ^ Tilly, Chris.Quicksilver Will Have Expanded Role in X-Men: Apocalypse. IGN. 2014-05-21 [2014-09-23].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14-09-24). ^ Stedman, Alex.Members of Original Cast to Appear in ‘X-Men: Apocalypse’. Variety. 2014-05-26 [2014-06-01]. (原始内容 存檔于2014-11-01).
外部鍊接[
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 詹姆斯·麥艾維 詹姆斯·麥艾維在互聯網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 Resume - 在 PFD James McAvoy visits Uganda 詹姆斯·麥艾維《贖罪》影音採訪 (與 凱拉·奈特利,2007年9月) 衛報上 詹姆斯·麥艾維新聞報道 ( 頁面存檔備份,存于 互聯網檔案館)
帝國獎最佳男主角 奈傑爾·霍桑 (1996) 摩根·弗裏曼 (1997) 凱文·斯貝西 (1998) 湯姆·漢克斯 (1999) 皮爾斯·布魯斯南 (2000) 羅素·高爾 (2001) 伊萊賈·伍德 (2002) 湯姆·克魯斯 (2003) 強尼·戴普 (2004) 馬特·戴蒙 (2005) 強尼·戴普 (2006) 丹尼爾·克雷格 (2007) 詹姆斯·麥艾維 (2008) 克裏斯汀·貝爾 (2009) 克裏斯托弗·瓦爾茲 (2010) 哥連·費夫 (2011) 加裏·奧德曼 (2012) 馬丁·費裏曼 (2013) 詹姆斯·麥艾維 (2014) 安迪·瑟克斯 (2015) 馬特·戴蒙 (2016) 埃迪·雷德梅尼 (2017) 休·傑克曼 (2018)
英國電影學院獎新星獎 詹姆斯·麥艾維 (2005) 伊娃·格蓮 (2006) 西亞·李畢福 (2007) 諾爾·克拉克 (2008) 克莉絲汀·史都華 (2009) 湯姆·哈迪 (2010) 亞當·迪康 (2011)朱諾·譚波兒 (2012) 威爾·普爾特 (2013) 傑克·奧康奈爾 (2014) 約翰·波耶加 (2015) 湯姆·赫蘭德 (2016) 丹尼爾·卡盧亞 (2017) 萊蒂希娅·賴特 (2018) 米歇兒·沃德 (2019)芭姬·巴克雷 (2020)拉沙娜·林奇 (2021) 艾瑪·麥基 (2022)
規範控制 -
WorldCat Identities BNE: XX4605814 BNF: cb15567418t (data) GND: 132748134 ISNI: 0000 0001 1681 5851 J9U: 987007604659105171 LCCN: no2006041480 MusicBrainz: de4d6dd6-b782-484c-93a4-53f96e3b613d NKC: xx0075167 NLP: a0000002367178 NTA: 283045507 SNAC: w6x76h4w SUDOC: 121569020 VIAF: 85792902
- 麥艾維的英語是腔調濃厚的
圖騰 18: 白鏡 White Mirror
藍猴 波符 13 天的第 8 天
內在女神力: KIN.12 水晶的黃人
PSI(行星記憶資料庫): KIN.200 超頻的黃太陽
這天的星系印記是 KIN.138, 名號是 【銀河星系的白鏡】 、 【藍猴波符 之 銀河白鏡】 也可以是 【銀河白鏡.藍猴波符】 ,你比較喜歡哪一個稱號呢?
藍猴是20個波符中的第11個;智慧並不是單從學習就可以獲得的,更多的是在生活中的體驗及理解,透過各項的連結,我們徜徉在萬事萬物的美好與繽紛中,經歷過一次一次的玩耍,我們理解了,幽默不是詼諧而是笑看人生,不是嘲笑失意,而是自由揮灑生命,生命的本質不是嚴肅,是充滿著美麗與智慧,所謂的哀愁也是一種美麗的體驗,從古自今人們總是渴望的去追尋著那個並不存在的美好境界,然而當我們全心的投入這個有趣的花花世界,其實天堂其實就在不遠的前方。
KIN.138 位於 藍猴波符 13 天中的第 8 天,銀河音階為調性 8
調性 8 的名稱是銀河星系,重點在於協調自身與眾人能量,擴大服務的形式與範圍,讓美好世界如繁星般耀眼並備受期待。
在藍猴波符 13 天中,我們可以在每一天的靜心中問自己一個問題,今天是藍猴波符的第 8 天,我的問題是:我是否忠於我的信念生活?。白鏡,能使我忠於我的信念生活。
今天的星際原型圖騰為白鏡,我們稱之為主印記, 白鏡的主題是反射,白鏡能夠理解人性,也可以印照出對方的外在以及內在能量,對於完美一詞有著獨特的標準,試著學習黑白共存讓白鏡有機會體驗到圓滿境界。
每個主印記都蘊藏著五大神諭,除了中央的主印記外,上下左右各有一個圖騰,分別為右邊的【支持】圖騰、上方的【引導】圖騰、左邊的【挑戰擴展】圖騰及下方的【隱藏推動】圖騰。
白鏡與紅龍相互為對方的支持圖騰, 紅龍支持著白鏡並給予勇氣,我們不見得敢面對全然的自己,紅龍的無懼精神讓我們知道其實還有更難的事物存在這世界上,然而面對全然的自己,僅僅是所有一切困難中,其中一個需要跨越的歷程而已。
白鏡的引導依據KIN的調性不同會有五種可能性,KIN.138的引導圖騰是白風 , 在白風的引導下,我們理解到沒有什麼是沒有能量的,所有的言語可以幻化成純然的愛或鋒利的劍,可惜的是,我們並不能從發話口中決定最終的能量態樣,受話人的能量品質決定了言語能量的質量。
白鏡與黃星星相互為對方的挑戰擴展圖騰, 黃星星是白鏡的挑戰擴展,對於擅長反映出對方特質的才華來說,白鏡似乎讓人有一種,變化多端卻無自身特色的感受,相較於黃星星能夠特立獨行的行走於世間,兩者貌似無法和諧,然而當白鏡能夠理解接受變化多端,其實是一種無法仿效的獨特時,將展現出別具生面的風貌。
白鏡與藍夜相互為對方的隱藏推動圖騰, 白鏡在生命的歷程中,看透太多事間的不美好,追尋一個夢想或是作夢會是其動力來源。
當我們能將五大神諭力量啟動合一時,將可發揮出 KIN.12 水晶的黃人 的內在能量。
每年 4 月 21 日的 PSI(行星記憶資料庫)皆為 KIN.200 超頻的黃太陽 ,PSI(行星記憶資料庫)是我們圖騰調性中,另一個更高維度的自己,也是另一個我們值得學習及體會的課題。
銀河星系白鏡的 KIN260 肯定句是:【我能夠穿越自我內在外在的幻象,經由聲線的傳播擴散能量】
另外就彩虹數字來說 1979 年 4 月 21 日 有著 陽性密碼 33/6(1級)、陰性密碼 36/9(5級)的數字能量。
每一個圖騰印記都有著值得探討的深意,每一個數字更有著特殊的能量與意義,更多資訊我們將持續更新,歡迎多多分享本站內容,也邀請您來本站 粉絲專頁 按個讚,感謝您。
祝福你,祝福我.你是我,我亦是你